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pdf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_0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3、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4、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1、反射和反射弧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
2、脑皮层活动,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历史及主要流派 1879 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这个学派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化合物是铁钦纳。(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化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
3、所看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也涌现了另一个学派,即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其借重有化合物有韦特海墨、苛苛勒和考夫卡。(五)精神分析学派 这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个学派。(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学派,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七)现代认知心理学 20 世纪 40 年代末诞生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被称为“三论”,对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7 年奈赛尔发表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第二章 认知过程 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4、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感觉现象 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觉后效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3)联觉。二知觉概述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
5、、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知觉各类 2、社会知觉 3、错觉 知觉的五个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理解性 5、知觉的适应性 三、观察概述 (一)概念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二)观察的品质 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型:4、观察的敏锐性。(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观察后的归纳、总结。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1、实物直
6、观;2 第二节 注意 一、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二、基本特征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三、功能 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四、分类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类。(一)无意注意 1、概念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客观条件: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性;3、新异性;4、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二)有意注意 1、概念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目
7、的任务的理解;(2)间接兴趣;(3)抗拒干扰;(4)实际操作;(5)自我的言语强化。(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批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记 忆 (一)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二)各类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和逻辑记;2、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3、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外显启发内隐记忆。(三)记
8、忆系统 一般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即瞬时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瞬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极短。(3)记忆容 特点:(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量较大。(4)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学习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瞬时记忆的编码一般有图像编码和声像编码。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思维与想象 (一)概念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二)特征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层次性、问题性、元认知性等 6
9、 种特性,其中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特征。(四)思维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五)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六)概念形成阶段 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抽象化、类化、辨别。(八)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和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思维的创造性。(九)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各级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二、创造性思维
10、 创造性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二)特征 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变通性;3、思维的独特性;4、思维的敏感性。(三)过程 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4、难证期。(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性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三、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想象的形式 1、黏合;2、夸张;3、典型化;4、联想。影响创造想象
11、的因素有:(1)创造性动机;(2)原型启发和联想;(3)积极的思维活动;(4)灵感和艰苦的劳动。第三章 情绪与意志 一、情绪概述 它是人对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客观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三)情绪的功能 1、信号功能;2、调节功能;3、感染功能;4、适应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性质分类 心理学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是四种最基本的情绪。2、情绪状态分类 心理学把基本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二)情感的分类 按情感的意 志 一、意志的概述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
12、)特征 1、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意志行动以随意运动为基础。按趋避方向,可把动机斗争分为三类:双趋式斗争、双避式斗争、趋避式斗争。三、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一般把意志品质归纳为四种: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第四章 个性心理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二)特点 1、需要的对象性;2、需要的动力性;3、需要的社会性;4、需要的不平衡性;5、需要的周期性。(三)种类 1、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
13、要由五个层次构成: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二、动机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能 力 一、概述 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四)分类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二智力理论与智力测验 (一)智力概念 智力是某种基本的能力,是心理能力的核心,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智力因素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他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他称这种能力为普通因素“G”。人的所有智力活动都依赖于 G 因素。在 G 因素之外,
14、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被称之为“S”的特殊因素,它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种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表现出来。(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瑟斯顿根据 56 个测验的结果,概括出七种基本因素:1、言语理解能力;2、语言流畅程度;3、数字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5、知觉速度;6、记忆能力;7、推理能力。2、智力结构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产品的三维结构。3、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称为流体智力,另一种形态称为晶体智力。4、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
15、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人格、气质和性格 一、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2)人格的特点:1、独特性;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三)人格的心理结构 主要包括个性偏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等几个组成部分。二、气质与性格 类型:(1)胆汁质:(2)多血质;(3)黏合质;(4)抑郁质。1、性格概述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2、性格特征 (1)完整性;(2)复杂性;(3)稳定性;(4)可塑性。5、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因素的影响;(2)家庭环境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影响;(4)社
16、 会因素的影响;(5)自我完善教育。(三)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强、不平衡;强、平衡、灵活;强、平衡、不灵活;弱。四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种,即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卡特尔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人格模型,模型 分为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三)人格的自我理论 (1)自我完善的人。(2)焦虑和防御机制。(3)有条件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五、人格测验 (一)自陈式人格测验 1、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2、爱德
17、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3、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二)投射式人格测验 1、罗夏墨迹测验;2、主体统觉测验(TAT)3、句子完成测验(SCT)。第五章 社会心理 第一节 印象形成 一、概念 印象形成是指对他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第二节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效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二)人际关系需要与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二、人际吸引 (一)概念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现象。第三节 群体心理 (一)群体心理概念 群体心理普遍存在群体成员的头脑中,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心理状态与倾向。四、社会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学习心理学 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