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达技巧,沟通能力,说话的艺术.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傅佩荣 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说从别人角度来设想,去了解别人在什么样情况,他有什么样的需要,你怎么讲他才会听得进去,他才愿意承受。而孟子这一方面的表现也是很特别的。一、孟子善用比喻 齐国是大国,齐宣王当然是势力很大,孟子跟他谈话的时候特别需要技巧。有一次齐宣王就问了,你孟子则有学问,告诉我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因为春秋时代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力量最大,尤其齐桓公是齐国的前辈,当然希望能够从孟子的口中说出一些称赞的话。没想到孟子浇他冷水,他说真正的孔子的学生不谈齐桓晋文之事。因为他们是春秋五霸,是霸道不是王道,王道是仁政,霸道的话就用武力。所以孟子就推托说我们儒家不谈
2、这个。齐宣王说那你们谈什么呢?孟子说我们谈仁政,国君要保护百姓这才是正确的,照顾百姓。齐宣王就说那您看看我能不能做到呢,透过照顾百姓而可以称王天下。孟子说霸王你可以做到。这一来齐宣王很兴奋,你凭什么认为我可以做到,因为你这个人没有理由变成拍马屁的。大王说我能够称王天下吗?孟子说你当然可以。【故事 1】大王说为什么?孟子就讲了,他说前几天您有一位大臣叫做胡龁,他告诉我,他说有一天发生这样的事,王坐在堂上,堂下有一个人牵一头牛经过。大王就说,这个牛放了它,因为它叫的声音则凄惨,好似没有罪就被判死刑一样,真难听,太可怜了,放了它吧。结果这个人牵牛是为了做什么事呢?因为齐国做了一口大钟,古时候的礼,一
3、口钟做好之后开使用之前要杀一头牛血撒在钟上面叫做衅钟,我们简称为祭钟这个典礼。这个牵牛的人就说,请问大王难道要废除祭钟的典礼吗?大王就说怎么则笨呢,你不会换不头羊吗。听说有这个事,是真的吗?大王说是有这个事。大王就立刻抱怨,百姓都以为我很小气,我身为齐国的国君怎么会在乎一头牛呢?怎么会说牛比拟贵,羊比拟廉价,所以我就把牛换成羊了,他们冤枉我了。孟子说我了解别人冤枉你,我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大王一听非常开心,就立刻他也引用诗经的话,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别人的心意,我可以猜得到。就等于是,大王把孟子当做知己了,就是说只有你孟子了解我,知道我不是小气,不是舍不得牛,牛比拟贵,不是的。那你孟子了解我
4、,我当然愿意听你的话了。孟子就继续说了,说大王这种心就可以称王天下。大王问为什么呢?孟子说,你见到牛没见到羊,你要见到羊的话,羊也会哀哀叫,也会叫的很凄惨,你看到牛叫的很惨就舍不得,见到羊叫的很悲惨也舍不得,那你怎么没有看到老百姓叫的很惨呢?这多好的推论,你见牛未见羊也没见到百姓,你如果见到百姓如此可怜,大王一定也不忍心。但是我们都知道大王有时候见不到老百姓的情况,大王去出巡的时-候,就把好的一面给你看,另一面恐怕你看不到,百姓的痛苦你不知道,所以大王有这个心会同情动物,一定会同情人。大王听了特别开心,就说那这样说的话我还蛮有希望的。1.不能跟不为的区别 但孟子接着就说了一段比喻,你看他怎么使
5、用语言。他说一根羽毛都举不起来,那真是没力气,但也有可能是你不愿意举。一整车的木材都看不到,可能是你眼睛不好,也可能是你不愿意看。他就开场分辨了,有的事情是你做不到,有的事情是你不愿意做。他就分辨这个不能跟不为。我们到今天还在说,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你叫我把这桌子举起来,不是我不肯举,而是能力不够、力量太小。他就开场说了,什么叫不能,什么叫不为。在这边我们就很熟悉了。他说,挟泰山以超,我手底下把泰山挟起来跳过,这个只有神话故事里面还有可能,一般人怎么可能把泰山挟在手下跳过,这是真的不能做到。但是他说为长者折枝就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有时候研究古书会有一些困难,什么叫为长者折枝,因为枝写成树枝的枝,
