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5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生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5篇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需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响,我自我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知给他的每一个人。告知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样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期,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我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貌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
2、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根底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可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可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进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这天,科学技术如此兴旺,科学家们也证明了自然界的进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一样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
3、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必需的方法去熟悉它、体验它、并根据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提醒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根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视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奇难测而又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行理喻的东西,是不行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能够理解理解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
4、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幻想中的“圣人”,是道的表达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
5、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地,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定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赶自我所需,觅求自我生存进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简单,世间
6、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所以一切纷争苦痛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全部种种皆需要人自我内省不已,都需要自我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固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剧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可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爽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
7、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_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缺乏以为道。”层次不一样,领悟的道就有区分。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一样人不一样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2 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一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读书就应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奇养分,但同样也不能放下对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读高中的时候,我以前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之后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渐渐的体会多了一些。 在我看来,道德经是一部布满了东方才智的哲学著作,对中国
8、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同样也具有很好的指导好处。其实,我们许多常说的典故和词语就来源于道德经,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大象无形等等。固然,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非常深刻,要把它完全读懂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这天我主要想讲一下我读后的一点心得:柔弱胜刚毅。 万事皆有“道”,如为官之道、从商之道,还有此刻流行的养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国家、治理企业、小到为人处世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的道理就是说事物产生之后,要用道德去培育它,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它,并且依照形势去进展它。老子在道德经中给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无穷无尽,就是由于它的
9、本性是柔弱。假如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柔弱胜刚毅。 柔弱与刚毅是一对冲突体,那么柔弱是如何战胜刚毅的呢它需要忍耐和抑制,需要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需要年复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水是至柔的东西,但是它却蕴含了无穷的力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实,正是由于柔弱,它才蕴含着无穷的潜力,才能够永久布满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风暴雨中随风飘摇,却永久不会折断,而高大强壮的树木,却很简单被大风摧折。 历也有许多的故事说明白这个道理。刘邦由于有柔弱的性格,到处留意慎重,每次大难临头都化险为夷,项羽虽然骁勇善战,惋惜他傲慢自大,到头来却身败名裂,乌江自刎。还有勾践
10、“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说明白这个道理。弓满易折,人强易亡,柔弱胜刚毅。试想,假如当年越王勾践不忍辱负重,意气用事,何来日后东山再起,报仇称霸同样,要是韩信不受跨下之辱,冲动之下拔剑杀人,之后的结果唯恐是以身偿命,默然消逝,就没有以后叱咤风云,击败霸王项羽流芳百世的将军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是柔弱的,但是它的生命是坚韧的。在抗日战斗中,当时弱小的中国忍辱负重,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日本侵略军。在此刻和平常代,我们国家一向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不逞强,以低调的姿势参加国际事务的处理,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敬重,而美国凭借他的霸主地位,处处惹是生非,国际声誉每况愈下
11、。 柔弱,并不是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它在现代社会表现出来是一种虚心慎重、低调务实的态度,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对于为人处世而言,柔弱是一种自我修养,它教我们要学会不自满、不逞强,要学会韬光养晦、安静致远,不要由于一时的胜利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要由于一时的失意就消极懈怠、丢失信念。对于为官从政而言,柔弱也是一种生存才智,即使身居要位也要低调慎重,要擅长守拙,不能锋芒毕露,否则弓满易折。“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适当的示弱,才能够以退为进,成为最终的赢家。 柔弱胜刚毅,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哲理,认真品读道德经,你能够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时空,直达我们的心灵。收起你的锋芒,保存你的实力,卧
12、薪尝胆,以柔克刚,在相宜的时候主动作为,必将成就一份宏大的事业。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3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证明人要敬重、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一、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的真,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
13、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己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天长地久。如果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胜天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 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天有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能够利用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所要到达的目标或抱负,由于天不负有心人。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身退。树在招风,我们应顺应天意,适时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而免遭杀身之祸,这也涉及到后面所写的知足。 二、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14、强其骨。要想成为圣人实非易事,要想成为圣人,就应有一颗虚心的心,不耻下问,努力地用学问与道德来充实自己。,同时,要忌空无实际的志向,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合自身实际,去实现贴合自己潜力的抱负与目标。值得留意的是,以上的这些,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强健的体魄。由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不应有傲慢自大之心,完全无视他人的存在,傲慢自大只会使自己迷失方向,跌入万丈深渊。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人贵有自知之明。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力,一切的困难就不将是
15、困难了,完善的明天将被自己开创。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有时也会打算整体。我们注意整体的同时,也不应无视局部的作用。凡大事者,皆从小事做起。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大厦,也是一块块砖建起来的。因此,我们在实现自己的抱负时,要从小事做起,从今刻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终成大事,实现抱负。 柔弱胜刚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行,莫能行。天下非刚至强,柔变强。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以柔克刚,柔能胜刚,即使天下至柔之物,也能战胜天下到坚之物,这是道之一
16、。但是,天下人皆知其道,而能真正做到的却很少,甚至没有。人民在强权之下,或许是很柔弱的,但在_之下,人民看起来的柔弱,却能_。如秦朝的来亡,便是一个例子。 上善若水。静能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动物尚有冲动,更何况是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修心养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静、无为。这样,我们即使应对世间的变幻莫测,乌云密布,也应处之泰然,冷静、镇静地应对,最终将云开见日。如果自己先乱,即会做出冲动之事,其结果会更糟。 夫唯不争,故无忧。见素抱朴,少见寡欲,绝学无忧。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此,能够长期。人有一大缺点,那就是不知足。人要想转变这一大缺
17、点,就是淡泊名利,少思寡欲,持续一颗寻常心,方能知足。知足者,少有苦恼。无苦恼者,常带有微笑,能快乐、欢乐与幸福,这就能够使自己寿命延长,安度天年。 总的来说,道德经惜字如金,字字经典,使人在明白自然这理,依道而行。同时,让人明白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清静无为,使自身快乐、欢乐与幸福。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4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学问、反对乱为,主见静待事务自身的进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学问、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急的事情。不作为,无学问、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胜利者的根本特征。主见靠事物进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
18、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此刻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表达。道家强调不作为,无学问、无智技的根底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进展,顺着自然本有的进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慧的做法。乱思、乱想、乱讨论、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加视为自然进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进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进展下去,假如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进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才智”在大自然的固有才智面前往往成事缺乏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好处。 道家强调明白最根
19、本的道理、规律和规章后,务必要追求愚、笨、傻、呆,务必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进展智力、别进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把握的学问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慧,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把握点学问,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明白终极的总道理就能够了,你明白真正的本质性规律和法则就能够,其他的东西能不明白就不明白,能不清晰就不清晰,太明白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全都的观念:“
2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出色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拟简单胜利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掌握,在于从简洁简单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由于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存小的胜利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确定是不懂此刻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才智,从简洁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
21、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胜利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查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胜利率的根本方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存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胜利之道。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800字5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章历代的释意很多,而我以为皆
22、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展阐释。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动身,得出新论如下: 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绽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地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头,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能够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此“极”为无极
23、,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头,“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到达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地。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感慨。“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虚为绽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此刻,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绽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长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 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但,全部释意皆不够细致,皆独不能从修身的体验与角度来理解与感悟,想老子思想无欲无求,其经意当从本原动身理解,而不就应依据时代思维做论证也。 学生读道德经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