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复习要点.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1变态心理学 1定义: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展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工作重点: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及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展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3评价标准郭念锋:主观世界及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4研究方法:实验法、单被试实验设计、流行病学方法、案例研究 2神经病: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同的疾病。精神障碍:因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了异常
2、的心理及行为。精神病: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及现实的接触。心理障碍:有心理原因所致的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定义:是一座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病症:一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患者思维及语言的组织出现了问题,以至于难以使人理解。思维散漫:联想范围过于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思维内容缺乏必然的联系。思维破裂:联想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集,缺乏中心思想。语词新作:将同源的现象,近似的词汇归
3、集一起,对其中的一些词赋予新的含义。象征新思维:把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语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言语贫乏:语量显著减少,当言语内容贫乏时,即使说话很流利,但所表达要领的数量本质上减少。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为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或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妄想 被害妄想:病人觉得周围发生的事矛头是指向他的,认为别人在侮辱、贬低、伤害甚至消灭他。牵连观念:病人认为在他周围出现和经历的事情都是为了他的缘故。嫉妒妄想关系妄想:指患者毫无任何依据的认为自己的配偶不忠。影响妄想: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外界干扰、控制、支操纵,或认为外力作用于自己的身体,产生种种不舒服的感觉。非
4、血统妄想:患者无故认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3思维体验障碍:主要为异己体验 思维被插入感:认为自己大脑中某些想法不属于自己,是被别人放入的。思维扩大或被播送:感到自己的思维即使不讲出来别人也能够知道,并且被播送出来。妄想只觉:在知觉的同时产生梦想。如病人看报后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在看什么内容,在想些什么了,而不看报即无此事,因此病人生气而不看报。思维云集:思潮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二知觉障碍:错觉和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听幻觉最常见 1评论性幻听: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议论的内容以负性的批评、挖苦、责骂、诬陷常见 2命令性幻听:听到有声音命令自己去做某事
5、。3争论性幻听:内容及患者本人无关,患者听到的是另外两个人的争论。或内容及患者有关,一人责备,一人辩论。4思维冥想:思维活动的同时,脑内出现及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三情感平淡:病人缺乏活动的兴趣和能量,在讨论感人的事件时缺乏情感反响。四紧张症:自身的不自主性 1木僵状态: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常保持同一种姿势。2违拗症:患者对所有外来吩咐或要求的一种不自主的抗拒,并非有意的不合作。3紧张性自动症:患者的某种运动、动作都不是按照自己本人的意志,而是根据某种外界的作用或影响表现为行动的。4作态及特殊姿态:病人做出一些幼稚而又愚蠢的姿态、表情、步态和动作。成心的装相动作。5
6、刻板症:病人无意识的、重复的刻板的做一些简单的动作。6多动或兴奋:病人突然出现运动性兴奋,言语内容单调刻板。五自制力障碍:治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自制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精神病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3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一)型精神分裂症阳性和型精神分裂症阴性 阳性:由于某种病理原因引起潜在的脑功能解除抑制的结果,从而产生了正常人不应存在的病症。原发病症是幻觉和妄想。阴性:由于大脑高层皮质活动过程的解除,使患者缺乏正常人精神活动中应具备的某些方面功能。原发病症是情感冷淡、言语贫乏等。(二)DSM-IV 分类法 1)偏执型:起病较缓慢,发病多在青壮年和中年。开场表现多疑敏感
7、,逐渐开展为妄想。2)紧张型:多在青壮年起病,以木僵状态常见,主要病症是言语运动不同程度的受抑制。3)瓦解型:又称青春型。青少年起病。主要病症是思维内容荒唐、思维破裂,情感不协调,表情做作,其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和本能意向亢进。4)残留型:妄想、情感平淡、社会性退缩、人格改变等。5)未分化型:病人的病症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种类型,或是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局部病症,又有明显阳性病症。(三)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2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3妄想性精神障碍 4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5分享感应性精神病性障碍 4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发病形式、发病持续时间、既往精神病史、病症特点、类
8、型、婚姻状况、发病年龄、发病至承受治疗时间、病前性格、工作状况、诱因、社会交往、家庭支持、性别、维持治疗。5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社会心理因素:(一)早期的心理创伤、心理诱因和生活事件(二)心理学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研究:1)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古典精神分析:自我被挫败,对自我的把握缺乏,潜意识失控,倒退至早期的自我状态。新精神分析:强调人及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焦虑的作用。起源于人的焦虑并以混乱的方式对待他人的一种病态的状态。2)家庭研究的观点:童年时期的不良遭遇、父母关系及父母教养方式 6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之心理治疗:1)心理动力学治疗:主要原理是使病人的早年未获满足的要求、欲望在治疗关系中得到满足 2
