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 1.ppt(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二章第二章 色谱理论基础色谱理论基础 及及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第一节色谱法概述第一节色谱法概述固定相固定相流动相流动相色谱柱色谱柱一、色谱起源及发展一、色谱起源及发展 色谱法的发展历史色谱法的发展历史 年代年代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19061906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色素。最先提出色谱概念。用碳酸钙作吸附剂分离植物色素。最先提出色谱概念。19311931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用氧化铝和碳酸钙分离-、-和和-胡萝卜素。使色谱法开始胡萝卜素。使色谱法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为人们所重视。19381938最先使用薄层色谱法。最先使用薄层色谱法。19381938用离子交换色
2、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了锂和钾的同位素。19411941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提出色谱塔板理论;发明液-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液分配色谱;预言了气体可作为流动相(即气相色谱)。相(即气相色谱)。19441944发明了纸色谱。发明了纸色谱。19491949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黏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进入实用阶段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黏合剂制作薄层板使薄层色谱进入实用阶段19521952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液分配色谱法。19561956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19571957
3、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专用仪器问世。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专用仪器问世。19571957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仪问世。基于离子交换色谱的氨基酸分析仪问世。19581958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19591959发表凝胶过滤色谱的报告。发表凝胶过滤色谱的报告。19641964发明凝胶渗透色谱。发明凝胶渗透色谱。19651965发展了色谱理论,为色谱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发展了色谱理论,为色谱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751975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发明了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强电解质为流动相,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采用
4、抑制型电导检测的新型离子色谱法。19811981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法。创立了毛细管电泳法。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 年代年代获奖学科获奖学科获奖研究工作获奖研究工作19371937化学化学类胡萝卜素化学,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化学,维生素A A和和B B19381938化学化学类胡萝卜素化学类胡萝卜素化学19391939化学化学聚甲烯和高萜烯化学聚甲烯和高萜烯化学19501950生理学、生理学、医学医学性激素化学及其分离、肾皮性激素化学及其分离、肾皮素化学及其分离素化学及其分离19511951化学化学超铀元素的发现超铀元素的发现19551955化学化学脑
5、下腺激素的研究和第一次脑下腺激素的研究和第一次合成聚肽激素合成聚肽激素19581958化学化学胰岛素的结构胰岛素的结构19611961化学化学光合作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确认的确认19701970生理学、生理学、医学医学关于神经元触处迁移物质的关于神经元触处迁移物质的研究研究19701970化学化学糖核苷酸的发现及其在生物糖核苷酸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中的作合成碳水化合物中的作用用19721972化学化学核糖核酸化学酶结构的研究核糖核酸化学酶结构的研究19721972生理学、生理学、医学医学抗体结构的研究抗体结构的研究 二、色谱法定义和特点二、色谱法定义和特点 1
6、 1、色谱法的定义、色谱法的定义定义:定义: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建立的分离、分析方法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建立的分离、分析方法实质:实质:分离分离目的:目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色谱法与光谱法的主要区别:色谱法与光谱法的主要区别:色色谱谱法法具具有有分分离离及及分分析析功功能能,而而光光谱谱法法不不具具备备分离功能。分离功能。分析混合物最有力的手段2 2、色谱法的特点、色谱法的特点(1)分离效率高)分离效率高(2)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3)分析速度快。)分析速度快。(4)样品用量少)样品用量少(5)灵敏度高)灵敏度高(6)分分离离和和测测定定一一次次完完成成,可可以以和和多
