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9年上(高级中学).pdf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9年上(高级中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2019年上(高级中学).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9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下列各组物质,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HCl 和 KClB.Na2O2和 H2O2C.CO2和 H2SD.SO2和 SiO2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提取并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分子中含有 4 个六元环B.不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C.1 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1 个手性碳原子D.青蒿素的化学式为 C15H22O53.在由水电离产生的 H+
2、浓度为 1.0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Br-、NO3-、S2-B. K+、Cl-、NO3-、SO42-C.K+、Fe2+、Cl-、SO42-D.Na+、Ca2+、Cl-、HCO3-4.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 W 的原子序数是 X 与 Y 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W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XWZD.元素 X、Y、Z、W 中,Y 元素的电负性最大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 + 2CO(g)催化剂? ?
3、 2CO2(g) +N2(g),该反应2的热效应为H。在温度T1和T2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 H0B.T10C.T1T2, HT2, HO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盐酸滴入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立刻产生气泡B.将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立刻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将草酸溶液逐滴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逐渐褪色D.将打磨过的铁钉放入冷的浓硫酸中,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气体7.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含有 CO32-的个数为 0.1NAB.52 g 苯
4、和苯乙烯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8NAC.标准状况下,11.2 L 三氧化硫的分子数为 0.5NAD.71 g 氯气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3NA8.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 sp3的是()A.BCl3B.O3C.SO2D.PCl39.某学习小组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备注:图中“铁片”换位“电极 L”,“电极 d”换位“铁片”)A.若电极 L 为铜片,铁片被腐蚀3B.若电极 L 为锌片,锌片被腐蚀C.若电极 L 为铜片,铜片上电极反应:02+2H20+4e-=40H-D.若电极 L 为锌片,铁片上电极反应:2H+2e-=H210.下列电对
5、中标准电极电势E值最大的是()A.E(Ag+/Ag)B.E(AgCl/Ag)C.E(AgBr/Ag)D.E(AgI/Ag)11.化学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A.认知性目标B.策略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体验性目标12.现在化学课程倡导的理念是()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应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A.B.C.D.13.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下列先后顺序符合化学史实的是()玻尔提出的量子力学模型汤姆森提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道尔顿提出的实心球模型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A.B.C.D.14.在化学教学内容中,教学重点()A.就是
6、教学难点B.可能是教学难点C.不是教学难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化学知识点15.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考试的要求和需要化学学科的特征学生发展的需要A. B.C.D.16.“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技能性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情意性知识417.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A.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B.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C.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D.教学目标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18.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19.下
7、列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A.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B.在讲授“离子键”与“共价键”概念时,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C.在“萃取”技能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实验要点,不安排学生动手操作D.在“原电池”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讨论20.某教师在开学时对高一新生开展了一次小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A.活动表现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诊断性评价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12 分,第 22 题 13 分,共 25 分)21.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某教师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并没有完全遵从教材上的内
8、容,让学生按照教材所规定的实验方案做实验,而是在认真分析教材相应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活动主题,如:制作各种水果电池、利用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利用网络查找燃料电池的相关资料等,让学生选择主题开展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问题:(1)上述过程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的教学观念,请简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6 分)(2)上述过程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6 分)22.阅读下面素材,回答有关问题: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是某版本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的教学内5容。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潮湿和干燥的有色布条分别放置在氯气中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并板书:Cl2+H2
9、0=HCl+HClO,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的结论。这时有学生质疑,HCl 与 HCl0 同时生成,为什么不是 HCl 使有色布条褪色。教师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 HCl 有没有漂白性,并开展交流讨论得出了结论。问题:(1)简述实验探究法的主要环节。(6 分(2)说明实验探究法的教学功能。(7 分)三、诊断题(本大题 1 小题,15 分)2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课外实验,目的是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教,且希望实验尽量不产生有毒气体。实验方案如下所示:方案 I: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 A? ?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充分反应)方案 II: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 A? ?足量溶液 A?
