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pdf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 狮 市 嘉 禄 路 濠 江 路 至 东 环 路 市 政 道 路 工 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 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3
2、、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及 2009 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56-94 等有关规范要求;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 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2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及2009 年修订本;3 国家标准建筑地
3、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及2008 年修订本;5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 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D63-2007;7 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8 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0 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1 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12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3 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4、 14 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15 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等;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 K0+至K1+,道路全长为,;道路设计起点坐标 X=Y=,终点坐标 X=Y=,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 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设计路面标高为;为城市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 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
5、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雨水、给水、电力、污水、煤气、通讯电缆等埋设于道路两侧,管径为DN200-500mm,埋深为;本工程由石狮市规划设计院设计;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为二级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依据国标的规定,综合确定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四、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量布置 1、勘察方法 采用野外测量、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完成本次勘察任务;2、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工作量布置 根据设计院提供总平面图,依据行标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56-94 等有关规定,钻孔沿道路中心线布置,按40m间距布置钻孔,其中每200m
6、布设一个横断面,本工程共布设5 个横断面,共布置钻孔39 个,场地内各孔均为取土标贯钻孔;2、钻孔定位 钻孔位置依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控制点采用GPS定位仪等进行施放,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定测;放样控制点由业主单位提供,钻孔坐标系统与总平面图一致,高程系统为黄海高程系统,放样控制点采用位于南环路与西环路交叉处塘园环岛测量控制点 AX=Y=H=和位于嘉禄路控制点 BX=Y=H=,由于图幅有限,控制点坐标及引测高程点均无法在平面图上显示;具体孔位及孔口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和“勘探点数据一览表表号:附表1”;3、野外钻探 本工程野外钻探于2009 年09 月16 日钻机进场,至2009 年1
7、0 月03 日钻机退场;投入 XY-100 型钻机 1 台,按回次钻进连续取芯的方法钻探、泥浆护壁,钻探施工、回次进尺工作均严格按照行业标准钻探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岩土编录和定名等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J13-84-2006 规定进行,勘探深度按国标市政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及设计委托技术要求确定,全部为取样测试孔,孔深应达到设计路面5m 以下并钻穿软土、可液化土层,本次野外钻探共完成钻孔39 个;所有勘探孔施工和水位观测完成后,勘探孔均采用粘土球分层回填夯实处理;4、岩、土、水试样的采取 土样的采取:本工程原状土样
8、主要在粉质粘土和残积砂质粘性土中采用厚壁取土器以重锤少击法进行;水试样的采取:套管隔水采取的地下水样采用纯净玻璃瓶采取,并现场加入大理石粉,48 小时内送样做水质简分析,沿线场地取地下水样 3 组,地下水试样在钻孔抽取;5、室内试验 对粉质粘土和残积砂质粘性土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土工试验测定出土的物理指标、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土工试验参照国标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和行标公路土工试验规范 JTJ051-91 的规定执行;土工试验项目以常规、颗分测定为主,主要提供、GS、W、Wf、e、n、Sr、d、Wl、Wp、Ip、Il、C、av1-2、等指标;土工试验成果表见附表3;水
9、质分析的项目为 PH 值、游离 CO2、总碱度、碳酸根、氯离子、镁离子、硫酸根、总硬度等;地下水水质检验报告表见附表5;6、现场原位测试 本场地现场原位测试主要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的落锤装置,根据探头贯入土中的难易程度击数N/30cm或10cm测定土的工程力学性质,贯入试验前对孔底进行严格清渣,保证锤击数准确,标贯击数杆长修正参照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J13-84-2006 进行,试验层位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及花岗岩风化层,测试间距为,并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操作;现场对各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共 79 次;现场原位测试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
10、1-2001 的要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见附表 2;7、勘察实物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计各项实物工作量见下表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项目 数量 单位 备注 放样、测量点 39 点 采用GPS仪测量放孔 钻孔数量 39 孔 按回次钻进连续取芯的方法 总进尺 米 泥浆护壁、跟管钻进 米 现场标准贯入试验 79 次 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 取土、水样 原状样 15 组 粘性土采用厚壁取土器取样 地下水试样 3 组 在钻孔中抽取 岩土、水试验 常规试验 15 组 颗分试验 8 组 水质简分析 3 组 地下水位观测 78 次 各孔初见、稳定水位各一次 以上各项工作质量均满足有关规范要求;五、其它说明 本