6、有些人就说替长辈折一根树枝这个也不肯,根本就是你不愿意做不是你做不到。可是问题是长辈为什么要你折树枝,折树枝做什么,毕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树枝,我现在看到一个长辈,我怎么替他折树枝。所以我们要了解,树枝的枝跟肢体的肢通用。为长者折枝,就是向长辈鞠躬的意思,身体弯腰叫折枝。这样理解的话,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长辈鞠躬就好了。孟子强调孝跟悌,你要是孝顺父母亲就叫做仁,尊敬长辈就叫做义,这个出发点,所以他又说了,你今天要把国家治好是哪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要你手下夹着泰山跳过呢,还是第二种情况向年长的人一鞠躬,是第二个情况。所以你有这个保护动物的心,你要推到保护百姓,太容易了。这段话说下来我们就发现孟
7、子用了不少比喻,并且非常生动。2.缘木求鱼 接着齐宣王就说可是我还有很多愿望。孟子说你的愿望是什么?是不是觉得吃的不够好,穿的不够暖,大臣马屁拍的不够呢?这些你的大臣都已经可以效劳你,可以做的很好。大王说,我当然不是喜欢这个。孟子说那大王喜欢什么我知道了。喜欢什么呢?喜欢统一中国,因为春秋战国各国都希望能够统一,所以希望国跟楚国这两个最强的对手都屈服在我齐国之下,这样我就可以真正快乐了。孟子就说了以大王今天所作所为想做到你这个目标,叫做缘木求鱼。这多好的成语,爬到树上去找鱼。你要捕鱼到水里面去,你爬到树上怎么可能找到鱼,找到鸟还有可能。他就用这个词缘木求鱼,就是你做一件事完全是相反的方向,方法
8、完全不对你希望到达结果吗?不可能。所以孟子最后就用这种方法去说,结果大王说有则严重吗,会差则远吗。孟子说缘木求鱼顶多抓不到鱼没有后遗症,像大王这种做法,-缘木求鱼抓不到鱼还有后遗症。什么后遗症呢?他接着就说了,齐国在天下大概占了八分之一,你如果说这样的作为的话,等于是跟另外七国,另外八分之七要宣战一样。那你怎么打的过呢?他用比喻,他说周国跟楚国战,谁会胜?孟子自己就是周国人,他知道周国很小,楚国很强大在南方。他说你周国跟楚国战,谁赢?齐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赢,你这么小怎么打的这么过大的。他说那好了,你齐国在天下占八分之一,你如果跟另外各国宣战那不是等于周国打楚国吗。他善于使用比喻,这种比喻非常生动
9、,随时让你听了就懂。马上就知道他在说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你应该如何理解,你应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孟子一系列的一种辩论的方式。二、经典格言讲解 1.出尔反尔 孟子里面就有一段说,周国跟鲁国发生了讧。我们都知道周国比拟小,它是鲁国的附庸,但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的战争。结果他说周国跟鲁国发生了战争,周穆公就很生气,跟孟子抱怨,他说我们跟鲁国打仗,我的官吏死了 33 人,但是老百姓一个都不死,他们在旁边看着我们的官员被杀,气死我了。他说我想把这些老百姓都杀死,杀不光,百姓则多,怎么杀的光呢?但是不杀他们又很生气,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官被杀不去救。这是合理的一种愤怒。孟子怎么说,孟子说你不要怪老
10、百姓,他说老百姓以前在饥荒的时候,老弱转乎沟壑。老的弱的在山沟里面死掉了几千人,现在他们才有时机报酬。他就用曾参的话,他说你做出去的事后果会回到自己身上,叫做出尔反尔。所以我们今天讲出尔反尔是一个人说话不守信用,以前不是这个意思,以前这个词是报应,你做出去的事后果会回到自己身上,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个词我们现在用我们的意思,没有关系,但是要知道从孟子里面开场用这样的词,他引述别人的话。2.反求诸己 我们看到在奥运有一种射箭比赛,今年中国这一方面表现出色,有一位得到女子射箭比赛金牌的,非常好。假设我也参加射箭比赛,一射过去没有设中,我就说这个靶放错地方,不是我射箭技术不好,是靶没放对。那你这
