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康复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脑性瘫痪的康复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性瘫痪的康复精选PPT.ppt(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脑性瘫痪的康复第1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第一节 脑性瘫痪的临床诊治(一)概述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小儿从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瘫病及视觉、听说、行为和感知异常等等多种障碍。第2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病因:出生前/时/后个月内有早产、低体重、窒息、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等高危因索。基本病理变化: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纤维化、萎缩、脑沟增宽、脑白质丧失,以及由于各种先天畸形等而导致的大脑功能失调。第3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脑瘫的特
2、点:脑瘫的特点:1、病变发生在生命早期;2、病变为非进展性,脑损伤程度取决于发病当时,不会进一步恶化;3、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运动障碍,如:肢体瘫痪、肌肉痉挛,姿势异常、运动协调控制异常等。第4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CP的典型姿态的典型姿态第5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脑瘫的症状脑瘫的症状(一)运动障碍(二)感觉障碍(三)癫痫(四)ADL低下(五)言语和语言障碍(六)智力低下(七)人格与行为异常(八)学习困难第6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在脊髓灰质炎被控制以后,在小儿时期,脑性瘫痪所造成的残疾更显突出。我国脑瘫患病率为1.55。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至20
3、03年我国共有脑瘫患儿约31万例,而且每年新增4万例。第7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二)主要障碍、合并障碍和继发障碍脑瘫不是一种特别的疾病,而是因为脑损伤所致的以各种功能失调为特征的集中表现,即脑损伤综合征。脑瘫的表现形式:神经解剖学上的损伤病因学方面神经病学的分类身体局部解剖上的功能缺失第8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病因学方面的原因:早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以及颅内或颅外脑损伤。由于围产期医学的发展。使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导致极低伴重儿脑瘫的发生率增加。第9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按临床表现分按临床表现分1 1、痉挛型(60-70%60-70%)2、手足徐动型(约
4、、手足徐动型(约20%)3 3、强直型4、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5 5、震颤型、震颤型6 6、肌张力低下型、肌张力低下型7 7、混合型8、无法分类型、无法分类型按瘫痪部位分按瘫痪部位分按瘫痪部位分按瘫痪部位分1 1、单瘫2 2、截瘫、截瘫3 3、偏瘫、偏瘫4 4、双瘫5 5、三肢瘫、三肢瘫6、四肢瘫、四肢瘫7 7、双重性偏瘫注:引自注:引自19881988年佳木斯第年佳木斯第年佳木斯第年佳木斯第一届小儿脑瘫会议一届小儿脑瘫会议一届小儿脑瘫会议一届小儿脑瘫会议第10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三)临床分型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1)痉挛型最常见病变:锥体束系统,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引起
5、脊髓和脑干反射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大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被动运动阻力增高,有折刀样痉挛,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第11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2)手足徐动型常见病变:脑的基底核部位(如尾状核、壳核)主要表现:持续缓慢的蚯蚓样蠕动,可呈现各种异常的姿势,主要影响肢体远端,一般上肢重于下肢,主动用力和紧张时症状加重,放松时症状可消失。也可表现为肌张力变化不定,运动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有不随意运动,病理反射阴性,侧弯反射阳性,构音障碍。第12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3)共济失调型少见病变:小脑,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而引起的运动不协调和平衡障
6、碍。协调性是指平稳、准确和控制良好的完成动作的能力。平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重心稳定的能力。其他伴有辨距不良、意向性震和颤眼球震颤,在运动中表现为低张力性。第13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4)混合型常见具有上述类型两种或以上特点者,常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或小脑均受损引起。(5)其他型别少见弛缓型以肌张力低下为主;强刚型表现为运动阻力明显增高,呈铅管样强直;震颤型以肌肉出现静止震颤为主。第14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22、根据肢体障碍的情况分型、根据肢体障碍的情况分型(1 1)单肢瘫:单个肢体受累。)单肢瘫:单个肢体受累
