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截面、几何性质(复习).ppt
《东南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截面、几何性质(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截面、几何性质(复习).ppt(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弯曲内力、应力和截面的几何性质和截面的几何性质三、三、内力方程和内力图内力方程和内力图一、一、弯曲概述弯曲概述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五、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五、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六、梁的合理设计六、梁的合理设计二、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二、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七、选择题练习七、选择题练习第四章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和截面的几何性质弯曲内力、应力和截面的几何性质1.1.工程实例工程实例 桥梁,屋梁,车轴都是桥梁,屋梁,车轴都是最常见梁的例子。最常见梁的例子。2.2.定义定义凡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凡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称为梁
2、(梁(beam)。一、一、弯曲弯曲(bending)概述概述 当纵向平面上承受垂直于杆件轴线的横向力或当纵向平面上承受垂直于杆件轴线的横向力或外力偶当作用时,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成曲线,外力偶当作用时,杆件的轴线由直线变成曲线,此变形称为此变形称为弯曲变形弯曲变形。平面弯曲:平面弯曲:当作用在梁上的所有外力(或合当作用在梁上的所有外力(或合力)位于纵向对称面内时,梁的轴线为一条位力)位于纵向对称面内时,梁的轴线为一条位于纵向对称面内的曲线的弯曲。(于纵向对称面内的曲线的弯曲。(对称弯曲对称弯曲)纵向对称面:纵向对称面:梁的轴线与横截面纵向对称轴所梁的轴线与横截面纵向对称轴所构成的平面。构成的平面
3、。支座的简化支座的简化固定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可动铰支座固定端固定端CL7TU23.3.3.3.梁的计算简图梁的计算简图梁的计算简图梁的计算简图杆件的简化杆件的简化用梁的轴线来代替实际的梁用梁的轴线来代替实际的梁FRyFRxMRFRxFRyFRy外伸梁外伸梁悬臂梁悬臂梁静定梁的基本形式静定梁的基本形式简支梁简支梁简支梁简支梁超超静定梁静定梁三跨连续梁三跨连续梁主跨主跨边跨边跨跨径跨径1.1.梁的剪力与弯矩梁的剪力与弯矩二、梁的剪力和弯矩二、梁的剪力和弯矩梁横截面梁横截面m-m上的内力上的内力mmF FA AB BF Fs smmA AMMF FA AmmF FB BF Fs sMMF F
4、A A横截面上分布内力系向形心横截面上分布内力系向形心简化为剪力简化为剪力Fs和弯矩和弯矩M。符号规定符号规定:左上右下为正。左上右下为正。上压下拉上压下拉(上凹下凸上凹下凸)为正。为正。或对或对微段梁微段梁内任一点内任一点顺时针转动为正。顺时针转动为正。FsFs符号规定符号规定:剪力剪力Fs(shearing force)弯矩弯矩M(bending moment)FsFs简例简例1.1.求梁求梁C处左右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处左右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解:解:1.1.求支座反力求支座反力FAFBABFaaCAMCA2.2.求求C左截面内力左截面内力FAFsCA解:解:3.3.求求C右截面内力右截
5、面内力BMCBFBFsCBABFaaC思考思考:截面内力截面内力(剪力与弯矩剪力与弯矩)和外力的关系和外力的关系,能否能否不画图示截面法的受力图而进行计算不画图示截面法的受力图而进行计算?结果比较结果比较:C处有集中力作用时处有集中力作用时,左右截面弯矩不变左右截面弯矩不变;左右截面剪力发生突变左右截面剪力发生突变,变化值大小等于集中力大小。变化值大小等于集中力大小。通过上二个计算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通过上二个计算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通过上二个计算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通过上二个计算可以看出,截面上的内力与该截面任侧面任侧面任侧面任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上的外力相平衡,因而可
6、以直接通过任上的外力相平衡,因而可以直接通过任上的外力相平衡,因而可以直接通过任上的外力相平衡,因而可以直接通过任一侧一侧一侧一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上的外力直接求得截面上的内力,而不用上的外力直接求得截面上的内力,而不用上的外力直接求得截面上的内力,而不用上的外力直接求得截面上的内力,而不用画假想切开后的受力图。画假想切开后的受力图。画假想切开后的受力图。画假想切开后的受力图。2.2.2.2.简易方法计算梁的横截面内力简易方法计算梁的横截面内力简易方法计算梁的横截面内力简易方法计算梁的横截面内力 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P98P98P98P98)横截面上的
7、剪力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段上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段上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段上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外力的代数和。左侧梁段上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反之,相反。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反之,相反。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反之,相反。右侧梁段向下的外力引起正的剪力,反之,相反。注:此处的外力是指除内力外的所有力含约束反力。注:此处的外力是指除