11、样的话,你永远都是这种技术。如果我是大王,我一射箭,别人就把靶设法移动到我射的地方,那我永远不会改善我的技术。所以孟子说,你有任何事情,如果说做不通,任何话说不通,第一件事反求诸己,这四个字做好,要反省,要回到自己身上检讨。射箭没射中不要怪靶没放正,要怪自己技术不好,你才会改善。这就是很简单的道理,他说你要反求诸己。-所以儒家思想,像孟子给别人一种雄辩滔滔的感觉,都认为他好辨,但是不要忘记,孟子经常自我反省。你如果自我反省发现理亏的话,你好辨有什么用。3.绰绰有余 孟子在齐国常常会觉得委屈,因为他到齐国去是客人,齐宣王对他很尊重,让他当国家参谋,不给他实权。他有时候给很多大官做建议,里面有一个
12、人,他说你当县长有点可惜,你最好当司法官。古代各种官位,你当司法官可以向国君建议一些好的政策,结果这个人就不当县长就跑去当司法官。当了几个月之后,孟子跟他说,你当司法官当则久了,怎么不提建议呢。这个人就提建议了,提建议的时候没有被采纳就辞职。于是乎别人就笑孟子,说孟子替别人出主意很好,当司法官就要建议,建议没有被采纳就辞职,很有风格,那孟子自己呢,有人这样批评他。孟子说你们有什么好批评的,我没有正式的官位,我也没有进言的责任,我既不是县长也不是司法官,所以我进退绰绰有余,我不需要别人辞职,我也不用辞职,我没有什么职好辞,我是当参谋的。这就是绰绰有余的由来。听到绰绰有余,我们就会想到同时代的庄子
13、游刃有余,这是儒家跟道家很好的比照,他用的词都很接近,孟子绰绰有余,庄子游刃有余。庄子游刃有余当然是来自于另外一个故事叫做庖丁解牛。庄子里面也擅长讲很多有趣的故事。一个人负责杀牛,他因为杀久了之后就看透了牛整个的骨架构造,所以他的刀下去的时候,就会按照骨架中间的空隙,刀都不会碰到骨头,刀这么薄到里面之后绰绰有余,非常地轻松,就把牛给解好了。这也是道家跟儒家对照的一些有趣的成语。4.取友必端 一个好人交朋友一定是交到好人,他的朋友一定很端正。有一个老将军带着军队去打仗,他是神射手,但是那一天正好手痛拉不开弓,跟他对手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也是神射手。老将军叫驾车的说,今天不能拉弓先跑再说吧,走为上策。
14、后面的车越追越近,老先生说完了今天恐怕要死于非命了。他就问驾车的说,后边追我的是谁?驾车的说,后边追的就是那个神射手谁。老将军说那没事了,我今天不会死了。驾车的说怎么可能,那个是神射手,箭无虚发,你怎么会说你反而没事呢?他说,因为他的教师是我的学生,我这个学生是正人君子,我这个学生收的学生一定是正人君子,他不会乘人之危。果然这个年轻的将军追过来之后就问他,老将军您为什么不发箭?老将军说,我今天风湿痛不能拉弓,所以不能发箭。这个年轻的将军就说,我的教师是您的学生,我不忍心用您的技术来伤害您,但是国君叫我跟您打仗,我不能违背国君的命令,就抽出箭来把箭头在车轮上敲掉,对天空发了四箭。-这个故事看了令
15、人感动,很有道义。其实打仗也要讲道义,你不能说趁人之危,今天时机来了,老将军风湿痛这是我的时机。他不愿意这么做。为什么?因为老将军知道,他的学生是正人君子,取友必端。西方有类似的话,像格拉底就说过,他说坏人没有朋友。你乍看之下会觉得他是开玩笑,黑道人还多的很呢,怎么会没有朋友呢。格拉底说,因为朋友这两个字跟道义连在一起,坏人不讲道义,所以坏人没有朋友。这个话也对。你看美国很多黑道的头子怎么死的?都是窝里反。窝里反把他的头头给推翻了,把他给杀了。你警察要抓黑道不见得抓得到,得等到黑道自己自相残杀。为什么?格拉底说的也有道理,坏人没有朋友。因为朋友这两个字是讲道义的,当然我们觉得这样讲有点狭隘,因
16、为孔子也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友也有损友,交朋友就是缘份。念书的时候你正好坐我隔壁,那就是朋友了,你将来变成什么道,谁知道呢?反正总认识了。5.与人为善 我们今天讲与人为善的时候,有一点放水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这么严格,让我过关吧,与人为善,孟子不是这个意思。孟子讲与人为善的时候,是讲到一个伟大的古人叫做舜,他说舜能够成就这么高的德行叫做与人为善。我们在街上有时候看到招牌,舜在骊山耕过田。其实舜做过很多事,他年轻的时候工作改变了很屡次,家里情况很特别。我们将来讲舜的时候,会特别做详细的介绍。舜这个人有个特色,根据孟子的说法就是与人为善。什么意思呢?他先学别人的优点,把别人的优点拿来在自