7、。(2 2)偏瘫:一例肢体及躯干受累,上肢损害较重。(3 3)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4)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均受累,四肢严重程度相似。)四肢瘫:四肢及躯干均受累,四肢严重程度相似。(5 5)截瘫:双下肢受累明显,躯干及双上肢正常。(6 6)双瘫:四肢均受累,双上肢及躯干较轻,双下肢受累重。(7)双重性偏瘫:四肢均受累,但双上肢重,有时左右侧严)双重性偏瘫:四肢均受累,但双上肢重,有时左右侧严重程度可不一致。重程度可不一致。第15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12345671、单瘫、单瘫 2、偏瘫、偏瘫3、三肢瘫、三肢瘫 4、四肢瘫、四肢瘫5、截瘫、截瘫 6、双瘫、双
8、瘫7、双重性偏瘫双重性偏瘫瘫痪肢体障碍分型瘫痪肢体障碍分型(“+”表示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表示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第16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3、根据病情程度分度(1)轻度:生活完全自理(2)中度:生活部分自理(3)重度:生活全部不能自理2岁以下脑瘫程度分度参考表5-2第17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四)脑瘫的早期表现06个月或09个月患儿的主要表现1、易激惹,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呕吐,体重增加不良。2、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3、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4、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5、大运动发育落后,如:不会翻身,不会爬,拇指内收握拳不
9、会抓握。6、经常有惊厥发作。第18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五)脑瘫的病理改变基本病理变化: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软化、纤维化、萎缩,脑沟增宽、脑白质丧失,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及由于各种先天畸形等而导致大脑功能失常。损伤部位与其对应的功能障碍有联系:痉挛型:大脑皮质及锥体系手足徐动型:锥体外系基底核共济失调型:小脑第19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六)脑瘫的脑部影像学表现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头部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头部CTCT异常率约在异常率约在8080左右,左右,MRIMRI的异常率在的异常率在9090左右。左右。CTCT和MRIMRI常见有脑部发育畸形性病变:常见有脑
10、部发育畸形性病变:常见:Dandy-WakerDandy-Waker畸形、脑穿通畸形、巨脑回畸形、畸形、脑穿通畸形、巨脑回畸形、脑灰质异位、透明隔缺如及透明隔囊肿、结节性硬化等。脑灰质异位、透明隔缺如及透明隔囊肿、结节性硬化等。少见:新生儿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少见:新生儿颅内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瘫。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脑瘫。多数病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一致,也发现少数病例多数病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相一致,也发现少数病例不相一致,不相一致,第20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七)脑瘫的诊断(七)脑瘫的诊断1
11、 1、诊断、诊断(1 1)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 2)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在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常。(4 4)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等障碍。(5 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6 6)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如头部CTCT、MRI、B B超、超、EEGEEG、SPECTSPECT、脑血流彩色多谱超声、体感诱发电
12、位、脑血流彩色多谱超声、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MEP)等。等。第21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二、临床治疗(一)药物治疗促进脑神经代谢的药物:脑活素、神经再生因子、-氨酪酸、B族维生素肌松弛剂:巴氯芬、妙纳、安定抗震颠麻痹药:美多巴、左旋多巴抗胆碱能药:安坦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E、D抗癫痫药中药持续鞘内巴氯芬给药以改善痉挛第22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二)手术治疗目的:纠正负重力线,矫正畸形,平衡肌力,降低肌张力,减少肌肉痉挛和挛缩。矫形手术:肌腱切断、肌腱延长、肌腱松解、肌腱移位等手术神经手术:神经的肌支部分切断术,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骨性
13、手术:切骨术、关节融合术肉毒杆菌毒素A阻滞术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改善大脑供血CRW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第23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第二节第二节 脑性瘫痪的临床康复脑性瘫痪的临床康复 一、康复评定一、康复评定(一)评定的原则1、要把患儿看成是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评定,不仅评定运动功能障碍情况,面且评定患儿整体发育、智能、语言等方面的表现。2、不仅评定其存在的缺陷,而且注意患儿现有的能力和潜能。3、结合患儿所处的家庭状况和社区情况进行评定,因为社会环境因素对患儿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第24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二)评定的内容(二)评定的内容 1、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1)体格发
