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冒:治疗原则:解表达邪分证论治:1、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感冒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4、体虚感冒 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汤化裁咳嗽:病机关键: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分证论治: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 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治法:燥湿化痰,理
2、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哮病: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哮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分证论治:发作期:1、寒哮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2、热哮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 3、浊哮 治法: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4、风哮 治法: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华盖散 缓解期 1、肺虚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 2、脾虚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
3、君子汤 3、肾虚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喘证:分证论治实喘 1、风寒闭肺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 2、表寒里热 治法:宣肺泄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 3、痰热遏肺 治法:清泄痰热 方药: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肝气乘肺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 6、水凌心肺 治法:温阳利水,泻壅平喘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虚喘 1、肺气喘 治法:补肺益气 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2、肾气散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喘脱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加紫石英、灵磁石、沉香、蛤蚧等。肺痈:治疗原
4、则:肺痈属实热证,治疗以祛邪为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分证论治:1、初期:治法:疏散风热,清肺散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 2、成痈期: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3、溃脓期 治法:排脓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糖加减 4、恢复期 治法:养阴益气清肺 方药: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溃脓期,此期为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除。肺痨 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分证论治:1、肺阴亏损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方药: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 治法:补益肺肾,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耗伤 治法:养阴润肺,益气
5、健脾 方药: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 治法:温补脾肾,滋养精血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肺胀:分证论治:1、外寒里饮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降逆 方药:小青龙汤 2、痰浊阻肺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3、痰热郁肺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4、痰蒙神窍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5、肺肾气虚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6、阳虚水泛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芩散痰饮:鉴别诊断:痰、饮、水、湿 痰多由热煎熬而成,分有形、无形之痰。有形者,形质厚浊,咳咔可见;无形者,无处不到。痰之为病,病证复杂。
6、饮主要因寒积聚而成,为稀涎,饮之为病,多停留于体内空腔或体位低下之处。水为阴邪,有阴水、阳水之分,为清液,水之为病,可泛滥体表、四末;湿为阴邪,其性粘滞,但无定体,可随五气从化相兼为病。但痰、饮、水、湿同出一源,均为水液不归正化,停积而成,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饮留胃肠者为痰饮,饮留胸胁者为悬饮,饮停胸肺者为支饮,饮溢四肢者为溢饮。痰饮 1、饮停于胃 治法:和中蠲饮 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邪化热 治法:清热逐饮 方药:甘遂半夏汤 3、饮留于肠 治法:攻逐水饮 方药:已椒苈黄丸。防己 悬饮 1、邪犯胸肺 治法:和解少阳,宣利枢机 方药: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 治法:攻逐水饮 方药:十
7、枣汤 3、气滞络痹 治法:理气和络 方药: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泻白散或合沙参麦冬汤 支饮 治法: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 溢饮 治法:解表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心悸:1、心悸与怔忡:病因 病机 症状 惊悸 多由外因所致惊恐恼怒而发 心之用病(功能性)心跳多居心中(胸中表现为心中促动不安)怕惊恐,以时作时止为特点 怔忡 多由内因而发心竭过劳而作 心之体病(器质性)心跳上喉,下及腹范围大,表现为躁动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之,做无休止 分证论治:1、心虚胆怯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2、心脾两虚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
8、3、肝脾阴亏 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方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4、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水饮凌心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芩桂术甘汤 6、血瘀气滞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 7、痰浊阻滞 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导痰汤 8、邪毒犯心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方药: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心痛:辩证论治: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分证论治:1、心血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2、痰浊内阻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栝蒌薤白白酒
