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德哲学ppt.ppt(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东普鲁士 哥尼斯堡 1804年02月12日 逝世(79岁)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的奠定者 伊曼努尔伊曼努尔康德康德康德生平1724年4月22日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一个马鞍匠家庭,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1740年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哲学,1745年毕业;1746年起康德去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九年;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完成大学学业,取
2、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任教自然地理学、数学、力学、工程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物理学、雄辩学等学科;1770年康德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1786年升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1797年辞去大学教职;1804年2月12日病逝。康德的主要思想1.哲学方面2.宗教方面3.伦理学方面4.天文学方面5.政治方面 康德的康德的“三大批判三大批判”康德的康德的“三大批判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1781 1781年年 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8 1788年年 实践理性
3、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1790 1790年年 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 Critique of JudgmentCritique of Judgment 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我们能认知认知什么?什么?所谓所谓“纯粹理性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它探讨了理性认识的。它探讨了理性认识的先天法则,反对大卫先天法则,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推翻了旧形而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推翻了旧形而上学
4、的统治上学的统治。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
5、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KantKants s hypothesis was that it is the objects that conform to the hypothesis was that it is the objects that conform to the operations of the mind,and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operations of the mind,and not the o
6、ther way around”这也被成为哲这也被成为哲学上的学上的“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康德思想的康德思想的核心核心部分部分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绝对)范畴律令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 Imperativ)(Kategorischer 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它
7、探讨了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则。它探讨了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则。所谓所谓“实践理性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康德扮演的是基督真理的,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康德扮演的是基督真理的维护者,是他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维护者,是他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康德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他认为康德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他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
8、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的人本主义精神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康德寻求分割的现象界和物自体两个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康德寻求分割的现象界和物自体两个世界的
9、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既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既带知性性质,又带理性性质,带知性性质,又带理性性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宗教方面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10、。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天文学方面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
11、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
12、的星云说。政治思想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康德的作品1755年3月 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4月17日 提出学位论文论火;5月13日 硕士学位考试;6月12日 得到硕士学位;9月27日 求职论文答辩。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1759年10月 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1760年6月 对丰克先生夭亡的想法1762年 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 赫德尔听康德讲课(到1764年)12月 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根据176
13、3年 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1764年 对于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的观察论脑病对自然神论和道德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1765年 关于1765年冬季学期讲课时间表的通知书1766年2月 康德被认命为王家图书馆副馆长。视灵者的幻想1768年 论空间方位区分的基本根据1798年4月4日 康德被选为西恩(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秋 学科间纷争 人类学发表1799年8月 关于费希特所著知识学的声明发表1800年 最后一篇单独发表的著作-德语立陶宛语词典的跋;9月 耶舍出版康德的逻辑学1801年11 月14日 康德请求解除他科学院评议委员会成员的职务1802年 林克出版康德的自然地理学1803年 林克出版康德的教育学;12月15日 写最后一篇日记康德康德的影响的影响实际上康德力求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者对于思维与客体的统一,他认为休谟极端的经验主义是必须给予驳斥的。而康德首次把客体与思维的同一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这不得不说是德国哲学具有里程碑的一步,费希特更是在康德的基础上,把这种能动性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病态的“唯我论”。由于康德没有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造成自己体系的二元性,不过在康德这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暂时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而德国古典哲学则是在后人的批判和发展康德的哲学慢慢建立起来的,不得不说康德的贡献是伟大的。谢谢观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