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与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活动与人.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活动与人教育活动与人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0页 教育的任何一种社会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受教育者个体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如果不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关系,不按这种关系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再美好的教育设想也不能变为现实。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0页一、关于人的基本认识(一)人性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育学说(一)人性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育学说1.性善论:孟子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提出来老子:人的先天素质是最完美的卢梭:天性至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良心、理性和自由的本性,人后天的罪恶都是因为私有制社会对人性的残害。教育要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和个别特点来进
2、行不同的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0页2.性恶论荀子:人生来就有各种不良的情欲,如果听之任之这些本能发展而不加以节制,必致暴乱而悖于礼义。弗洛伊德:人生下来的本我与动物的本性没有什么区别,蕴藏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强调教育和环境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0页3.性无善无恶论墨子:染丝说洛克:白板说强调环境与教育的重要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0页(二)对人性的认识人性,从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是人所共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的心理特点。人性的现实机构由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心里因素所组成。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0页(三)人的根本特性的认识人
3、的根本特性就是人的本质。人性是人的一般属性,人的本质则是在人性中其决定作用的根本属性,决定着人的其他属性。人性讲人是怎样的,人的本质则讲人为什么是这样的。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0页劳动在人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人的各种属性中,人在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是最根本的属性,是人之本质所在。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0页二、人的发展的涵义(一)人的发展的内涵(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前变化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教育学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研究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为主。(教育学不可能研究一个个独特的个体、具体的个体,它是从抽象、共同的角
4、度来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0页(二)人的发展是指身心的发展,包括生理、二)人的发展是指身心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等方面,其中主要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等方面,其中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人的发展人的发展 生理发展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机体的正常发育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增强体质的增强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情、意的发展情、意的发展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客观世界的态度、意向)(对客观世界的态度、意向)-_ _ _ _ 和谐共进、协调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0页
5、三、人的发展与教育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活动。对青少年的发展来说,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遗传以及环境影响的无定向相对应。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0页个体的影响因素:个体的影响因素:第一,个体自身的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因素第二,外部因素,来自主体外部的客观存在,包括母体环境因素,以及出生后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三,人的活动,各种外部影响因素只有被纳入活动因素后才能产生作用。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教育活动兼有三种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0页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
6、2)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都比较科学地遵循了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3)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我国两课教学的师资)(4)学校教育可以自觉地调控环境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0页 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否定了遗传的作用,尤其是否定了人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对个体毕竟是属于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0页第二节 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特点一、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一、先天与后天的关系(一)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一)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 人的发展是由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决定的,人的发展过程也
7、是人的遗传素质成熟、自我发展、自我暴露的过程。高尔登英优生学创始人,977位名人家谱调查 彪勒奥地利心理学家:“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促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霍尔美心理学家:“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0页 2.环境决定论 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华生华生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几十个婴孩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种专门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
8、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或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0页 3.二因素论 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儿童心理学家施特恩德:“儿童的发展并非单纯地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和反映,实为内在的品质及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早期儿童心理学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0页 心理学家吴伟士美 “相乘说”“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较似相乘的关系。一个个人,并不等于遗传和环境之和,而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个人的发展依赖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就像矩形的面积依赖于高也依赖于长一样。”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0
9、页(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人是具有生物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因此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遗传素质 非遗传的先天因素 健康状况 后天的生理损伤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环境与教育 )(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培养人为目的;对人发展的影响是自发的、偶然的还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的。)主体因素主体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0页 1.生物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生物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他的发展无疑要受生理解剖的规律所制约。尤其是在生长发育未成熟的阶段,这个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提供人的发展的物质
10、前提。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生物因素中,遗传素质是主要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0页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即在遗传基因中具备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遗传的生物特征就叫遗传素质。(1)提供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 人的遗传素质优于动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0页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制约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人的发展有的是直接建立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的。如:动作的发展,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跑。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0页
11、 有许多方面的发展虽然不是直接建立在生理成熟上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依然要受生理成熟水平的限制。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做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这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0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同卵双生子 异卵双生子 机体的构造和机能上的差异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0页遗传决定论的错误遗传决定论的错误(1)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不能决定其现实性 (伤仲永、狼孩、