9、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4、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营养汤 5、心肾阴虚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饮 6、心肾阳虚 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不寐:分证论治:1、心脾两虚 治法: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方药:归脾汤 2、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3、心胆气虚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 4、痰热内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 4、肝郁化火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汗证:分证论治:自汗:1、营卫不和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 2、肺气虚衰
10、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 3、心肾亏虚 治法:益气温阳 方药:保元汤或芪附汤 4、热郁于内 治法:清泻里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 盗汗 1、心血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 方药:归脾汤 2、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当归六黄丸 脱汗: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 战汗:治法:扶正祛邪,针对原发病治疗 黄汗: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晨五苓散血证:厥证:厥证:是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 者昏厥时间短,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则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病机关键: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治疗原则:1、实证:醒神回厥 2、虚证
11、:益气回阳救逆 分证论治:1、气厥 实证:治法:理气开郁 方药:五磨饮子 虚证:治法:益气回阳 方药:四味回阳饮 2、血厥 实证: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通瘀煎 虚证: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独参汤灌服 3、痰厥 治法:行气豁痰 方药:导痰汤 4、食厥 治法:消食和中 方药:发生在食后不久,探吐祛积,继以神术散合宝合丸。5、暑厥 治法:开窍醒神,清暑益气 方药:昏厥时: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痫证:分证论治:发作期 1、阳痫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2、阴痫 治法:温阳除痰,顺气定痫 方药:五生饮合二陈汤 休止期 1、脾虚痰盛 治法:健脾
12、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 2、肝火痰热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心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癫狂:分证论治癫病 1、痰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顺气导痰汤 2、气虚痰结 治法:益气健脾,涤痰宣窍 方药:四君子汤合涤痰汤 3、心脾两虚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方药:养心汤 狂病 1、痰火扰心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生铁落饮 2、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二阴煎送服定志丸 3、气血凝滞 方药:癫狂梦醒汤胃痛 分证论治:1、胃气壅滞 治法: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香苏散 2、肝胃气滞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
13、散 3、胃中蕴热 治法: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方药: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4、肝胃郁热 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药:化肝煎 5、瘀血阻滞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不足 方药:宜胃汤合芍药干草汤 7、脾胃虚寒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健中汤呕吐:分证论治:实证:1、外邪犯胃 治法:解表疏邪,和胃降逆 方药:藿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 3、痰饮内停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方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虚证 1、脾胃虚寒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丸 2、
14、胃阴不足 治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呃逆 分证论治:1、胃寒气逆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方药:丁香散 2、胃火上逆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方药:竹叶石膏汤 3、气滞痰阻 治法:理气化痰,降逆止呃 方药:旋覆代赭石汤 4、脾胃阳虚 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方药:理中丸加丁香、白豆蔻 5、胃阴不足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呃 方药:阴胃汤噎膈 治疗原则:噎膈的病理性质表现为本虚标实,故治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分证论治:1、痰气交阻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方药:启膈散 2、津亏热结 治法:滋养津液,泻热散结 方药: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结 治法: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方药