7、多种种波波谱谱分分析仪器联用析仪器联用(7)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三、色谱法的分类三、色谱法的分类(一)按(一)按两相物理状态分两相物理状态分 气气相相色色谱谱法法(gas chromatography 简简称称 GC):用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气气液色谱法液色谱法 GLC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法法 气气固色谱法固色谱法 GSC 液液相相色色谱谱法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简称称 LC):用液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用液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液液-液色谱法液色谱法 LLC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液-固色谱法固色谱法
8、 LSC 超超临临界界流流体体色色谱谱法法(SFC):用用超超临临界界状状态态的的流体作流动流体作流动相相的色谱法。的色谱法。超超临临界界状状态态的的流流体体不不是是一一般般的的气气体体或或流流体体,而而是是临临界界压压力力和和临临界界温温度度以以上上高高度度压压缩缩的的气气体体,其其密密度度比比一一般般气气体体大大得得多多而而与与液液体体相相似似,故又称为故又称为“高密度气相色谱法高密度气相色谱法(二)按分离原理分(二)按分离原理分 1、吸附色谱法吸附色谱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根根据据吸吸附附剂剂表表面面对对不不同同组组分分物物理理吸吸附附能能力力的的强强弱
9、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弱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2、分配色谱法分配色谱法(partition chromatography)根根据据不不同同组组分分在在固固定定相相中中的的溶溶解解能能力力和和在在两两相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的方法。3、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根据不同组分离子对固定相亲和力的差异进行分根据不同组分离子对固定相亲和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离的方法。4、排阻色谱法(排阻色谱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又称凝胶色谱法又称凝胶色谱法(gel chromatog
10、raphy)根根据据不不同同组组分分的的分分子子体体积积大大小小的的差差异异进进行行分分离离的的方方法法。其其中中:以以水水溶溶液液作作流流动动相相的的称称为为凝凝胶胶过过滤滤色色谱谱法法 ;以以有有机机溶溶剂剂作作流流动动相相的的称称为为凝凝胶胶渗渗透透色谱法色谱法 5、亲亲和和色谱法色谱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共价键合的高专属反应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共价键合的高专属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方法(三)按固定相的形式(三)按固定相的形式1.柱色谱法(柱色谱法(column chromatography)填充柱色谱法填充柱色谱法 开管柱色谱法开
11、管柱色谱法 2.平板色谱法平板色谱法(planer chromatography)纸色谱法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四、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四、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一)色谱流出曲线(一)色谱流出曲线(二)术语(二)术语1 1、基线、基线(base line)(base line):2 2、死时间死时间 t t0 0(t tM M)(dead timedead time):):3 3、死体积死体积 V V0 0(dead volume dead volume):):V V0 0 =t t0 0F F0 04 4、保留值:、保留值:(1 1)保留时间)保留时间 t tR R (retentio
12、n timeretention time)(2 2)调调整保留整保留时间时间 t tR R(adjusted retention timeadjusted retention time)(3 3)保留体保留体积积 V VR R (retention volumeretention volume)(4 4)调调整保留体整保留体积积 V VR R(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 保留值与固定相保留值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和流动相的性质、固定相的量、柱温、固定相的量、柱温、流速和柱体积有关流速和柱体积有关(5 5)相对保留值)相
