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解析基础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摄影测量解析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测量解析基础课件.ppt(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摄影测量解析基础第1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单幅影像解析基础1影像内定向在传统摄影测量中,是将相片放到仪器承片盘进行量测,但此时所量测的像点坐标称为影像架坐标或仪器坐标,随后应利用平面相似变换等公式,将影像架坐标变换为以影像上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坐标系中的坐标,通常称该变换为影像内定向。当在计算机上以数字形式量测像点坐标时,对于数字化的影像,由于在影像扫描数字化过程中,影像在扫描仪上的位置通常也是任意放置的,因此所量测的像点坐标也存在着从扫描坐标到像坐标的转换,这同样是影像内定向。第2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内定向问题需要借助影像的框标来解决。现代航摄仪一般都具有4-8个框标。为了进行内定向,必须量测
2、影像上框标点的影像架坐标或扫描坐标,然后根据量测相机的检定结果所提供的框标理论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进行内定向,从而获得所量测各点的影像坐标。如果所量测的框标构像的仪器坐标或扫描坐标为(x,y),并已知它们的理论影像坐标为(x,y),则可在解析内定向过程中,一方面将量测的坐标归算到所要求的像坐标系,另一方面也可部分地改正底片变形误差与光学畸变差。第3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内定向通常采用多项式变换公式,用矩阵表示的一般形式为:其中x为量测的像点坐标或扫描坐标,x为变换后的像点坐标,A为变换矩阵,t为变换参数。常采用的多项式变换公式有:线性正形变换公式(4个参数)第4页,此课件共117页哦仿射变换公
3、式(6个参数)双线性变换公式(8个参数)投影变换公式(8个参数)第5页,此课件共117页哦2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获取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可采取的方法有:利用雷达、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以及星相摄影机来获取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的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第6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思想是:以单幅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的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条件方程,解求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外方位元素Xs,Ys,Zs,。第
4、7页,此课件共117页哦1.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共线条件方程中观测值与未知数之间是非线性函数关系。为了便于计算,需把非线性函数表达式用泰勒公式展开成线性形式,我们把这一数学处理过程称之为“线性化”。线性化处理在解析摄影测量中经常用到。第8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共线条件方程式:式中,x,y为观测值,相应的改正数为vx,vy;X,Y,Z为地面点的坐标,一般认为是已知值;Xs,Ys,Zs,为待定的参数,可用其近似值加相应的改正数Xs,Ys,Zs,表示第9页,此课件共117页哦线性化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形式:第10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若将地面点的坐标视为观测值引入改正数VX,VY,VZ后,共线方程将有更
5、一般的形式:必须注意,当引人地面点的改正值VX,VY和VZ后,要对地面点坐标引人相应的权值,以反映控制点的精度特性。像点观测值一般视为等权,且P=I。第11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在不考虑控制点误差的情况下,当利用若干点时,可将误差方程式写成矩阵形式:其中:其他符号对应每一个像点为:第12页,此课件共117页哦令则共线条件方程式为:第13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各偏导数的值为:这6个系数与外方位线元素有关。第14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这6个系数与外方位角元素有关。第15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这6个系数与内方位元素有关。第16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当利用共线条件方程仅仅是为了解求摄影光束的外方位元素
6、时,即认为内方位元素是已知的,此时这时的误差方程式可以简化为:第17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在竖直摄影情况下,当外方位各角元素都是小角时,可以近似地用=0及Z-ZS=-H代入上式,得到各系数的近似值为:第18页,此课件共117页哦2.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方法在利用共线条件方程式解求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时,有6个未知数,至少需要列出6个方程。由于每一对像方和物方共扼点可列出2个方程,因此,若有3个已知地面坐标的控制点,则可列出6个方程,解求6个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解算精度,常有多余观测方程,通常是在影像的四个角上选取4个或均匀地选择更多的地面控制点,用最小二乘平差方法进行计算。第19页
