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集训提升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新人教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刘根生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凡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激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
2、,饱含灵性和魅力。国内外的一些城市中,涌现出一种叫作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技
3、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的感受和美的体验。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
4、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美是愉悦的源泉,美也是巨大的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B.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这种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C.美具有巨大的竞争力,技术讲究美感,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D.追求技术的诗意,要用人的尺度统
5、摄技术,即考虑到人对科技产品的尺寸的要求。解析选 B。A 项错在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原文句子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C 项错在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原文说凝聚着美给人更多便利的感受和美的体验。D 项错在即考虑到人对科技产品的尺寸的要求。原文是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偷换概念。知识链接 正确识别文本中的信息 1.同一信息。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 的说法,但这些不同说法体现的信息是一样的;或者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故意变换一种说法,其实这种说法和文本中的说法是一个意思。判断
6、信息是否同一是整合信息的一个难点。2.遥远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落或相邻的段落可能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观点的句子、名言、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寻找遥远信息是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论述类文章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3.潜在信息。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4.分散信息。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个段落中,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或
7、者某几句组合起来,说明的是一个问题,另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明的是另一个问题。5.语言信息。要准确理解文章语言,这是从筛选后整合信息的角度说的。信息靠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不能准确理解语言,就不会有准确的筛选和整合。因此,要特别注重准确理解阐释基本概念、事物属性、某种道理的语句。准确理解整合文章表述的观点、作者的见解和文章所传递的新知识的语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着技术的诗意,通过大量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技术诗意的重要性、可行性等问题。B.文章第段以大树为喻,形象地阐明了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C.文章第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技
8、术诗意的特征,为自己的立论提供了理论依据。D.认为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文章论述技术应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相融合的前提。解析选 B。B 项错在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互不缺少的关系。缺少效率、性能的科技,没有使用价值。而缺少人文要素的科技没有创新美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技术成果之所以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B.一切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提升生活的品质,但某些决策者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偏向于追求政绩和商业价值。C.技术的诗意固然重要
9、,但不能随意地铺陈、夸张、搞怪,而应遵循规律,自然而为之。D.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一味讲求宽大,显得浪费又没有美感,其中原因可能是决策者事先没有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解析选 A。A 项错在根本原因,原文无此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明代之前,确实有画家画风,鲜少画派,即使马远马麟这样的绘画世家,似乎也未曾创宗立派。明初浙派之后,画家们莫不以习气为宗,利益为派,或曰创新性灵,或曰与古人一个鼻孔出气,实则都关乎利益纠葛,真正洁身自好者少之又少。根本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世俗化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成为一种大势。画家的专注度不再集中在精神世界的完善,而在于迎合现实
