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溶液化学.ppt
《第三章水溶液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水溶液化学.ppt(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考题思考题第三章第三章 水溶液化学水溶液化学1 1)为什么海水不易结冰?为什么冬天马路上要撒盐水?为什么海水不易结冰?为什么冬天马路上要撒盐水?2 2)喜玛拉雅山顶上烧开水,为什么开水温度只有喜玛拉雅山顶上烧开水,为什么开水温度只有80?80?3 3)为什么医院给病人作静脉点滴用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为什么医院给病人作静脉点滴用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分数是5%?3.1溶液的通性溶液的通性物质的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溶解作用的结果导致溶物质的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溶解作用的结果导致溶质、溶剂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溶液的性质。质、溶剂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溶液的性质。假设溶剂是相同的:
2、假设溶剂是相同的:溶液的某些性质溶液的某些性质(颜色、导电性等颜色、导电性等)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取决于溶质的本性;而另一些性质而另一些性质(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等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等)则与溶质本性无则与溶质本性无关,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关,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下面就讨论这种性质下面就讨论这种性质3.1.1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1.溶液的蒸气压溶液的蒸气压实例:实例:原因:蒸气压在起作用原因:蒸气压在起作用p(H2O)p(糖水糖水)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1 1)蒸气压(通常指的是饱和蒸气压)蒸气压(通常指的是饱和蒸气压)蒸发:蒸发:液体表面能量足够大的分子克服液体表面能量足够大的
3、分子克服分子间引力而逸出到气相中的过程分子间引力而逸出到气相中的过程称为蒸发或气化。称为蒸发或气化。凝聚:蒸气分子因热运动而撞击液面凝聚:蒸气分子因热运动而撞击液面时,受到液体分子引力作用而重新时,受到液体分子引力作用而重新进入液体相的过程称为凝聚。进入液体相的过程称为凝聚。蒸气压的形成过程蒸气压的形成过程一杯水放在一杯水放在密闭密闭的容器中,一方面水面上的容器中,一方面水面上能量较大的分子会克服水分子间的引力而能量较大的分子会克服水分子间的引力而逸出,成为水蒸气分子;另一方面水蒸气逸出,成为水蒸气分子;另一方面水蒸气分子相互碰撞,凝聚成为液体水。分子相互碰撞,凝聚成为液体水。一定一定T下,液
4、体的蒸发速率是恒定的,蒸下,液体的蒸发速率是恒定的,蒸发刚开始时,蒸气分子不多,发刚开始时,蒸气分子不多,V凝聚凝聚AB型强电解质型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非电解质蒸气压或凝固点的大小顺序则相反蒸气压或凝固点的大小顺序则相反对电解质溶液,上面介绍的定量关系可修正为:对电解质溶液,上面介绍的定量关系可修正为:对电解质溶液,上面介绍的定量关系可修正为:对电解质溶液,上面介绍的定量关系可修正为:p=xBp(A)iTbp=kbpm i Tfp=kfpm i=nRT/V=cRT i 对浓溶液而言,其偏差无法进行修正对浓溶液而言,其偏差无法进行修正思思 考考 题题 1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摩尔浓度m 相
5、同的盐水与糖水相比,哪个更容相同的盐水与糖水相比,哪个更容易结冰易结冰?2稀溶液的依数性的研究,提供了四种测定摩尔质量稀溶液的依数性的研究,提供了四种测定摩尔质量的方法。哪一种较好?的方法。哪一种较好?运用得较多的是凝固点下降法。为什么?运用得较多的是凝固点下降法。为什么?说说 明明生物组织中有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它们在水中不易溶解生物组织中有一些重要的化合物,它们在水中不易溶解(如鸡蛋白如鸡蛋白)。由于这些溶液的浓度很小,溶液的沸点上。由于这些溶液的浓度很小,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都不明显,因此不能用此两种方法来测升和凝固点下降都不明显,因此不能用此两种方法来测定它们的摩尔质量。定它们的摩
6、尔质量。但是即使是很稀的溶液,其渗透压的数值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即使是很稀的溶液,其渗透压的数值还是相当可观的,以以298K时的时的0.100mol.dm-3溶液为例,可计算其渗透压溶液为例,可计算其渗透压=cRT=248kPa,根据目前的实验水平,测定,根据目前的实验水平,测定10-4mol.dm-3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248Pa)是不成问题的。因此我是不成问题的。因此我们可以用渗透压的方法来测定这种非常稀的溶液中的溶们可以用渗透压的方法来测定这种非常稀的溶液中的溶质的摩尔质量。质的摩尔质量。介介 绍绍电离电离(解离解离)理论的创立过程,运用了理论的创立过程,运用了假设假设的方法。的方
7、法。1882年,年仅年,年仅23岁的青年学者阿仑尼乌斯,在前人岁的青年学者阿仑尼乌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溶液导电性的研究,发现氨气本身虽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溶液导电性的研究,发现氨气本身虽然并不导电,然而其水溶液却能导电,而且溶液越稀,然并不导电,然而其水溶液却能导电,而且溶液越稀,导电性越强。导电性越强。1883年,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后认识到,年,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后认识到,要想对这一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就必须要打破当要想对这一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就必须要打破当时流行的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假设,即假定溶液中的时流行的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假设,即假定溶液中的
