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1.吸鼻法:取煅鱼脑石 10g,冰片 3g,研末和匀,取少许吸人鼻孔,每日每孔 3 次,交替 使用。如鼻中发干,涂少许麻油再吸人。2.塞鼻法:将 1%鹅不食草鼻液配以 10%凡士林 软膏涂在纱条上,每个鼻腔放置 1 条,约 1520分钟。一般中医鼻内点药大部份是放有腐蚀性的 药物,也有病人的反应不错。但我们常会看到 因处置不当造成鼻腔内黏膜粘连的情形,反而会造成更严重之 鼻塞。中医辨证论治: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主证: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嗅觉减退,早晚易发,畏风怕冷,遇 风(寒)即作,容易 感冒;气短懒言,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苍白,咳嗽痰稀或咳喘
2、无力。舌 质淡,舌苔薄白,脉细虚弱。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 水肿,鼻道可见水 样分泌物。治法:补益肺气,固表护卫,温肺散寒。方药:偏于气虚选用:玉屏风散加减:防风 10 克、黄芪 30 克(蜜炙)、白术 15 克。若鼻痒如蚁 行,可酌加僵蚕、蝉蜕;若喷嚏、清涕、语声低怯者,可酌加人参、茯苓、山药;若腰膝酸软 者,可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若畏风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干 姜、大枣等。或者玉屏风散合并加味苍耳子:黄芪、白术、防风、荆芥、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薄荷、连翘、豆豉、炙甘草、生姜 偏于虚寒选用:温肺桂枝汤医醇剩义卷四:桂枝、当归、茯苓、沉香、苏子、橘红、半夏、瓜蒌实
3、、桑皮。2、脾气虚弱,化生不足 主证: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鼻塞不通,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塞,鼻痒,清涕 连连,喷嚏突发,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 便溏,四肢倦怠 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无力。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粘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样分泌物。(小儿过敏性鼻炎,多表现肺 脾气虚 之证)治法:益气健脾,温运中阳 方药: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若腹胀 便溏、清涕如水、点滴而下者,可酌加山药、干姜、砂仁等;若畏风怕冷,遇寒则喷嚏频频者,可 酌加防风、桂枝等;若四肢不温、畏寒 腰痛者,可
4、酌加肉桂、附子、枸杞子。偏于肺脾气虚,水湿泛鼻选用:参苓白术通窍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党参、茯 苓、泽泻各 12 克,苡仁、白扁豆、白术、红花、菖蒲各 9 克,陈皮、木通、灯芯各 6 克水煎 偏于脾虚气滞痰湿选用:香砂六君子丸国典 组成:广木香 24 克 西砂仁 24 克 炒党参 60 克 炒白术 60 克 茯苓 60 克 炙甘草 30 克炒广皮 30 克制半夏 60 克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 子各 30 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 300 克。每日二次,每次 6 克,食后开水吞服。注:常用于 慢性胃炎、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 而见的胃脘 胀痛。偏于 脾胃虚寒 亦可选用:理中汤或小建中
5、汤化裁 理中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小建中汤:饴糖(30 克)桂枝(9 克)芍药(18 克)生姜(9 克)大枣(6 枚)炙甘草(6克)3、肾阳亏虚,肺失温煦 主证:鼻鼽多为长年性,鼻塞,鼻痒,喷嚏频作,连连不已,鼻 流清涕,量多如注。面 色苍白,形寒肢泠,小便清长,夜尿频,腰酸 腿软,腰膝冷痛,神疲倦怠。妇人则宫寒 不孕,男子则阳萎,遗精或见早泄。舌淡胖,舌苔白,脉沉细无力。局部检查可见下鼻甲肿大光滑,粘膜淡白,鼻道有水样分泌物。治法:温补肾阳,固肾纳气 方药:选用:济生肾气丸 济生方卷四方加减。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共为三补;丹皮、泽泻、茯苓降火渗湿,辅助上三补药而为三泻,以
6、补而不腻;配以肉桂(枝)、附子以温通肾中元阳,意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牛膝、车前子意在导邪下行利水通调。若喷嚏多、腰膝酸软者,可酌加枸杞子、菟丝子;若喷嚏、清涕,遇寒即甚者,可酌加黄芪、防风、白术;若腹胀便溏、喷嚏、清涕者,可酌加白术、黄芪、人参、砂仁。偏于命门火衰,精气虚寒选用:右归饮 景岳全书。组成:大熟地 60 克,菟丝子 9 克、上玉桂 6 克(研末冲)、生五味 3 克(捣碎)、鹿茸 6 克、锁 阳 9 克、熟附片 12 克、果杞 9 克(酒炒)、川椒 2 克分(去闭口炒)、淮牛膝 6 克、淮山药 15克、固 脂 6 克(核桃肉拌炒)。4、肺经伏热,上凌鼻窍 主证:本症型临床少见,一
7、般多见于鼻鼽初发,或由于禀赋体质过敏,常在酷热暑天或 由于热气引诱而发。鼻塞鼻胀,鼻痒或酸痒不适,喷嚏频作,鼻流清涕,鼻窍肌膜肿胀,色 红或淡红,全身可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脉数或弦滑,舌质红,苔白或黄。检查见鼻粘 膜色红或暗红,鼻甲肿胀。治法:清宣肺气,通利鼻窍 方药: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卷四方加减。方中黄芩、栀子、石膏、知母、桑白皮清 肺热;辛夷花、枇杷叶、升麻清宣肺气,通利鼻窍;百合、麦冬养阴润肺。合而用之,有清肺 热、通鼻窍之功。组成:辛夷 1.8 克(包)黄芩 山栀 麦门冬 百合 石膏 知母各 3 克 甘草 1.5 克 枇杷叶 3 片(去毛)升麻 0.9 克 上药用水 400 毫升,
8、煎至 320 毫升,食后 1 小时服。禁忌:服药期间及初愈后,须忌食辛辣厚味和鱼腥发物,应断厚味,戒急暴,省房欲。此外,若脾胃虚寒,大便稀溏,则不宜服本方 附:辛夷清肺散观聚方要补卷七、辛夷清肺汤喉症指南卷四。5、气虚血瘀型 主证: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明显,鼻甲紫暗,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涩。治法:补气通经,活血 化瘀。方药:选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组成:生黄芪 120g、当归尾 3g、赤芍 5g、地龙 3g、川芎 3g、红花 3g、桃仁 3g 偏于经脉阻滞血瘀选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赤芍 3 克 川芎 3 克桃仁 9 克(研泥)红枣 7 个(去核)红花
9、9 克 老葱 3 根(切碎)鲜姜9 克(切碎)麝香 0.15 克(绢包)6、外寒内热型 主证: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身热,畏寒,头痛、骨痛、遇风易作,口干,无汗,心烦,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白中带黄,脉沉数或紧。治法:清肺散寒,平调寒热。方药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 6、杏仁 10、生石膏 24、生甘草 9、栀子 10、黄芩 10、苍耳子 6、辛夷花 10、连翘 15g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 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 气急,可 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 胸闷 者,宜加瓜蒌、贝母、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 利膈。偏于外寒里饮选用:小青龙汤 伤寒论麻黄(去节)9、芍药 9、细辛 6、干姜 6、甘 草炙 6、桂枝 9、五味子 6、半夏(洗)9。(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