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目《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46.pdf
《大学科目《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4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科目《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46.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化学简整理 1.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组成及变化规律的基础学科,是对生命现象最来基础,最为深入的分子水平的机制探讨.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生物体的化学姐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生物分子的分解与合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其调控,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2.蛋白质组:是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3.蛋白质组学:是对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进行分析建立的新技术体系.4.必需元素:是对于构成生物大分子结构,对维持生物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生命过程的各种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元素.5.核蛋白:由蛋白质与核酸
2、组成,存在于所有细胞中.6.脂蛋白:由蛋白质和脂质通过非共价键相连而成,存在于生物膜和动物血浆中.7.色蛋白:由蛋白质和色素组成,以含卟啉类的色蛋白最为重要.8.磷蛋白:由蛋白质和磷酸组成,磷酸往往与丝氨酸或苏氨酸侧链的羟基结合.9.氨基酸:广义上指分子中既有氨基又有羧基的化合物.10.-氨基丁酸:是由谷氨酸脱羧产生的,它是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介质,称神经递质.11.两性离子:是指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放出质子的正离子和能接受质子的负离子.12.等电点:调整氨基酸溶液的 pH,使氨基酸分子上的正负电荷数相等,即氨基酸的总净电荷为零,主要以两性离子存在时,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极移动,此时溶液的
3、 pH 叫做氨基酸的等电点.13.肽: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共价键称为肽键,由此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14.生物活性肽:是能够调节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具有某些生理活动的寡肽和多肽的总称.15.谷胱甘肽: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简称 GSH.16.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17.构象: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通常称作蛋白质的构象,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和肽链的走向.18.氢键:是一个电负性原子上共价连接的氢,与另一个电负性原子之间的
4、静电作用力.19.盐键:也称离子作用,既包括不同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力,也包括相同电荷间的静电斥力.20.疏水作用:是由氨基酸疏水侧链相互聚集形成的作用力。21.范德华力:主要是由瞬间偶极诱导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2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多肽主链有一定周期性的,由氢键维持的局部空间结构。23.-转角:一种简单的二级结构,其中第一个氨基酸残基 CO 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 NH 形成氢键,构成一个紧密的球,使转解成为比较稳定的结构。24.无规卷曲:指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结构,但对一定的球蛋白而言,特定的区域有特定的卷曲方式。25.超二级结构:指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中的构象单元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
5、的,有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26.结构域:指多肽链在超二级结构基础上的进一步盘绕折叠成的近似球状的紧密结构。27.三级结构:球状蛋白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等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组装而成的完整的结构单元,换句话说,是指多肽链上包括主链和侧链在内的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28.四级结构:是指分子中亚基的种类,数量以及相互关系。29.亚基:许多蛋白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单位组成,其中每一个亚单位称为亚基,亚基间通过非共价键聚合而形成特定的构象。30.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结构发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