17、己的身上实现,让别人发现原来我的优点是可以照舜的方式来实现,那别人也愿意行善,这听起来有点曲折。就说舜总是从别人身上学会优点来自己做,叫做集大成。通常我们行善就按照自己来做,也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们就不会学习。事实上,你真正要行善就要常常学别人的优点,把别人的优点都学过来。见贤思齐,学过来之后我来做,让别人发现他也可以跟我一样把他的优点再加以扩大。舜在骊山耕田的时候,大家都把田让一点给别人。我们都知道,以前讲到耕田的时候,往往都要跟别人抢地方。到半夜把我的田埂往外推,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我的田越来越大了,别人第二天再推回来。现在呢,大家看到舜了,都让你一块,让你一块。舜后来做捕鱼,捕鱼的时候,有
18、时候你到海边捕鱼,晚上回不来,很多人就说你在我们家过夜吧,没有问题。他后来做器。他做器以后,所有做器的人所做的器品质都非常好,不会偷工减料。为什么?他就是做一行就学这一行的好的跟坏的,了解之后学好的,专门把好的发扬出来,让别人都觉得原来我种田也可以把地让一点给别人,原来捕鱼也可以对其他的竞争者好一点,不要互相竞争,同行要互相合作。所以孟子说,舜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把别人的善拿来在自己身上实-现,让别人也愿意去做。所以他就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做一个君子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与人为善,所以不但不去挑别人的缺点,反而能够跟别人一起走上善的路。6.心悦诚服 人生要走上比拟积极的一面的话,也有些成语。譬如我们常
19、常说,我们这些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或者对我们的领导心悦诚服,这四个字也是出于孟子。孟子形容谁呢?形容孔子的学生。他说孔子的七十几位弟子对孔子都是心悦诚服。他里面当然讲一段很感人的故事,也是我们谈到孔子的时候曾经提过的。孟子说,孔子过世以后学生们实在是舍不得他,就在他的坟边盖房子住,守三年之丧。很多学生聚在一起,25 个月里面什么事都不做、也不上班,每天从早到晚就说教师以前跟你说什么,教师以前跟他说什么,每一个人都滚瓜烂熟,都很熟悉孔子以前说过什么话。所以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第一代弟子每个人都会背的,第二代弟子才把它记下来。所以论语今天材料都很可贵,里面没有一句话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常常有人会疑心
20、,说你们把儒家讲的太好了吧。他会问说论语里面难道没有问题吗?我说论语里面没有问题。为什么没有问题?经过他的第一代学生讨论了 25 个月,有问题也讨论完了。然后第二代弟子把它记下来,都选择精彩、精华的局部来记,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孟子书有没有问题呢?孟子书是他自己编的自己写的,就可能可以挑到一些的毛病,是因为你没有经过长期的检验,你没有把握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在孟子里面使用成语,他说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才会这么做。一般当教师的说实在,快退休的时候学生就很少了,退休以后学生恐怕就不再看你了。当然我是讲我自己的情况,不是说别人了。别人很多好教师,退休了还有很多学生,而且学生