15、:通幽汤 4、气虚阳微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方药: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呕吐、反胃、噎膈的鉴别:呕吐 反胃 噎膈 病位 胃 胃 食道 呕吐特点 无时间限制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咽下食物哽咽不顺 呕吐物 各种各样 赤豆汁样 不消化食物 腹痛 治疗原则:以通为顺,以降为和 分证论治:1、寒邪内阻 治法:温理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郁滞 治法:通腹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 3、中脏虚寒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健中汤 4、饮食停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 5、气机郁滞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 6、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
16、瘀汤泄泻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治疗禁忌:1、初起:慎用固涩药,防止闭门留寇,2、久泻不可用利水药:防止伤阴 3、久泻伤阴不可过用滋补药:有碍阴气胃气恢复,应投以缓药 4、护理:禁食患者应补液 分证论治:1、寒湿泄泻 治法: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方药:活象正气散 2、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3、暑湿泄泻 治法:清暑化湿 方药:黄连香薷饮 4、食滞肠胃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合丸 5、肝气乘脾 治法:益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 6、脾胃虚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 7、肾阳虚衰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痢疾 治疗原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并固胃气。治疗禁忌
17、: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以免留邪或伤正气 分证论治:1、湿热痢 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可用活人败毒散,以解表举陷既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之法 2、疫毒痢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 3、寒湿痢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方药:胃苓汤 4、阴虚痢 治法:养阴清肠 方药:驻车丸 5、虚寒痢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 发作期: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瘀 方药:连理汤 缓解期:1、脾气虚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方药:补中益气汤 2、脾阳虚衰 治法: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汤 3、寒热错杂 治法
18、:温中补虚,清热燥湿 方药:乌梅丸 4、瘀血内阻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药:隔下逐瘀汤 痢疾不能进食,或呕吐不能食者,称为噤口痢。独参汤或参附汤或参附注射液以益气回阳救逆。便秘 实秘 1、肠胃积热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2、气机郁滞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药:六磨汤 虚秘 1、气虚便秘 治法:补气健脾,润肺通便 方药:黄芪汤 2、血虚便秘 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方药:润肠丸加减 3、阳虚便秘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胁痛 病因病机:病机关键:肝胆经络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分证论治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治法:
19、祛瘀通络 方药:旋覆花汤加味 3、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 4、胆腑郁热 治法:清热利胆 方药:清胆汤 5、肝阴不足 治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黄疸 辨阴黄、阳黄、急黄、虚黄:阳黄 阴黄 急黄 虚黄 体质 阳盛热盛 阴盛寒盛 病机 湿从热化 湿从寒化 疫毒炽盛 病程 短 长 短 长 起病情 况 急 缓 急骤 缓 色泽 色鲜黄如橘 色暗如烟熏 其色如金 目黄身黄而色淡 性质 实热 虚实夹杂,寒热错杂 实热 虚 兼证 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神疲畏寒,气虚乏力 壮热烦渴,烦渴,烦躁,神昏,谵语等血证表现 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 治疗原则:总治则:祛湿利小便。初期以实证为
20、主,治疗重在攻逐体内邪气,中末期应重在健脾疏肝,活血化淤。分证论治: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泻下。方剂: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剂:茵陈五苓散。急黄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剂:犀角汤 阴黄 1、寒湿阻遏 治法:温化寒饮,健脾退黄。方剂:茵陈术附汤 2、血瘀肝郁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剂:鳖甲煎丸 虚黄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柔肝。方剂:小建中汤积聚 分证论治:聚证: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方剂:发作时木香顺气散加减 缓解时逍遥散 2、食滞痰阻 治法:行气化痰,导滞通腑。方剂:六磨汤 积证:1、气滞痰阻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
21、积。方剂: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 治法:祛瘀软坚,调理脾胃。方剂:膈下逐瘀汤 3、正虚瘀结 治法:大补气血,化瘀散结。方剂:八珍汤合化积丸鼓胀 治疗原则:攻补兼施 分证论治:1、鼓胀早期: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方剂:木香顺气丸散 2、鼓胀中期: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方剂:扶正:四君子汤。利水兼以祛邪:调营饮 3、鼓胀晚期:正虚邪恋 治法: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方剂: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滋补肝肾: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鼓胀出血 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法。方剂:泄心汤或大黄白及三七粉凉开水调成糊状,慢慢吞服。鼓胀神昏:治法:醒神开窍 方剂
22、:湿热蒙闭心包者至宝丹研化,吞 服或鼻饲,以清热凉开透窍。痰湿蒙闭心包者苏合香丸,研化吞服或鼻饲,以芳香温开透窍。或用菖蒲郁金汤鼻饲,以芳香豁痰开窍。也可以用清开灵静点,治疗湿热蒙闭心包。头痛 2、辨疼痛所属部位及引经药物:疼痛部位 引经药物 太阳头痛 头后部,下连于项部 羌活、蔓荆子,葛根 阳明头痛 前额及眉棱骨 葛根、白芷 少阳头痛 头两侧并连及耳部 柴胡、川芎 厥阴头痛 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藁本、吴茱萸 太阴头痛 苍术 少阴头痛 细辛 久痛不愈,剧烈者 搜风通络之虫类药 分证论治: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治法:疏风散寒。方剂:川芎调茶饮 2、风热头痛:治法:祛风清热 方剂:芎芷石膏汤