6、性质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所改变,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被破坏,这种现象称变性。31.盐析法:用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中性盐使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方法。32.等电聚焦电泳:是在 PAGE 中加入一种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的 pH 梯度,当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等电点的 pH 位置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也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33.离子交换层析: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可交换基团相同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带同种净电荷越多,吸附力起强,随后用改变 pH 或离子强度的办法将吸附的蛋白
7、质按吸附力从小到大的顺序先后洗脱下来。34.亲和层析法: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是将称为配体的分子共价结合在层析柱中的固体材料上,蛋白质混合物流经层析柱时,目标蛋白与配体结合被层析柱中的固体材料截留,而非目标蛋白则不能与层析柱中的固体材料结合。先洗脱除去杂蛋白,再用含游离配体的洗脱剂将目标蛋白替换下来,从而达到目标蛋白的分离和纯化。35.Edman 降解法:苯异硫氰酸酯与蛋白质的游离氨基结合,N-末端的氨基酸会从多肽链切割下来,进一步生成苯乙内酰硫脲氨基酸衍生物,PTH 衍生物可以用色谱法进行鉴定。在弱碱性溶液中,多肽链的其他部分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法可连续测定N-末端的氨基酸残基,
8、确定肽段氨基酸序列。36.串联质谱法:可分析微量的肽链,短肽在第一台质谱仪中经电喷射电离,按质荷比分离,依次经碰撞池被裂解成离子碎片,在第二台质谱仪中测出各个离子碎片的谱线,推算出短肽的氨基酸序列。37.核苷:是戊糖和含氮碱生成的糖苷,在核苷中,核糖的 1碳原子通常与嘌呤碱的第 9 氮原子或嘧啶碱的第 1 氮原子相连。38.假尿苷:在 tRNA 中有少量尿嘧定的第 5 位碳原子与核糖的 1碳原子相连,这是一种碳苷,因为戊糖与碱基的连接方式较特殊,故称为假尿苷。39.核酸的一级结构:各核苷酸殘基沿多核苷酸链排列的顺序称为一级结构。40.碱基配对:指碱基间的互补关系。41.Chargaff 规则:
9、DNA 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数目基本相等,胞嘧啶和鸟嘌呤的数目基本相等,这一规律被称作。42.B-DNA:右手螺旋 DNA 结构,螺距 2nm,螺旋直径 3.4nm,每转碱基对数目 10 个,碱基对间垂直距离0.34nm,碱基对与水平面平行,分子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43.A-DNA:右手螺旋 DNA 结构,螺距 2.3nm,螺旋直径 2.8nm,每转碱基对数目 11 个,碱基对间垂直距离 0.255nm,碱基对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200,分子表面的大沟变得狭而深,小沟变得宽而浅。44.Z-DNA:左手螺旋 DNA 结构,螺距 1.8nm,螺旋直径 4.5nm,每转碱基对数目为 12 个,碱基对间
10、垂直距离 0.37nm,碱基对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70,此结构糖-磷酸主链成锯齿形的左手螺旋,分子细长而伸展,碱基对偏离螺旋中心轴,并靠近螺旋外侧,螺旋表面只有小沟没有大沟。45.回文顺序:即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的正读与另一条链碱基序列的反读是相同的,这样的序列很容易形成发夹结构或十字架结构。46.重叠基因:即一段核酸序列可以编码多个肽链。47.小卫星 DNA:分布在常染色质内,重复单位通常为 15-40bp,拷贝数从 10-10000 不等。由于拷贝数丰了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小卫星 DNA 可用于 DNA 的指纹图谱分析,小卫星 DNA 的长度多态性以孟德尔方式遗传,因此,常被用于基因定位,亲子关系
11、判断,身份确定,遗传病的分析和诊断等领域。48.中度重复序列:在基因组内在数十到数十万个拷贝的序列,大多数中度重复序列与其他序列间隔排列,称做散布重复序列包括长散布元件、短散布元件和在染色体上位置可移动的转座子,少数中度重复序列成串排列在一个区域称作串联重复序列,包括小卫星序列,微卫星序列和rDNA。49.微卫星 DNA:又称短串联重复序列,重复单位只有 1-5bp,拷贝数为 10-60。微卫星 DNA 存在于常染色质内,在个体之间存在高度的多态性,可作为基因组作图的分子标记,由于微卫星序列侧翼序列十分保守,可用于设计引物和探针。50.单一序列:绝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51
12、.假基因:编码细胞骨架蛋白等蛋白质的基因只有数个拷贝,称低度重复序列,在其中有些基因由于突变而丧失了表达活性,被称作假基因。52.核仁小 RNA:广泛分布于核仁区,大小一般为几十到几百个核苷酸,主要参与 rRNA 前体的加工,部分 snRNA 及 tRNA 中某些核苷酸的甲基化修饰也是由 snoRNA 指导完成的。53.反义 RNA(asRNA):可通过互补序列与特定的 mRNA 结合,抑制 mRNA 的翻译,还可抑制 DNA 的复制和转录。54.RNA 干扰(RNAi):用 RNA 抑制基因表达时,若用一段与 asRNA 核苷酸序列互补的 RNA,与 asRNA 构成双链 RNA,其稳定性大
