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pdf
《“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研 究 对 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有关的地理环境(见彩图)。地理学者曾用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与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与厚度。其总面积约 5.110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 1.49108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 29;海洋面积约 3.61108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总面积 71。地球表面厚度有两种懂得:广义的地球表面厚度上限为对流层顶部,下限为岩石圈沉积岩层底部,厚度约 3035 公里;狭义的地球表面厚度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等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 10
2、0 米,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磨擦层下部(又称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能所能达到的深度(在陆地不超过地下 30 米,在海洋则不超过水下 200 米),厚度通常不超过 200300 米。它在陆地则与土地综合体相当,是生物与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在地球表面,各类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构成一个宏大的地表综合体,它具有下列特征:第一,地球表面是由 5 个同心圈层构成的整体。这 5 个圈层是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与人类圈(又称智能圈)。每个圈层各由许多不一致的要素构成,在地理综合体中具有不一致的功能。大气对流层要紧由气态物质构成,也包含部分液态水与固体颗粒。由于对流层直接同地面与水面接触,因此大气
3、中各类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都受到下垫面的强烈影响。同时,大气对流层对地球表面其他圈层的性质与特征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岩石圈上部要紧由固体物质构成,包含部分气态、液态物质与微生物。它是生物与人类所依附的场所,也是各类圈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为集中的地方。水圈要紧由液态水构成,也包含溶解与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与部分气体与水生生物;以海洋为主,还有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是生物圈与人类圈得以存在与进展的基础。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含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生物的作用促进了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上部的演化,为人类的生存与进展提供了物
4、质基础。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互相交错,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人类圈与构成地球表面的其他圈层有显著的不一致。第四纪初,人类的出现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与进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与劳动,通过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地球表面施加影响,制造了一个新世界,并进展成一个新的圈层人类圈。其他 4 个圈层完全是物质自然进展的产物,人类尽管也由生物进化而来,但具有主动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的能力。随着人类圈的扩大,改造的范围由局部扩大到整个地球表面,现在地球表面已很少有不受人类影响的地方了,而且改造的深度与复杂程度也逐步加强。上述各圈层所构成的地球表面这个综合体,是自然历史
5、进展的结果。各圈层的形成在时间上亦有一定的顺序:岩石圈、大气圈与水圈是无机的物质,首先出现;有机的生物圈及与其有关的土壤,是在无机圈层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而使这种进展得以进行的基本动力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动力与来自地球外部的动力太阳能。由于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今天我们所见的地球表面的自然状态。从构成地球表面的要素的稳固性来看,能够区分为稳固要素与活动要素。岩石圈与地貌属于稳固要素,诚然从地质时间尺度讲它们也是活动的与有变化的,但是从现代地理环境来看它们是相对稳固的,比如大陆与山脉的轮廓。空气、水、植物、动物与一定程度上的土壤则是活动要
6、素,尽管它们是由地质时期的物质进展而来,但是它们的分布格局与区域属性基本上缘由于太阳能的分布,受着现代气候的操纵,人类出现后的各类活动也是影响上述要素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属于哺乳动物,它既受到自然的制约,但又具有其他物质世界所没有的特点,即能主动地改造自然。地球表面的这 3 种要紧影响力是互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我们现在所见的各类地理现象就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的地理状况要紧是地球表面太阳能分布、海陆分布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J.I.S.佐内维尔德认为能够把地球表面的综合体看作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上述 3 种影响力成为 3 个叠加的烙印。地壳与地貌是第一个烙印,为地表综合体提供基本的格
7、局;气候是第二个烙印,在第一个烙印的基础上,不一致气候带的水文与生物活动产生有关的土壤、水体、植被与动物的分布格局;人类活动则是第三个烙印,表现为不一致技术水平的农业与工业、不一致进展水平的社会与文化等。这 3 个烙印的相互作用与制约,要求地理学把地球表面的 5 个圈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要求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之间紧密联系,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第二,地球表面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异。造成地球表面不均一与区域分异的要紧原因,一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二是操纵海陆分布及其起伏、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过程的地球内能分布的不均匀性。地球是一个椭圆球体,使得太阳光线与
8、地球表面构成不等的入射角,从而导致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赤道地区获得的太阳能最多,极地地区获得的太阳能最少,太阳能沿纬度而发生量的变化。太阳能分布的不均影响气温、气压、风向、湿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区域碴异,继而造成植被、土壤与农业的分布不均一(见彩图)。这种太阳能及受其影响的其他自然现象沿纬度分布的规律性现象称之纬度地带性。由地球内能引起的区域分异,最明显地表现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差异,这是自然环境的基本分异。地球表面有 4 个大洋与 6 块大陆,海洋面积远大于大陆,比值约为2.4:1。大陆相对集中于北半球,海洋要紧集中在南半球。关于生物与人类来说,这是两种截然不一致的环境,生物特别是高
9、等植物与高等动物与人类,要紧集中在陆地。陆地的海拔高度与海洋的深度也不相同,通常说海洋深度大于陆地的高度,在陆地上与海洋底部也各有起伏。陆地上最高的山峰为珠穆朗玛峰(8848.13 米);由于板块构造活动,高大的山脉多分布在陆地的边缘,且要紧沿南北走向,但也有呈东西走向的。海洋中最大的深度在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 米),大洋海盆通常深达 4000 米左右,大陆架深度只有 200 米左右。海陆的分异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上都有表现。在陆地上,气候、生物、土壤还有从沿海向内陆呈规律性变化的现象,它在中纬度表现得最为明显,由陆地边缘向内陆中心,气候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
