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发动机的性能.ppt
《第01章 发动机的性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1章 发动机的性能.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燃机原理内燃机原理n n内燃机原理内燃机原理课程以提高内燃机性能作为主课程以提高内燃机性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要研究目标,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内燃机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研究提高析影响内燃机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研究提高性能指标的具体措施及努力方向。性能指标的具体措施及努力方向。n n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动力性能指标(指功率、内燃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动力性能指标(指功率、扭矩、转速)、经济性能指标(指燃料与润滑扭矩、转速)、经济性能指标(指燃料与润滑油消耗率)、运转性能指标(主要指冷起动性油消耗率)、运转性能指标(主要指冷起动性能、振动、噪声和排气品质)和耐久
2、可靠性指能、振动、噪声和排气品质)和耐久可靠性指标(主要指大修或更换零件之间的最长运行时标(主要指大修或更换零件之间的最长运行时间与无故障长期工作能力)。间与无故障长期工作能力)。第一章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发动机的性能n n本章主要研究表征动力性能指标和经济性能本章主要研究表征动力性能指标和经济性能指标的各种参数及其相互关系。指标的各种参数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发动机的理论循环n n研究发动机的理论循环的目的:研究发动机的理论循环的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各基本热力学参数间的)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各基本热力学参数间的关系,以明确提高理论循环热效率关系,以明确提高理论循
3、环热效率 t和循环平均压和循环平均压力力pt的基本途径。的基本途径。(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及改进潜力。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及改进潜力。(3)有利于比较各种热力循环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有利于比较各种热力循环的经济性和动力性。n n简化假设:简化假设:n n1)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空气标准循环。空气标准循环。n n2)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n n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n
4、 n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n n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定容加热循环(汽油机)、定压加热准循环:定容加热循环(汽油机)、定压加热循环(低速柴油机)和混合加热循环(高速柴循环(低速柴油机)和混合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油机)。一、三种基本循环一、三种基本循环二、循环热效率二、循环热效率 tn n t t是工质所作循环功是工质所作循环功W W(J J)与循环加热量)与循环加热量Q Q1 1(J J)之比。)之比。
5、n n根据工程热力学公式,可推出混合加热循环热根据工程热力学公式,可推出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为:效率为:n n公式推导如下:公式推导如下:n n2-3定容加热过程:定容加热过程:n n3-4定压加热过程:定压加热过程:n n5-1定容放热过程:定容放热过程:n n对绝热压缩过程对绝热压缩过程1-2,得:,得:n n对定容加热过程对定容加热过程2-3,得:,得:n n对定压加热过程对定压加热过程3-4,得:,得:n n对绝热膨胀过程过程对绝热膨胀过程过程4-5,得:,得:n n代入代入 t公式,得:公式,得:n n定容加热循环(定容加热循环(=1)热效率)热效率为为n n定压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