7、,此课件共117页哦若有n个控制点,可按上面的式子列出2n个误差方程式,其总误差方程的矩阵形式为:式中:其中,常数项计算式中的(x),(y)是将未知数的近似值代人共线方程式中所计算出来的影像坐标。第20页,此课件共117页哦根据最小二乘间接平差原理,可列出法方程式:ATPAX=ATPL式中:P为观测值的权矩阵,它反映了观测值的量测精度。对所有像点坐标的观测值,一般认为是等精度量测,则P为单位矩阵。由此得到法方程解的表达式:X=(ATA)-1ATL 从而求出外方位元素近似值的改正数Xs,Ys,Zs,第21页,此课件共117页哦由于共线方程在线性化过程中各系数取自泰勒级数展开式的一次项,且未知数的
8、初值一般都是比较粗略的,因此计算需要迭代进行。每次迭代时用未知数近似值与上次迭代计算的改正数之和作为新的近似值,重复计算过程,求出新的改正数这样反复趋近,直到改正数小于某一限值为止,最后得出6个外方位元素的解。第22页,此课件共117页哦3.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从摄影资料中查取影像比例尺1/m,平均摄影距离(航空摄影的航高),内方位元素x0、y0、f,获取控制点的空间坐标Xt、Yt、Zt。量测控制点的像点坐标并进行必要的影像坐标系统误差改正,得到像点坐标。第23页,此课件共117页哦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必须给出待定参数的初始值,在竖直航空摄影且地面控制点大体对称
9、分布的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确定初始值:式中:m为摄影比例尺分母,n为控制点个数;0可在航迹图上找出,或根据控制点坐标通过坐标正反变换求出。第24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计算旋转矩阵R。利用角元素近似值式计算方向余弦值,组成R阵。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利用未知数的近似值按共线条件方程式计算控制点像点坐标的近似值(x),(y)。逐点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和常数项,组成误差方程式。计算法方程的系数矩阵ATA与常数项ATL,组成法方程式。第25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解求外方位元素。根据法方程,按式解求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并与相应的近似值求和,得到外方位元素新的近似值。检查计算是否收敛。将所求得的外方位元
10、素的改正数与规定的限差比较,通常对,的改正数,给予限差,这个限差通常为0.1,当3个改正数均小于0.1时,迭代结束。否则用新的近似值重复(4)一(8)步骤的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第26页,此课件共117页哦4.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估算按上述方法所求得的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精度可以通过法方程式中未知数的系数矩阵的逆阵(ATA)-1来解求,此时视像点坐标为等精度不相关观测值。因为(ATA)-1中第i个主对角线上元素Qii就是法方程式中第i个未知数的权倒数,若单位权中误差为m,,则第i个未知数的中误差为:第27页,此课件共117页哦5.空间后方交会的不定性空间后方交会使用的控制点应当避免位于一个圆柱面上
11、,否则,会出现解不惟一的情况。第28页,此课件共117页哦人眼的立体视觉第29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在双眼观察下能判断景物的远近,得到景物的立体效应,这种现象称为人眼的立体视觉。用双眼观察外界景物,能分辨出物体的远近,这是由于同一物体分别在两眼的构像不一致,形成生理视差所引起的。两物点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构像的差别称为生理视差。即:第30页,此课件共117页哦人造立体视觉第31页,此课件共117页哦一、人造立体视觉的产生没有实在的物点,仍然可以获得相同地面景物的立体感觉,称为人造立体视觉。所观察到的立体是虚像,称为视模型。第32页,此课件共117页哦二、人造立体观察的条件1、由两个不同的摄影站摄
12、取同一景物的一个立体像对;2、一个眼睛只能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3、安放像片时,必须使同名像点的连线和眼基线大致平行。第33页,此课件共117页哦三、像对立体观察的立体效果1、正立体效应把左方摄影得的像片放在左方,用左眼观察;把右方摄影站摄得的像片放在右方,用右跟观察,就获得与观察实物相似的立体效果称为为正立体效应。2、反立体效应把左像片放在右边,右像片放在左边进行立体观察,或者在已建立正立体效应的基础上,将左右像片各旋转180然后进行立体观察,此时观察到的立体影像前后远近恰好与正立体相反,称为反立体效应。用正反两种立体效应交替进行立体观察,可以检核和提高立体最测的精度。3、零立体效应将正立体
13、情况下的两张侮片,在各自的平面内按同一方向旋转90,则失去立体感受了,称为零立体效应。第34页,此课件共117页哦第35页,此课件共117页哦第三节 像对的立体观察1、立体镜法第36页,此课件共117页哦2、互补色法第37页,此课件共117页哦立体像对相对定向与核线几何在摄影测量中,一般情况下利用单幅影像是不能确定物体上点的空间位置的,只能确定物点所在的空间方向。要获得物点的空间位置一般需利用两幅相互重叠的影像构成立体像对,它是立体摄影测量的基本单元,由其构成的立体模型是立体摄影测量的基础。第38页,此课件共117页哦由两相邻摄影站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一对像片称为立体像对。立体摄影测量,