13、大增加,对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比单链 RNA 高 2 个数量级,这种用双链 RNA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技术称为 55.增色效应:若将核酸水解为核苷酸,紫外吸收值通常增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这种现象被称作增色效应。这是由于在双螺旋结构中,碱基有规律的紧密堆积降低了其对紫外光的吸收。56.碱基堆积力:碱基平面间的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统称为碱基堆积力。57.双链核酸的变性:指双螺旋区氢链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则线团状态的过程。变性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58.Tm:将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到最大增加量一半时的温度称熔解温度。59.复性: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60.退火:
14、变性核酸复性时需缓慢冷却。61.减色效应:复性后,核酸的紫外吸收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作 62.分子杂交: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 DNA 互补区形成双链,或 DNA 单链和 RNA 单链的互补区形成DNA-RNA 杂合双链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63.探针:通常对天然或人工合成的 DNA 或 RNA 片段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做成探针,经杂交后,检测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的位置,寻找与探针有互补关系的 DNA 或 RNA。64.Southern 印迹法:将电泳分离的 DNA 片段从凝胶转移到适当的膜上,再进行杂交操作。65.Northern 印迹法:将电泳分离后的变性 RNA 吸印到适当的膜上
15、再进行分子杂交的技术。66.DNA 芯片或 DNA 微阵列:用点样或在片合成的方法,将成千上万种相关基的探针整齐地排列在特定的基片上,形成阵列,将待测样品的 DNA 切割成碎片,用荧光基团标记后,与芯片进行分子杂交,用激光扫描仪对基片上的每个点进行检测,若某个探针所对应的位置出现荧光,说明样品中存在相应的基因。67.焦磷酸测序技术:引物与模板 DNA 退火后,在 DNA 聚合酶、ATP 硫酸化酶、荧光素酶和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四种酶的协同作用下,将引物上每一个 dNTP 的聚合与每一次荧光信号的释放偶联起来,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释放和强度,达到实时测定 DNA 序列的目的。68.单糖:是最简单的糖
16、,不能再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69.寡糖:是由 2-10 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水解后生成单糖。70.糖复合物:是由糖和非糖物质构成的复合物,如糖肽,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71.糖苷键:单糖的半缩醛上羟基与非糖物质的羟基形成的缩醛结构称为糖苷,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糖苷键。72.糖胺聚糖:含氨基己糖或乙酰氨基糖,因多数含有糖醛酸,硫酸基或磺酸基,所以有较强的酸性,是一种酸性杂多糖。73.透明质酸:由 D-葡糖醛酸通过(1-3)糖苷键与乙酰葡糖胺缩合成双糖单位,再通过(1-4)糖苷键将许多个双糖单位 连接成长的直链,在体内常与蛋白质结合,构成一种蛋白多糖。74.纤维素:是一种线性的由 D-吡喃葡糖基以-
17、1,4 糖苷键连接的没有分支的同多糖。75.壳多糖:由 N-乙酰-D-葡糖胺以(1-4)糖苷键缩合成的同多糖。76.右旋糖酐:是 D-葡萄糖以(1-6)糖苷键缩合为主链骨架,以(1-3)、(1-2)、(1-4)糖苷键构成支链。77.肝素:由葡萄糖胺和糖醛酸组成基本二糖单位,再以(1-4)键相连接形成多糖。大多数葡萄糖胺的氨基是硫酸化的。78.硫酸软骨素:基本结构与透明质酸的结构相似,只是重复双糖单位中的 N-乙酰葡糖胺被 N-乙酰半乳糖胺取代,且 N-半乳糖胺基的 4 或 6 位常被硫酸基取代。79.硫酸皮肤素:由 L-艾杜糖醛酸与 N-乙酰半乳糖以(1-3)键相连,构成重复双糖单位。硫酸基团
18、位于半乳糖的 C4 位。二糖重复单位之间以(1-3)糖苷键连接。80.硫酸角质素:由 N-乙酰葡糖胺与半乳糖以-1,3 键构成重复双糖单位,重复单位间以-1,4 键相连。硫酸基团们于 N-乙酰氨基葡糖的 C6 位及某些半乳糖基上。81.糖脂:是脂质与糖半缩醛羟基结合的一类复合物。82.脑苷脂:由二酰甘油和己糖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己糖主要是半乳糖、甘露糖或葡萄糖。其中糖基带是-SO32-磺酸基的脑苷脂称为硫酸脑苷脂。83.神经节苷脂:糖基含有唾液酸的糖脂。84.脂多糖:主要是 G细胞壁所具有的复合多糖,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由外到内为专一性低聚糖链、中心多糖链和脂质。85.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体内能够
19、自身合成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机体必需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我们将这些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86.甘油磷脂:分子中甘油的两个醇羟基与脂肪酸成酯,第三个醇羟基与磷酸成酯或磷酸再与其他含羟基的物质结合成酯。87.溶血磷脂:甘油磷脂失去一个脂肪酸后的产物。88.PC卵磷脂 PE脑磷脂 89.蜡:是长链脂肪酸与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90.酶的专一性:是指酶对其催化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物有严格的选择性。是由酶的结构特别是酶活性部位的结构特异性决定的。91.诱导契合假说:该假说认为酶分子的结构并非与底物分子正好互补,当酶分子结合底物分子时,在底物分子的诱导
