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案4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教案4篇.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白杨礼赞教案 4 篇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怀。板书:白杨礼赞 二、明确目标(生齐读)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
2、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三、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四、走近课题 师:文章的题目会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何不直接叫“白杨赞”,你怎么理解“礼赞”呢?“礼赞”:崇敬地赞美。“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五、整体感知赞白杨 1、师:从题目中,我们很明显知道了作者要赞美白杨,而且作者在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
3、杨树。”文中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好几处,你能找到吗?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 8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 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2、师:依据本文的抒情线索,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给文章划分层次和概括各部分内容,你来试一试。(生小组合作,师明确)第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
4、,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9)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六、细读文本如何赞 师:本文首尾呼应,全篇充满作者对白杨树热情洋溢的赞美,文中重复出现的一个词眼你注意到了吗?生:不平凡 师:那作者都是从哪几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呢?(小组合作)(一)生长环境不平凡 (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追问:1、看到这样的环境,作者产生怎样的感想?(雄壮、伟大)2、当你长时间看着这样的景象又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单调)3、作者为什么会强调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感
5、想?(形成对比,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小结:第 2 段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烘托“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铺垫、蓄势。(二)外在形态不平凡 师:在这样雄壮伟大而又略显单调的环境中,引得作者一声尖叫的白杨树到底长什么样呢?(指名读第 5 段)要求:画出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干:笔直、绝无旁枝 枝:笔直、紧紧靠拢 叶:片片向上 皮:光滑淡青色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小结:第 5 段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体现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它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令人敬佩。(三)内在品质不平凡 师:作者不仅仅把白杨树当树来写,而是把它当成形神兼备的
6、人来写。第 7 段开头出现两个什么特别的称呼呢?(齐读第 7 段)生:好女子,伟丈夫 师:好女子与伟丈夫各有什么特点呢?作者认为白杨树是什么呢?好女子伟丈夫 婆娑对比严肃坚强不屈 屈曲盘旋伟岸正直朴质 温和靠紧团结 挺拔力求上进 师:本段作者想要赞美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没有直接进行赞美,而是先说“它没有没有也许你要说它不美”,这是什么写法?(欲扬先抑)师:作者仅仅是为了写白杨树吗?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一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2、象征意义: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北方农民 坚强不屈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3
7、、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齐读第 7段“难道”)以反问强化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以层层递进步步深化内容,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四)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生讨论,师明确)与白杨树形成对比:把白杨树普通而“不平凡”与贵族化楠木对比;赞美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的精神和品格,与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对比。七、悟主旨 师:作者为什么要借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出示背景链接: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
8、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 年 5 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师: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师:在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呼之欲出了。明确: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勾画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突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具有的中华
9、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八、结束语 师:作者曾为画家沈逸千所作白杨图题诗一首,为白杨精神做了最好注解。(生齐读)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九、拓展练习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选一幅图片说说它的象征意义。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分析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朴质、团
10、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西北地区,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树木,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它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起去欣赏白杨树的英姿,一起去领略他笔下白杨树的风采。板书:白杨礼赞。二、题目解读 1、了解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 林家铺子等等。2、释题 礼赞的含义:“礼”,尊敬崇敬,“赞”,赞扬,题目的意思是
11、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句子。明确: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 8 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 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读这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 1 段的“赞美”到第 9 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四、合作探究 1、作者极力的赞
12、美白杨树,是因为它不平凡。这篇课文作者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如果不是,那作者到底是在礼赞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齐读第七段,赏析。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
13、。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3、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军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这种赞美呢?补充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 1938 年底到新疆学院讲学,1940 年 3 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
14、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4、学习象征手法。像课文这样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就是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5、讨论:作者借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及其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找出描写白杨树外部形态的句子,大声朗读,用其中的关键词句来解决这个问题。预设:总的形象:力争上游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外部形态
15、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进取)皮:光滑淡青色(朴质)参天耸立内在气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6、白杨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预设:正直、朴质、团结、力争上游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赋予某些事物象征意义,你都知道哪些,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请仿照课文的写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两方面“礼赞”了白杨树,下节课我们将从生长环境、写作手法方面继续学习这篇
16、课文。六、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三教学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预习要求: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完成预习三,1,3 1,给下列字注音: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 2,解释下列词语:(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视野黄绿错综妙手偶得锤炼主宰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 教时安排:2 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2,板书课题白杨礼赞 茅盾 总结: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
