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pdf





《6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目的 通过对发生的事故、事件及不符合进行调研、排查和原因分析,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以消除现实的、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2.范围 公司内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3.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 347 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 号)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应急2019 78 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监总管三201193 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2、GB/T281-2011)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和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管三函2017121 号)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3010-2017 4.职责 4.1 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负责重大危险源的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4.2 生产副总为综合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公司级负责人,负责组织节假日等专项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及时向总经理报告重大情况。4.3 分管安全副总负责协助生产副总组织安全生产检查,负责二级危险源的隐患排查,负责季节性、综合等安全检查并对隐患整改进度进行监督和验证。4.3 安全部负责拟定公司年度安全检查计划;负责公司级综合安全检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检查、季节性检查的组织实施,整改情况的监督及复查。4.4 生产部负责定期组织危险工艺专项检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4.5 动力车间负责定期组织电气装置、应急照明专项检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4.6 自动化管理部负责定期组织监视和测量设备、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专项检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4.7 生产部定期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检查。4.8 各车间(部门
4、)负责人对所辖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并负责组织隐患整改措施的实施。7-1 5、隐患分级与分类 5.1 隐患分级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5.1.1 一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5.1.1 重大事故隐患 5.1.1.1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5.1.1.2 结合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第 5 条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
5、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 号),以下情形构成重大事故隐患:a)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b)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c)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d)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甲、乙类及剧毒化学品的生产、仓储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交通要道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e)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
6、炸品以及二级以上(或高毒)毒性物质的车间、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品的车间、仓库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规定要求。f)为两套及以上甲、乙类及剧毒化学品生产装置服务的中心控制室、区域控制室与甲、乙类生产、存储设施的安全距离不足,或未采取必要的抗爆措施的;控制室或机柜间面向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装置一侧不满足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g)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装置安全控制措施不完善,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较大,且未采取有效防爆泄爆措施的。h)构成一级
7、、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i)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装置区、罐区及装卸区未按规定设置水、泡沫、蒸汽等消防灭火系统,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路及消防栓的配置不符合规定要求。j)氯气等剧毒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k)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l)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m)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
8、报警装置,或设置数量、能力低于标准要求的1/2 的。n)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o)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未按标准规定配置消防双电源。p)生产装置区、罐区及装卸区的厂房、库房、设备、设施、管线等未按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检测并符合要求。7-2 q)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未按检验要求检修(停用)的;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压力表、安全阀超期未检,防爆膜未定期更换;使用非法制造的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r)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
9、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s)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t)其他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5.2 隐患分类 5.2.1 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行政许可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事故管理、变更管理
10、和承包商管理。作业管理。应急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基础管理其他方面。5.2.2 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及应急设施。供配电设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辅助动力系统。现场其他方面。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6.1.1 基本要求 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6.1.2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
11、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名称;7-3 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6.1.3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包括:基础管理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6.4 隐患排查 6.4.1 排查类型 6.4.1.1 隐患排查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6.4.1.2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6.4.2 组织级别 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
12、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厂)级、部门(车间)级、班组级。6.4.3 排查周期 6.4.3.1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6.4.3.公司安全隐患排查的频次如下: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6 小时(每班 2 次),硝化工序、国一车间原料罐区、国一车间二线生产装置、制冷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1 小时;设备、电器、仪表、消防、工艺、安全用电、特种设备、厂房管廊等专项检查每月 1 次;安全设施车间每月检查 2 次;安全部每月检查 1 次;公司综合性检查每季度至少组织 1 次,基层车间综合性检查每月 1 次,可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检查 隐患 排查 治理 管理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