10、世界的种种需要,比如作为浙派祖师戴进笔力深厚,墨色偏黑偏重,气势作强劲、雄健、豪放想,虽然视觉效果不错,但其.文化底蕴低、绘画的精神内涵不足,甚至其创作的目的也非传统意义的自娱然后娱人,而是专注于取悦他人。先是取悦皇室,后是取悦金陵权贵,至于最终没能如愿,那是个人际遇的问题。同样,吴小仙放荡不羁,绘画中颇多轻佻气息,与其沉溺于金陵豪富的骄奢淫逸之风颇有关联,是以其画格调不高。实则算不上一流画家。至于画状元的称呼,只能说他的画比较符合明代皇室的口味而已。后人倍加推崇,也是因为后人过于看重世俗权力。非常遗憾,明代之后,诸如权势、地域、派系等诸多外因开始从根本上腐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画家对于绘画的
11、关注度逐渐从内而外出现了世俗化转变。画家不再以卖画为耻,反表现出一种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潇洒。这是画家的自觉工匠化、产业化,是一种文化品位上的自甘堕落。同时,由是出现了利益纠葛,继而出现了门派观念,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古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明代文化人开始放弃但有仁义而已矣的理想,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这是令人伤感的趋势。于市场规律来说,垄断才会使利益最大化。所以,画家们开始抱团,开始地域化,开始以取悦市场为目的创新艺术形式,自此,中国绘画发展的轨迹出现了偏差。不能否认,明代文人群体确实对这种文化上的自我堕落进行过抗争,浙派很快被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取代。但是,以画派取代画派,宛若饮
12、鸩止渴,在发展节奏上其实已经随着世俗化的风气而变化,以火投火,很难有什么大效果。相传沈周晚年出行,路上都有各色人等列队围观,也有大胆者要求签名留念,这跟今天的粉丝捧星行为何其相似。当然,这不是沈周的错。作为忠厚长者他并不看重绘事,不在乎有人仿造他的画,更不在乎世俗名利,一心专注于照顾父母,修身养性。可是,有很大一个团体需要他作为旗号,需要依托他成立一个利益团队,这是沈周的幸事,却是整个明代文化发展的不幸,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幸。杜甫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人喜欢耳鉴,所以画家爱名,世人喜欢利益,所以画家立派。可是,如果有画家能抽身而退,立于高处,立刻就能了解洞悉那些所谓的山头是何等渺小
13、,世俗所珍惜的富贵权势是如何虚妄,以此心观照绘事,画道彰矣!画道既彰,传统文化的复兴自然也指日可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明初浙派之后,真正洁身自好的画家少之又少,主要是因为关乎利益方面的纠葛。B.戴进是浙派的祖师,所以他的绘画气势作强劲、雄健、豪放想,视觉效果不错。C.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自娱然后娱人,只专注于自娱或只专注于娱人,作品格调同样不高。D.吴小仙被称作画状元,但其实难副,虽受后人推崇,但也因轻佻为人所不齿。解析选 A。B 项,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画家的专注度不再集中在精神世.界的完善,而在于迎合现实世界的种种需要,比如作为浙派祖师戴进笔
14、力深厚,墨色偏黑偏重,气势作强劲、雄健、豪放想,虽然视觉效果不错,但其文化底蕴低、绘画的精神内涵不足,甚至其创作的目的也非传统意义的自娱然后娱人,而是专注于取悦他人。C 项,只专注于自娱或只专注于娱人,作品格调同样不高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D 项,但也因轻佻为人所不齿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后人倍加推崇,也是因为后人过于看重世俗权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论点利益纠葛对明代画家们创宗立派具有重要的影响。B.文章二、三段主要分析了明初之后形成宗派的原因,那就是社会风气的变化。C.第四段以沈周为例,意在表明在明代社会也有粉丝捧星,炒作现象非
15、常严重。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画家只有立足高处才会明白追求流派及富贵权势的不可取。解析选 C。C 项,第四段以沈周为例,意在表明炒作现象非常严重说法错误,第四段以沈周为例,意在表明明代文人群体确实对这种文化上的自我堕落进行过抗争但是,以画派取代画派,宛若饮鸩止渴,在发展节奏上其实已经随着世俗化的风气而变化,以火投火,很难有什么大效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画家的专注度不再集中在精神世界的完善,而在于迎合现实世界的需要,那么其作品的价值将受到影响。B.一幅好的绘画作品,需要有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这就需要画家从内部提升自己的底蕴和精神品位。C.明代文化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令人伤感,但这样可以使利益最大化,有利于创新形式的发展。D.明代文人对文化上的自我堕落进行过抗争,浙派虽被吴门画派取代,但也很难有大的效果。解析选 C。C 项,但这样可以使利益最大化,有利于创新形式的发展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明代文化人开始放弃但有仁义而已矣的理想,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这是令人伤感的趋势。于市场规律来说,垄断才会使利益最大化。所以,画家们开始抱团,开始地域化,开始以取悦市场为目的创新艺术形式,自此,中国绘画发展的轨迹出现了偏差。而原文中创新一词加了引号,是否定之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