8、电解质在无外界电流的作用下就可以存在两种形态电解质在无外界电流的作用下就可以存在两种形态-分子和离子,当溶液稀释时就可以使分子态更多地转化分子和离子,当溶液稀释时就可以使分子态更多地转化为离子态,从而使导电性增强。为离子态,从而使导电性增强。1884年,他公开提出了年,他公开提出了电离学说。电离学说。不久,这一学说就进一步得到了许多科学实验的证不久,这一学说就进一步得到了许多科学实验的证实。实。1886年,著名荷兰化学家范霍夫在研究电解质溶液年,著名荷兰化学家范霍夫在研究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的渗透压()时发现,实际测定出的时发现,实际测定出的值总要比理论值值总要比理论值(依公式依公式V=RT)计
9、算出的计算出的值高得多,需要附加上一值高得多,需要附加上一个系数个系数(i)进行校正进行校正(使公式成为使公式成为V=iRT),由于由于值的增高实际就是微观粒子数目增多的表现,是电值的增高实际就是微观粒子数目增多的表现,是电解质电离成更多离子的证明。此外,阿仑尼乌斯又从溶解质电离成更多离子的证明。此外,阿仑尼乌斯又从溶液的导电率、渗透压和冰点降低等不同测面对液的导电率、渗透压和冰点降低等不同测面对i值进行值进行了精确测定,惊人地发现都是一致的。了精确测定,惊人地发现都是一致的。这说明此类不同侧面的现象原来都是电离过程的种种表这说明此类不同侧面的现象原来都是电离过程的种种表现。因此现。因此i的存
10、在正是对电离学说的一个定量的、更有的存在正是对电离学说的一个定量的、更有力的证明。这样电离学说就从一个科学假设提升为一个力的证明。这样电离学说就从一个科学假设提升为一个科学理论。为此阿仑尼乌斯于科学理论。为此阿仑尼乌斯于190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可以说,没有假设,就没有电离理论。可以说,没有假设,就没有电离理论。假设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主要包假设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提出假设;由假设推出结论;验证结论。括三个阶段:提出假设;由假设推出结论;验证结论。正确的假设能经得起实践的多次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正确的假设能经得起实践的多次检验
11、,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真正的理论。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真正的理论。3.2酸碱解离平衡酸碱解离平衡思考题思考题(1)Na2SO3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浓度为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浓度为0.10moldm-3时具体的时具体的pH值?值?(2 2)研究表明,人体血液的研究表明,人体血液的pHpH应维持在应维持在 7.7.7.457.45之间,之间,pH pH 值的改变若超过了值的改变若超过了0.50.5个单位时,就可能会个单位时,就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那为何当人吃了蔬菜和果类(含有柠导致生命危险。那为何当人吃了蔬菜和果类(含有柠檬酸的钠盐和钾盐)后,没有出现问题?檬酸的钠盐和钾盐)
12、后,没有出现问题?3.2.1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1酸、碱概念酸、碱概念1787年年,拉瓦锡提出酸是一种含氧的化合物拉瓦锡提出酸是一种含氧的化合物1884年年,阿仑尼乌斯提出酸碱解离理论阿仑尼乌斯提出酸碱解离理论(经典理论经典理论)酸酸:凡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凡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的物质碱碱:凡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凡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物质的物质酸碱解离理论的意义与不足酸碱解离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意义意义l从物质的化学组成上揭示了酸碱的本质,明确指出从物质的化学组成上揭示了酸碱的本质,明确指出H+是酸的
13、特征,是酸的特征,OH-是碱的特征;是碱的特征;l很好地解释了强酸、强碱的中和热都等于很好地解释了强酸、强碱的中和热都等于57.99kJ.mol-1的事实,揭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的事实,揭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l找到衡量酸、碱强度的定量标度,即根据其在水溶找到衡量酸、碱强度的定量标度,即根据其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液中解离出H+或或OH-程度的大小来衡量程度的大小来衡量;l该理论是经典的酸碱理论,至今仍普遍使用该理论是经典的酸碱理论,至今仍普遍使用不足不足l把酸、碱局限于水溶液体系,并把碱限制为氢氧化把酸、碱局限于水溶液体系,并把碱限制为氢氧化物,无法解释氨溶于水后是碱,但并不生成氢氧化物,无法解释氨
14、溶于水后是碱,但并不生成氢氧化铵铵l无法解释无法解释Na2CO3,Na3PO4呈碱性,呈碱性,NH4Cl呈酸性呈酸性思思考考题题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述哪些是酸?哪些是碱?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述哪些是酸?哪些是碱?HNO3(aq)H+(aq)+NO3-(aq)NH4+(aq)H+(aq)+NH3(aq)HCO3-(aq)H+(aq)+CO32-(aq)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在阿仑尼乌斯学说的基础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在阿仑尼乌斯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认为:上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给出质子凡是给出质子(H+)的物质的物质(分子或离子分子或离子)都是酸;都是酸;凡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水溶液化学 第三 水溶液 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