14、就是利用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进行投影,建立起按比例缩小的地面几何模型,量测几何模型,就可直接测绘出符合规定比例尺的地形原图。设想利用两个投影器,将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分别投影时,如果能保证投影光束与摄影光束完全相似,而且两投影器连同像片还原到两摄影站上,并与摄影时的摄影机空间方位一致,亦即恢复了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的情况下,则同名点的投影射线必然对对相交,而形成实地的几何模型。第39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要按实长恢复像片的外方位三个线元素是不可能的,但可按一定比例缩小,亦即将摄影基线B缩小到若干分之一作为投影基线b。按投影基线b来安置两投影器,并保持原来的空间方位不变,则两张像片上同名像点的投
15、影射线仍然是对对相交。第40页,此课件共117页哦综合所有的交会点,就形成了与地面相似的几何模型,此时模型的比例尺为:第41页,此课件共117页哦1像对定向的概念一个立体像对要实现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就是要恢复它在摄影时的内、外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已知,可是外方位元素通常不知道。通常采用两步解法来实现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首先,暂不考虑模型的比例尺,只粗略地安置投影基线恢复两张像片的相对位置,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一个和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这一作业过程称为蟓对的相对定向。再将立体模型纳入到地面测量坐标系中并归化为所需要的比例尺,这一步骤称为模型的绝对定向。第42页,此课件共117页哦2相对定向
16、元素与共面方程1.相对定向元素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就是要恢复摄影时相邻两影像摄影光束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包括:单独法粗对定向通过左右两个光束的转动,进行相对定向;连续法相对定向保持左光束不动,仅改变右光束的方位达到定向的目的。确定立体像对两光束相对位置的独立方位元素称为相对定向元素。第43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连续法相对定向的相对定向元素连续法相对定向系统是采用立体像对左航片的像空间坐标系S1xyz为基础的,如图所示。外方位元素:左像片 XS1YS1ZS10 1110 右像片 XS2bx YS2 by ZS2 bz 2 2 2第44页,此课件共117页哦bX是决定立体模型比例尺的
17、主要因素,它不属于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的元素。剩余的五个非零元素bY、bZ、2、2、2可确定两像片的相对位置,是连续法相对定向的相对定向元素。该系统是设左片不动,通过右像片相对于左像片的平移和旋转,来确定两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像对的相对定向。如此类推,对一条航线而言,以左端首张像片为基准,恢复每个像对在该系统中的相对位置就可连续建立整条航线的立体模型,所以,称这种方法为连续法相对定向。第45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单独法相对定向的相对定向元素如图所示,诚系统以左投影中心S1为坐标原点,投影基线S1S2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X轴,通过原点与左方主核面相垂直的方向线作为Y轴。外方位元素为
18、:左像片 XS1YS1ZS10 1 0 1 1 右像片 XS2b YS2 ZS2 0 2 2 2第46页,此课件共117页哦1、1、2、2、2为单独法相对定向元素。该系统在确定两像片相关位置时,两张像片不作直线运动,只儒分别旋转两张像片,这在仪器制造上有明显的优点,但这种方法只能构成一个单独模型,各立体像对的连接较困难。第47页,此课件共117页哦2.共面条件方程式如图,表示一个立体模型实现正确相对定向后的示意图,图中,m1,m2表示模型点M在左右两幅影像上的构像。S1 m1,,S2 m2 表示一对同名光线,它们与空间基线S1S2,共面。第48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这个平面可以用三个矢量R1,
19、R2和B的混合积表示,即 B(R1 R2)0上式改用坐标的形式表示时,即为一个三阶行列式等于零第49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这个平面可以用三个矢量R1,R2和B的混合积表示,即 B(R1 R2)0上式改用坐标的形式表示时,即为一个三阶行列式等于零此式便是解析相对定向的共面条件方程式。第50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式中为像点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第51页,此课件共117页哦3连续像对相对定向1.解算公式续像对相对定向通常假定左方影像是水平的或其方位元素是已知的,X1,Y1,Z1视为已知值,且此时连续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为右影像的3个角元素、和与基线分量有关的2个角元素产、。第52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式:
20、是一个非线性函数,展开至小值一次项,得式中:F0是用相对定向元素的近似值求得的F值,d、d、d、d、d为相对定向待定参数的改正数。第53页,此课件共117页哦考虑到、角很小,故:上式分别对、求导数,并进一步求出中的5个系数偏导数。第54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将结果代入并展开以后,等式两边分别除以BX,并略去二次以上小项,经整理后可得:在仅考虑到小值一次项的情况下,上式中的x2,y2可用像空间辅助坐标X2,Y2取代,并且可近似地认为:第55页,此课件共117页哦N是将右片像点m变换为模型中M点时的点投影系数:不同的像点其点投影系数值是不同的。由此可得:第56页,此课件共117页哦将其代入:并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影 测量 解析 基础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