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小石潭记-教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小石潭记-教学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语文教案小石潭记教学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掌握记叙的顺序。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
2、准确描写。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2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一年级时,我们学了黔之驴这则寓言。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散文小石潭记。二、解题 1、关于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唐德宗贞元时中进士,年二十一岁。授校书郎,调蓝田蔚。
3、升监察御史。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任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2、背景材料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姆潭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的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
4、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翻译句子 水尤清冽:(小潭的)水格外清凉。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寂静得见不到 3 人影。2、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概括文章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明确:第 1 节,写小石潭的环境及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还写小石潭的形状及潭上的景物。第 2 节,写潭水和游鱼。第 3 节,写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 4
5、节,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体印象和感受。第 5 节,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四、赏析课文 1、根据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说说作者写景的顺序。明确:以作者的行踪游览观察点为顺序。2、说说作者游览观察点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的变化。明确:开头是随着人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写景叫移步换景,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则属于特写镜头,后来坐在小石潭上观察四周而写景,则属于定点扫描,与前后有区别。3、说说写景过程哪些词和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示:可以从动词的角度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谈,可从颜色的角度谈,可以从声音的角度,也可以从写形状的角度谈,可以从情与景的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根据背景资料说说本文与永州八记中其他文章的联系,体会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明确:本文首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紧扣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钴姆潭西小丘记,这样的文章放在一组文章内,让人感到自然而又贴切。5、文章第 2 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借写游鱼突出水之清澈,写水是紧扣文章的标题的。6、文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的特征与下文写水的清澈有联系吗?明确:正是因为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的特点,才会有潭中如此清澈的水。4 7、说说作者心情的变化,请联系背景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