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处置进展精选PPT.ppt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处置进展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处置进展精选PPT.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处置进展第1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p是一种综合征;p可发生在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p其特征为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生;第2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在微循环内发生广泛的血小板凝集和纤维蛋白沉积或血液凝固,使微循环内广泛而散在地发生微血栓形成,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被消耗,继发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亢进。第3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临床表现:多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全身广泛而严重的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第4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 病 因p组
2、织损伤;p内皮损伤;p血小板及红细胞损伤;p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损伤第5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组织损伤 p产科:子痫、先兆子痫、羊水栓塞、刮宫、死胎稽留、胎盘早剥、感染性流产较为常见。p外科:广泛性手术、血管外科手术、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等。第6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p恶性肿瘤:尤以肿瘤广泛转移的多见。p白血病:各型急性白血病,尤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最多见。第7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内皮损伤 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属感染、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等最易引起DIC。第8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p革兰阳性细菌败
3、血症、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感染等。p病毒血症、心肌炎、肺炎、脑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感染。第9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血小板及红细胞损伤 p免疫性:暴发性紫癜、红斑狼疮等。p溶血性:不同型输血、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p恶性或脑型疟疾等。第10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损伤 p肝损伤:暴发性肝炎、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和肝硬化等严重肝病的全身性出血与DIC有关。p脾切除后。p其他病因:严重的输液、输血反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心病等。第11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发病机理一 组织凝血活酶大量流入血中中,如暴发性肝炎、急性早幼
4、粒细胞白血病、产科DIC等。二 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机制的减损,如血栓调节蛋白和肝素样物质的减损等。三 白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产生的组织因子诱发DIC,如败血症等。第12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 晚近研究表明单纯凝血活性增强并不引起DIC,必须有血管壁损伤才能发生DIC。血液流变学因素对血管壁的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切变应力作用下受损的内皮激活凝血因子,血小板向血管内皮的粘着力增强及血小板之间或血小板向血管壁的碰撞率增加等,对DIC的发生与发展起重要作用。第13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 四 内毒素可通过:1.激活凝血因子促发DIC。2.促进血小板聚集并释放PF3、PF4等血 小板因子
5、及血栓烷(TXB2)等物质。3.激活补体系统,其促凝机制可能是C3b激活激肽释放酶原,通过激肽释放酶的形成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4.促进白细胞合成并释放促凝物质。第14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 五 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PAI-1及 PAI-2),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时PAI-1增高,促纤维蛋白沉积,有利于DIC的发生,地塞米松亦可影响PAI-1的表达,使其增多,在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后,如发生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则容易引起PAI-1增高,有利于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易致DIC的发生。第15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各种病因SIRSCARS=MARSMODSMOF第16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
6、期六诊断要点(一)存在引起DIC的病因和诱因;(二)有下列2项以上的临床表现:1、多发性出血倾向。其特征为皮肤大片瘀斑,注射部位的出血,甚至内脏出血。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3、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症状、体征。4、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者多有发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慢性者常见黄疸、乏力、贫血等。第17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p微血栓栓塞症状、体征:意识障碍,皮肤、皮下、粘膜栓塞或坏死,早期出现肾、肺、肝、脑等组织和器官的缺血坏死。p急性器官功能失调综合征:少尿、尿闭、低血压、呼吸困难、黄疸、腹痛、腹泻、腰背痛、神志改变、惊厥、瘫痪等。p常见:一、二个脏器的栓塞症状,其中以
7、肝、肾、消化道较多见。第18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三)实验室检查诊断指标:1.同时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者: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 呈动态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外周血破碎红细胞2。其中、项称筛选试验。第19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2.疑难、特殊病例应有以下一项以上实验异常:(1)因子:C减低,vWF:Ag升高,:C/vWF:Ag比值减低。(2)AT-:C及AT-:Ag减低。(3)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4)血浆-血小板血栓球蛋白(-TG)或TXB2升高。(5)凝血酶原片段
8、1+2(F1+2)升高。第20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6)纤维蛋白肽(FPA)升高或纤维蛋白原转换 率增强。(7)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近期用McAb已能测定可溶性TM,在前DIC(pre-DIC)时最高,其次为有DIC基础疾病患者及缓解期患者,有器官衰竭DIC的TM水平高于无器官衰竭患者,因此能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及器官衰竭和估计预后。第21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8)组织因子(TF)。对不能判断DIC 的病例,TF活性阳性应考为pre-DIC。(9)a-AT-复合物,有助于掌握伴应激状态的各种疾患凝血早期活化的识别,如M3和实体瘤较正常高3.5倍。第22页,讲稿共54张,创
9、作于星期六(10)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C)的测定。是一种新的测定SFMC和大分子FDP的简便方法。是凝血酶和纤溶酶同时存在的可靠证据,D-二聚体是交联型-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升高标志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活化;P-选择素是血小板活化的指标;如能动态观察此三种指标的水平,如逐渐升高最后发展为典型的DIC,因此显示对DIC的阳性预测率高,对DIC可疑者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以作为DIC和DIC前期诊断的实用指标。第23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11)血浆凝血因子的测定。对早期高凝状态的诊断和预测DIC有重要意义。早期以因子、和活性增强为主,形成高凝状态。随着病情进展,因子、
10、被消耗,同时、亦随之减少,因此测定血浆凝血因子水平,有助于DIC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近期有通过检测血浆内皮素(ET)水平,显示DIC组ET水平显著高于DIC疑诊组和正常对照组,而DIC疑诊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血浆ET是反映DIC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第24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 不同指标对于DIC的诊断敏感性不同,依 其高低先后为血小板计数(96.6%),D二聚体(93.3%),FDP(92.3%),3P(75.9%),PT(66%),APTT(63%),FG(40.8%),优球蛋白溶解时间(5.2%)。同时有资料显示D二聚体、FDP特异性均低于50%,故对鉴别诊断作
11、用有限。多数指标敏感性在不同原因DIC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感染患者中FG水平异常的比例远低于产科和白血病患者(3/19对7/11,8/12)。第25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 鉴别诊断 DIC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型表现以大量出血为主,慢性型以栓塞为主,可无明显的大量出血。鉴别诊断方面应重点注意与严重肝病的出血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区分。第26页,讲稿共54张,创作于星期六DIC继发性纤溶与原纤溶的主要鉴别点:p出血时间:DIC延长,原纤正常。p血小板计数:DIC减少,原纤正常。p3P乙醇凝胶试验:DIC为阳性,原纤为阴性。p血浆AT-浓度:DIC时降低,原纤则不降低。如鉴别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处置 进展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