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8年下资格考试化学试题(初级中学).pdf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8年下资格考试化学试题(初级中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8年下资格考试化学试题(初级中学).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初级中学) ( 精选)(科目代码:307)机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2018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照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u 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
2、物质中属于油脂的是()。A.植物油B.石油C.甘油D.润滑油2.创建和谐社会,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有关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大量使用塑料购物袋B.将废旧电池进行深埋处理C.秸秆进行露天焚烧处理D.开发和使用生物质能3.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表达正确的是()。A.可用醋酸钠配制缓冲溶液B.缓冲溶液的组分主要是弱酸及其对应的盐C.人过多饮水引起的水中毒是因为体内缓冲溶液被破坏造成的D.缓冲液具有缓冲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组分间存在同离子效应4.下列变化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是()。盐酸除锈,石蜡熔化;白磷自燃,空气液化;汽油挥发,酒精燃烧;三氧化硫溶于水,
3、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酸碱指示剂变色;冰融化成水,倒置泡沫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A.B.C.D.5.纸电池是一种应用的“软电池”,它采用涂有碳纳米管的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导体,纸片的两面分别附着锌和二氧化锰。 下列有关纸电池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MnO2流向ZnC.正极反应:MnO2+H2O+e-MnOOH+OH-D.电池总反应:Zn+2MnO2+2H2OZ()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BF3都是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
4、S2、CO2、H2O2、C2H2都是直线性分子7.下列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O2-3、NO-3B.SO2-4、Na+、Cl-、NO-3C.Na+、Cl-、H+、SO2-4D.Na+、NH+4、NO-3、SO2-48.图1是一套实验室用于发生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利用这套装置能实现下列实验目的的是()。图1A.铜屑和稀硝酸的反应制取一氧化氮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C.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溴乙烯B.分子式为C7H16且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共有4种
5、C.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D.1 mol苯恰好与3 mol氢气完全加成,说明一个苯分子中有三个碳碳双键10.2.0 mol PCl3和1.0 mol C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葑(),达到平衡状态时,为. ,如果此时移走. 和. ,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是()。. . .小于. .大于. ol,小于0.40 mol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因为H2O和H
6、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312.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关于探究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探究活动不包括教师演示实验B.只有学生做实验是探究活动C.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一定要探究D.查阅资料是探究活动的一种13.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内容标准,下列属于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是()。A.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B.我们周围的空气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D.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4.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根据
7、反应的共同特征,及其与化合反应的不同,得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此教师运用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和比较B.想象和比较C.演绎和想象D.直觉和归纳15.板书应科学规范。 下列板书中的名词,完全正确的是()。A.煤碳、木碳、活性碳B.羟基、羰基、羧基C.法码、钳锅、铁架台D.氨气、氨水、氯化氨16.某教师在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景引入新课:“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说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说它是粉刷匠;环境学家说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下列对于该教师的设计意图分析中合理的是()。A.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B.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C.培
8、养学生的观察能力D.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7.下列关于化学学习策略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学习策略属于化学概念性知识B.化学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化学解题方法C.化学学习策略是化学学习的条件性知识D.化学学习策略是不可明示的内隐性知识18-20.缺4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21.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材为了落实课程改革中提倡的“采取生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发挥教材的多种教育功能”,在教材中设置了多样化的栏目,如“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活动性栏目,“资料卡片”“化学 技术 社会”等资料性栏目,以及“方法导引”“想一想”等指导性栏目
9、。问题:(1)你认为化学教材设置多样化的栏目,其功能有哪些? (6分)(2)请以“讨论”栏目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教材中的该栏目进行教学? (6分)22.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的银白色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他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这部分气体全部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
10、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通过这个实验,拉5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图2问题:(1)运用上述材料可以培养学生哪些科学精神? (3分)(2)空气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造成空气质量变差的原因有哪些(3分)? 化学教师应如何教育学生保护我们周围的空气? (2分)(3)图2是一个仿照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该实验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中的集气瓶内有少量水,且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请说明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 (5分)6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23.某化学教师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试题】一位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将Ag放入C()溶液中;将放入溶液中;将放入溶液中;将放入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B.C.D.【考试结果】有32.5%的同学选择了A或B。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选项是什么? (3分)(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3分)(3)如果要讲评本题,你将如何展开教学? (9分)7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
12、0分)24.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下面是某教师关于“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过程的自我描述。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此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我通过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得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我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这时,王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说:“向水中吹气。”我一听,原本想训斥该生:“吹出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有明显的提高,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 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 ”可一想,老师都有可能犯错,更何况学生呢!
