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4).ppt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4).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蛛网图”的特征1“蛛网图”的适用范围2“蛛网图”的理论基础3“蛛网图”的设计程序4“蛛网图”的访谈设计与质性研究中访谈设计的区别5“蛛网图”牵引下的访谈操作6“蛛网图”的特征1对“蛛网图”可能形状理解的偏差Part1小 结Part1“蛛网图”的特征一:为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设计提供便利的一种工具。因此,它的第一层核心层必须控制在“3-5”个问题之内。“蛛网图”的特征二:是一种对一手资料进行编码的策略。因此,它既不是质性研究的专利,也不是对定量研究的补充。对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而言,它都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传统“树状”访谈提纲设计的缺陷Part2范例1: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范例2
2、:事件起源(背景)发生发展过程影响借鉴意义改进措施Part2小 结“蛛网图”的特征三:对访谈者本人的“进场”能力要求一般。关键在于访谈提纲设计者的前期准备。“蛛网图”的特征四:访谈问题是为了检验假设、收集问题的答案。“蛛网图”牵引下的访谈提纲设计本质上说是一种数据搜集的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调查研究手段。从严格意义上而言,它只为量化研究服务。”蛛网图”的适用范围2访谈法的分类实际就是封闭式的口头问卷 (技术含量太低,蛛网图用不上)结构式访谈(蛛网图的使用空间,问题是:半结构和非结构的界限很容易混淆)半结构式访谈质性研究(过于开放自由)非结构式访谈依据提问方式不同您/您们的什么制度投入让(ACCA
3、)取得了这样优质的人才培养效果?南昌大学特色实验班(ACCA)在人才培养的制度投入情况究竟何如?为什么是您而不是别人让ACCA取得了这样优质的人才培养效果?质性研究的访谈和量化研究的访谈区别访谈谁?访谈谁?谁来访谈?谁来访谈?为什么要访谈为什么要访谈?受访者的功用受访者的功用?访谈者的功用访谈者的功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受访者的功用访谈者的功用人 VS 组织/制度/环境研究对象的“主体性理解”VS验证假设/解释疑惑主体 VS工具主体 VS工具究竟是把受访者当做工具,还是研究主体决定了使用蛛网图的访谈法和质性研究访谈方法的本质区别。前者就是要设计成检测假设、收集问题的答案。后者是要设计成让受访者重
4、构他们的经历,并探究他们意义的活动。小 结“蛛网图”设计的理论基础3它本身要求研究者要控制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反过来,这些方法让研究者对材料有了更多的分析性控制。扎根理论访谈在进行访谈时,就把访谈的话题的范围限制了,让它集中在为了发展理论框架而进行的特定数据的搜集上。因此,在提纲设计上,它不是一种松散的引导性的探究,而是半结构性的聚焦问题。扎根理论“蛛网图”的设计程序4Part1搜集数据:文本 首先用量化方法对纵向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延伸出对核心概念的质性研究这些文本包括有:公共记录、政府报告、机构文献、大众传媒、文学作品、自传、个人信件、网络讨论、来自数据库的以往的质性资料。Part2凝练
5、核心关键问题 在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解释这些联系,形成解释性分类等,从而最终确立蛛网图的第一层3-5个核心关键问题。注意:在此过程中,是研究者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方设法地将摘录归类,将分类归纳为主体,而不是从受访者的讲话转录稿中自然提炼,形成主题。Part3对核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 对第一层核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震荡出第二层、第三层注意:一般设计到第二层就足够了,因为到第三层实际上产生于访谈过程中随时能问出一些能够引发对主题进行反思的问题。因此,访谈技巧中灵活性和内在的控制性之间相结合,是非常适合于扎根理论策略的,因为它增加了最终分析结果的分析深度。以“人才培养制度投入”为例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4 教育 科学研究 方法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