13、对保留值 r r2121(relative retention valuerelative retention value):):特特点点:只只与与温温度度和和固固定定相相的的性性质质有有关关,而而与与柱柱径径、柱柱长长、填填充充情情况况及及流流动动相相流流速速等等其其它它色色谱谱操操作作条条件件无无关关,与与色色谱谱柱无关,反映了色谱柱对待测两组分柱无关,反映了色谱柱对待测两组分1 1和和 2 2 的选择性。的选择性。是是色色谱谱法法中中,特特别别是是气气相相色色谱谱法法中中,广广泛泛使使用用的的定定性性数数据据5 5、峰高(、峰高(h h)6 6、色谱的区域宽度(色谱的区域宽度(peak
14、widthpeak width)(1 1)标准偏差标准偏差 (standarstandar deviation deviation)(2 2)半半(高高)峰宽峰宽 W W1/21/2(peak width at half-heightpeak width at half-height)(3 3)峰宽或称峰宽或称W Wb bWb=4=1.699 W1/2最后从色谱图上得到以下信息:最后从色谱图上得到以下信息:峰的数目,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峰的数目,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根据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根据保
15、留值和峰宽,判断色谱柱的分离效能根据保留值和峰宽,判断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由两峰间的距离,判断评价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是否合理由两峰间的距离,判断评价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是否合理。第二节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1、气、气-固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固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一、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由于吸附剂由于吸附剂固定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相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异,在经能力的差异,在经过吸附、解吸、再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吸附、再解吸。吸附力弱的组分先吸附力弱的组分先流出柱子,吸附能流出柱子,吸附能力强的后流出柱子力强的后流出柱子。2、气、气液色谱
16、分析的基本原理液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试样被分离的基本原理是试样被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分配分配过程过程:第一步:将固定相装入色谱柱后,组分被载气带入柱中,第一步:将固定相装入色谱柱后,组分被载气带入柱中,到达固定相表面时,溶解在固定液中到达固定相表面时,溶解在固定液中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第二步:随着载气不断流动,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挥发出第二步:随着载气不断流动,组分又从固定相中挥发出来,重新进入流动相来,重新进入流动相-载气载气 挥发过程挥发过程第三步:挥发进入载气的组分随着流动相的不断流动,第三步:挥发进入载气的组分随着流动相的不断流动,再次溶解在固定相中再次溶解在固定相中 再溶解过程再溶解过程第四步
17、:第四步:再挥发过程再挥发过程3 3、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 K(distribution coefficientdistribution coefficient)无因次量,由组分及两相的热力学性质决无因次量,由组分及两相的热力学性质决定,只随柱温、柱压而变化定,只随柱温、柱压而变化结论:结论:一一定定温温度度下下,各各组组分分在在两两相相间间的的 K K 不不同同 ,在在色色谱谱柱柱中中的的移移动动速速度度不不同同,使使得得原原来来K K 仅仅有有微微小小差差异异的的各各组组分分在在经经过过反反复复多多次次的的分分配配后,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后,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 K K小的组分,较小的组分,较
18、早早 流出色谱柱流出色谱柱 K K大的组分,较大的组分,较晚晚 流出色谱柱流出色谱柱K:色谱分离的依据色谱分离的依据 4 4、分配比、分配比 k k(partition rationpartition ration)(分配容量分配容量或容量因子或容量因子)k k值也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热力值也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热力学性质。它不仅随柱温及柱压学性质。它不仅随柱温及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积有关及固定相的体积有关 5 5、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K)和分配比和分配比 k k 的关系的关系 令:色谱柱的相色谱柱的相比比 结论:结论:K K及及k k是是和和组
19、组分分、固固定定相相的的热热力力学学性性质质有有关关的的参参数,它们随柱温、柱压的变化而变化数,它们随柱温、柱压的变化而变化K K由由组组分分和和两两相相性性质质确确定定,和和两两相相(固固定定相相、流动相)体积无关流动相)体积无关 k k值和组分、两相性质有关外,还和值和组分、两相性质有关外,还和相比相比有关有关 K K及及k k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6 6、K K 和和k k 与与t tR R 的关系的关系k k 值越大值越大t tR R越长越长 K K 与与t tR R的的关系关系t tR R=k k t t0 0=K tK t0 0 V