10、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到荒漠,土壤也有相应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干湿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存在,使自然环境各成分与自然综合体出现随高度的差异。在小范围内则有地方性的地貌、气候引起水文、生物与土壤的差异。上述各类不一致等级的区域分异,都是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存与进展的,因此人类的体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期生活在热带的人群,具有暗黑色的皮肤,能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的灼伤;卷曲的头发,能防止头部被晒得过热;宽鼻、厚唇、大嘴巴,便于散热。长期生活在寒带的人群,具有高窄的鼻子,使冷空气较慢地进入气管与肺部;
11、肤色浅白,以防冻伤见人种地理学,(见彩图)。人类的居住,如乡村、集镇与城市,不一致规模的城市与不一致性质的城市,如综合性城市、工矿业城市、港口城市、风景游览城市与历史文化城市等,其土地利用、工业布局、郊区农业结构、交通运输与商业格局、人口密度与构成、城市景观与民风习俗等,都是互不相同的(见彩图)。因此,区域分异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第三,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地球表面形成过程中,大陆与海洋的面积与位置几经变迁,气候经历了炎热与严寒、湿润与干旱的多次交替,生物由海洋进展到陆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就每一个地域而言,每年乃至每天、每时的气温、风向与风速是在变化的,每年、每季乃至每天的
12、水流与植被情况也是在变化的。至于发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现象,其变化则更是频繁,变化的时间尺度远比自然地理现象小。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的变化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化时期,人类的活动使地球表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操纵或者减轻了某些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诸如森林的砍伐、地理环境污染、荒漠化的出现与蔓延、动植物种的加速灭绝等,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影响的程度还在加剧。地球表面如何进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以地球表面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研 究 特 点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步形
13、成的,并不断完善其理论、方法与手段。它具有下述特点。综合性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不限于研究其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研究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与地表综合体的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当然,由于地球表面的复杂性,能够对某一要素进行部门的研究,但这种研究是在地理学综合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与一些相邻学科尽管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但在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上是不相同的。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之因此成为地理学的一部分,不仅在其研究的客体是地球表面
14、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而且在方法论上有着共同的基础综合性。因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一致的层次:两个要素相互关系(如气候与水文的关系,或者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等)的综合研究,是低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多个要素相互关系(如地貌、水文、气候、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或者聚落、城市、交通、政治等关系)的综合研究,是中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地球表面全部要素(包含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是高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层次不一致,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一致,层次越高复杂程度越大,综合的难度也越大。低层次、中层次的综合研究分别形成地理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
15、这些综合研究不是地理学所独有的,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也进行综合性研究。但是,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有关性的研究,则是地理学所特有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它与研究地球表面某一个圈层或者某一个圈层中部分要素的学科,如研究大气圈的大气科学,研究水圈的水文科学,研究岩石圈的地质学,研究生物圈的生命科学,研究人类圈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要素的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人口学,以至心理学、行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地理学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各类要素的专门知识,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类要素及与其他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事实上,许多研究地球表面某一圈层或者某一圈层中部分要
16、素的学科是从地理学中分化进展而成的,如水文科学、海洋科学等。区域性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由于不一致的地区存在不一致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性在另一个地区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一致区域内部的结构(各类成分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包含不一致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它们之间进展变化的制约关系。地理学区域性研究内容,包含区域内部结构与区际关系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相统一的研究任务,其他学科是难以担当的,因此很多地理学者认为: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地理学的
17、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 3 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研究着重探讨全球或者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与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者全大陆的总体特征;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者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与地域分异规律,与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小尺度区域研究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与分异规律,与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动态性 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征,决定了地理学须以动态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地理学研究既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理现象不管是自然的或者人文的,都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有周期性的,也有非周期性的;有长周期的,也有短周期的。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要求把现代地理现象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学 简介 含义 起源 历史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