6、(=1)热效率为)热效率为n n影响影响热效率热效率 t的因素:的因素:n n1)增加压缩比)增加压缩比 可以提高工质可以提高工质最高温度,扩大了循环的的最高温度,扩大了循环的的温度阶梯,从而提高温度阶梯,从而提高 t,但提,但提高率随高率随 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不断增大而逐渐降低。n n2)绝热指数绝热指数K值增大,值增大,t增加。增加。K值取决于工质的性质,双原值取决于工质的性质,双原子气体子气体K=1.4,多原子气体,多原子气体K=1.33。n n3)增大压力升高比增大压力升高比 可以增加可以增加混合循环中等容部分加热量,混合循环中等容部分加热量,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因而提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7、,因而提高了高了 t(Q1和和 不变时)。不变时)。n n4)增大预膨胀比)增大预膨胀比,增加了,增加了等压部分加热量,而这部分等压部分加热量,而这部分热量是在膨胀比逐渐降低的热量是在膨胀比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加入的,因而情况下加入的,因而 t随之降随之降低。低。三、循环平均压力三、循环平均压力ptn npt(kpa)是单位气缸容积所作的循环功。)是单位气缸容积所作的循环功。n n式中,式中,W循环所作的功(循环所作的功(J)n n Vs气缸工作容积(气缸工作容积(L)n n根据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根据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力为:n n式中,式中,pa压缩始点的
8、压力(压缩始点的压力(kpa)n n公式推导如下:公式推导如下:n n由公式:由公式:n n代入代入Q1公式,公式,得:得:n n代入代入pt公式,得:公式,得:n n定容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定容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n n定压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定压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n npt是随压缩始点压力是随压缩始点压力pa、压缩比、压缩比、压力升高、压力升高比比、预膨胀比、预膨胀比、绝热指数、绝热指数 和热效率和热效率 t的增的增加而增加。加而增加。总结:理论循环的研究结果用于实际时应考总结:理论循环的研究结果用于实际时应考虑如下限制:虑如下限制:n n1)结构强度的限制:提高)结构强度的限制
9、:提高 和和 虽可提高循环热虽可提高循环热效率效率 t和循环平均压力和循环平均压力pt,但却导致最高燃烧,但却导致最高燃烧压力压力pz的急剧上升。计算表明,在的急剧上升。计算表明,在=16和加入和加入热量不变的情况下,把热量不变的情况下,把 从从1.75提高到提高到2.25,从从1.5降为降为1.3,混合循环的,混合循环的 t和和pt增加增加2%左右,左右,而而pz却骤增却骤增28%。同样,若。同样,若=1.75,加热量不,加热量不变,把变,把 从从16提高到提高到20,而,而 从从1.5降为降为1.35,混,混合循环的合循环的 t和和pt只增加只增加1.4%,而,而pz却骤增却骤增35%。p
10、z增加,对承载零件强度要求更高,势必增加增加,对承载零件强度要求更高,势必增加了发动机重量。因此提高了发动机重量。因此提高 和和 有限制。有限制。n n2)机械效率的限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与气)机械效率的限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与气缸中最高燃烧压力密切相关,因为这个压力决缸中最高燃烧压力密切相关,因为这个压力决定了曲柄连杆机构的重量、惯性力大小及主要定了曲柄连杆机构的重量、惯性力大小及主要承压面积的大小等。因此,提高承压面积的大小等。因此,提高 和和 将引起将引起机机械效率的下降,从有效指标看,械效率的下降,从有效指标看,和和 提高到一提高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所获得的定程度,有可能所获得的 t和和
11、pt的收益会因的收益会因机机械效率的下降而复失。械效率的下降而复失。n n3)燃烧方面的限制:若)燃烧方面的限制:若 定得过高,汽油机将定得过高,汽油机将引起爆震、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现象,柴油引起爆震、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现象,柴油机则由于压缩终了时的余隙距离太小,容易发机则由于压缩终了时的余隙距离太小,容易发生运动件干涉现象,并且制造时不容易保证压生运动件干涉现象,并且制造时不容易保证压缩比得一致性。缩比得一致性。第二节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n n内燃机示功图得两种基本形式内燃机示功图得两种基本形式P-V图和图和P-图图.n n发动机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
12、烧、膨发动机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作功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胀作功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n n1)进气过程: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终)进气过程: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终点压力点压力Pa一般小于大气压力一般小于大气压力P0或增压压力或增压压力Pk。由于进气过程中废气和高温零件如气缸壁的由于进气过程中废气和高温零件如气缸壁的加热,进气终了时的气体温度加热,进气终了时的气体温度Ta高出大气温高出大气温度度T0或增压器出口温度或增压器出口温度Tk许多。许多。n n2)压缩过程:压缩的作用是增大工作过程的)压缩过程:压缩的作用是增大工作过程的温差,获得最大限度的膨胀比,提高热功转温差,获得最
