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2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2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
2、结论。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白纸等。【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播放: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和有关声音的图片。引导提问: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推进新课 探究一:声音的产生 3 分小组探究:1、让学生感知比拟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2、观察比拟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3、拿一张白纸,用手捏紧纸的两端,用嘴吹纸的边缘,观察比拟白纸发声与不发声的情况。这三个实验
3、大家可以直接感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把以上实验比照分析如下:发声体 发声时现象 无声时现象 结论 声带 喉咙部位在振动 不振动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直尺 直尺在振动 不振动 发声的直尺在振动 白纸 白纸在振动 不振动 发声的白纸在振动 音叉 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 不振动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 手感觉发麻 不振动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 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 不振动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师生总结:声
4、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我们还有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答复如:狂风吹过树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树叶在振动老师:你真棒!观察仔细!。引导解决: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拨 知识应用:1.声音是由于物体_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3._体、_体_体都能发声。探究二: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比照,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太空比地球外表缺少了什么?。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5、间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2、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3、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演员的口型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一时间的,听到的声音要比演员的口形慢半拍,这说明什么?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小组讨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 指导学生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V 声=340m/s 25时,V 声=346 m/s 3、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 V 气
6、 知识应用 1、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马蹄贴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B 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 C 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D 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2、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管子,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到另一端的 A 空气、水、水管 B 水、空气、水管 C 水管、水、空气 D 水、水管、空气 探究五:如何产生回声?产生回声的条件?提出问题:1、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都会出现回声现象。2、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3、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4、离障碍物至
7、少要多远?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共同归纳: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s 以上,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 17m。回声的作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回声定位)三、课堂小结与练习稳固让学生自己说出这节课主要学会了哪些知识 6 四、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声速 115空气中,V 声=340m/s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 V 气 1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0.1s 以上 4、回声:2作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回声定位)【布置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第二章第 1 节。【教学反思】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列举日常生活中例子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学生易于接受,但本节课由于安排的内容较多,一是没有详略处理知识点,对重难点应反复强调,强化学生记忆;二是可能导致学生个别新接触的专业词还不是很理解,如介质,可列举生活通俗点的例子加以说明;三是应让学生多参与讨论与答复,成为主体,亲自感受效果会好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