21、对他心悦诚服,我们不见得能够做得到。7.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 孟子里面谈到人生的积极这一面特别提到一个词,叫做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这个词听起来很美,怎么去理解呢?我们学哲学常常要强调,要记得老子一句话,叫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正的话、真实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真实,你讲的很好听、花言巧语不见得真的,你讲真的话不见得好听。这个地方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叫做穷者独善其身呢?难道我一个人自己好就好了吗?我们要把善了解为改善的意思。如果我今天不得意,穷困的时候我就努力改善自己的品德。达者兼善天下,我如果有时机做大官通达的话,要让天下人一起来改善,因为人心向善,你要让大家一齐走上善的路才是一
22、个正确的做法。所以像这种独善其身,兼善天下它都不是封闭的,而是说要改善、是开放-的,希望有时机大家一齐走上善的路。为什么?前面才说过与人为善,善不可能一个人关起门来做。儒家没有关起门的圣人,你要做圣人开起门来跟别人互动,因为善是我跟别人至今适当关系的实现,他非常善于推广他的思想,用各种时机。像有一次,他碰到齐宣王,他一见面就问,听说大王喜欢音乐。齐宣王一听就不好意思了。为什么?齐宣王就说,我喜欢的不是雅乐,我喜欢俗乐,就是靡靡之音。我们都知道,听到古典音乐就打磕睡了,听到靡靡之音就觉得很有乐趣了,还跟着唱呢。所以齐宣王就不好意思,他说我不是喜欢你那种雅乐,大家都把孟子想成那种儒家要求标准很高的
23、。孟子说没关系,雅乐、俗乐都一样,只要你喜欢音乐就好。他接着就问,你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跟很多人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比拟快乐?独乐乐跟众乐乐,哪一种比拟快乐?齐宣王就说了,当然是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比拟快乐。因为古代儒家里面讲到礼跟乐,礼强调分,乐强调和。所以最后变成成语了,独乐yue乐不如众乐yue乐,千万不要念成独乐le乐,不如众乐le乐,是读乐yue,音乐的乐,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比不上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孟子让齐宣王了解,你喜欢听音乐就有希望了,因为你听音乐的时候希望情感和谐,很多人产生共鸣,那当然希望很多人都快乐。但是你要让别人都快乐,不是只有听音乐,你就要想到老百姓的各种心
24、态。比方说,古代的城墙,也不是说有隔音设备,都没有,老百姓经过你的城墙外面,听到里面在演奏歌曲音乐。老百姓有两种反映,第一种皱着眉头,说我们的国君喜欢欣赏音乐,怎么还让我们的老百性则苦呢。第二种是很开心,我们国君一定很安康,他可以听音乐。因为老百姓生活都很好。他用这种方式来提醒齐宣王,就是你们当政治领袖的人要随时注意到与民同乐,能做到与民同乐就没有问题了。今天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国家也是一样尊重百姓,跟老百姓一起快乐。所以孟子在这么早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制度不是我们中国创造的,但是以老百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思想是孟子说的。在更早的时候在尚书里面,还有民本思想,民惟邦
25、本,本固邦宁,尚书里面就有的,代表我们中国传统很好。大家都知道,你没有土地你没有人民,哪里有国家呢?你希望国家安定,首先就要让人民可以得到安居乐业的时机,这就是儒家一贯的思想。8.自暴自弃 为什么提到勇气方面呢?第一个你书念的好,代表理智能够了解。第二个你有同理心,代表你情感上跟别人可以互动。但是你要付诸行动的时候,你需要行动,你需要意志的决定。-怎么办呢?所以他常常鼓励别人说,你去做吧,做就对了,你不要光是想,你不要光是愿意,你还要真的去做。里面有一段他就说了,你生了病,你要找到艾草来治。这个艾草要三年之艾,放三年才能用,来不及了,那就不开场去找艾草。这不行。你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三年保
