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编制大纲要求135.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编制大纲要求13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说明书编制大纲要求135.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煤矿初步设计 安 全 专 篇 说 明 书 编制大纲(要求)工程编号:工程规模:院 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名称 二年月 目 录 第一章 矿井安全及安全条件.44 第一节 井田概况.44 第二节 安全条件.44 第三节 矿井设计概况.55 第二章 矿井通风.66 第一节 概况.66 第二节 矿井通风.66 第三节 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77 第三章 粉尘灾害防治.88 第一节 粉尘.88 第二节 防尘措施.88 第三节 防爆措施.99 第四节 隔爆措施.99 第五节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防尘.1010 第四章 瓦斯灾害防治.1111 第一节 瓦斯.1111 第二节 防爆措施.1111 第三
2、节 隔爆措施.1111 第四节 开采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尘防突措施.1111 第五节 矿井瓦斯抽放.1313 第五章 矿井防灭火.1717 第一节 概况.1717 第二节 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止措施.1717 第三节 井下外因火灾防治及装备.1919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2121 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2121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措施.2121 第三节 井下防治水安全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井下其它灾害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顶板灾害防治及装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措施.错误!未定
3、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爆炸材料库.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提升运输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电气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安全监测、监控和传输设备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监测设备各类传感器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矿井各类传感器装备量.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
4、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矿井安全监测及其它装备、矿山救护队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矿井安全监测及其它装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矿山救护队.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矿山保健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劳动定员和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劳动定员.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矿井安全及安全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地理概况 矿区、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年最高和最低气温,雨季时间、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最高洪水位。最大冻
5、结深度,平均积雪厚度,最大风速。地震烈度。二、主要自然灾害。三、矿区开发史,现有生产井、在建井、规划井分布和开采情况,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四、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第二节 安全条件 一、地质特征 区域地质及地层,成煤时期,煤层赋存情况。二、地质构造 断层、褶皱、陷落柱、剥蚀带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煤系地层走向、倾斜、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火成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影响。三、煤层及煤质 煤层层数、厚度及可采煤层煤种、倾角、节理、层理发育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煤层结构,煤层露头(含隐露头)及风化带情况。煤层特征表(见表121)、煤质特征表(见表122)。四、矿井瓦斯等级,煤