8、内力外的所有力含约束反力。注:此处的外力是指除内力外的所有力含约束反力。注:此处的外力是指除内力外的所有力含约束反力。CL7TU7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剪力的直接计算ABFACF1F2F3F4qFBC C截面剪力的直接计算截面剪力的直接计算截面剪力的直接计算截面剪力的直接计算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左侧左侧左侧左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右侧右侧右侧右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注:实际计算时取外力相对简单的梁段。注:实际计算时取外力相对简单的梁段。注:实际计算时取外力相对简单的梁段。注:实际计算时取外力相对简单的梁段。弯矩的直接计算(弯矩的直接计算(弯矩的直接计算(弯矩
9、的直接计算(P98P98P98P98)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截面左侧梁或右侧梁段上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代数和。向上的外力引起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代数和。向上的外力引起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代数和。向上的外力引起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的矩代数和。向上的外力引起正的弯矩,反之,相反。外力偶引起正负弯矩可以正的弯矩,反之,相反。外力偶引起正负弯矩可以正的弯矩,反之,相反。外力偶引起正负弯矩可以正的弯矩,反之,相反。外力偶引起正负弯矩可以按其转向和引起正负的弯矩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
10、矩按其转向和引起正负的弯矩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矩按其转向和引起正负的弯矩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矩按其转向和引起正负的弯矩的外力对截面形心的矩的转向是否相同确定。的转向是否相同确定。的转向是否相同确定。的转向是否相同确定。FAFBM1ABF1CF2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左侧左侧左侧左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C C截面截面截面截面右侧右侧右侧右侧梁段梁段梁段梁段剪力方程:剪力方程:FS=FS(x)弯矩方程:弯矩方程:M=M(x)2.2.2.2.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以以x轴表示横截面位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截面上轴表示横截面位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截面上的剪力的剪力FS、弯矩、
11、弯矩M,分别称为剪力图、弯矩图。,分别称为剪力图、弯矩图。剪力图、弯矩图表示剪力图、弯矩图表示FS、M沿梁轴线变化情况。沿梁轴线变化情况。1.1.1.1.剪力和弯矩方程剪力和弯矩方程剪力和弯矩方程剪力和弯矩方程三、剪力图和弯矩图三、剪力图和弯矩图简例简例简例简例3.3.3.3.画简支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画简支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画简支梁剪力图和弯矩图。画简支梁剪力图和弯矩图。解:解:1.1.求支座反力求支座反力FAFBABFaaC2.2.求内力方程求内力方程x x1 1x x2 2解:解:2.2.求内力方程求内力方程FAFBABFaaCx x1 1x x2 2FS0.5F0.5FM0.5Fa解解:
12、1.1.求支反力求支反力2.2.求内力方程求内力方程简例简例4.4.画内力图画内力图注注:q(x)向上为正向上为正,反之为负。反之为负。3.3.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关系剪力、弯矩和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简易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梁上无分布荷载作用:梁上无分布荷载作用:q(x)=0剪力图斜率为零,剪力图斜率为零,FS(x)图为平行于)图为平行于x轴的直线。轴的直线。弯矩图斜率为常量弯矩图斜率为常量cont,M(x)为斜直线。)为斜直线。梁上作用均布荷载:梁上作用均布荷载:q(x)=cont剪力图斜率为剪力图斜率为cont,FS(x)图为
13、)图为斜直线斜直线。M(x)取得极值。)取得极值。弯矩图弯矩图M(x)为二次抛物线。)为二次抛物线。无载荷无载荷(q=0)(q=0)均布载荷均布载荷(q=c)(q=c)mCPC尖角尖角突变突变P PC无变化无变化突变突变m载荷情况载荷情况剪力图剪力图弯矩图弯矩图各种形式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图各种形式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弯矩图CL7TU10例例5.5.作外伸梁的内力图作外伸梁的内力图M例例7.7.画出如图画出如图梁的内力图梁的内力图例例6.6.画出如图画出如图梁的内力图梁的内力图CL7TU9分段叠加法画弯矩图分段叠加法画弯矩图P基本图形基本图形MAABMBMMAMB分段叠加法原理分段叠加法原理M
14、例例9.9.画出如图梁的弯矩图画出如图梁的弯矩图M思考思考:如何用分段叠加法画如下弯矩图如何用分段叠加法画如下弯矩图?刚架的组成刚架的组成横梁、立柱与刚节点。横梁、立柱与刚节点。立柱立柱刚节点刚节点横梁横梁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弯矩的数值标在受拉边,轴力、剪力画在里弯矩的数值标在受拉边,轴力、剪力画在里侧和外侧均可,但需侧和外侧均可,但需 标出正负号。标出正负号。1.1.纯弯曲:纯弯曲:横力弯曲:横力弯曲: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四、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从三方面考虑从三方面考虑从三方面考虑从三方面考虑: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
15、物理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学静力学静力学静力学关系关系关系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推导正应力公式推导正应力公式推导正应力公式推导观察梁纯弯曲时变形现象观察梁纯弯曲时变形现象观察梁纯弯曲时变形现象观察梁纯弯曲时变形现象观察到以下观察到以下观察到以下观察到以下变形现象变形现象变形现象变形现象:部分纵向线段缩短,部分纵向线段缩短,部分纵向线段缩短,部分纵向线段缩短,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梁在纯弯曲时的梁在纯弯曲时的梁在纯弯曲
