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T 01-101-2005 北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oc
《DB T 01-101-2005 北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 T 01-101-2005 北京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 DB编编 号:号:DBT01-101-2005 备案号:备案号:J100XXX-2005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s2005-05-10 发布发布 2005-07-01 实施实施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发布发布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Green Buildings编编 号:号:DBT01-101-2005 备案号:备案号:J100XXX-2005主编部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编部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
2、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 批准部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批准部门: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施行日期:2005 年年 7 月月 1 日日2005 北 京关于发布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通知京建科教2005429 号各区、县建委,各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北京市建设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北京市建委京建科教2004368 号文件的要求,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和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联合主编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已经有
3、关部门审查通过。现批准该标准为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 DBJ/T01-101-2005,自 2005 年 7 月 1 日起执行。 该标准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对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如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与控制,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 推荐各单位按照该标准的要求开展建设活动,在北京市的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一优两示范工程)中要率先应用本标准。该标准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负责解释工作。特此通知二五年五月十日前 言根据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制计划,本标准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
4、研究,认真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本市的实践经验,在大量分析验证与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方案阶段评估标准、设计阶段评估标准、施工阶段评估标准、竣工与运行阶段评估标准、条文说明。本标准为本市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可作为业主、设计勘查、施工监理和运行管理人员开展绿色建筑工作的参考。本标准内容可能不尽完善,欢迎相关单位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标准编制单位,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
5、境保护科学院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清华大学土木系北京工业大学中建一局主要起草人员:秦佑国、江 亿、孙四海、滕树龙、朱颖心、袁 镔、林波荣薛志峰、陈海波、刘万鸣、邢永杰、田 蕾、顾道金、欧阳沁林海燕、刘月莉、王 兵、李大鹏、同继锋、赵 平、聂梅生任 华、田 刚、闫育梅、董 聪、马重芳、刘中良I目 次1 总则.1 2 术语.3 3 方案阶段评估标准.4 3.1 场地规划设计.4 3.2 节能.4 3.3 材料与资源利用.5 3.4 节水.5 4 设计阶段评估标准.6 4.1 室外工程.6 4.2 建筑设计.7 4.3 材料与资源.9 4.4 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9 4.5 节水与水环境.10
6、 4.6 室内空气质量.11 5 施工阶段评估标准.13 5.1 场地保护.13 5.2 环境影响控制.13 5.3 材料与资源.15 5.4 节能与节水.15 5.5 人员安全与健康.16 6 竣工与运行阶段评估标准.18 6.1 室外环境.18 6.2 室内环境.19 6.3 能源消耗.19 6.4 节水与水环境.20 6.5 绿色管理.20 7 条文说明 2111 总则总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节地、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北京市建设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住宅、办公楼、旅馆、大中型
7、商场、综合性商务楼等各类建筑。1.0.3 本标准并不涵盖建筑物所有的性能和品质,而着重于评价与绿色建筑有关的内容,包括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同时也不评价建筑美观和经济性问题。此外,我国建筑法规所规定的一般性建筑性能,包括与消防、安全相关的建筑基本性能要求、以及与绿色建筑关注点较远的强制性要求也不列入本标准。但绿色建筑评估必须以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为前提条件。1.0.4 本标准针对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施工、竣工与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分方法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建设项目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
8、展的预期目标。1.0.5 本标准从建筑环境性能质量(Q,Quality)和建筑物对资源、环境的负荷(L,Load)两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1.0.6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主要参照以下标准和规范: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建城1993784 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国务院国发200120 号)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10 号20
9、02.3.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76 号)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15-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0、89781996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市政府令第 72 号200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 (京建施20031 号)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场容卫生标准 (京建施20032 号)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 (京建施20033 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施工秩序减少施工噪声扰民的通知 (京政发19968 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北京大气污染的通告 (京政发199824 号)32 术语术语2.0.1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和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地节