20、 Vs s/V Vm m 要使各组分分离,要使各组分分离,它们的它们的t tR R必须不同,必须不同,而而t tR R是由两组分的是由两组分的 K K 或或 k k 决定决定7 7、分配系数比、分配系数比(分离因子)分离因子)大于大于1 1是分离的是分离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 二、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二、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气气相相色色谱谱法法是是利利用用混混合合物物中中各各组组分分在在两两相相中中的的分分配配系系数数或或吸吸附附系系数数的的不不同同而而进进行行分分离离的的。要要使使各各组组分分实实现现有有效效的的分分离离,必必须须考考虑虑两两方方面的问题:面的问题:第一:热力学问题第一:热力学问题
21、提出了塔板理论提出了塔板理论第二:动力学问题第二:动力学问题提出了速率理论提出了速率理论(一)塔板理论(一)塔板理论 1 1、理论假定:、理论假定:(i i)在在柱柱内内一一小小段段长长度度H H内内,组组分分可可以以在在两两相相间间迅迅速速达达到到平平衡衡。这这一一小小段段柱柱长长称称为为理理论塔板高度论塔板高度H H(iiii)以以气气相相色色谱谱为为例例,载载气气进进入入色色谱谱柱柱不不是是连连续续进进行行的的,而而是是脉脉动动式式,每每次次进进气气为为一个塔板体积(一个塔板体积(VVm m)(iiiiii)所所有有组组分分开开始始时时存存在在于于第第0 0号号塔塔板板上上,而且试样沿轴
22、(纵)向扩散可忽略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 (iviv)分分配配系系数数在在所所有有塔塔板板上上是是常常数数,与与组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 为简单起见,设色谱往由为简单起见,设色谱往由5 5块塔板(块塔板(n n5 5,n n为柱子的塔板数)组成,并以为柱子的塔板数)组成,并以r r表示塔板编表示塔板编 号,号,r=1r=1,22,n nl l;某组分的分配比某组分的分配比k=1.k=1.m=1(例例1mg或或1g)2 2、柱效能指标、柱效能指标(n n、H H)理理论论塔塔板板数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理理论论塔塔板板高高度度H为使组分
23、在柱内两相间达到 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讨论:不同组分,理论塔板数不同组分,理论塔板数 不同不同n为无为无量纲值,计算时上下单位保持一致量纲值,计算时上下单位保持一致有效(理论)塔板数(有效(理论)塔板数(n nefteft)有效塔板高度有效塔板高度 H Hefteft 组分能否分离,组分能否分离,主要取决于各组主要取决于各组分在两相间分在两相间K K 的的差异,而不是决差异,而不是决定于分配次数的定于分配次数的多少。多少。柱效高只能说柱效高只能说明组分在两相中明组分在两相中交换次数多交换次数多塔板理论的贡献:从热力学角度塔板理论的贡献:从热力学角度 解解释释了了色色谱谱流流出出曲曲线线的的
24、形形状状和和浓浓度度极极大大点的位置点的位置 阐明了保留值与阐明了保留值与K的关系的关系 提出了评价柱效高低的提出了评价柱效高低的n和和H的计算式的计算式例:例:色谱柱长为色谱柱长为2m2m,固定相为固定相为5%5%的阿皮松,的阿皮松,分离柱温为分离柱温为1001000 0C C,记录纸速度为记录纸速度为2.0cm/min2.0cm/min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1.5min1.5min,半峰宽为半峰宽为0.20cm0.20cm,求理论塔板数。求理论塔板数。(二)速率理论(二)速率理论 塔板理论成功处塔板理论成功处:解解释释了了色色谱谱流流出出曲曲线线的
25、的形形状状和和浓浓度度极极大大值值对应的对应的t tR R 阐明了保留值与阐明了保留值与K K的关系的关系 评价柱效(评价柱效(n n,)塔板理论塔板理论存在问题存在问题:1 1)做出了四个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做出了四个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 忽忽略略了了组组分分在在两两相相中中传传质质和和扩扩散散的的动动力力学学过程过程2 2)只只定定性性给给出出塔塔板板高高度度的的概概念念,却却无无法法解解释板高的影响因素释板高的影响因素3 3)排排除除了了一一个个重重要要参参数数流流动动相相的的线线速速度度u u,因而无法解释柱效与流速关系因而无法解释柱效与流速关系 更无法提出降低板高的途径更无法提出降低板
26、高的途径速率理论:速率理论: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有效成果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有效成果HH,并从动力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柱效的因素柱效的因素涡流扩散项涡流扩散项涡流扩散项涡流扩散项纵向扩散项纵向扩散项纵向扩散项纵向扩散项传质阻力项传质阻力项传质阻力项传质阻力项1.1.涡流扩散项(多径扩散项):涡流扩散项(多径扩散项):涡流扩散项(多径扩散项):涡流扩散项(多径扩散项):AA 产产生生原原因因:载载气气携携样样品品进进柱柱,遇遇到到来来自自固固定定相相颗颗粒粒的的阻阻力力路路径径不不同同涡涡流流扩散扩散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固体颗粒越小,填充越实,固体颗粒越小,填充越实,A