26、存的艾草。你现在开场去保存艾草的话,也许再过几年艾草慢慢可以用了、有效果了,至少你有希望。你不能说,反正已经病很久了,我就不要管他了,这样就变成自暴自弃,这四个字也是孟子说的。孟子说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好事,没有方法上进就是自暴自弃。所以孟子很强调,要我教你可以,他是好的教师,你要自己产生力量,就是说我自己愿意。一个人如果自己不愿意学的话,你就是让孔子、孟子来教也是没用的。所以我们今天谈到有关选择的时候,譬如说你在行动上面也是一样,立刻就做总比不做要好,你做了就有希望。所以孟子的说话艺术,他兼顾到一个人的生命每一个方面的需要。第一个要说理,让他听的懂。第二个动之以情,让他感觉到你跟他站在同一
27、边,很能够体谅他。所以有一句话就是齐宣王说的正好可以作为总结,就是说我听你孟子说的话之后于我心有戚戚焉,这句话我们到今天还在用。就是我听你讲的话之后,于我心有戚戚焉我心里很感动,好似是你替我把这话说出来了,你真是我的知己,类似的意思。三、学员提问 提问 2 你好教师,我是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我想问一个问题是我一直感到疑惑的问题,就是刚刚咱们谈到了一个,就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然后现在我们学的东西上面有一些管理学的东西,就是说话要直截了当,就比方说和同事或者是下属在一块相处的时候,我们讲究的是处分要一步到位,好处要一点点的给,在二者之间一个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这个好似是有点婉转性的,然后一个是直接
28、性的,这两者之间我们应该如何界定呢?【傅佩荣】人跟人相处按照儒家的原则来说的话,要记得那三点,我常常强调的。第一个,心感受要真诚;第二个,对方期许要沟通;第三个,社会规要遵守。同一句话,你跟三讲,跟四讲,效果不一样。因为三跟四对你有不一样的期许,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同,所以你千万不要说,我这个人直来直往,跟任何人都是有话直说,对三可以,对四恐怕不行。为什么?你忽略了第二点,四对你的期许。你刚刚说你对下属对同事有话直说,那你对老板怎么办呢?我们将来也会谈到孟子怎么建议我们跟国君说话,跟老板说话该怎么说,所以很多时候你不要说直-接说、婉转说,要看对谁说,要看要说什么事。我们甚至有很多话要扬善于公堂,归
29、过于私事。你有过失我在私底下劝告你,你有好处,公开表扬你,这也是一种说法。但是也有些人认为,你既然私底下说我的过错,那别人都不知道了,我就继续犯错。那怎么办?那你只有公开说他错误了。另一方面,有些人你公开称赞他好处,他就骄傲了,那只好你私下称赞他好处,公开就不要说。所以每一个人个性不一样,所以你要了解,你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真诚,你不真诚就不要说话,因为不成无误,言而无实不详。孟子的话,说话没有实在的东西,证明你不真诚,这样不好。然后你要看对方的期许,再接着还有第三步社会规,社会规什么意思呢?同事讲话、跟长官讲话、跟属下讲话根本上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团体都有大致的规,像我们说的,你如果上来报告,就要穿西装、打领带,这是规,我今天如果上台服装不整齐,恐怕大家都记得我了,立刻成名了,但是这个是不对的。我还是严格,服装很整齐,让别人看起来不太记得这是谁,我们都知道,男生穿西装之后根本没有人认得,尤其戴上眼镜,谁是谁呢,都差不多。但是我还是要遵守社会规。所以你也是一样,你说话的时候就要遵守大家都承受的规则,你照这个来。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到达效果,你透过效果了解每一个人按照规,自己又真诚,说话应该都没有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