12、大学少年班)(2)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律师的儿子永远是律师?)(3)遗传素质的个体差异在常态下不是跨越不过的鸿沟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0页2.社会因素是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因素是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印度狼孩的事例 教育学把社会因素分为环境和教育。环境是指除去专门教育之外的个体周围的社会环境,即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也产生限制。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0页 环境决定论的错误:环境决定论的错误:把人看成是环境的被动产物,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构成人的发展的环境都是人意识到和并与其发生作用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不能静态地理解环境。人
13、还可以改造环境、超越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定向的,有正反之分。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0页 以上的因素分析是静态的。现实中人的发展是各因素动态地、有机地发挥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人的活动活动中实现的。离开了人的活动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表现出来,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发展的现实。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0页二、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一)主体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一)主体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的作用 主体因素主要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个因素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是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但主观能动性一旦产生就成为影响
14、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0页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动力,在人的发展中表现为人可以有目的的、自觉的发展自身。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0页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何处来?(二)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何处来?不是原生的,而是派生的,是人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它的形成主要和一下两个方面有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 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50页 (1)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 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往往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知识、经验、能力、习惯和个性品质等。人们往往就是借助于这
15、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去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并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现有发展水平最初是由带着全部先天因素出生的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它既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是对后一阶段个体继续发展的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50页 (2)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我的认识。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对未来的追求中,包括着鲜明的对自身发展的追求,并根据自己的追求决定自己的行为策略,一步一步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才能和价值目标而奋斗。这种为要发展自身的力量和才能而自觉地、有目的地自我控制和调解的活动,我们把它称之为自我教育。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
16、,共50页 自我意识水平低,自我教育能力差。自我意识水平高,自我教育能力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教育者的“塑造”和受教育者的“自塑”不能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50页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一)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水平各不相同 “早慧”“晚成”(陈景润)国外一大规模的报告表明“当一年级教师遇到他班上差不多都是6岁的孩子时,他事实上面对着一群能力不同的儿童,从他们的准备状况的差异来说,实际上是从3岁到10岁”。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50
17、页(二)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 第二信号系统(现实的抽象刺激)和第一信号系统(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的关系。(三)在不同青少年不同的个性倾向上 兴趣、爱好、性格等。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50页四、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一)从个体的身心状态的总体层次上看,人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并非齐头并进的。(生理成熟的标志是性机能的成熟。心理成熟则以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与个性的形成为标志。此外,个体的社会性成熟,以独立承担社会职业和家庭义务为标志。)学习年限延长,独立生活和工作的期限后推,心理成熟和社会性成熟后推。营养和社会文化的刺激,个体性
18、成熟提前。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50页(二)每个系统各方面的成熟程度并非同步 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发展不均衡(身高、体重、听力等)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 (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在童年期几乎没有进展)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50页 (三)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敏感期)指身体和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形成的时期。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仑兹“印刻效应”: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
19、一,却无视第二。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在关键期内的教育事半功倍,错过了关键期则事倍功半。(学语言的最佳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50页五、连续与阶段的关系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种阶段以年龄为标定,就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50页婴儿期(01、1.5岁)幼儿期(1、1.56、7岁)童年期
20、(6、711、12岁)少年期(12、1315、16岁)青年期(16、1725、30岁)成年期(26、3155、60岁)老年期(55、60死亡)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50页注意各年龄阶段既是相互关联的,又是有区别的。关联性:1.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2.前一个阶段与后一个阶段并无截然的清晰的界限。(前一个阶段的后期出现后一个阶段前期的特点;后一阶段的前期还保留着前一阶段的特点。)区别:身心在发展水平上有本质的差异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50页(二)人的发展具有内在规律性 内在规律性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按
21、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开展的。因为人的生理成熟程序由基因控制。生理影响心理。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50页附录1 关于人的教育观 我国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争论 1.三因素论:三因素论:来自凯洛夫教育学 遗传提供物质前提和潜在可能;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作为特殊环境的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50页 2.对三因素论进行修补对三因素论进行修补 由于十年动乱后,出现了一批“逆境成才”和超常儿童,使人们意识到三因素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遗传和环境的认识上表现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修补方法:A、增加因素,四因素(加上主观因素)B、提出生物因素和社会二因素论C、提出综合因
22、素:多层次、多系统的因素是综合起作用的。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50页附录2 人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改革 一、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与发展是有区别的(一)教育与发展是有区别的 教育是发展的外在因素,发展是发展个体自身的身心发展。不能把教育当发展,或认为“教育即发展”。1.从概念上看两者是有区别的 2.教育和发展各自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发展规律是生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50页 教育是针对发展而设立的一种专门活动,因此,它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过程和发展过程往往很难分开,所以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常常有人将教育当发展。从教育史上看,认识到教育与发展
23、不同,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50页 (二)教育与发展的密切联系(二)教育与发展的密切联系 一方面,教育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受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实现它的促进作用,起主导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50页二、人的发展与教育改革(一)教育改革的原因(一)教育改革的原因第一,尽管人的发展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对人的要求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第二,人的发展不仅具有稳定性,还具有可变性,并表现在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第三,对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50页(二)教育改革需要科学地认识教育的特点1.正确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明确区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育教育改革的根本思路,是使教育符合客观规律。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5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