14、育及运动发育头围、身长、体重等的测量;头围、身长、体重等的测量;小儿粗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发育规律。小儿粗大运动及精细动作的发育规律。(2 2)肌张力测定)肌张力测定 年龄小的患儿常做以下检查:年龄小的患儿常做以下检查:1 1)硬度:)硬度:肌张力增高时硬度增加,肌张力低下时肌肉松软。肌张力增高时硬度增加,肌张力低下时肌肉松软。2)摆动度:固定肢体近端,使远端肢体摆动,观察摆动幅度。固定肢体近端,使远端肢体摆动,观察摆动幅度。3 3)关节伸展度:被动伸屈关节时观察伸展、屈曲角度。被动伸屈关节时观察伸展、屈曲角度。第25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修改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法:痉挛评
15、定法:0 0 级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无肌张力的增加。级级级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在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在ROMROM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卡住和释放。+级级级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ROM后后5050范围内突然卡范围内突然卡住,然后在后住,然后在后50%ROM50%ROM均呈现最小的阻力。级级级级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ROMROM的大部分肌张力的大部分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均较明显地增加,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级级级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级级级级 强直,被动屈曲时呈现强直状态而不能动。强直,被动屈
16、曲时呈现强直状态而不能动。第26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3)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关节向各个方向所能活动的幅度。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被动关节活动范围。(4)肌力的评定能配合的患儿常用MMT。(5)平衡功能评定参照表5-7:Berg平衡量表。第27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第28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6)协调功能评定1)共济运动检查:注意观察小儿体位、站立、步态、取物、玩耍等情况,了解四肢的共济运动。客观检查有以下几种方法:鼻-指-鼻试验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轮替动作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第29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2)姿势控制能力的评定:仰卧位俯卧位坐位跪立位蹲位立位步
17、行第30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3)姿势控制评定标准:0级被动运动情况下也不能完成规定的体位1级被动运动可做到规定体位,但不能保持2级被动运动稍可维持规定体位3级无外力帮助勉强可完成规定体位4级用近似正常运动模式完成并维持规定体位5级正常第31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跪坐姿跪坐姿 后仰式站姿后仰式站姿 被提起时的姿势被提起时的姿势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CP患儿异常姿势患儿异常姿势第32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翻身坐姿紧张时的椅上坐姿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CP患儿异常姿势患儿异常姿势第33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站姿在床或垫上挪动俯卧姿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CP患儿异常
18、姿势患儿异常姿势第34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下肢剪刀状交叉下肢剪刀状交叉尖足站姿尖足站姿仰卧时的上肢伸展、内收、两手握拳互握的姿势痉挛型痉挛型CP患儿异常姿势患儿异常姿势第35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股内收站姿双瘫的坐姿角弓反张痉挛型痉挛型CP患儿异常姿势患儿异常姿势第36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痉挛型儿的爬姿痉挛型儿的爬姿痉挛型儿的翻身痉挛型儿的翻身痉挛型儿的俯卧痉挛型儿的俯卧痉挛型痉挛型CP患儿异常姿势患儿异常姿势第37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被提起时的姿势被提起时的姿势四肢瘫儿的姿势四肢瘫儿的姿势偏瘫儿的姿势偏瘫儿的姿势痉挛型痉挛型CP患儿异常姿势患儿异