9、)认知行为治疗:注重建立、培养病人有利的、适应性的行为方式,尽可能防止再次出现冲动的情形。操作性条件反响形式的行为治疗、CBT 认知治疗 3)家庭干预: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减少应激的影响。心理教育、应激处理、危机干预。第五章 心境障碍及自杀 1心境:是一种比拟微弱而在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他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具有弥散和广延的特点。2抑郁症的表现三低: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意志活动减退 3单相抑郁症:经历了一次或屡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4躁狂发作的主要特征:情绪高涨及易激惹、自尊的膨胀、睡眠需要减少、言语增多、思维奔逸、注意力分散、精力充分、行为鲁莽。5抑郁的社会心理
10、学因素(一)心理动力学观点 1)对丧失的反响:自我惩罚面对丧失时的悲哀和愤怒没能发泄出来仍处于无意识中。2)对丧失的补偿(二)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观点:认为抑郁是源于未能完整和真实地生活而产生的一种非存在感(三)行为主义观点:外界的强化、人际关系过程 1)消退 2回避型社会行为 3强化(四)认知理论的观点:个体的想法和信念 Beck 理论、无助感和无望感的三种理论 习得性无助理论、归因和习得性无助理论、无望感理论(五)社会因素:消极事件、文化差异 6心境障碍的治疗之心理治疗 1)心理动力学治疗:通过减少病人的焦虑,是他们得到平安,获得支持、舒适和轻松来缓 解病症 2)认知治疗: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
11、来改变病人的认知歪曲和思维上的习惯性错误。行为实验、逻辑辩论、证据的检验、问题解决、角色扮演、认知重建 3行为治疗:根据消退理论,通过操纵强化的时机、提高患者获得强化的比率来消除抑郁状态。社会技能训练 4人本主义治疗:引导病人发现实现自己个人生活目标是活的更好生活的理由。共情、理解、倾听 5团体心理治疗 7及自杀相关的因素:1)年龄:顶峰年龄在 2224 岁之间 2)性别:企图自杀者女性约为男性的 2 倍,自杀成功者中男性约为女性的 3 倍 3)婚姻:离婚、守寡、鳏独者的自杀率较已婚者都高 4)职业:医生、律师、心理学家 5)经济状况及教育水平:收入低者自杀率高,教育水平及自杀率成负相关 6)
12、疾病: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最常见因素之一 8自杀的原因:1)心理因素:应激、破坏性冲动和建立冲动都指向自己、无望感、习得及强化 2)文化、宗教及社会因素 第六章 焦虑障碍 1焦虑的分类 1)现实性焦虑:产生于对外界危险的直觉,如害怕毒蛇。2)神经症性焦虑:原因不是外界的危险事物,而是意识到自己本能冲动有可能导致某种危险。三种表现形式:游离型焦虑、强烈的非理性恐惧、惊慌反响 3)道德性焦虑:自我对罪反感和耻辱感的体验,自我意识到来自良心惩戒的危险。2恐惧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病症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3恐惧症分类: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13、特殊恐惧症 4广场恐惧症:1)定义: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也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平安处所的地方。2)临床表现的特点:焦虑病症:担忧在公共场合中晕倒而无亲友帮助,或失去自控又无法迅速离开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多数场合是拥挤人群、封闭场所等回避行为:立即从恐惧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惧情境。5社交恐惧症:1)定义: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可包括除了某些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所有的人。2)表现:除焦虑和害怕外,还有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病症。患者特别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评价过低,害怕
14、别人评论自己。3)及广场恐惧症的不同:患者的先占观念是害怕别人给予不好的评价和自己感到发窘、狼狈不堪,从而行为上表现出避开及他人的接触及交谈,而不是害怕无法离开某处。6特殊恐惧症:1)定义: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以儿童常见。2)表现:病人在接触特殊的恐惧对象和场合时感到焦虑,甚至出现惊慌发作,可伴有某些植物性神经障碍,如心跳加快、出汗、头晕等。病人通常有回避恐惧情景的习惯,导致功能残缺的程度取决于患者回避恐惧情境的难易程度。3)四种类型:动物型自然环境型高处、暴风雨、水等流血注射外伤型情境型飞机、电梯或封闭的空间 7惊慌障碍: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慌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
15、特征,并伴有持续的担忧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8惊慌障碍的病因之心理社会因素:1)心理分析:防御不成功 2)行为主义:对恐惧的恐惧 3)认知模型:惊慌发作的恶性循环 4)生物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 9广泛性焦虑障碍:具有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并伴有负性或紧张病症。10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之心理治疗:1)心理分析理论:建立客体关系理论,帮助患者认识到冲突的真正根源,主要集中于患者在童年时代及母亲的早期关系 2)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疗法,创造一种有利于患者成长的人际关系,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真诚、共情。3)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生物反响疗法 4)认
16、知疗法:改变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危险评估 11强迫症:1定义: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冲动,尽管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是没有现实意义、不必要或多余的,虽竭力摆脱和排斥,但又无能为力。强迫动作:是为阻止或降低焦虑和痛苦而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动作。3)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者的共性:病症反复、持续出现患者完全能够发觉病症具有“属我性,既非外力所致,但又非我所愿病症往往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患者明知病症表现是不应该、不合理、不必要或无意义,并有一种强迫抵抗的欲望,但难以控制和摆脱。
17、强迫观念:A 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考。强迫疑心: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疑心。强迫联想:患者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B 强迫表象:反复呈现逼真、形象的内容。出现的表象通常是令患者难堪或厌恶的。C 强迫性恐惧:害怕自己失去控制,会做出违反社会标准,甚至是伤天害理的事 D 强迫意向: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不会有真正的行动。强迫行为:A 强迫洗涤:常见有强迫洗手、洗衣等。B 强迫检查:C 强迫询问:反复要求他人不厌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态心理学 复习 要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