13、大限度的膨胀比,提高热功转换效率,同时也为燃烧过程创造有利的条件。换效率,同时也为燃烧过程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柴油机中,压缩后气体的高温是保例如,在柴油机中,压缩后气体的高温是保证燃料着火的必要条件。证燃料着火的必要条件。n n实际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指数实际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指数n1 在不断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多变过程。压缩初期,工质受缸壁加热,的多变过程。压缩初期,工质受缸壁加热,n nn1 K;某一瞬间,;某一瞬间,n1=K;此后,工质温度;此后,工质温度高于气缸壁,高于气缸壁,n1 K。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压缩终了的压力和温度可用度可用一个不变的平均多变指数一个不变的平均多变指数n1根据
14、下式根据下式计算:计算:n nn1主要受工质与缸壁间的热主要受工质与缸壁间的热交换及工质泄漏情况的影响。交换及工质泄漏情况的影响。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热交换当发动机转速升高时,热交换时间、泄漏时间缩短,时间、泄漏时间缩短,n1增大;增大;当发动机负荷增加、采用空气当发动机负荷增加、采用空气冷却以及气缸直径较大时,气冷却以及气缸直径较大时,气缸温度升高,缸温度升高,n1增大。增大。n n压缩比压缩比 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代表气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代表气缸内工质被压缩的程度,其定义为压缩前气缸缸内工质被压缩的程度,其定义为压缩前气缸内的最大气体容积与压缩终了气缸内的最小气内的最大气
15、体容积与压缩终了气缸内的最小气体容积之比。体容积之比。汽油机压缩比汽油机压缩比 的上限是不致引起的上限是不致引起爆震、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现象,否则愈高爆震、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现象,否则愈高愈好;柴油机愈好;柴油机压缩比压缩比 的下限必须保证冷起动时的下限必须保证冷起动时可靠着火,上限不致使发动机工作粗暴、机械可靠着火,上限不致使发动机工作粗暴、机械负荷剧增。汽油机负荷剧增。汽油机=710(现代轿车(现代轿车911),),柴油机柴油机=1422,增压柴油机,增压柴油机=1215。n n使用中气缸的密封是重要的:密封不良将导致使用中气缸的密封是重要的:密封不良将导致压缩终点的压力、温度下降,轻
16、则导致发动机压缩终点的压力、温度下降,轻则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重则导致发动机起动困难。因此,功率不足,重则导致发动机起动困难。因此,维修时经常检查实测的压缩压力是否偏低。维修时经常检查实测的压缩压力是否偏低。n n例题:轻柴油的着火温度为例题:轻柴油的着火温度为520K。在室温为。在室温为-15 C下起动某柴油机,已知该柴油机的压下起动某柴油机,已知该柴油机的压缩比缩比=16=16,压缩多变指数,压缩多变指数n n1 1=1.25=1.25,试问该机试问该机能否起动?若不能起动,能否起动?若不能起动,压缩比压缩比 最少应改为最少应改为多少?多少?n n解:解:n n故该机不能在故该机不能在-1
17、5 C下顺利起动。下顺利起动。n n若使若使该机在该机在-15 C下顺利起动,须使下顺利起动,须使n n即即16.5。n n3)燃烧过程:燃烧放热时活塞愈靠近压缩上止)燃烧过程:燃烧放热时活塞愈靠近压缩上止点,等容加热比例愈大,热效率愈高。由于燃烧点,等容加热比例愈大,热效率愈高。由于燃烧速度有限,燃料不可能瞬间烧尽,因此柴油机喷速度有限,燃料不可能瞬间烧尽,因此柴油机喷油嘴应在压缩上止点前就开始向气缸内喷油,汽油嘴应在压缩上止点前就开始向气缸内喷油,汽油机火花塞应在压缩上止点前就开始点火。油机火花塞应在压缩上止点前就开始点火。n n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是气缸内不均匀混合,混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是气缸
18、内不均匀混合,混合气形成时间短,形成条件恶劣(边喷射、合气形成时间短,形成条件恶劣(边喷射、边混合、边燃烧),混合气形成速率限制了边混合、边燃烧),混合气形成速率限制了燃烧速率,因此是混合加热过程;汽油机混燃烧速率,因此是混合加热过程;汽油机混合气形成是气缸外部化油器内或进气道内均合气形成是气缸外部化油器内或进气道内均匀混合,混合气形成时间长,点火时可瞬间匀混合,混合气形成时间长,点火时可瞬间传播完毕,因此近似为等容加热过程。传播完毕,因此近似为等容加热过程。n n柴油机因压缩比高而燃烧的最高爆发压力柴油机因压缩比高而燃烧的最高爆发压力Pz远远高于汽油机,但因相对于燃油的空气量远远高于汽油机,