17、雁冰。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3,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明确:预习一。二,检查预习:给下列字注音:毡外壳主宰垠坦荡如砥恹逸晕虬颀 集体订正。三,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象征的手法 2,分析课文结构。3,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9 节 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总结:一(1 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明确:1,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
18、2,本文的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明确:“一条大毡子”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恹恹欲睡”。4,讨论文中提示“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5,总结写作顺序:面点。六,总结第一课时: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
19、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课后作业: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
20、得有些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1,本段描写的是_景色,作者抓住了它的_特点来写的。2,当 你 看 到 这 一 景 色 你 的 感 想 是:_.3,给下列加阴影的字注音并解释:(1)无边无垠()_ (2)坦荡如砥()_。(3)潜滋暗长()_。4,黑 体 字 的 句 子 是 个 单 句 它 的 主 语 是:_宾语是:_这一句使用的修辞格是:_。5,本 段 最 后 有 两 个 问 句,它 们 分 别 是:(1)_(2)_ 教学后记: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一,复习导入新课:1,明确课
21、文的线索;课文的写作背景。2,作者有关知识。集体订正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分析课文二,三,四部分;总结全文。三,学生阅读 5-6 节思考并讨论:1,概括 5-6 节内容。明确;写白杨树的外形表现白杨树的不“不平凡”。2,第 5 节主要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总结明确:总:力争上游,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性格:干:丈把高 分:丫枝:向上,靠拢倔强挺立,叶:向上不屈不挠,皮:光滑,淡清色力争上游,总:这 3,讨论文中提示:那些词语表现了“力争上游”?它们和“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有联系吗?总结:词语:向上,靠拢,一束 疏导:通过写白杨树的外形来表象白杨树的内在品质。进而赞美白杨树“不平凡”
22、。四,阅读第 7-8 节,讨论:1,概括本节内容。明确:赞美白杨树,揭示其象征意义。2,为什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为什么又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种先否定后肯定的写法叫什么?3,从哪些地方分析,北方的抗日军民和白杨树具有相似支出?总结:不屈不挠,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读 8 节)4,总结该段使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总结:反问和排比 作用,加深语气,强化感情。发人深醒。讨论:哪些词语表现出揭示的意思一层比一层深?“不想到”“一点也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5,齐读“我赞美的精神”明确:直接交代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疏导:“不但尤其”递进关系的复句。强调后面的“精神”。五,讨论第 9
23、节:作者为什么不去赞美“楠木”?哪些人才会去赞美“楠木”。联系全文看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疏导:对比的写法。总结:热爱民众,赞美民众。六:总结全文:正:伟大 开篇点题生长环境细描外形,概括特点 反:单调 白杨树实在是决不是 农民楠木 象白杨树一样的人:(对比)哨兵白杨树 精神和意志赞美 主题:象征的手法,抓住外形特征借形象,赞美歌颂抒发情 七,完成课后作业:(略)附 1:象征:通过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比喻和象征的区别:1,比喻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2,一般比喻,其喻体在全篇中不占主要地位,并不
24、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相反。3,比喻适用与各种文体,象征用于抒情性文体。托物言志:附 2:阅读训练:(一)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能出白杨树精神美的一项是:()分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一律向上、向
25、上发展、高到丈许、参天耸立、紧紧靠拢、成为一束 光滑而有晕圈、泛出淡青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分 白杨树有些叶子是斜生的。白杨树一般只有碗口那样粗,但可以长到两丈高。白杨树给人具体的形象感觉是笔直的。白杨树是一种值得赞美的树。加横线句子宾语的中心语是:()分 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树一种树。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分 参天-旁逸斜出-上文的结构特点是:()分 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 、把下边的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排列位置归类:分 碗努雪圈闷颈 上形下声:_下形上声:_左形右声:_ 右形左声:_内形外声:_外形内声:_ 、上文段的首句从句子用途方面分属
26、:()分 。祈使句。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 、上文选自课文,作者_。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四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抒发了对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由“雄壮”、“伟大”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写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时代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
27、,学习本文主要想教给学生一种读文的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3、培养学生读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28、、导入 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白杨礼赞。大家先把书翻到单元提示,快速默读,告诉老师你读取到哪些信息。单元文体、散文分类、文章内容、作用、学习的方法等。二、解题 从题目你能读取到哪些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情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三、走进作者,交代背景。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和伟大革命家、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 3 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 1938 年底到新疆文学院讲学,1940年 3 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
29、重庆。作者从西北抗日军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四、梳理字词 读课下注释及课后读读写写,勾画重点词语。强调两个词语两个拼音:坦荡如砥潜滋暗长 qi枝 ju强 (同义复合词)五、理清思路 三步走: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2、概括每一段内容:划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或者用一 两个词语自己概括。3、合并相同内容段落。第一段(第 1 段):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照应题目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第二段(第 24 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烘托融情于景(纯粹的景没有生命力)
30、一波三折欲扬先抑(情感变化)照应开头 第三段(第 5、6 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段(第 7、8 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托物言志对比欲扬先抑象征:物-人-精神 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托义于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手法。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象征了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在那个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这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民族求得独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的,生活在当今幸福时代的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振
31、兴中华的使命!朗读由物及人改句式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句式 第五段(第 9 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六、梳理过渡段及抒情线索。1、段与段之间用哪个相似的句子衔接的。学生齐读 1、4、6、9 段。4、6 两段是过渡段,串起全篇。2、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如果说全篇的梳理是面,过渡段是线,文章中则洒满了闪闪发光的点。照应题目开篇点题感情基调总领全文铺垫烘托融情于景一波三折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对比反问象征手法首尾呼应妙用修辞 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区别:(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2)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3)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写法,象征是以物喻人。七、收获 读文提取信息。点线面三者合一。强大的不是外表而是精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