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ppt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ppt(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05页1说明什么是视听教学方法。2阐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3解释“视听与教学传播过程的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4说明什么是个别化教学。5解释强化理论的基本原理。6解释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和程序教学的两种不同模式。7说明什么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8 阐述教育技术是如何由三个概念整合而成的。教学目标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05页 有学者认为,教育技术的产生应当推向远古时代。所以国内外有的学者在阐述教育技术的发展史时,把语言技术、直观技术作为早期的两个发展阶段包容在内。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二者属于教学方法范畴。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
2、领域内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第一节 概 述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05页 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7O一80多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教学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05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视听教学的发展 二、程序教学的发
3、展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05页一、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05页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这三种教学方法大体均在20世纪初开始,先后各自独立地发展,到了五六十年代逐渐相互影响和借鉴,至60年代末加年代初融为一体而形成教育技术领域。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05
4、页 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第二节 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05页一、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在教育领域中对形式主义和教学中“言语主义”(Verbalism)进行改革的思想。夸美纽斯 裴斯泰格齐 福禄培尔 杜威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05页“言语主义”是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不很理解的言词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的一些一般规则和概念,而学生对这些规则和概念却无法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言语主义”忽视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学习的基础,只是片面强调词句符号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词句对他
5、们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些缺乏意义的符号。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05页约翰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提出直观性原则。认为:人总是通过观察实物本身,从事物的本源去获得知识,因此,应运用实物和图形来补充口语和书面教学。以他为代表的感性现实主义对17至18世纪课程的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05页约翰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提倡直观教学。认为: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认知从感性的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因而观察应成为教学的基础。教学中语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相配合,而实际经验则是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而获得的,学习应该由具体到抽象来进行。19世纪下半叶,裴斯泰洛齐
6、等人的现实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影响西欧和美国的教育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05页杜威(美国教育家)(JohnDewey)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在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主张: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又能构成知识内容的东西。强调: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05页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Augest Froebel)主张:一切教育都应是令人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相互割裂。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05页 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可以归结为: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使学生
7、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克服形式主义和“言语主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05页1、社会的发展2、教育思想家的贡献3、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05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社会的分工,需要实用课程和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反对“书本学习”的作法。而学校仍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与社会实际生活严重脱节。从1880年到1920年,美国各级学校入学人数不断增长,而学校的规模和教育计划却无法满足求学的需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的视听教学运动兴起了。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05页约翰夸美纽斯(
8、17世纪捷克教育家)提出直观性原则。约翰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提倡直观教学。杜威(美国教育家)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这些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05页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成果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05页三、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一)视觉教学 19世纪末,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电
9、影的发明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视觉教学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105页 视觉教学作为一场正式的教学改革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在1918年至1928年期间,这场运动称为视觉教学 (Visuallnstruction)运动,标志着教育技术的发端。在十年视觉教学运动期间,视觉教学已向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学术研究、专业交流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深入。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05页 视觉教学是对长期以来盛行于学校中传统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特别是所谓“言语主义”的改革。它旨在教学中推行视觉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抽象的教学内容提供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而“言语主
10、义”的教学方法忽视语言符号与学生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导致学生不甚理解、死记硬背地学习。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05页 “视觉教育”的名称是自发产生的,它的正式出现是在1906年美国的一家公司出版了视觉教育一书,这是一本有关立体照片和幻灯片使用的教师指导书。随之,“视觉教育”一词在教育界广泛传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体应用的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05页 1923年7月6日,美国成立了全美教育协会(NEA)视觉教学部(Department of Visuallnstruction,简称DVl),即今天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前身。学校开始将“视觉教育”列为正式课程。1928年
11、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视觉教育的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05页(二)视听教学 20年代末由于有声电影及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应用,原有的视觉教学概念已不能涵盖已扩展的视听设备介入的教育实践,视觉教学便发展为视听教学(Audiovisual lnstructlon)。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05页 英国是开展播音教学较早的国家。1920年英国马可尼公司剑佛电台开始播出教育节目。美国也在1920年建起了第一家无线电广播台匹茨堡的KDKA电台。1924年美国韦斯顿公司试制成功了有声电影。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05页 19181942年称为教育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
12、一时期,视听教学对整个教育领域并未产生重大影响。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如霍本(CFHoban)等编著的课程视觉化一书(1937年出版)反映了该时期视觉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堪称30年代视觉教学理论代表作。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05页四、“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19411945195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得到大力的发展。促进战时视听教学发展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05页 1、工业和军队的训练部门制定了大规模的人才培训计划。2、工业和军事训练中强调绩效能力的培养,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也强调训练者的工作职责。3、美