10、? 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充分反应)问题:(1)方案 I 中的溶液 A 可以是什么物质?(2 分)(2 给出利用方案 I 测定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的思路。(5 分)(3)有同学提出溶液 A 可以选择浓 HNO3或者稀 HNO3,请你给出评价。(4 分)(4)指出方案 I 和方案 II 哪种更好?请说明理由。(4 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 1 小题,20 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24.案例:某教师在必修教材化学 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教学中,对“乙醇”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并展开教学:通过中国的酒文化引入课题观察乙醇,总结其物理性质复习回忆乙醇的分子式根据碳原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的原则
11、,提出乙醇的两种可能结构(即 CH3CH2OH 和 CH3OCH3) 实验验证:乙醇和钠的反应得出乙醇的分子结构,介绍羟基官能团实验验证: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和内焰移动介绍乙醇的催化氧化,启发猜想断键方式介绍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得出醇类物质的通性介绍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布置作业:制作一份关于酗酒危害的海报。问题:6(1)简要评述上述教学设计的优缺点。(10 分)(2)结合本案例,谈一谈教学设计时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学情分析。(10 分)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 1 小题,30 分)25.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标准: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
12、能发生电离。材料二 某版本高中必修教材化学 1第二章第 2 节“离子反应”的部分内容:2 离子反应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我们在初中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不仅如此,如果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能导电。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例如,将氯化钠加人入水
13、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脱离 NaCl 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图 2-9),NaCl 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为简便起见,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NaCl=Na+Cl-电解质 electrolyte电离 ionization7图 2-9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HCl、H2SO4和 HNO3的电离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HCl、H2SO4和 HNO3都能电离出 H+,因此,我们可以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
14、识。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思考与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8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初三化学中已经学习了离子、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知识。要求:(1)关于电解质,学生易产生哪些错误认识?(4 分)(2)根据以上材料完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26分)2019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HCl 是分子晶体,只含有共价键;KCl
15、 是离子晶体,只含有离子键,A项错误。Na202是离子晶体,含有共价健和离子键; H202是分子晶体,只含有共价键,B 项错误。CO2和 H2S 都是分子晶体,CO2和 H2S 都只含有共价键,C 项正确。S0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2.D【解析】由青嵩素的结构简式可知,1 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3 个六元环,A项错误。青嵩素分子中含有酯基,能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可以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B 项错误。碳原子周围连有 4 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即为手性碳原子,根据青蒿素的结构简式可知,1 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7 个手性碳原子,C 项错误
16、。根据青蒿素的结构简式可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C15H2205,故本题选 D。3.B【解析】由水电离产生的 H+的浓度为 1.010-13mol.L-1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 H+或 OH-,S2-和 H+反应生成 H2S,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 项错误。Fe2+可以与 0H-反应生成 Fe(OH)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 项错误。HCO3-与H+和 0H-都能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 项错误。故本题选 B。4.A【解析】根据 W 的原子序数是 X 与 Y 原子序数之和以及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 为 N 元素、Y 为 0 元素、Z 为 Si 元素,W 为
17、P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9半径:ZWXY,A 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XWZ,因此,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B 项正确。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随着元素非金属性的增强而增强,则热稳定性:YXWZ,C 项正确。电负性是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一种相对标度。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非金属性也愈强,因此所给四种元素中 0 元素的电负性最大,D 项正确。故本题选 A。5.A【解析】根
18、据“先拐先平温度高”可知,T1T2,又T2状态 N2的物质的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本题选 A。6.C【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为是部分溶液变质,所以溶液里包含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溶质,加入稀盐酸后,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先反应,待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完全后,碳酸钠才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放出气体,所以不会立刻产生气泡,A 项错误。将氯化铝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与氯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则开始无沉淀生成,B 项错误。草酸溶液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被还原,溶液
19、逐渐褪色,C 项正确。铁钉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不会发生剧烈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7.B【解析】CO32-是弱酸根,在溶液中会水解,故溶液中 CO32-的数目小于 0.1NA,A 项错误。苯和苯乙烯混合物最简式相同,都是 CH,52 g 苯和苯乙烯含有 4 mol最筒式 CH,4 mol CH 中含有 8 mol 原子,含有原子总数为 8NA,B 项正确。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C 项错误。71 g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而氯元素反应后变为-1 价,故 1 mol 氯气反应后转移电子总数为 2NA,D 项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资格证 2019 高级中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