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窥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窥探.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窥探摘要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其产生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座上之宾,触角伸及人类生活的通讯、医疗等各方各面。而教育作为一项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育人工程,在贯彻新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養理念等背景下,与信息技术展开合作是趋势使然。本文笔者依据教学经验,从备课、上课、课后三个环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展开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科学;备课;上课;课后从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到今天人类尝试突破进入5G时代,短短几十年间的变化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要来的迅速,
2、也为教育大计增添了砖瓦。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在这样一股洪流中思考如何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是不可回避也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该从何着手呢?本文笔者认为应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教师的本职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备课、上课、课后的常规教学中,用脚踏实地谱写小学科学课堂的生命力。一、备课:生命力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备课就是促使小学科学课堂这条河流生生不息的源头。小学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强、动态性高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师的知识容量与创造力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信息技术尚未普及的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一线教师只能从专业所学、科学课本、图书馆藏、培训讲座中汲取
3、营养,效率低且周期性长。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第一步就是拓展知识边界,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时,也可以从种子自身是否有生命力且完整的胚、是否有足够的营养储备及是否不处于休眠状态进行内容的补充提升。第二步则是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设计,挖掘网络的最大潜力,做到连贯、创新与趣味并存,在传统教学以外引入图片、视频、音乐等信息元素,在原有基础上加以突破,而这种元素的释放需要借助课堂这个舞台。二、上课:生命力的舞台源头所有水滴百转曲折的面见不过是为了汇聚成股纵身向海,同样,教师付诸精力的前奏不过是为了课堂上能够给学生呈现出科学的力量,所以,这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
4、同展现的舞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打破传统课堂单一教学模式。天性烂漫、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依本讲本”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学生会问:“老师,您给我们讲述了那么多的动物,那它们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这样的问题使老师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所以,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科学情境,从感官入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教师可做如下教学片段设计:导入:(播放JamieLlewellyn作品:自然的声音:阳光花园)教师:春天是复苏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是鲜花盛开
5、的季节,因此有人说春天是一个百花仙子,今天百花仙子带着五颜六色的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很多都是大家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我们来欣赏一下。(多媒体动态播放花朵图片)教师:相信同学们都是爱花之人,那大家知道花朵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吗?下面老师将在课件上出示油菜花的内部结构图,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它的各部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播放音乐作品,展示花朵图片,创设舒适情境,调动学生情绪;课件展示花朵内部结构图,激励学生踊跃参与,提高课堂活力。三、课后:生命力的延续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都需要回归到学生这一本位。因为课后学生对于课堂的延续也是保证河流生生不息的筹码与归宿,更是不断向前的奠基石。所以,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导者,教师所做的更多的是引导的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与科学的工作中。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科学栏目,书写观后感;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科学论坛,在论坛发表对科学的认知;也可以发动学生设计科学网站,分享科学实验与科学心得等。方法多种多样,而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信念,以促进人格的发展。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研究”(立项号:U98)研究阶段成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