19、常姿势第38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对称性颈紧张反射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痉挛型痉挛型CP患儿异常姿势患儿异常姿势第39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7)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评定1)原始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时头稍前屈,则四肢屈曲,两腿屈曲于腹下;仰卧位时被动屈曲肢体,伸肌占优势。正常儿4个月左右消失,痉挛型脑瘫儿此反应增强、延长。第40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ATNR):仰卧位头部转向侧上下肢伸直,后头侧上下肢屈曲。仰卧位头部转向侧上下肢伸直,后头侧上下肢屈曲。正常儿:正常儿:2323个月消失,个月消失,肌张力不全:过
20、早消失可能有、肌张力不全:过早消失可能有、锥体束或锥体外系病变:强反应或持续存在锥体束或锥体外系病变:强反应或持续存在(图图5-3)第41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拥抱反射:拥抱相:正常儿03个月消失。伸展相:上肢突然向外伸展,迅速落在床上正常儿36个月消失(图5-4)。第42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握持反射:手握持反射:刺激小儿尺侧手掌,引起手屈曲握物正常儿23个月消失,痉挛性瘫或核黄疽:过强反射或持续存在偏瘫、脑外伤:不对称第43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 足握持反射:仰卧位触碰婴儿足趾球部见足趾屈曲,正常儿12个月后消失,缺如:脑损伤,行走之前该反射必须消失(图5-5
21、)。第44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 交叉伸展反射:仰卧位:一侧下肢屈曲,对则下肢伸展;屈曲侧的下肢伸展,对侧伸展的下肢屈曲。正常儿13个月左右消失,脑损伤:反应延长第45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躯干侧弯反射:用手划小儿侧腰部,躯干向刺激侧弯曲,正常儿36个月后消失,偏瘫:一侧减弱或消失,手足徐动型脑瘫儿:亢进或持续存在(图5-6)第46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2)自动反应:颈翻正反应:仰卧位头向一侧回旋整个身体也一起回旋,正常儿1个月内出现,6个月消失。躯干翻正反应:仰卧位下肢和骨盆向一侧回旋,小儿主动将头抬起,翻至侧身位后身体又主动回到仰卧位正常儿2岁出现,5岁后消失
22、。第47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平衡反应:倾斜反应:仰卧或俯卧于平衡板上,上下肢伸展,左右倾斜平衡板,头部和胸部有调整,正常儿6个月后开始出现,维持终生(图5-7)。第48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第49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 坐位反应:坐位,向前、侧方、坐位,向前、侧方、后方推小儿身体,此时小儿上肢主动向后方推小儿身体,此时小儿上肢主动向前、侧方、后方伸展支撑。前、侧方、后方伸展支撑。正常时:前方平衡前方平衡6个月出现,个月出现,侧方平衡侧方平衡7 7个月出现,个月出现,后方平衡后方平衡1010个月出现(图图5-8)5-8)。第50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 立
23、位反应:立位反应:前后迈步,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伸出,支持身体保持不倒,前后迈步,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伸出,支持身体保持不倒,正常时:正常时:前方平衡前方平衡1212个月出现,侧方平衡1818个月出现,个月出现,后方平衡后方平衡2424个月出现个月出现(图图5-9)5-9)。第51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保护性伸展反应:又称降落伞反应,支撑小儿躯体两侧,使头向下由高处接近床面,出现两上肢对床呈支撑反应。正常时6个月出现,维持终生,6个月仍未出现可能为四肢瘫痪或痴呆(图5-10)。第52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2、特殊感知觉障碍评定(1)视觉评定:斜视、弱视、屈光不正、散光、视神经萎缩、
24、先天畸形(2)听觉评定:利用一般的声音反射动作来观察、检查或客观测听电反应测听检查。(3)其他触觉、味觉、位置觉等的评定。第53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33、智能障碍评定智能障碍评定(1 1)智商测试)智商测试筛查测验:筛查测验:丹佛发育筛选测验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绘人测验绘人测验图片词汇测验图片词汇测验新生儿行为量表新生儿行为量表诊断性测验:诊断性测验:我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我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斯坦福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比奈智力量表格赛尔量表格赛尔量表(2 2)适应行为测试适应行为量表适应行为量表婴儿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测试表第54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4、语言
25、功能障碍的评定(1 1)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未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未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水平。中国汉语版的中国汉语版的S-S检查法。检查法。(2)运动性构音障碍:)运动性构音障碍:发音器官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的语言运动功能发音器官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的语言运动功能障碍。障碍。语音欠清晰、鼻音重、语速减慢、发声困难河北省人民医院修订的河北省人民医院修订的Fren-chay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第55页,讲稿共117张,创作于星期三5、功能独立性评定个人卫生动作进食动作更衣动作排便动作转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瘫痪 康复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