11、约能源与资源和较少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2.0.2 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LCA)指对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可能涉及的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价,其目标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所需的发展成果。2.0.3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建筑物耗冷量指标(Qc)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消耗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单位 GJ/m2。2.0.4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单位 GJ /m2。2.0.5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
12、 1K 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单位 W/(m2 K) 。2.0.6 体形系数体形系数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面积。2.0.7 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单元所对应立面的外墙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2.0.8 对比评定法对比评定法将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和相应参考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能耗作对比,根据对比的结果来判定所设计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节能要求。2.0.9 参考建筑参考建筑参考建筑是平面设计及体形与被评审的建筑一致,而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参数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物。43 方案阶段方案阶段评估标准评估标准3.1 场地
13、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3.1.1 选选址址 1 鼓励使用废弃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宜选择具有开发潜力的再开发用地。 2 应保护用地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得破坏自然水系、湿地和森林;尽 可能不改变地形、地貌。 3 对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建设用地应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保护。 4 场址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 5 应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采用停车设施新技术,以 实现在有限的面积内容纳更多的车辆。 6 鼓励采取土地改良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3.1.2 交通交通 1 住宅区周围至少应有一条公共交通线路,且公共交通设施的位置距离住 宅区少于 5 分钟步行时间(40
14、0m 范围) 。 2 应提供符合标准的停车场地。合理组织交通,减少人车干扰。 3.1.3 室外物理室外物理环环境境 1 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布置、单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冬季日照、避开 不利风向和促进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 2 环境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总平 面规划应注意噪声源及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应采用适当的隔离或降噪 措施,减少环境噪声干扰。 3 室外公共活动场所风速和热岛强度等评价指标宜符合舒适要求。 4 公共区域中的硬质地面和不透水地面应有适当的遮阳。 3.1.4 绿绿化化 1 应通过合理规划,保证建设用地的绿化率达到或高于国家及北京地区规 定的标
15、准。 2 应合理配置与分布场地中绿地。应选择适宜在北京地区生长和易于存活 的树种,并进行合理的树种搭配。鼓励采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以创造富有 层次的开放性的绿化空间。 3 应尽可能地保护利用原有绿化。 4 水景尽量少用“硬化”工程,而尽可能采用人工湿地。有条件的地方可利 用自然水系营造景观。3.2 节能节能3.2.1 建筑建筑设计设计 1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 利用自然通风。建筑构造设计宜有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2 建筑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凹凸。公共建筑体形系数不宜大于 0.40,高 层和中高层住宅不宜超过 0.30,多层住宅不宜超过 0.
16、35,低层住宅不宜超过50.45。 3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应满足国家和北京地区的节能法规和使用要求。 4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透光部分(玻璃幕墙、窗、中庭的玻璃天篷)面积不 宜过大,同时应设计相应的夏季遮阳措施。 3.2.2 建筑能源系建筑能源系统统 1 应通过调整优化建筑能耗结构减少建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对各种可行 的能量转换方式,应通过比较能源转换效率,择其高者实施。 2 设有的中央采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设置可靠的运行模式、控制手段和必 要的计量设施。应考虑系统在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条件下运行的需要;应设置 热(冷)量回收装置;应考虑过渡季节利用室外新风的可能性;鼓励采用先进 蓄热蓄冷技术。 3
17、 一般情况下,建筑采暖不应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居住建筑进行夏 季空调、冬季采暖,鼓励采用电或燃气驱动的热泵型空调器(机组) 。末端可采 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或顶棚辐射供冷方式。鼓励在居住建筑小区采用热、电、 冷联产技术。 4 居住建筑采用集中采暖空调,应设计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热(冷) 量计量设施。 5 鼓励结合建筑设计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 源(技术) ,扩大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在建筑供能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3.3 材料与资源利用材料与资源利用3.3.1 材料消耗材料消耗 1 平面和体形设计应有利于简化建筑结构、节约材料。 2 应尽可能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
18、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体系。 3 应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和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 3.3.2 现现有建筑有建筑 1 应合理地使用建设用地范围内现有的永久性建筑。 2 对拆除的建筑材料应合理进行再利用。3.4 节水节水1 应科学制定水量平衡计划,减少市政提供的水量,节约用水。 2 应实现雨污分流。不能接入市政排水系统的污废水应进行单独处理。 3 应保证绿化、景观用水水质并提高利用率。 4 应积极合理地进行中水、雨水回用规划,并保证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 性和建设可实施性。64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评估标准评估标准4.1 室外工程室外工程4.1.1 场场地工程地工程 1 场地工程应减少土方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破坏。
19、 2 不得破坏原有地表径流,宜采取适当措施改进地表径流状况。 3 室外场地如行人道、停车场等宜采用雨水渗透铺地。 4 鼓励建立必要的“动物走廊”。 5 室外活动场地和步行道应考虑防滑。 4.1.2 绿绿化和园林工程化和园林工程 1 应保护和利用原有绿地与树木,不得随意砍伐建设用地内的古树、名木 及成材树木。对建设用地中已有的古树、名木及成材树木采取原地保护措施; 无法原地保留的成材树木采用异地栽种的方式保护。 2 应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3 应合理搭配树种。乔木量3 株/100m2绿地,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 面积20%。景观园林用地面积在 1 公顷以上时,木本植物种类40 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T01 101 2005 北京 绿色 建筑 评估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