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STARAG光亮镀银工艺357.pdf
《OTSTARAG光亮镀银工艺35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TSTARAG光亮镀银工艺357.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OTSTAR AG 光亮镀银工艺 一工艺特点 1为非金属光亮剂,镀层厚度可达 100m,且表面光亮如镜;2镀层光亮柔软,经防银变色剂处理后,抗变色性能好,可焊性好。贮存一年以上,镀层几乎不变色,可焊性也良好;3镀层纯度高,极适用于电器和电子工业,如可分离连接器、重型触点、插头和插座、高频元件;4.镀层导电性能好,接触电阻小,而且耐磨;5.镀层的光亮区较宽,低电流密度区也能获得满意的光亮度;6.操作简单,镀液性能稳定,可以在镍层、青铜和黄铜等铜基体上电镀,适用于 挂镀及滚镀;7.经济效益显著,由于镀银后不需要浸亮处理,镀层厚度可以减薄;8.电流密度高,沉积速度快,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二镀层特性 纯
2、度 99.9%硬度 100 130 Vickers 镀层密度 105m dm2 阴极效率 67 mg/A min 镀 1m 所需时间:1A/dm2 1.5 min 10A/dm2 9.5 sec 100A/dm2 0.95 sec 三所需设备 镀槽 PYREX、PTFE、PP、PVC 及聚乙炔等纤维制造冷却及加热可用不锈钢、陶瓷、钛或 PTFE 等加热笔或冷却管 过滤 使用 PP 滤芯连续过滤,滤芯使用前必须在 8090的 KOH(20 g/L)浸洗一小时,彻底冲洗后方可使用。整流器 波纹系数3,应配有电压、电流表和精密电流连续控制,推荐使用安安分计。阳极 最佳的效果是放在钛篮的银角。通常用阳
3、极袋包裹的高纯度银板、不锈钢或白金钛网均可作阳极使用。阳极与阴极比率1:l。搅拌 视应用情况,阴极移动及温和机械搅拌皆可,不能使用空气搅拌。抽气系统 如操作温度高或阴极电流密度高,必须设有抽气系统以减少气雾。四镀液成份功能和操作参数 银 以氰化银钾形式存在,其含量越高,可达到的电流密度越高一般阳极溶解作补充或添加氰化银钾维持银含量。氰化钾 与银形成络合物,有助于提高镀液的导电性和均镀能力,可帮助银阳极溶解。如游离氰化钾含量偏低,会发生阳极钝化及低区发雾。如使用不溶性阳极,则氰化钾会在阳极区消耗,当电流密度及温度更高时,氰化钾的消耗会更高。氢氧化钾 用以保持 pH 在 12.0 以上,抑制氰化物
4、分解及帮助阳极溶解。当使用不溶解阳极时,所产生之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钾转变成碳酸钾。分析和定期检查 pH,来控制氢氧化钾的含量。添加剂 A 及 B 两种光剂互相配合而产生最佳效果。OTSTAR AG A 是增光剂,使镀层产生镜面效果,电镀过程中损耗;OTSTAR AG B 是结晶细化剂,通常只通过带出损失。温度 对最大电流密度有直接影响。较高的温度可允许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并可帮助阳极溶解,但也可加速镀液老化。搅拌 对于增大电流密度很重要,并可减小阳极极化及溶液老化,建议的电流密度通常是在一定的搅拌条件下。五镀液配方及操作条件 单 位 范 围 最 佳 金属银(以氰化银钾加入)g/L 20 40
5、30 氰化钾(游离)挂镀 g/L 90 150 120 滚镀 g/L 90 200 150 氢氧化钾 g/L 5 10 7.5 OTSTAR AG A ml/L 20 OTSTAR AG B ml/L 10 pH 12 12.5 温度 挂镀 20 40 25 滚镀 18 30 20 电流密度 挂镀 A/dm2 0.5 4 1 滚镀 A/dm2 0.2 0.5 0.5 阳极阴极比 挂镀 l:l 2:l 2:1 滚镀 l:l 2:l 1:1 搅拌 阴极移动 阳极套材料 涤纶、尼龙 阴极效率 mg/Amin 67 以 1A/dm2 镀 1m 所需时间 sec 100 以 0.5A/dm2 镀 1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OTSTARAG 光亮 镀银 工艺 35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