上海土壤分布.pdf
《上海土壤分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土壤分布.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上海地区自地表以下约 75m100m 范围内主要是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通俗的讲就是土,呵呵)。从上往下可分为 9 个大层,每个大层中又可分为若干亚层。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地区有些土层可能缺失的,起主要原因是古河道的切割。你是不是要盖房子啊我大致讲一下哈 第一层 杂填土层 就是有很多建筑垃圾的,人工填的 第二层 褐(灰)黄色粉质粘土,(土层较好,适合作为浅基础建筑的持力层)第三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第四层 淤泥质粘土(第三、四层土质相当差,也很厚,上海被称为软土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两层烂稀泥,呵呵)第五层 灰色粘土(由于其土性差得较多,因此被分为好多亚层,典型的有 51 层:和第 4 层一样烂,52
2、 层含有微承压水,53 层,土性稍好一些,54 层,土比较硬,和第 6 层已经差不多啦)第六层 暗绿色粉质粘土(比较硬,做基础持力层很不错,但是在上海地区一般都不太厚):第七层 粉砂层(很强的土,一般都很厚,压缩模量大,受压变形小,承载力高,一般都作为桩基础的持力层,同时也是承压水层)第八层 又是个软弱的土层 第九层 已经是基岩的上面一层,地质年代最久远,最硬了,呵呵,一般要特别控制沉降的建筑物的桩基础就需要打到这层土或是基岩上 第一节 土壤调查 1958 年,上海市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于 1959 年完成。这次调查,采用科技人员同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
3、点摸清土壤底细,总结群众识土、改土经验,然后进行系统归纳,提出土壤分类和命名。当时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区分为 9 个土壤系列:西部淀泖低地的青紫泥,约占耕地面积的 13;中部高平原的沟干泥,约占 13弱;黄浦江东部、南部及长江口沙洲的黄泥头,约占 16;沿江沿海的夹沙泥,约占 22;江河两岸的潮沙泥,约占 14;西部碟缘斜坡等地的黄潮泥,约占 4;零星分布的砂土,约占 8;沿江沿海的盐土,约占 10;西部低地中零星山丘的黄棕壤,为数甚微。通过土壤普查及其分类命名,明确低产田改良和高产田培育 的途径。在西部低洼地区,自 60 年代至 70 年代,逐步建设圩区配套工程,降低农田地下水
4、位,并采取实行水旱轮作、改善土体渍害、增加有机肥投入等措施,使洼地土壤性状得到有效改良。在东部沿海地区,自 1959 年开始组织大规模围垦,采取水利先行、引淡洗盐等改良利用措施,加速土壤的脱盐,为建立市属 15 个国营农场奠定基础。1979 年,上海市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市、县两级成立土壤普查办公室,同时相继在市、县两级的农业部门组建土壤肥料工作站,筹建起土肥化验分析室,并开展土壤普查技术培训和组织全市土壤概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县两级土壤普查试点,而后由点到面逐步展开,不断深入。这次土壤普查,历时 9 年。先采用 1:2000 或 1:5000 比例尺底图,从大队(村)做起,进行全面详
5、查;并采集土样,进行理化分析,共取得数据 50 万项次。然后在逐级撰写土壤普查总结、编制土壤普查图件和系统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科学的土壤普查成果。撰写出版上海土壤和上海土种志两本专著;编绘全市 1:10万比例尺土壤图和养分图,以及 1:20 万比例的上海市土壤资源图集一套;将处理过的数据输入 6 兆位容量的电脑,建立上海土壤资源数据库。、在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将上海郊区的土壤归纳为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黄棕壤 4个土类、7 个亚类、25 个土属和 95 个土种的上海土壤分类系统。上海郊区土壤分类系统图 上海郊区土壤类型面积及分布表 单位:公顷 土类、亚类、土属 面积 占耕地面积 分布地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土壤 分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