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调查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校食堂调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食堂调查方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校食堂调查方案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而学生食堂又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师生的身体安康。为了办好让“师生放心”、“家长满足”的食堂, 5月9日至24日,县学校后勤治理办公室组织专班在全县107所寄宿制学校中抽取51所学校食堂进展调查讨论,现将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全县中小学学生食堂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三、调查内容 (一)学生食堂根底设施状况 1、标准化的工程食堂34个,占67%;正建、待建工程食堂7个,占14%;不符合标准的老食堂10个,占19%。 2、配套餐桌椅的食堂19个,占37%。
2、3、“三防”设施齐全的食堂15个,占29%。 4、设荤、素洗涤池的食堂23个,占45%。 5、荤、素操作如分开的食堂12个,占24%。 6、使用内扒灶的食堂18个,占35%。 7、具备“五间”(更衣间、粗加工间、操作间、销售间、储存间)的食堂34个,占67%。 8、具备冷藏设施的食堂42个,占82%。 9、具备消毒柜的食堂20个,占39%。 10、使用不锈钢合金或搪瓷餐用具的食堂41个,占81%。 11、使用垃圾容器加盖的食堂4个,占8%。 (二)学生食堂根本治理状况 1、餐厅具有文化气氛的食堂45个,占88%。 2、生、熟食储存分开的食堂3个,占6%。 3、食品留样并记录的食堂19个,占37
3、%。 4、餐用具消毒并记录的食堂19个,占37%。 5、治理制度上墙的食堂49个,占96%。 6、饭菜价格上墙的食堂25个,占49%。 7、每周菜谱上墙的食堂20个,占39%。 8、“五员制”上墙的食堂31个,占61%。 9、形象监视栏上墙的食堂26个,占51%。 10、卫生许可证上墙的食堂51个,占100%。 11、从业人员作装上岗的食堂41个,占80%。 12、进出货台帐登记标准的食堂11个,占22%。 13、索取“五大类”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的食堂9个,占18%。 14、财务标准治理的食堂9个,占18%。 (三)学生食堂根本效劳状况 1、51所学校学生就餐总人数24820人, (调查报告)
4、 食堂从业人员483人,从业人员占学生就餐人数比约为1:50。 2、学生持卡自由消费的食堂26个,占51%。 3、设立意见薄(箱)的食堂20个,占39%。 4、实行教师陪餐制的食堂36个,占71%。 5、学生“食堂满足度”问卷调查平均满足度为63%。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县中小学校食堂存在如下问题: 1、虽然全县中小学校工程食堂占到81%,但在食堂的设计上不尽合理,不符合卫生学标准。33%的食堂最根本的“五间”都不完全具备。 2、食堂根底设施配套率低,给学生效劳和后勤治理带来物质上的障碍。 3、食堂根本治理不到位,特殊在台帐登记、票证索取、消毒留样等食品安全治理上存
5、在很大漏洞,各学校食堂不同程度上存在食品安全卫生隐患。 4、后勤从业人员主要是教师家属,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后勤效劳观念不强。绝大多数后勤治理人员由于负担肯定的教学任务,后勤工作疏于治理,或不懂得治理。 五、调查总结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全面提升我县学校后勤保障与治理水平,切实办好让“师生放心”、“家长满足”的食堂,建议实行如下措施: 1、 实行食堂“三基(根本设施、根本治理、根本效劳)达标”,从根底抓起,落到实处。只有把食堂这个重点抓住了,这个难点解决了,才能真正把“放心食堂”创立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铲除学校食品安全卫生隐患。 2、创立全县后勤示范学校。对全县具备肯定条件和治理水平的学校加以培
6、植,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全县中小学后勤保障与治理水平均衡进展。 3、 培训提高,通过送教下乡,分区域现场参观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后勤治理与从业人员的素养。 4、 实现回访督办制。对在检查、调研、考评、信访中发觉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下达整改通知书,通过反复的回访督办,敦促整改落实到位。 5、完善治理机制,对全县中小学后勤治理实现目标考核,变终极治理为过程治理。把原来的后勤年度目标考核改为开学初、期中、期末等多个时段的综合考核,真正使全县各学校把后勤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食堂调查方案2 、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我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陇海铁路、310国道贯
7、穿全境,黄河故道横卧其间。正在建立的济祁高速、郑徐高铁穿境而过,大京九、京沪铁路、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全县辖13个镇,3个园区,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37所,一般小学60所,幼儿园50所。在校生45120人。 二、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监管体制 我县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相关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相继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8、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定食品安全责任书,经营者签定食品安全承诺书,实施责任事故追究制,使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广泛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为了增加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关职能部门实行拉横幅、贴标语、办宣传栏、印发手册、电视网络、法制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还同县教育等部门联合办班,既培训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和治理者,也培训学校分管安全的领导,提高了培训深度和广度。 (三)加大投入,改善学校食堂根底设施设备条件 近年来,各级财政在教育方面投入逐步加大,教育部门在学校后勤设施方面投入也不断增
