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带表格).pdf
《最新版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带表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带表格).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 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 学科 核心素养 具体表述 数 学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数学抽象主要表现为: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认识数学结构与体系.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情
2、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握事物的本质,以简驭繁;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掌握推理基本形式和规则,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理解命题体系,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通过高中数
3、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能够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把握事物发展的脉络;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精神,增强交流能力.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学建模主要表现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建
4、立和求解模型,检验和完善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认识数学模型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作用,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2/9 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借助空间形式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
5、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直观想象主要表现为:建立形与数的联系,利用几何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运用空间想象认识事物.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形成数学直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事物的本质.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数学运算是演绎推理,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数学运
6、算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求得运算结果.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规 X 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精神.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数据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也是互联网+相关领域的主要数学方法,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科学、技术、工程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7、.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收集和整理数据,理解和处理数据,获得和解释结论,概括和形成知识.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升获取有价值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形成通过数据认识事物的思维品质,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物 理 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与
8、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3/9 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与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
9、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与遵守道德规 X、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化 学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
10、,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与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的
11、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生 物 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与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2、、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与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与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
13、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4/9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语 文 语言建构 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
14、,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与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思维发展 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与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审美鉴赏 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文化传承 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
15、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历 史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与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16、,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任何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
17、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与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5/9 政 治 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18、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发展政治认同素养,才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科学精神 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当代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宏大而
19、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一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发扬科学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法治意识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版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各学科 核心 素养 一览表 表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