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临床评价_刘凯.docx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临床评价_刘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临床评价_刘凯.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类号 UDC. 密级 . 硕士学位论文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 直肠癌的临床评价 The clinical study 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rectal carcinoma 作 者 姓 名 : 刘 凯 学 科 专 业 : 临 床 医 学( 内 科 学 ) 学院(系、所 ): 湘雅二医院 指导教 师 : 刘 德 良 教 授 中 南 大学 二一二年五月 原剞牲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2、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学隹也文权权使用梭权书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g卩: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硕士
3、学位论文 摘要 中文摘要 目的了 解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粘膜 内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2006年 1月至 2011年 12月行内镜 下切除(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及外科根治性手术 (Dixon术及 Miles术 )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粘膜内癌的 57例患者 (内镜治 疗组 31例,外科治疗组 26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病变完全切除 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住院费用、复发率、远处转移发 生率、死亡率、排便控制功能等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内镜治疗组 及外科治疗组病 变完全切除率相 似,均为 100%。 并发症发生率内镜治疗组显著
4、低于外科治疗组 (12.9 vs 38.5%) (p=0.034)。 内镜治疗组术后恢复显著快于外科治疗组:住院时间内镜 治疗组平均5.9d(2 12d), 外科治疗组平均 13.1d(9 20d)。( p=0.000); 禁食时间内镜治疗组平均 l.ld(0 2d),外科治疗组平均 3.5d(3 5d)。 (p=0.000);镇痛药使用率内镜治 疗组 3.2%(1/31), 外科治疗组 23.1%(6/26)(p=0.039);留置导尿时间内镜治疗组 0d, 外科治疗组平 均 4.2d(2 9d)(p=0.000);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内镜治疗组 0d, 外科治 疗组平均 3.1d(3 4d)
5、(p=0.000)。住院费用外科治疗组显者尚于内镜治 疗组 : 35599 元 (27277 68662 元)vs 13677 元 ( 8681 22373 元 ) (p=0.000)内镜治疗组随访时间平均 28月 (5 68月 ),外科治疗组平均 26月 (6 62月 )。 两组随访时间相似 (P0.05), 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 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外科治疗组排便控制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 内镜治疗组 (38.1% vs 0)(p=0.029) 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粘膜内癌 可取得与根治性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 快、
6、住院费用少,不影响排便控制功能。 关键词直肠,早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根 治性手术 II 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英文摘要 Objective To evaluate wheth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are efficient and safe for rectal mucosal carcinoma. Methods Coll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hose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
7、e rectal mucosal carcinoma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11. Fifty-seven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irty-one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therapy, and the others underwent radical surgery. We compare the two groups from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recovery after oper
8、ation, hospitalization cost, local recurrence rate , distal metastasis occurrence rate, mortality rate, fecal incontinence rate. Results The complete rese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100%.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of endoscopic therapy group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of radical sur
9、gery group(12.9% vs 38.5%) (p=0.034) The recovery time of endoscopic therap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radical surgery group: length of stay 5.9d(212d) vs 13.1d(920d) (p=0.000); days to 1st diet l.ld(02d) vs 3.5d(3 5d)。( p=0.000); analgesic-used rate 3.2%(1/31) vs 23.l%(6/26) (p=0
10、.039); days to urination 0 vs 4.2d(2 9d) (p=0.000); days to peristalsis recovery 0 vs 3.1 d(3 4d) (p=0000)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of radical in a 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surg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endoscopic therapy group: 35599(27277-68662) vs 13677(868122373)(p=0.000) The mean follow-
11、up period of endoscopic therapy group was 28 months(range from 5 months to 68 months), and that of radical surgery group was 26 months(range from 6 months to 62 months). (P0.05) In the follow-up period, local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was not be seen in both two groups. No dead case was seen