11、工程的所有土工试验、水质分析试验等均由我院实验室完成;第二章、自然地理条件 一、气候及水文条件 本路段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长青;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温度 二、沿线周边环境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K0+000K0+200 段地势相对较低,地面标高在左右,其余地段地面标高在左右;K0+000K0+820、K1+060K1+段为残坡积台地,K0+000K0+820 段主要为小山坡,其中 K0+560K0+820 段植被很发育,分布有大量果树,且沿拟建道路中线分布有一条长约200 m,深约,宽约4m 的废旧旱渠,K1+060K1+段主要为居民区未拆迁;K0+820K1+060
12、 段为冲洪积地貌;其间种植有大量果树,其中K0+160 右侧、K0+980、K1+040 左侧各分布有一池塘;第三章、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一、岩土层特征 根据现有揭露钻孔深度范围内的资料,拟建道路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注:其中风化层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 N 进行划分,N30 为残积土,50N30 为全风化,N50 为砂土状强风化;各岩土层特性如下:1、素填土:灰、灰褐色,松散状,成分以粘性土堆填为主,局部夹有少量碎砖块,硬杂质含量为 1015%左右,填堆积年限为 3-5 年以上,欠固结状态,主要
13、分布于K0+000K0180、K0+280K0+540、K1+010K1+段,揭露厚度为;2、粉质粘土:灰黄、浅灰色,可塑,稍湿,以粘粒、粉粒为主,含有砂量砂质成分,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冲洪积形成,主要分布于K0+820K1+060 段,揭露厚度为,层顶标高为;3、残积砂质粘性土:黄褐、灰黄色,可-硬塑状,稍湿,以粘粒、粉粒为主,2mm颗粒含量约15%,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主要分布于 K0+540K1+段,揭露厚度为,层顶标高为;4、全风化花岗岩:灰黄色、灰白色,含较多石英粗颗粒,长石全部高岭土化,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岩
14、芯呈砂土状,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主要分布于K0+540K0+820 段,揭露厚度为,层顶标高为;5、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色,浅黄色,呈砂土状,主要为石英和长石,含较多石英,长石部分高岭土化,局部底部见少量岩石碎块;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揭露厚度为,层顶标高为;6、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灰白色,矿物成分发生显着变化,岩体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岩芯锤击声哑,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仅ZK8 钻孔处未有分布,揭露厚度为,层顶标高为;7、中风化花岗岩: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15、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角闪石,岩体风化裂隙发育,见铁染,岩芯以短柱状为主,节长一般在 825cm,锤击声较清脆,且不易击碎,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岩石质量指标 RQD=5575%;仅 K0+200K0+320 段有揭露,揭露厚度为,层顶标高为;上述各岩土层的分布规律、顶板埋深及厚度等详见各工程地质纵、横面图图号:及钻孔柱状图图号:;二、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场地地貌上属冲洪积、残坡积台地,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内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洞室、古河道、沟浜、防空洞、隐伏断层等对工程不利
16、的埋藏物及地质构造迹象;仅在 K0+560K0+820 段且沿拟建道路中线分布有一条长约 200m,深约,宽约 4m 的废旧旱渠;K0+980、K1+040 处左侧各分布有一池塘;K1+060K1+段主要为居民区未拆迁;三、路基土类别 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液限WL为%,为中液限粘质土,残积砂质粘性土液限WL为%,为中液限粘质土;四、土基的干湿类型 的平均稠度Bm=,干湿类型为中湿,残积砂质粘性土的平均稠度Bm=,干湿类型为干燥;五、水文地质条件 1、沿线场地环境类别 由于该地区属于湿润区,沿线粉质粘土类,地层渗透类型为B 型;2、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其腐蚀性评价 1、地下水类
17、型 沿线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赋存于残积砂质粘性土及花岗岩风化层中,水位埋藏较深,水量不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邻近水域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一般从地势高往地势低处以迳流方式排泄;2、地下水位 勘察期间测得 K0+000K0+140、K0+540K1+段地下初见水位埋深位,钻孔施工完成后统一测得地下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水位标高为,地下水位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地下水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据调查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为 m 左右,K0+140K1+段钻孔为干孔;3、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为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在钻孔 ZK2、ZK23、ZK28 中,采用套管隔水取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
18、;根据水质简分析试验成果详见附表5 判定:、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标准进行综合评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见表2;、依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有关标准评价:沿线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见表 3;拟建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 的规定;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判别表 表 2 腐蚀类型 腐蚀介质 类型 微腐蚀性指标 试验指标 腐蚀评价 干湿交替 无干湿交替 受环境类型影响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SO42-m
19、g/L 环境类型为类 500 微腐蚀 Mg2+mg/L 3000 微腐蚀 NH4+mg/L 800 10 微腐蚀 OH-mg/L 57000 未检出 微腐蚀 总矿化度mg/L 微腐蚀 侵蚀性CO2mg/L 30 微腐蚀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水中的Cl-含量mg/L 长期浸水 10000 微腐蚀 干湿交替 11 弱腐蚀 Cl-+SO42-含量mg/L 500 注:1、B为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按行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判别表 表3 腐蚀类型 腐蚀介质 类型 无腐蚀性指标 试验指标 腐蚀性评价 干湿交替 长期浸水 结晶类腐蚀性 评价标准 水中的SO42-mg/L 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工程 岩土 勘察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