27、A项越小项越小讨论:讨论:讨论:讨论:气相色谱中,粒度很小时,柱阻大,且不气相色谱中,粒度很小时,柱阻大,且不易填匀,因此一般采用粒度为易填匀,因此一般采用粒度为60-8060-80目或目或80-10080-100目的填充物较好。(空心毛细管柱目的填充物较好。(空心毛细管柱的的A A项为零)项为零)2 2、纵向分子扩散项、纵向分子扩散项 B Bu u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峰在固定相中被流动相推动向前、峰在固定相中被流动相推动向前、展开展开 两边浓度差两边浓度差纵向扩散项系数纵向扩散项系数 弯曲因子,亦称阻碍因子,由于固定相颗粒弯曲因子,亦称阻碍因子,由于固定相颗粒的存在使扩散受阻,填充柱的存在
28、使扩散受阻,填充柱11,硅藻土单体为,硅藻土单体为0.50.50.70.7,毛细管柱,毛细管柱 1 1 Dg Dg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cmcm2 2/s/s)措施:措施:为降低纵向扩散,宜为降低纵向扩散,宜选择分子量较大的载选择分子量较大的载气(如气(如N N2 2)、)、较低的柱温、较高的较低的柱温、较高的u u以减小以减小B Bu u选择载气原则选择载气原则:兼顾分析时间和减小纵向扩散兼顾分析时间和减小纵向扩散 u 较小时,选较小时,选M较大的较大的N2气(粘度大)气(粘度大)u 较大时,选较大时,选M较小的较小的H2气,气,He气(粘气(粘度小)度小)注意
29、注意和和(填填充充物物的的不不均均匀匀因因子子和和弯弯曲曲因因子子)的区别:的区别:填填充充物物填填充充不不均均匀匀造造成成载载气气流流动动的的路路径不同径不同由由填填充充物物对对分分子子扩扩散散造造成成的的阻阻碍碍而而引引入的校正系数。入的校正系数。3 3、传质阻力项传质阻力项 CuCu C u=(Cm+Cs)uCmCm气气相相(流流动动相相)传传质质阻阻力力系系数数,指指试试样样组组分分从从流流动动相相扩扩散散到到 固固定定相相界界面面进进行行质质量量交交换换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CsCs液液相相(固固定定相相)传传质质阻阻力力系系数数,为为组组分分从从两两相相界界面面扩扩散
30、散到到固固定定相相内内部部达达到到分分配配平平衡衡后后又返回到两又返回到两项项界面界面时时受到的阻力受到的阻力 (1 1)气相(流动相)传质阻力项)气相(流动相)传质阻力项 (Cm uCm u)当组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当组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有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被气相带走;有有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被气相带走;有的则进人两相界面又来不及返回气相。这样,使得试的则进人两相界面又来不及返回气相。这样,使得试样在两相界面上不能瞬间达到分配平衡,引起滞后现样在两相界面上不能瞬间达到分配平衡,引起滞后现象,从而使色谱峰变宽。象,从而使色谱峰变宽。
31、采用细颗粒的固定相、增大采用细颗粒的固定相、增大DgDg、适当降低流动相适当降低流动相线速度等均可使流动相传质阻力减小。线速度等均可使流动相传质阻力减小。(2 2)固定相(液相)传质阻力项()固定相(液相)传质阻力项(C Cs s u u)讨论:讨论:降低固定液的含量,可以降低液膜厚度,但降低固定液的含量,可以降低液膜厚度,但k值随值随之变小,又会使之变小,又会使Cs增大。增大。当固定液含量一定时,液膜厚度随载体的比表面积当固定液含量一定时,液膜厚度随载体的比表面积增加而降低,一般可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载体来降低增加而降低,一般可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载体来降低液膜厚度,但比表面太大,由于吸附造成拖
32、尾峰,也液膜厚度,但比表面太大,由于吸附造成拖尾峰,也不利分离。不利分离。提高柱温可增大提高柱温可增大DL,但会使但会使k值减小,为了保持值减小,为了保持适当的适当的Cs值值,应控制适宜的柱温。,应控制适宜的柱温。4 4、速率理论方程、速率理论方程 小结:小结:小结:小结:范氏方程说明了在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范氏方程说明了在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中,填充均匀程度、填充物的粒度、流动相中,填充均匀程度、填充物的粒度、流动相的种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的种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和峰展宽的影响和峰展宽的影响5 5、影响色谱带展宽的其他因素、影响色谱带展宽的其他因素(1 1)非线性色谱
33、非线性色谱 非线性等温线非线性等温线(1)凸形)凸形拖尾峰拖尾峰 固固定定相相表表面面吸吸附附中中心心活活性性不不均均,K不不同同.先先占占据据强强吸吸附附中中心心再再占占据据弱弱吸吸附附中中心心,K随随着着溶溶质质浓浓度度的的增加而减小增加而减小(2)凹形)凹形前沿峰前沿峰 溶溶质质与与固固定定相相作作用用,改改变变其其表表面面性性质质,K随随着着溶溶质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斜率斜率斜率斜率=K=K前沿峰前沿峰前沿峰前沿峰拖尾峰拖尾峰拖尾峰拖尾峰(2 2)活性中心的影响活性中心的影响 由由于于载载体体表表面面不不完完全全惰惰性性,即即使使涂涂布布少少量量固固定定液液后后,在在它它表表面面存存在在的的活活性性中中心心 (如如酸酸或或碱碱作作用用中中心心)对对极极性性强强的的组组分分仍仍会会产产生生吸吸附附,使使这这些些组组分分释释放放的的速速度度慢慢于于 其他分子而造成拖尾其他分子而造成拖尾。解解决决办办法法:将将载载体体预预处处理理,除除去去或或减减少少这这些些活性中心活性中心 (3 3)柱外效应柱外效应 较大的气化器体积较大的气化器体积 柱前后死体积柱前后死体积 连接管体积连接管体积 检测器死体积等检测器死体积等 进样速度慢进样速度慢 与进样有关的技术与进样有关的技术 进进样样量大量大 气化温度不够高等气化温度不够高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