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营养学教学大纲.pdf
《烹饪营养学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烹饪营养学教学大纲.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烹饪营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及层次 烹饪营养学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适用于大专层次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营养学方面的一般知识,并学会用营养学知识来指导烹饪、营养工作。二、课程教学目标 1.对课程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综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并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烹饪加工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合法烹饪的方法、烹饪营养与健康的一般知识、烹饪工作者的营养工作方法及能够用实验的方法,测出食物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等。2.分项目列出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人体
2、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的相关知识;熟悉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了解并掌握烹饪加工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了解合理烹饪的相关知识;了解并掌握烹饪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熟悉烹饪工作的营养工作方法;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及数据采集方法、调查报告撰写。三、先修课程及主要要求 烹饪化学:熟悉烹饪原料中各种成分化学分子式、性质、化学反应等。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营养、营养学概念、营养学的发展史;熟悉并掌握:营养、营养学概念、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烹饪营养学的特征。-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营养、营养学概念、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烹饪营养学
3、的特征;难点: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内容】1.1 营养与营养学 营养的概念;营养学 1.2 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营养素的应用 1.3 营养学的发展 烹饪营养学的特征 1.4 烹饪营养学的特征 烹饪营养学的概念;研究范围 第二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消化、吸收概念、消化道的结构、各种营养素功能、分类、组成、结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供给与来源、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消化、吸收概念、消化道的结构、各种营养素功能、分类、组成、结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供给与来源、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等;难点:
4、各种营养素的结构及功能评价。【教学内容】2.1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1.1 基本概念 消化;吸收 2.1.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胃;小肠;大肠 2.2 蛋白质 2.2.1 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 蛋白质的构成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 2.2.2 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2.2.3 蛋白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构成肌体、修补组织;调节生理功能;提供热能功能 2.2.4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氮平衡 2、蛋白质营养不良-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2.2.5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 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比例;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生物价;蛋白
5、质的净利用率 2.2.6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改善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不平衡对蛋白质利用的影响 提高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2.2.7 供给与来源 2.3 脂类 2.3.1 脂类的分类 脂肪;磷脂;糖脂;蜡;类固醇 2.3.2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2.3.3 脂类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提供热能;保护肌体、维持体温;构成组织的成分;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调节生理功能;美味和饱腹感;胆固醇 2.3.4 脂类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脂类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3.5 脂类的食物的供给与来源 脂肪的食物来源;脂类的供给量 2.4 碳水化物 2.4.1 碳水化物的分类 单糖;低聚
6、糖;多糖 2.4.2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糖在体内的代谢 2.4.3 碳水化合物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提供热能;构成肌体的重要物质之一;2.4.4 碳水化合物节约蛋白质作用;辅助脂肪代谢-抗生酮作用;提供膳食纤维;风味 2.4.5 碳水化合物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4.6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 2.5 热能 2.5.1 人体热能的储存形式与热能单位 2.5.2 人体热能需要的构成因素 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热能;从事劳动所消耗的热能;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要的热能;肌体生长发育所需热能 2.5.3 人体热能需要量的测定 实验室;计算方法 2.5.4 热能的食物来源
7、与供给量 2.6 维生素 2.6.1 概述 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2.6.2 维生素 A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6.3 维生素 D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6.4 维生素 E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6.5 维生素 B1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6.6 维生素 B2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
8、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6.7 烟酸 2.6.8 维生素 B6 2.6.9 维生素 B12 2.6.10 维生素 C 2.7 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2.7.1 钙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7.2 磷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7.3 铁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7.4 碘 结构与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与疾病;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7.5 硒 2.7.6 锌、2.7.7 氟 2.7.8 铜、2.8 水 2.8.1 水在人体内
9、的分布 2.8.2 生理功能 水是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参与肌体的代谢活动;调节体温 2.8.3 人体水的平衡 水的摄入;水的排泄;水平衡的调节 2.8.4 肌体水代谢不平衡的不良后果 -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2.9 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2.9.1 产热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2.9.2 维生素与产热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2.9.3 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2.9.4 维生素之间的关系 2.9.5 无机盐与微量元素间的关系 2.9.6 膳食纤维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各种烹饪原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烹饪过程对原料价值的影
10、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种烹饪原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烹饪过程对原料价值的影响;难点:各种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总结、烹饪过程对原料价值的影响。【教学内容】3.1 概述 3.1.1 评价原料营养价值的意义 3.1.2 原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3.2 畜类原料的营养价值 3.2.1 蛋白质 3.2.2 脂类 3.2.3 维生素 3.2.4 无机盐 3.2.5 碳水化物 3.2.6 含氮浸出物等情况。3.3 禽类原料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物、含氮浸出物等情况。-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3.4 水产类原料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
11、水化物、含氮浸出物等情况。3.5 蛋类原料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物、含氮浸出物等情况。3.6 乳类及乳制品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物、含氮浸出物等情况。3.7 谷类原料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物、含氮浸出物等情况。3.8 豆类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物、含氮浸出物等情况。3.9 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维生素、无机盐、碳水化物、色素、有机酸、抗营养因子等。3.10 食用油的营养价值 1、中性脂肪 2、磷脂 3.11 酒类的营养价值 3.12 常用调味品的营养价值 1、酱油和酱 2、醋 3、糖
12、 4、味精 5、芡粉 第四章 烹饪加工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各种营养素的影响、原料的选择和搭配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营养素损失的途径、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减少营养素破坏与损失的途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各种营养素的影响、原料的选择和搭配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营养素损失的途径、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减少营养素破坏与损失的途径;难点: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各种营养素的影响、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减少营养素破坏与损失的途径。【教学内容】4.1 营养素在烹饪过程中理化性质的改变 4.1.1 蛋白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烹饪 营养学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