16、时的梁在纯弯曲时的平面假设:平面假设:平面假设:平面假设: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纵向直线弯成弧线;纵向直线弯成弧线;纵向直线弯成弧线;纵向直线弯成弧线;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保持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保持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保持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保持为直线,且仍与
17、变为弧线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的纵向直线垂直的纵向直线垂直的纵向直线垂直的纵向直线垂直;再作再作再作再作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
18、,下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也不缩短也不缩短也不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为为为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轴中性轴中性层中性层z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
19、关系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几何关系几何关系几何关系几何关系 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中性层上的正应中性层上的正应中性层上的正应中性层上的正应力为零;力为零;力为零;力为零;由于中性轴由于中性轴由于中性轴由于中性轴z z的位置未确定,故的位置未确定,故的位置未确定,故的位置未确定,故 y y 无法标定;无法标定;无法标定;无法标定;式中式中式中式中 未知未知未知未知.(若已知(若已知(若已知(若已知MM,与与与与MM有何关系?)有何关系?)有何关系?)有何关系
20、?)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设中性轴为设中性轴为设中性轴为设中性轴为z z z zy yz z横截面对横截面对横截面对横截面对z z轴的轴的轴的轴的静矩静矩静矩静矩MM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中性轴z z z z必通过截面形心必通过截面形心必通过截面形心必通过截面形心令:截面对截面对截面对截面对yzyz轴的惯性积轴的惯性积轴的惯性积轴的惯性积截面对截面对截面对截面对z z z z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
21、*由于由于由于由于y y为对称轴为对称轴为对称轴为对称轴,上式自然满足。上式自然满足。上式自然满足。上式自然满足。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正应力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WWz z为弯曲截面系数为弯曲截面系数为弯曲截面系数为弯曲截面系数沿沿沿沿y y 轴线性分布,同一轴线性分布,同一轴线性分布,同一轴线性分布,同一坐标坐标坐标坐标y y 处,正应力相等。中处,正应力相等。中处,正应力相等。中处,正应力相等。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性轴上正应力为零。性轴上正应力为零。性轴上正应力为零。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
22、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受压两个区域。受压两个区域。受压两个区域。受压两个区域。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处。性轴最远处。性轴最远处。性轴最远处。Z Z截面的几何性质截面的几何性质平面图形的静矩平面图形的静矩平面图形的静矩平面图形的静矩z y 如图示,整个图形对如图示,整个图形对如图示,整个图形对如图示,整个图形对z z z z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b h 阴影图形对阴影图形对阴影图形对阴影图形对z z z z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轴的静矩惯性惯性惯性惯性积积积积由规则由规则由规则由规则图形构成的组合
23、图形静矩图形构成的组合图形静矩图形构成的组合图形静矩图形构成的组合图形静矩y y y y,z z z z轴为正交轴时,只要有一轴为对称轴则轴为正交轴时,只要有一轴为对称轴则轴为正交轴时,只要有一轴为对称轴则轴为正交轴时,只要有一轴为对称轴则惯性惯性惯性惯性积为零积为零积为零积为零,如图中如图中如图中如图中y y轴。轴。轴。轴。z zh hb by y惯性惯性惯性惯性主轴(又称主轴):主轴(又称主轴):主轴(又称主轴):主轴(又称主轴):使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使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使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使惯性积为零的一对正交坐标轴。坐标轴。坐标轴。坐标轴。形形形形心主轴:心主轴:心主轴:心主轴:
24、经过形心的主轴。其经过形心的主轴。其经过形心的主轴。其经过形心的主轴。其惯性积为零。惯性积为零。惯性积为零。惯性积为零。对对对对z z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主惯性主惯性主惯性主惯性矩矩矩矩:截面对形心截面对形心截面对形心截面对形心主轴主轴主轴主轴的惯性矩。的惯性矩。的惯性矩。的惯性矩。主惯性主惯性主惯性主惯性平面平面平面平面简单截面的简单截面的Iz和和Wzz zd dz zh hb bz zD Dd d计算惯性矩的常用方法计算惯性矩的常用方法组合法组合法组合法组合法平行移轴公式平行移轴公式Czz1az zD Dd diy,iz分别称为平面图形对分别称为平面图形对y轴和轴和z轴
25、的轴的惯性半径惯性半径工程中工程中常把惯性矩表示为平面图形的面积与某常把惯性矩表示为平面图形的面积与某一长度平方的乘积,即一长度平方的乘积,即例例例例10.10.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z z的位置,并求的位置,并求的位置,并求的位置,并求 I Iz z80802020解:解:解:解: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确定中性轴z z的位置的位置的位置的位置中性轴必过形心,求形心位置中性轴必过形心,求形心位置中性轴必过形心,求形心位置中性轴必过形心,求形心位置y yz z1 1Czy yc cI80802020y yz z1 1Czy yc cIzC1zC2强度条件强度条件强度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南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四章 弯曲内力、应力截面、几何性质复习 东南大学 材料力学 课件 第四 弯曲 内力 应力 截面 几何 性质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