20、下,酶的构象发生变化,成为能与底物分子密切契合的构象,从而催化底物的反应。92.反应物若要转化为产物,必须首先进入一种能量更高的状态,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所处的这种需要更多能量的状态称为过渡态,与活化分子相对应的普通反应物分子所处的状态称为基态。93.酶的活性部位:在整个酶分子中,只有一小部分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这些特异的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部位,是酶结合和催化底物的场所,是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酶活性部位的结构是酶作用机理的结构基础。(酶的分离纯化见 P177)94.酶活性部位的共同特点:在酶分子整体结构中只占很小的部分,具有三维立体结构,含有特定
21、的催化基团,具有柔性,通常是酶分子上的一个裂隙,对酶的整体结构具有较高的依赖性,酶活性部位的形成要求酶分子具有完整的天然空间结构。95.酸碱催化:是指催化剂通过向反应物提供质子或从反应物接受质子,从而稳定过渡态,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的一类催化机制。96.共价催化:是指催化剂通过与底物形成相对不稳定的共价中间复合物,改变了反应历程,由于新历程所需活化能更低,因此反应速率得以提高。97.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率以及影响此速率的各种因素的科学。98.抑制剂:通过改变酶必需基团的化学性质从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99.酶的抑制剂分为不可逆
22、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引起酶的永久性失活,其抑制作用不能够用透析、超滤等温和物理手段解除)和可逆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引起酶活性暂时性丧失,其抑制作用可以通过透析超滤等手段解除)。100.竞争性抑制剂:这些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因而能与底物竞争与酶活性部位的结合,当抑制剂结合于酶的活性部位,底物被排斥在酶活性部位之外,导致酶促反应被抑制。101.非竞争性抑制剂:酶可同时与底物及这类抑制剂结合,形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导致酶促反应被抑制。抑制剂的结合位点与底物结合位点不同。102.反竞争性抑制剂: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这类抑制剂结合,形成的三元复合物
23、不能分解为产物,导致酶促反应被抑制。抑制剂的结合位点与底物结合位点不同 103.酶的别构调控:许多酶除具有活性部位外,还具有调节部位,酶的调节部位可以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使酶发生结构的改变,进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这种酶活性的调节方式称 104.具有别构调控作用的酶称为别构酶。对酶分子具有别构调节作用的化合物称为效应物,分正效应物和负效应物。P168 注意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105.可逆的共价修饰:指某种酶在其他酶的催化下,其肽链中某些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作用,导致该酶在活性形式和非活性形式间相互转变,以达到调节酶活性的目的。这种酶也称共价调节酶。106.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是指由蛋
24、白激酶催化的使 ATP 或 GTP位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特定氨基酸残基上的过程。107.酶原:是生物体内合成出的无活性的酶的前体。108.酶原的激活:在特定蛋白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酶原的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部位,变成有活性的酶。109.核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核糖核酸。110.抗体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又称催化性抗体。111.同工酶: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分子本身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免疫功能和调控特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一组酶。112.酶活力:是指酶催化指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来表示,反应速率越快,就表明酶活力起高。113.酶活力单位
25、:是人为规定的对酶进行定量描述的基本度量单位,用来表示酶活力的大小,其含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114.酶的比活力:规定为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是酶样品纯度的指标。115.酶偶联分析法:可以将无吸光度变化的酶促反应 R1 与一些级引起光吸收变化的酶促反应 R2 偶联,使反应 R1 的产物能作为反应 R2 的底物被转变为在特定波长下有光吸收的产物,从而能间接地测量反应 R1 的速率。116.酶工程:作为现代生物工程的一部分,是研究酶的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是把酶学基本原理、化学工程技术及基因重组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应用技术。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大学 科目 名词解释 汇总 4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