6、层爆炸指数、煤层自然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姓;冲击地压;地温情况。邻近矿井瓦斯、煤层、煤的自燃、煤与瓦斯突出、地温等实际 及鉴定研究成果。五、水文地质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含水层类型,矿井是否受水威胁;井田邻近矿井和小窑涌水及积水情况以及废弃的矿井、小窑、老塘积水情况;第四系含水层特征及埋藏情况;矿井正常涌水量和矿井最大涌水量。六、对矿井地质勘探安全条件资料的评价及存在问题。第三节 矿井设计概况 一、工程性质 本矿的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还是技术改造。二、井田开拓开采 井田境界、储量、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方式、采区布置及主要设备等。插图:开拓平、剖
7、面图。三、提升、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装有提升设备的井筒特征、各水平标高,主提升设备、辅助提升设备。矿井主排水设备。矿井设计压缩空气总量、空气压缩机设备及压气管路等。四、井上下主要运输设备 地面铁路、公路及其它运输方式,井下主要、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五、地面生产系统 煤质、煤的用途及加工方式,主副井生产系统、矸石系统、辅助设施等。六、工业场地布置特征、防洪排涝、地面建筑及煤柱 工业场地位置、工程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防洪排涝标准及措施;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行政、生活福利建筑和居住区建筑,场地及各种建、构筑物煤柱。七、供电及通讯 供电电源、电压、电力负荷、送变电方式、地面供配电、井下供配电、安全监控
8、与计算机管理,通讯及铁路信号等。八、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及供热 空间水源、给水量、给水系统、净水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井上下消费洒水系统和供热系统。九、技术经济 建井工期、劳动定员汇总表、劳动生产率,静态及动态投资,各种经济指标及经济分析、经济评价等。第二章 矿井通风 第一节 概况 一、井田瓦斯、煤层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煤和瓦斯突出及地温情况。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对各水平瓦斯等级及地温变化的预测和依据。第二节 矿井通风 一、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 1.简述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及矿井开拓方式。2.通风方式。3.通风系统。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 1.矿井初、后期风井数目及位置。2.风
9、井功能、服务的述评和区域及时间。三、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四、井下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布置 五、安全逃生途径 1.矿井出口设置及保证措施。2.井下避灾路线及图纸。六、通风设备及反风 1.矿井前后期风量,最大、最小负压和通风设备选型。2.通风机设置及要求。3.反风方式、反风系统及设施。七、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级孔 1.风量计算(含备用风量)及分配。2.通风网络解算及总阻力。3.等级孔计算及通风难易程度评价。八、矿井通风系统的和理性、可靠性和抗灾能力分析 1.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对矿井安全的保证程度和措施。2.矿井快艇、采掘布置、风井数目与井筒装备、设施对矿井安全的影响。3.其它安全保证措施。第三节
10、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 一、矿井的致热因素 热害种类、热害程度及致热因素分析。二、矿井地热、热水分布状况及岩石热物理性质 1.可采煤层上下主要层段岩石热物理性质及参数。2.热水型矿井的热水形成、运移、水温及水量等主要参数。三、矿井热源散热量计算 1.地温情况及热害对职工的影响。2.风温预测计算及采取的降温措施。四、各种降温措施的经济技术比较及设备选型 1.开拓、采掘布置措施。2.通风系统及通风管理措施。3.地热及热水型矿井的 封堵、疏干措施。4.人工制冷、降温等措施。5.降温设备选型。6.采用各种措施的经济技术比较。7.降温措施及与其效果。第三章 粉尘灾害防治 第一节 粉尘 煤尘爆炸指数及煤尘爆炸
11、性,游离二氧化碳含量,粉尘(煤尘、岩尘)的职业危害。煤尘爆炸性指数来源及可靠性评价。第二节 防尘措施 一、防尘措施 各个采掘工作面、装载点、卸载点、运输、仓储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采用的降尘、除尘、捕尘以及对沉积在巷道中的煤尘所采取的综合防尘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二、回采、掘进工作面除尘 从采煤方法、采煤工艺,钻孔凿岩放炮、湿润煤体,回采掘进设备(含综采机组、掘进机组、输送机)采取的降尘、除尘和个体方法措施。三、煤尘注水防尘(一)设计依据 1.煤的水分、孔隙率、透水性、饱和含水率、裂隙、节理、层理、破碎、硬度等情况。2.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孔隙率、透水性、自然含水率、饱和含水率。3.煤层的厚度、倾角、
