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材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材料 一、模式命名 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产教融合新型职业农夫培育模式 二、模式概述 夏邑县2023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夫培育试点县,2023年以来连年被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程示范县。多年来在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作中积极探究,形成了县委政府主导,特地机构主办,多方联动,产教融合的培育模式。县政府成立组织,建立培育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健全培育制度; 特地机构(农夫教育中心、农广校)制定培育方案,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狠抓落实;有关部门亲密协作,鼎力支持;培育过程上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下联产业村、农夫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意教育培训连接
2、,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各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培育新型职业农夫的合力,确保高质量完成新型职业农夫培育任务。 三、模式背景 夏邑县地处豫东平原,夏邑县位于商丘市东部,辖24个乡镇,731个行政村,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总人口120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农村劳动力63.7万人,在家务农劳动力23.9万人,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省级重点贫困县。粮食总产量连年“双十亿斤”,食用菌年产量12万吨,素有“中原粮仓”和“蘑菇之乡”美誉。夏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夫教育工作,自改革开发以来始终把抓好农夫教育培训作为振兴农业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不懈地开
3、展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农夫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了“开设一个专业、办好一个教学班、搞好一个生产示范点、培育一批科技骨干、扶植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夫”的农夫教育模式。近年来,每年培育农夫中职教育300人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夫1000人左右,培训绿色证书学员3000人以上、农夫有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以上,使夏邑县在连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西瓜之乡”。真正实现了农夫通过教育培训提升素养,进展特色产业,实现增产增收致富。2023年以来积极担当全国新型职业农夫培育试点和示范任务,已培育新型职业农夫4100余人,建立相关培
4、育制度,探究出了有效的培育模式。2023年全国农广校校长会议、2023年全国新型职业农夫培育治理培训班暨农夫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进展了现场观摩。农村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考察夏邑时称:考察过商丘市夏邑县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作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更有成效、更有特色、更有亮点,看后很受启发和鼓舞。中心电视台、中心人民播送电台、河南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农夫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展了多批次、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报道。 四、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供保障 夏邑县把新型职业农夫培育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列入全县综合目标治理进展考核,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参加、各司
5、其责、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首先做到组织领导保障。实现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在每年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和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都要重点总结和安排部署新型职业农夫农夫培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严格督办,承办部门详细落实,形成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共同重视、支持、进展新型职业农夫培育事业的良好气氛。2023年,将农夫教育培训列入县政府着力办好的十件大事实事之一,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得到了农夫群众的拥护。其次做到政策制度保障。依据工作需要,以县委或县政府的名义制定出台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政策措施,为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作保驾护航。如以县政府名义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新型职业
6、农夫培育工程的意见夏邑县新型职业农夫认定治理方法等10多个文件,从新型职业农夫培育的组织实施、教育培训、认定治理、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开展“十佳新型职业农夫”评比表彰活动,让农夫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三是经费投入保障。夏邑县是省级贫困县,在县财政很困难的状况下,县财政保持将职业农夫中职教育经费和职业农夫培训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长,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二)特地机构搭平台 夏邑县为确保新型职业农夫培育质量,依托特地机构农广校牵头承办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作。夏邑县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农广校建立,将县农广校列为县政府直管部门,加挂农夫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机构规
7、格为正科级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加挂了夏邑县农夫教育中心的牌子,强化了在农夫教育培训方面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监视考核等职能,让特地机构、专业人员干农夫教育培训这个专项事业。同时,构建了以县农夫教育中心(农广校)为主体,24个乡镇农广校为骨干和若干个设在产业村、农夫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产业链上的农夫田间学校为基点的新型职业农夫培育体系,搭建了开展新型职业农夫培育的良好平台。 (三)明确思路定航向 为开创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作新局面,夏邑县创新工作思路。在总体思路上,坚持“把新型职业农夫培育与农业产业进展结合、与脱贫攻坚结合、与基层组织建立结合、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结合、与教学生产示范基地建立结合
8、”即“五个结合”,旨在全面效劳乡村振兴战略。在教育培训上,实行“中专教育、新型职业农夫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有用技术培训”四个层次教育并举,满意职业农夫的多层次需求; 在教育方法上,实行了教学、示范、推广、效劳“四位一体”的办学方式,确保了办学成效;在教育内容上,实行“根底学问、专业学问、经营及拓展学问、技能实践”四个模块内容统筹安排,在教学师资选配上,实行本县专职教师、上级专家教授和乡土人才“三结合”,确保全面提高农夫素养;在办班形式上,实行了“开设一个专业、办好一个教学班、搞好一个生产示范点、培育一批科技骨干、扶植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夫”的“六个一”产教融合模式,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进展和