23、3、风湿头痛:治法:祛风胜湿 方剂:羌活胜湿汤 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偏头痛)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天麻钩藤饮 2、气虚头痛:治法:益气升清 方剂:顺气和中汤 3、血虚头痛:治法:滋阴养血 方剂:加味四物汤 4、肾虚头痛:治法:补肾填精 方剂:大补元煎 5、痰浊头痛:治法:燥湿化痰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 6、瘀血头痛: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通窍活血汤眩晕分证论治:1、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方剂:左归丸。2、风阳上扰: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天麻钩藤饮 3、气血亏虚: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剂:归脾汤 4、痰浊中阻: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 5
24、、瘀血阻窍: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方剂:通窍活血汤中风 治疗原则:1:急性期: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2、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标本兼顾 分证论治:中经络 1、肝阳暴亢 治法:平肝熄风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2、风痰阻络 治法: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 3、痰热腹实 治法:通腹邪热化痰 方药:星蒌承气汤 4、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5、阴虚风动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中脏腑闭证 1、风火闭窍 治法: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 2、痰火闭窍 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 3、痰湿
25、蒙窍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鼻饲 脱证 元气衰败 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方药:参附汤后遗症1、半身不遂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2、言语不利 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 方药:解语丹三宝丹的应用:紫雪丹熄风止痉;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至宝丹开窍止痉。郁病 梅核气与的喉痹鉴别。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起病,自觉咽中异物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其症状轻重与情绪波动有关,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喉痹以中青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等引起,主要症状为咽干、咽痛、咽痒、灼热等,咽部症状与情绪波动无明显关系。治疗原则:理气开郁、怡情
26、易性 分证论治1、肝气郁解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 3、血行郁滞 治法:理气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 4、痰气郁结(梅核气)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5、心阴亏虚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6、心脾两虚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 7、肝阴亏虚 治法:滋养阴经,补益肝肾 方药:滋水清肝饮 8、心神惑乱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痉证1、邪壅经脉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 2、肝经热盛 治法:清肝泻火,熄风潜阳 方药:羚角钩藤汤
27、3、阳明热盛 治法:清胃泻热,熄风止痉 方药:白虎汤 4、心营热盛 治法:清心凉营,开窍止痉 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5、阴虚风动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止痉 方药:大定风珠 6、气血亏虚 治法:补益气血,养筋缓痉 方药:八珍汤 7、瘀血内阻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痉 方药:通窍活血汤水肿 辨阴水阳水:阳水:多因风邪外袭,水湿浸渍,致肺不宣降,脾不健运而成。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势以腰以上为主,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热、实证,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中的风水、皮少多属此类。阴水:多因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病多逐
28、渐发生,日积月累,或由阳水转化而来,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以腰以下为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兼见不烦渴、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稀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病程较长。金匮要略中的正水、石水多属此类。分证论治:阳水:1、风水泛滥: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散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 5、湿热壅盛与伤阴并见:治法:滋阴清热利水 方药:猪苓汤 阳水 1、脾阳虚衰:治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药:实脾饮
29、 2、肾阳衰微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淋证 病类:气淋、血淋、热淋、膏淋、石淋、劳淋六种 分证论治:1、热淋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2、石淋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苇散 3、气淋 治法: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 方药:实证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汤 4、血淋 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方药:实证小蓟饮子;虚证知柏地黄丸 5、膏淋 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 方药:实证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膏琳汤 6、劳淋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癃闭 分证论治:实证:1、膀胱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通