12、稳定性、构造、结构以及夹石的岩性、厚度、结核伴生情况、煤尘爆炸指数。4.井田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采煤、掘进装备,回采工作面月进度、月产量、通风方式、进回风巷支护方式及断面尺寸。5.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二)煤层注水防尘 1.注水方式的选择。2.注水产生的确定。3.注水系统的选择。4.注水设备及仪表的选择。四、采空区灌水防尘 1.灌水方式的选择。2.灌水参数确定。3.灌水设备的选择。4.灌水系统的确定。五、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 水源的选择,水质、水量、水压及消防水升压和降压的设备和装置;水池容量及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利用井下水时应论述对水质和水压采取的措施以及设备选型、
13、安装地点。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管路系统中应有:各个消防设施(含支管和阀门)设置地点及消火栓设置地点;各个装载点、卸载点、转载点、煤仓、输送机喷雾洒水给水点;各个煤层注水、采空区灌水给水点;各个设置隔爆水槽、水袋、水幕、冲洗井巷壁煤尘给水点;各个采、掘工作面喷雾洒水、采煤机、液压支架、输送机、掘进机、凿岩机、电钻、水封爆破与水炮泥给水点位置。六、粉尘传感器布置见第八章第三节,粉尘检测仪表见第九章第一节。第三节 防爆措施 一、防爆措施 防治煤尘瓦斯爆炸的措施,对井巷中积聚的煤尘采取的防爆措施,采取哪些防治浮游煤尘发生爆炸和防治沉积煤尘再次飞扬起来参与爆炸的防爆和综合防爆措施,消灭引燃煤尘的火源的
14、措施。二、井下电气设备及保护的选择、井下电气设备和测量仪器仪表检修搬迁、操作等要求。三、撒布岩粉 1.对岩粉的要求和岩粉原料 1)对岩粉的要求。2)岩粉的原料。2.对岩粉量的要求。3.撒布岩粉地点的确定。4.岩粉散步方法和撒布周期。插图:散步岩粉地段图。第四节 隔爆措施 一、隔爆措施 防止爆炸由局部扩大为全矿性的灾难所采取的措施。二、隔爆水棚(水槽、水袋)、岩粉棚 1.水棚的结构与选型。2.水棚的计算与布置。3.水棚给水系统(见井下综合管网系统图中消防洒水管路部分)。插图:隔爆水棚设置地点图。三、隔爆岩粉棚 1.岩粉棚的结构与布置。2.对岩粉的要求和岩粉原料。3.岩粉棚的计算与布置。插图;隔爆
15、岩粉水棚设置地点图。第五节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防尘 一、防尘系统简介 1.主井生产系统(选矸楼、筛分楼、煤仓、转载点、输送机栈桥、井口房、储煤场等)和副井生产系统尘源及防尘系统简介。2.矸石系统防尘简介。二、防尘措施及装备 1.主井生产系统(选矸楼、筛分楼、煤仓、转载点、输送机栈桥、井口房、储煤场等)和副井生产系统喷雾洒水、通风及其它除尘措施和装备。2.矸石系统喷雾洒水除尘措施及装备。第四章 瓦斯灾害防治 第一节 瓦斯 矿井瓦斯赋存状况、各煤层瓦斯含量,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确定矿井瓦斯等级、瓦斯含量梯度。瓦斯基础资料来源及可靠性评价。第二节 防爆措施 论述水平标
16、高巷道布置、采掘工艺对矿井瓦斯涌出的影响,如何防治瓦斯积存;确保矿井有稳定性、可靠的通风系统,保证各作业地点有足够的风量和核实风速;井下电气设备及保护的选择;消灭井下引燃(爆)的火源等采取的防止瓦斯煤尘爆炸的措施。瓦斯抽放与利用。瓦斯及其他气体传感器布置见第八章第三节,瓦斯及其他气体检测仪表见第九章第一节。第三节 隔爆措施 见第三章的第四节(在煤尘、瓦斯爆炸发生时,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状况)。第四节 开采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尘防突措施 一、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的可能性分析 1.井田成煤时期,煤层赋存与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煤种、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厚度,地质构造及破
17、坏程度。2.井田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煤层瓦斯涌出量、煤层瓦斯压力、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及在地质勘探过程中钻孔透煤时瓦斯涌出动力现象等。3.矿井与邻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情况,突出的煤层和深度,突出的地点以及所处煤层、地质构造情况,突出的类型、原因、基础数据等突出动态和规律。二、矿井设计中防突措施 1.叙述突出基础资料来源及可靠性评价。2.叙述确定为突出煤层的依据、所采用的预测方法和各项指标值,说明矿井各煤层的特征。3.叙述开拓放散、煤层开采顺序、采煤方法、采区巷道布置和回采工作面布置参数;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方面是否符合有关防突规定。三、防突措施(一)开采保护层 叙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初步设计 安全 说明书 编制 大纲 要求 13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