9、农夫增收;在政策鼓励上,落实优待扶持政策,开展十佳新型职业农夫评比,实行“把农夫培育成新型职业农夫,把新型职业农夫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育成村支部书记”的“四步培育法”,促进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和农村基层组织建立。明确的思路确保了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培育对象求精准 为做到精准培育,夏邑县分产业、分类型、分区域进展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建立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对象库,把有意愿、有需求、有根底的农夫建档立卡,统筹农业农村各类人才的需求,分层分类确定培训专业、区域分布、目标人群,建立培训需求档案,做到根本状况清楚、培训对象明确。有针对性的遴选了一批符合新型职业
10、农夫特征要求,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意愿、学习积极性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务农青年、返乡农夫工等培育对象,并在年龄、从事产业规模对培育对象提出了根本要求,在开展培育工作之前,按标准遴选培育对象,做到受训有人,培训有需,精准培育。 (五)培育过程讲标准 新型职业农夫培育是一项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夏邑县注意围绕教育培训、认定治理和政策扶持三个关键环节,构建相关制度和标准,抓实、抓细、抓好落实。 一是着力开展教育培训。夏邑县除根据国家关于实施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程的有关要求,仔细搞好新型职业农夫培训外,还向两边延长对新型职业农夫的教育培训,连接开展新型职业农夫的中职学历教育和跟踪有用技术培训。在各类教育培训中,
11、注意创新方法。实行“理论+实践+在线学习+参观考察”方法,在充分利用本地优质专职师资培训的同时,以高端需求为导向,强化与大学、科研院所等联动,聘请中科院郑州果树讨论所、河南农大、省农职院等教授专家及乡土人才到教学点授课。组织学员进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异地教学。先后组织学员走进中科院郑州果树讨论所、河南农业大学等承受顶层培训,满意了学员高层次需求,激发了学员学习热忱; 注意实操力量提升,组织学员到王飞家庭农场、百果园等当地生产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强化教产连接,组织学员到中科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河南省农科院原阳基地、河南农大科教园等教研基地现场观摩,让学员直观感受现代生产技能和经营模式的高效应用,转观
12、念、促进展;开拓学员视野,到洛阳、禹州、山东临沂、安徽亳州等地参观考察,提高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 二是标准组织认定治理。每年都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夫。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夏邑县新型职业农夫认定治理方法的通知,明确了认定原则、申报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和认定后的动态治理等内容。根据受教育培训经受、生产规模、收入和技能四项指标设置了初、中、高三个等级晋级制标准。认定程序由个人申报、村委推举、乡镇审核、县新型职业农夫培育领导组办公室组织审查认定,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政府颁发新型职业农夫证书。 三是细心落实政策扶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夏邑县新型职业农夫扶持嘉奖方法的通知,对新型职业农夫在在参
13、与技术培训等九个方面赐予免费效劳、在成为在产业带头人等六个方面赐予嘉奖、在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等十个方面赐予优先待遇。每年开展“十佳新型职业农夫”评比表彰嘉奖活动。县委还实施“四步培育法”,使新型职业农夫融入农村基层组织,实现了认定治理与政策扶持的有效对接,使新型职业农夫真正有声誉、有地位、得实惠。 四是着力搞好信息化效劳。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培训,与联通公司联合,推出新型职业农夫专属卡,对“云上智农”等软件不限速不限量,学员互打和教师互打均免费。组建微信群,实时治理、沟通心得技术、信息互通; 利用云上智农app学习、沟通、沟通、公布供求信息、考核评价;利用公众微信,公布信息,宣传典型,收集信息;与
14、夏邑电视台、播送电台开办“新型职业农夫”栏目,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宣传典型,公布技术,强化沟通。 五、创新点和有待完善之处 一是强化培育体系的多方联动。构建由县农夫教育中心牵头、农广校为主体,上下延长的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平台,下延到乡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一线生产推广机构,上联到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教学机构,承上启下,实现精准遴选学员、优化培训资源,实现优质科研资源快速落地促产。二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教产连接。实行“开设一个专业、办好一个教学班、搞好一个生产示范点、培育一批科技骨干、扶植一项支柱产业、致富一方农夫”的培训模式,做到教学、示范、推广、效劳一体化和教学、培训、指导标准化,实现了专业和产业的
15、有效对接、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对接、教师和农夫的有效对接,确保了培育质量。三是深化人才培育的模式创新。“有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职业农夫培育、新型职业农夫学历教育”四个层次渐进式人才培育,拓展了教育层次,延长了人才培育链条。实现了新型职业农夫培育与专项培训、与中职学历教育的有效对接,凸显了新型职业农夫高素养特征。实施基层组织建立“四步培育法”,拓宽新型职业农夫的成长渠道,使新型职业农夫融入农村根底组织,更好的效劳乡村振兴。四是融合效劳资源的手段创新。融合线上、线下培训资源,创新推出新型职业农夫专属卡,充分利用“云上智农”app、微信群、微信平台等新媒体、自媒体,便利新型职业农夫沟通,确保新
16、型职业农夫离校不离训,实现新型职业农夫跟踪效劳和持续教育。 需要改良的地方:一是教育培训力量急需增加。新型职业农夫的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夏邑县是财政穷县,由于经费有限,致使教育培训规模较小。同时,还需改善和加强新型职业农夫培育机构根底条件,健全新型职业农夫培育体系,满意新形势下的新需求。二是配套扶持政策急需加强。虽然出台了扶持政策,但由于扶持力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等缘由,对农夫参加培育的吸引力不够。要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形成各项涉农资金优先向职业农夫配置的政策导向。 六、成效分析 该模式是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以县级新型职业农夫培育特地机构为纽带,横联有关部门,上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教研基地,下
17、联乡村乡土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训基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教融合,有效提高了培育内容的有效和针对性。通过围绕产业进展,搞好教育培训,切实发挥大专院校专家、专职教师和乡土人才各自的技术优势,加快了适用技术推广普及,促进农业科技转化速度,避开农技推广肠梗阻。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进一步转变了学员的思想观念,学员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自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开展以来,夏邑县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夫4400余人,带动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的进展,使夏邑县连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西瓜之乡”,有效促进了农夫增收致富,增收效应显著。通过“四步培育法”,把“双高双强”新型职业农夫培育成“村两委”干部,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立。农夫素养明显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精神文明建立不断加强,促进了农村乡风文明。2023年5月全国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程治理培训班暨农夫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与会领导和代表专程来夏邑考察观摩,均赐予极高评价。中国改革网商丘市夏邑县以培育新型职业农夫为抓手探究推动乡村振兴的专题报道获得商丘市委书记王站营、市长张建慧的特地批示表扬。省内外多地纷纷组团来夏邑县实地参观考察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工作,赐予好的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