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形体精选PPT.ppt
《汉字的形体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形体精选PPT.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汉字的形体第1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汉字的形体演变 v汉字的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形体特点。(一)甲骨文(一)甲骨文 (二)金文(二)金文(三)大篆(三)大篆 (四)小篆(四)小篆(五)隶书(五)隶书 (六)简牍(六)简牍(七)帛书(七)帛书 (八)魏碑(八)魏碑(九)楷书(九)楷书 (十)草书(十)草书(十一)行书(十一)行书 第2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甲骨文v又称为“殷墟文字”、“卜辞”、“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v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样品。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
2、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第3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第4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甲骨文的特点 v1、笔划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几乎没有弯转;v2、字形瘦长,直笔较横笔为长,这与握刀的手用力的难易有关;v3、形体结构因笔划多少而改变,大小不统一;v4、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v5、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说明当时形体结构还不固定。第5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金文v又称为“钟鼎文”,是殷商时期(主要是西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文字。第6页,讲稿共28张,创作
3、于星期二金文的特点 v1、笔划粗壮丰满,笔势圆转,出现了连贯的折笔;v2、字形接近长圆,大小差距缩小,渐趋整齐;v3、笔划粗细和结构布局较为匀称;v4、异体字仍然存在,但是比甲骨文已经大为减少;v5、限于材料和内容,金文的字数比甲骨文少,但是,金文的形声字明显多于甲骨文。第7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大篆大篆v一种书体。广义的大篆也包括六国文字在内。又称为“籀文”,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大篆的代表字样为公元前770年(秦襄公8年)刻在石鼓上面的“石鼓文石鼓文”。第8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大篆的特点v因为采用凿刻的方法,在石头表面点击而成,因此可以避免刀具或者铸造的“书写”限制,
4、基本反映了当时实际使用的汉字形体特点。1、笔划粗细均匀一致;2、大小接近方形,形体相对统一;3、结构工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混用的异体字得到统一;4、限于考古发现,现存大篆字样数量不多。第9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小篆v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本着“书同文字”的思想强制推行的一种规范字体,和大篆并称“秦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字样。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就是以小篆为规范正字进行字形解析的。第10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小篆的特点v小篆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具有圆转流畅的书体风格。1、笔划均匀一致,笔形圆转勾连,笔势舒展流畅;2、形体长圆,大小一致;3、结构成分和方式空前统一,一个偏旁
5、在字中任何位置都基本保持固定的形体;4、异体字大量消失,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政府倡导的规范化字体。第11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隶书隶书v隶书又称“汉隶”,是流行于秦汉之际、追求书写快捷的一种书体。第12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隶书的特点 v1、笔划舒展平直,由此确立了汉字“横、竖、撇、点、折”的基本笔划系统;v2,字形由长圆变为扁方;v3、打破篆书的形体结构体系,根据书写方式和结体部位确定构字成分的具体写法,出现了“隶变”v4、“隶变”主要指汉字由篆书变为隶书后,字的形体所发生的“隶分”、“隶合”的变化。第13页,讲稿共28张,创作于星期二v“隶分隶分”是指篆书中同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形体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