13、国联邦政府为实施教学技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制作各类教材、广泛使用媒体。4、美国联邦政府为实施教学技术而巨额拨款,据介绍至少1亿美元。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05页 在战时工业和军事训练的条件下,传统的视听教学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视听设备在战时人员培训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提高了人们对战后在学校教育中使用视听媒体的兴趣和热情。战后十年(1945年至1955年)是视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从1955年起,视听教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05页“视听教育”的概念:视听教育所指的不仅只是幻灯、电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它还包括照片、图表、模型、标本
14、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旅行、展览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凡是传授观察经验的教育活动,都属于视听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05页1946年爱德加戴尔(EDale)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作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这个理论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05页五、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发展 (19551965)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促使美国掀起一场长达10
15、年之久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即美国教育反省期)。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组织教材的模式与戴尔的视听教学理论中媒体的分类模型相吻合,所以课程改革运动对视听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05页 教学电视是战后视听教学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电视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05页 视听传播(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的术语是1953年在视听教学领域出现的。当时美国视听教学部出版了视听传播评论专业刊物,标志着视听教学论开始向视听传播理论发展。10年以后形成了有系统的视听传播论。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05页 视听教学部在196
16、1年成立了“定义与术语委员会”,探讨从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的角度重新认识视听教学的理论问题。-这标志着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的发展,是视听教学理论上的一个转折点,由重点研究视听信息的显示转向视听信息的传播设计。但是,视听教学论没有及时地在很大程度上将传播理论结合到自己的理论构架中。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05页六、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视觉教学理论(戴尔)视听教学理论 视听传播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05页(一)视听教学论 初期视觉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包括三个方面:(1)视觉媒体能够提供具体、有效的学习经验。(2)视觉教具的分类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为依据。(3)视觉教材的使用要
17、与课程有机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105页 戴尔的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论在基本概念上并没有超出早期的视觉教学论。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仍可以概括为三个相同的方面:(1)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2)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3)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05页 “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它是戴尔在1946年提出的,在1969年进行了修改。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现在学习
18、的是第40页,共105页 “经验之塔”(如图11)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最初为10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个层次)。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105页1“做”的经验,包括三个层次:(1)直接有目的的经验。指直接地与真实事物本身接触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真实事物的看、听、尝、摸和嗅,即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具体经验。(2)设计的经验。指通过模型、标本等学习间接材料获得的经验。(3)演戏的经验。指把一些事情编成戏剧,让学生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使他们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中去获得经验。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105页2“观察”的经验,包括六个层次:(1)
19、观摩示范。看别人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做的。(2)学习旅行。可以看到真实事物的各种景象。(3)参观展览。展览是供人们看的,使人们通过观察获得经验。(4)电视。(5)电影。银屏上的事物是真实事物的替代。通过看电视或电影,可以获得一种替代的经验。(6)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它们可以分别提供听觉的与视觉的经验,与电影、电视提供的视听经验相比,抽象层次要高一些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105页3“抽象”的经验,包括两个层次:(1)视觉符号。主要指图表、地图等。它们已看不到事物的赏在形态,是一种抽象的代表,如地图上的曲线代表河流,线条代表铁路等。(2)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
20、符号。言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105页 在“经验之塔”中,我们看到,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提供一些媒体来呈现这些事件),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戴尔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参加更加抽象的教学活动。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105页(二)视听传播论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的理论模型 从整体上看,该模型把教学过程视作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说明“视听传播设计”在其
21、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传播过程的理论,信息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法确定信息运行的起点。因此,在模型中不明确指出教学传播过程的起点,是合乎传播学原理的。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105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105页 假设我们确定某特定情形下的教学目标。过程为:1明确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具体化。2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讯息教学内容。3进行视听传播设计。如图12所示,视听传播设计指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所确定的学科内容,把讯息、教师、媒体、方法 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传播什么”(讯息)、“由谁传播”(人员)、“通过什么传播”(媒体)、“如何传播”(方法)和“在哪里
22、传播”(环境)等因素。该模型把媒体与讯息等放入一个系统中加以考虑,充分重视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关于“媒体影响讯息”的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105页4.把视听传播设计的产物教学系统投入教学情境中使用。这一过程是:呈示教学内容 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评价反应。学习者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是一个内部的心理操作过程。模型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该心理过程视作学习受传者系统。在这个环节上,学习理论与传播过程得到了有机结合。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105页5对评价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能用于三方面改进教学。第一,能够了解教学系统的设计中有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改进(讯息设计的缺
23、陷或媒体选用不当)。第二,分析的结果可能揭示学习者方面存在问题(学习者缺乏学习准备,故对所呈示的教材作出不适当的反应,这时,可进一步分析学习者特点,使之适应教学要求。第三,分析的结果也可能说明教学目标制定上存在问题,如不够明确具体,或要求过高等。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105页 该模型要说明的正是视听传播的设计(这是该领域所研究的对象)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联系,故称“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明确了该领域的研究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宏观联系,就需进一步了解“视听传播”是怎样一个领域。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105页视听教学部(DAVl)1963年的正式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24、对用于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的设计与使用。视听传播的任务视听传播的实际目的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105页视听传播的任务是:(a)对用于学习过程以达到任何目的的图 像讯息和非表象讯息两者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点进行研究;(b)对某一教育环境中人和器具发出的讯息作结构上和系统的处理。这些任务包括对系统组成部分和完整教学系统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使用。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105页视听传播的实际目的:使有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能力的各种传播方法和媒体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105页七、小结 综观视听教学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亦可以看到它是与新的视听技术(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技术 发展 简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