12、 in the follow-up period. The results of 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fecal dysfunction rate of radical surg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ndoscopic therapy group (38.1% vs 0) (p=0.029) Conclusion Endoscopic therapy( Endoscopic muco
13、sal resection an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s equal to the radic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mucosal carcinoma with lower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shorter recovery time, less hospitalization cost and better defecation function. Key words : Rectum, Early carcinoma, Endoscopic m
14、ucosal resection,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Radical surgery IV 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第 一 章 前 言 . 1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 3 2.1研究对象 . 3 2.2治疗器械及材料 . 3 2.3实验方法 . 4 2.4主要研究指标及判断标准 . 6 2.5统计学分析 . 6 第 三 章 结 果 . 7 3.1基线特征 . 7 3.2病理结果 . 7 3.3病变完全切除率 . 8 3.4并发症发生率 . 10 3.5术后恢复情况 . 1 3.6住院费用 . 11 3.7
15、远期疗效 . 11 3.8排便控制功能 . 14 第 四 章 讨 论 . 15 第 五 章 结 论 . 20 参考文献 . 21 综述 . 25 致谢 . 45 c 硕士学位论文 第 一 章 前 言 第 一 章 前 言 大肠癌为结肠癌与直肠癌总称,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日益威胁人类 健康。美国癌症协会 ACS( 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1年癌统计资料 11显示发 病率在男性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肺癌,女性仅次于乳腺癌及肺癌。病死率上男性仅 次于肺癌及前列腺癌,女性仅次于肺癌及乳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占第三位。 据 2009年第七版大肠癌TNM分期制定的临床分期显示
16、 5年生存率 I期高达 96%, II期在 84-90%, III期在 36-89%, IV期在 10-15%p1。 可以看出临床分期 I期病 变预后极好。临床分期 I期对应 TNM分期为 (T1,T2 )N0M021, 即病变局限于固有 肌层且无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早期大肠癌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下层,在 T 分期上属 T1期 M, 若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极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命。 早期大肠癌传统概念上由于人们对于局部淋巴结的转移认识不清,存在着很 多误区,认为只有通过外科根治性手术清扫局部淋巴结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传 统治疗方式为外科根治性手术方式,操作方法为肠段切除加局部淋巴结清扫。直 肠
17、癌主要为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Miles术 )及前切术 (Dixon术 ),结肠癌为 结肠癌根治手术。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早期大肠癌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极低 91。 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住院费用高、远期生活质量差。 特别是直肠癌根治手术涉及到保肛问题,部分患者难以保肛,成功保肛患者存在 排便控制功能障碍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早期 大肠癌中一部分病变几乎不存在肠系膜或肠旁淋巴结转移 3_5, 1()_17。 2000年世界卫 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对于消化道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类中明确 提出大肠上
18、皮层、固有层内无淋巴管,仅粘膜肌层存在淋巴管,但若癌变浸润深 度不超出粘膜肌层则不会发生淋巴管的浸润 3, 13%。文献报道粘膜内癌几乎不存 在淋巴结的转移, 13维也纳新分类中明确建议粘膜内癌内镜下切除 18,不主张根 治性手术。 关于重度非典型增生是否应列入粘膜内癌的范畴尚存在分歧,日本学者主张 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列入粘膜内癌范畴 19。 2000年 WHO关于消化道肿瘤病理诊 断中引入 “ 上皮内瘤变 ” 的概念,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统称为 “ 高级别上 皮内瘤变 ” 14_16,明确地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列入 “ 粘膜内癌 ” 的范畴,在 WHO “ 上 皮内瘤变 ” 概念指引下维也纳新
19、分类在 1998年旧分类的基础上做出了修改,将 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可疑浸润固有层癌、余下的粘膜内癌 (浸润固有层癌 及浸润粘膜肌层癌 )列入新版第 4分类 “ 高级别瘤变 ”概念中 19,将重度非典型 增生列入粘膜内癌的范畴。 2002年消化道肿瘤巴黎分类中明确将重度非典型增 生列入粘膜内癌的范畴 51。因 此,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将重度非典型增生列入 1 硕士学位论文 第 一 章 前 言 粘膜内癌的范畴。 早期大肠癌内镜下切除方式主要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20、 dissection, ESD)。 2%EMR术操作方法通过粘膜下注射将病变完全抬举后切除,切除方式有剥脱 活检术、标准EMR、 透明帽辅助下 EMR及套扎器辅助下 EMR261。 在早期大肠 癌的 治疗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方式是标准 EMR术,方法为将病变抬举后圈套切除。 EMR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切除,在早期大肠癌的应用最 早是多田正弘于 1984年报道 25。研究显示其应用于早期大肠癌是安全有效的, 病变完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低 25,26,28。但对于直径大于 20mm难以整块切除,需行内镜下分片粘膜切除术 EPMR(Endoscopic piecem
21、eal mucosal resection), 但难以得到整块标本,病理结果不完全,对于切缘及浸润深 度的判断结果不准确。术后复发率较整块切除高。且 EPMR对于伴随瘢痕纤维 化的病变难以成功切除 , 3。 ESD术自 1996年日本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医院研制 绝缘电刀(insulated-tip diathermy knife, IT刀 )后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到早期胃癌 的治疗。31现国内外已有少数医疗机构将 ESD应用于早期大肠癌的治疗 其方法是粘膜下注射后切开病变周围粘膜并于粘膜下层进行剥离切除。研究显示 在早期大肠癌中的治疗上病变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极高且术后复发率极低。 其相比 E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镜下 粘膜 切除 剥离 治疗 早期 直肠癌 临床 评价 刘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