13、 于是我笑着说:“王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 ”他上来后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沮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见此情景,我肯定了王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 ”我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 ”并拿出事先收集好的氧气,请他向水中通入氧气,这时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非常有趣,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实验过后, 我还组织学生尝试了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使其燃烧的实验, 也获得了成功,进
14、而,我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 ”还是请王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 ”此时,我接着说:“好,请坐下,老师非常高兴看到了你的进步。 ”大家不约而同地鼓掌,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眼中又充满了自信。问题:(1)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分)(2)根据上述教学过程自述,阐述该教师的教学有哪些优点。 (8分)8(3)该教师对待王同学的方式对化学教学有哪些启示? (9分)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25.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
15、11年版)关于“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要求初中学生能对物质进行加热操作。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加热”教学内容如下。二、物质的加热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如图1-28所示。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为什么? )(4)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实验1-5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 取
16、一根火柴梗。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1-29),约12 s后取出,熄灭酒精灯。观察烧后的火柴梗。处在火焰哪一层的火柴梗最先炭化?哪一层的火焰温度最高? 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2.给物质加热用酒精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方法如图1-30所示。图1-28酒精灯的使用外焰内焰焰心图1-29酒精灯的灯焰9图1-30加热方法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5)加热
17、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实验1-6用10 mL量筒量取2 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按图1-30中所示的正确加热方法加热,观察现象。实验内容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要求:(1)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6分)(2)根据上述2个材料,完成“物质的加热”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不少于300字)。 (24分)10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参考
18、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植物油属于油脂。 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为液态的植物油和固态的动物脂肪,A项正确。 石油是多种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不是油脂,B项错误。 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不是油脂,C项错误。 润滑油是碳原子数较多的混合烃类,不属于油脂,D项错误。2.【答案】D。解析:大量使用塑料购物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项错误。将废旧电池进行深埋处理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B项错误。秸秆进行露天焚烧处理,因有污染物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C项错误。 开发和使用生物质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项正确。3.【答案】D。 解析
19、:缓冲溶液指的是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B项错误。 只有醋酸钠配制的溶液无法起到缓冲溶液的作用,A项错误。 水中毒是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细胞外液低渗,超过机体特别是肾脏代谢的能力,导致细胞内水过多(细胞内水肿),并产生一系列症状,并不是因为体内缓冲溶液被破坏造成的,C项错误。 缓冲液具有缓冲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组分间存在同离子效应,D项正确。4.【答案】C。 解析:盐酸除锈是化学变化,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白磷自燃是化学变化,空气液化是物理变化;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三氧化硫溶于水是化学变化,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是化学变化;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20、是化学变化,酸碱指示剂变色是化学变化;冰融化成水是物理变化,倒置泡沫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结合题意,正确的是,故本题选C。5.【答案】B。解析:锌做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电子经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Zn流向MnO2,B项错误。MnO2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MnO2+H2O+e-MnOOH+OH-,C项正确。碱性条件下,锌和二氧化锰构成原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H,D项正确。6.【答案】B。 解析: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的为极性分子,NH3和CO为极性分子,CO2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A项错误。 非极性分子有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资格证 2018 年下 资格考试 化学试题 初级中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