30、以小便 方药:八正散加减 2、肺热壅盛 治法:清肺热,利水道 方药:清肺饮 3、肝郁气滞 治法:疏调气机,通以小便 方药:沉香散加减 4、尿道阻塞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方药:代抵当丸 虚证:1、脾气不升 治法:升清降浊,化气利尿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2、肾阳衰惫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尿 方药:肾气丸解词:提壶揭盖: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小便不通中提出:并将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后世将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治疗方法称为“提壶揭盖”归结治疗方法上一种取涕探吐的治疗方法。消渴 分证论治:1、津伤燥热 治法:清热生津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合玉
31、液汤 2、阴精亏虚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 3、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 治法:滋阴温阳益肾 方药:金匮肾气丸 5、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腰痛 分证论治1、寒湿腰痛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痛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2、湿热腰痛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3、瘀血腰痛 治法:活血化瘀,利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治法:偏阳虚者,宜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 方药:偏阳虚者,右归丸为主方;偏阴虚者,左归丸为主方虚劳 分证论治:1、气阴耗伤 治法:益气养阴,补虚扶正 方药:黄芪鳖甲散 2
32、、肺肾气虚 治法:补肺益肾,培元纳气 方药:补肺汤合人参蛤蚧散 3、心脾气血亏虚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补肝汤 5、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化饮利水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 6、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心肾,益气温阳 方药:拯阳理劳汤合右归丸 7、肾阴阳两虚 治法: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方药:偏阳虚者以右归丸 偏阴虚者以左归丸;阴阳俱虚者可用固真饮子 8、肾精亏耗 治法:补肾填精,滋阴充髓 方药:河车大造丸 9、正虚瘀结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祛瘀 方药:大黄庶虫丸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的特点:1、以低热为主,少见高热,亦
33、有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1、起病缓慢。2、病程较长。3、一般不不兼有表证,以疲乏,盗汗,自汗为主 5、汗出热不减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病势 起病缓慢 起病急骤 病因 内伤之邪 感受外邪 病程 长 短 热型 低热,或自觉发热体温,而不高 高热 恶寒情况 不恶寒,或有恶寒,加盖衣被可缓解 恶寒,加盖衣被不缓解 特点 发热时作时减 外邪不去,则热不退,邪去则热自除 兼证 疲乏,头晕等内伤之相 多兼有表证 分证论治:1、肝郁发热: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 2、瘀血发热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 3、湿阻发热 治法:芳化宣畅,除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 4、
34、气虚发热 治法:健脾益气,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 5、血虚发热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 6、阴虚发热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 7、阳虚发热 治法:温阳补肾,引火归元 方药:金匮肾气丸痹病 分证论治:1、行痹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2、痛痹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4、热痹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味痿病 为什么说治痿病独取阳明:答:1、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所以阳明经充实则宗筋得润。2、冲脉为经脉之海,与阳明会合于宗筋,所以说阳明总宗筋
35、之会,诸脉皆受阳明滋养,阳明经虚,则足生痿弱。治疗原则:治痿独取阳明:1、一则补益后天,即益胃养阴,健脾益气;2、二则清阳明之热邪。分证论治:1、肺热津伤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味 2、湿热浸淫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化裁 3、脾胃亏虚 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4、肝肾亏损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虎潜丸加减痹症与痿证的鉴别:痹症 痿证 相同点 肌体病变 肌体病变 不同点: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浊 手足软弱,缓部肢体萎缩,瘫痪 病位 周身关节 下肢多见 肌肉情况 一般无改变 肌肉萎缩不用,枯萎 中风、厥证,痿证,
36、痹证,痉证,头痛,眩晕、痫证、癫狂的鉴别: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引起的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眩晕: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证的一类病症称为眩晕。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暑、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浊,灼热,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
37、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痿证:是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痉证:是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所引起的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厥证:是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 种病症,轻者昏厥时间短,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则可一 厥不醒而死亡。头痛: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的一类病症。又名癫痫或羊痫风。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皆因痰迷神窍,神机逆乱而致。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宣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 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故常并称癫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