9、加,学校食堂标准化标准化建立正稳步推动。在此根底上,我县以量化分级治理为核心,结合养分餐工程的实施,要求校校必需达标,个个要有改良,全部镇级学校食堂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投入,一些镇级学校食堂改造后面貌一新,添置了消毒柜和密封式保洁柜等设备,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以上的目标。 (四)依法监管,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为了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视治理,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坚持以日常监管为主,专项整治为辅,严格学校食堂执法检查。仅18年以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共出动执法人员1060人次,执法车辆381台次,分别151所学校的食堂进展了全
10、面的食品安全监视检查,共发出监视意见书80份,各学校已按要求作了整改落实并如期上交了整改报告。各学校相续完善了后勤岗位责任制度、食品安全治理制度、食品选购制度、购物登记台帐制度、食品安全监视信息公示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对传染病高发期,特殊是“两考”期间重点时段的食品、原料购进台帐、食品留样等重点工作监管催促力度,提升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当前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政府与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监视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肯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食堂根底设备设施条件差。当前,投入
11、缺乏难以适应学校建立需要,大量中小学特殊是农村学校食堂硬件条件差。只有少数学校食堂配有更衣室、粗加工间、厨房、库房、配餐间等条件,绝大多数学校食堂仅有厨房和库房,大多数学校食堂根底设备设施条件较差,设备非常落后陈旧,且布局不合理,全县90%的学校食堂没有根据食堂标准化设计,布局设置未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查,造成食堂功能配套不完善、不合理。 (二)学校治理机制不健全。局部学校没有食品安全治理机构,没有配备特地的安全治理人员,没有制定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或者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增大。 (三)学校食堂治理工作不到位。局部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低,食堂环境差,选购食品及原料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执行食品
12、选购索证索票和查验等治理制度,购销台账不完善。食堂生熟容器及用具无明显标志,不能做到分类存放。从业人员治理不到位,局部人员岗前未进展安康体检。食品留样不标准,个别学校未落实留样工作制度,要么份量缺乏,要么时间不够,或者没有做到密闭专柜存入和专人治理,制度流于形式。 (四)食堂从业人员素养差。一是人员专业性偏弱,整体素养不强。二是治理水平低。对餐饮效劳从业人员要求不严格,从业人员操作随便,安全操作意识差,责任心不强;安全治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操作间治理混乱,废弃物乱堆乱放,不能准时清理,影响环境卫生,不按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业主或者治理人员进货索证索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监管中发觉
13、,多数单位未索要畜禽检验检疫合格证明,食品原料商品台账记录不全,不利于相关责任追究和食品质量的有效保障。三是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几乎全部餐饮从业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帽、罩、服装、手套”治理要求,操作时穿着随便、个人卫生治理较差。 (五)养分餐改善实施规划存在安全隐患。全县养分餐改善实行两种模式,一是学校有食堂,则直接免费向住校生或者是走读生供应价值3元中午加餐;二是学校没有食堂,则统一实行“牛奶+面包”的加餐。一些农村学校由于交通不便,加上未能准时改造和新建食堂,不具备食堂供餐的条件,流通环节和保管期限较长,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 (六)监管部门力量受到各种因素限制。由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14、较多,层级相对简单,而人员、经费、设备缺乏,以及乡镇监管机构的缺失,都极大的制约了监管作用的发挥。一是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严峻缺少。虽然机改职能划转时从卫生部门划转人员1人,县统一录入6人,但监管人员仍严峻缺乏。二是经费投入缺乏,各方面根底条件差。专项执法经费、检测经费没有纳入预算,尤其是抽样检测费用严峻缺乏,难以适应当前食品安全工作实际需要。三是装备缺乏影响工作开展,全局仅一辆执法用车。 四、措施和建议 (一)突出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可以实现经费、设备的保障,机构的组建、责任的落实,并通过协调与组织解决全局性问题。为此,县级和镇要建立健全机构,明确食安办、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职能部门、镇
15、和学校的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夯实经费保障是根底。在执法监管方面,应当从政策层面保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必要的经费、设备,使之能够满意根本的工作需要。应当从政策层面,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执法和检测检验经费赐予规定,明确相应的递增机制,供应经费保障。在学校软硬件改造和升级方面,如学校食堂的改造和建立,配套设施的购置,编制的保障和人员素养的提升等,都需要足额经费的保障。安排和落实学校后勤编制,组建和完善膳食效劳中心,引进和培育专业养分师和厨师,都要求上级财政和地方政府必需加大投入、足额保障。 (三)落实工作责任是关键。在地方政府负总责这一原则下,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食堂 调查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