19、但因相对于燃油的空气量多,所以最高温度多,所以最高温度Tz值反而比汽油机低。值反而比汽油机低。n n4)膨胀过程:实际膨胀过)膨胀过程:实际膨胀过程也是一个多变指数程也是一个多变指数n2 在在不断变化的多变过程。膨不断变化的多变过程。膨胀过程初期,由于补燃,胀过程初期,由于补燃,工质被加热,工质被加热,n2 K。膨胀。膨胀终了的压力和温度可用终了的压力和温度可用一一个不变的平均多变指数个不变的平均多变指数n2根据下式计算:根据下式计算:n n汽油机汽油机n n柴油机柴油机n nn2主要取决于补燃的多少、工质与缸壁之间主要取决于补燃的多少、工质与缸壁之间的热交换及漏气情况。当发动机转速增加,的热
20、交换及漏气情况。当发动机转速增加,补燃增加,传热和漏气时间缩短,补燃增加,传热和漏气时间缩短,n2减小;减小;当缸壁、活塞环磨损量大,漏气增加以及气当缸壁、活塞环磨损量大,漏气增加以及气缸直径小,相对散热表面积加大,缸直径小,相对散热表面积加大,n2减小。减小。n n由于柴油机膨胀比大,所以膨胀终了的温度由于柴油机膨胀比大,所以膨胀终了的温度压力均比汽油机低。压力均比汽油机低。n n式中,式中,后膨胀比后膨胀比n n5)排气过程:由于排气系统有阻力,所以排)排气过程:由于排气系统有阻力,所以排气终了的压力气终了的压力Pr大于大气压力大于大气压力P0。n n排气温度是作为检查发动机工作状况的一个
21、排气温度是作为检查发动机工作状况的一个参数。因为排气温度低,说明燃料燃烧后,参数。因为排气温度低,说明燃料燃烧后,转变为有用功的热量多,工作过程进行得好转变为有用功的热量多,工作过程进行得好(在发动机油门一定时)。如果发现发动机(在发动机油门一定时)。如果发现发动机排温偏高,应立即查明原因。排温偏高,应立即查明原因。n n柴油机由于膨胀比大,相对于燃油的空气量柴油机由于膨胀比大,相对于燃油的空气量多,因此排气温度较汽油机低。多,因此排气温度较汽油机低。第三节第三节 实际循环的评定实际循环的评定指示指标指示指标n n内燃机的指示性能指标是指以工质对活塞作功内燃机的指示性能指标是指以工质对活塞作功
22、为基础的指标,用以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为基础的指标,用以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n n一、指示功一、指示功Wi和平均指示压力和平均指示压力pmin n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称为指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称为指示功。示功。(kJ)n n式中,式中,示功图面积示功图面积n n a示功图纵坐标比例尺示功图纵坐标比例尺n n b示功图横坐标比例尺示功图横坐标比例尺n n平均指示压力平均指示压力pmi(MPa)是发动机单位气缸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用以比较不同大小气缸的工作容积的指示功,用以比较不同大小气缸的作功能力。作功能力。n n式中,式中,式中,式中,V Vs
23、气缸工作容积(气缸工作容积(气缸工作容积(气缸工作容积(L L)n n WWi i指示功(指示功(指示功(指示功(kJkJ)n n二、指示功率二、指示功率Pin n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Pi(kWkW)。)。)。)。n n每缸、每循环工质所做的指示功为每缸、每循环工质所做的指示功为n n(kJ)n n式中,气缸直径式中,气缸直径D(cm),),活塞行程活塞行程S(cm)n n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速n(r/min),即每秒即每秒n/60转,每转活塞转,每转活塞移动两个行程,即每秒完成移动两个行程,即每秒完成n/60 2/个工作循环个工作
24、循环(为发动机每循环所需活塞行程数),因此,每为发动机每循环所需活塞行程数),因此,每秒所做的指示功即指示功率秒所做的指示功即指示功率Pi (kW)为:)为:n n三、指示热效率三、指示热效率 i和指示燃料消耗率和指示燃料消耗率bin n指示燃料消耗率指示燃料消耗率bi(简称比油耗)是单位指示(简称比油耗)是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的耗油量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的耗油量g/(kW.h)表示。当试验测得发动机指示功表示。当试验测得发动机指示功率率Pi(kW)以及每小时耗油量以及每小时耗油量B(kg/h)时,)时,指示比油耗指示比油耗bi为:为:n ng/(kW.h)n n指示热
25、效率指示热效率 i i是实际循环功与所消耗得燃料热是实际循环功与所消耗得燃料热量之比值量之比值n n按热功当量得,按热功当量得,n n而而1kWh的功需要消耗的热量为:的功需要消耗的热量为:n nHu为燃料的低热值(为燃料的低热值(kJ/kg),则),则第四节第四节 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评定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评定n n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称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称之为有效指标。之为有效指标。n n一、发动机动力性能指标一、发动机动力性能指标n n1、有效功率、有效功率Pe(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01章 发动机的性能 01 发动机 性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