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精品).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培之二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 主讲教师:颜星概说我国的儿童教育开展甚早。早在西周,就有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廷小学。儿童教育在古代实际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代刘秀九岁时随叔父在萧(今江苏 萧县)入小学。王充六岁在家随父亲学习识字,八岁出学于学馆。苏轼东坡志林云,“吾八岁入小 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我国向来注重儿童教育。南北朝的学者颜之推提出:“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作比喻“人生小幼,精神专利,成长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极重视儿童教育,他认为要明白道 理,须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存养已熟,根基已深”,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强调在幼儿教育中
2、应注意“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一、古代儿童教育的产生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三千多年的原始社会后期已经有了学校教育的萌芽。奴隶制国家建立之后,开始形成比较定型的学校,建立了初步的学校教育制度。与当时的社 会经济、政治相适应,奴隶制 时期的教育实际是“官守学业”“学在官府”的制度,学校都属于官学。我国古代儿童教育首先主要是官办的小学。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以授徒、教书为业的专门职业。复杂 的社会斗争,使得各卿大夫的私门为了和诸侯进行斗争,争相养士,利用士来增强他们的势力。这一时期文化中心迁移,学术繁荣,形成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先声。“私学”创设和繁盛
3、起来。虽然各朝都有完整的官学制度,但是直接在官学里学习的人数比较少。官学本身时盛时衰,徒具形式。而启 蒙教育的教学又并非官学任务。因此,我国古代儿童教育后来主要是私人教学。二、古代儿童教育的分类我国古代私学设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授识字和基本知识的蒙学,这类蒙学或称小学,或 称乡校、村学,或是由宗族设立的义学,或富有之家的私塾等。另一类是为年龄较长,程度较高的学生 从事学问或学习科举文字之所。而前一类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从事的就是儿童教育。朱熹在他的“小学理论”中,将一个人的教育分成两个段落。一是“小学”段落,一是“大学”段落。这个分段不只是指 学习年龄次序上说,也指内容和意义上说。他说从
4、孩幼时,便须从洒扫应对进退上将伦常礼教教导儿童,进而教他诗、书、礼、乐之文,要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上,具体行事上,熟悉、伦常礼乐之教。再进而入“大学”,即在小学的基础上,做格物致知的工夫,对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有一贯的理解。从这里可以 看出,朱熹的“小学”段落的教育也就是儿童教育。三、古代儿童教育的教育内容三、古代儿童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通过教材传授给学生的。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有其传统教材。即所谓“养蒙 书”或“小儿书”之类。我国古代儿童教育传统的启蒙教材多用韵语、诗歌和偶名编写而 成。这些教材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训练识字读书及初步作文的基本能力,进而传授各方面的 基本知识。古代的启蒙教材是在封建统治
5、下出现的,就内容说,首先是宣扬灌输封建的伦常道德,培养封建伦常的思想意识。其次要能掌握文字工具,能够认识文字阅读应用,又 能掌握一定的自然知识、生活知识与历史知识。再就是在这基础上作深造进修或应科举考 试的准备。这些内容在启蒙教材中都分别得到反映。从内容上看,传统的启蒙教材大体可 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综合性的教材。第一类为综合性的教材。一般来讲,在学塾的课堂上,都是以综合性的教材做教本,最著名的综合性教材是三字经。一般认为它 是南宋末年的大学者王应麟所作。三字经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叙及人性与教育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常识,伦理道德与学习的方法,无论形式与内容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的社会价值,是宋 以
6、后相当长时间内私学蒙童的必读之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传统启蒙教材的代称。其次是幼学琼林的综合性就更大,内容上分为三十四门,形式上也综合了对句和典故两种类型。它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举天文地理、岁时节令、文臣武职、道德伦理、身体服饰、人事日用、疾病死丧、释道鬼神、鸟兽花木等等,无不网罗。其中,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最可称道的还在 于它组织的精妙以及它的正文本身就释典解义,以至于不用考索就能理会,阅读起来少有滞碍。第二类为对儿童进行道德伦理说教的教材。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即是这个时代的主要教育内容。在封建社会里,培养封建道德意识,纲常伦理 的等级道德是那个时代的教育中心内容。训释有关性理一类
7、概念的涵义。这一类型的启蒙教材最有影响的是性理字训。它的书名极为准确地传达了它的内容。全篇凡分 造化、性情、学力、善恶、成德和治道六个门类,每四字一句,各条少或两句、多则八句。它不求声韵 的谐合,所以颇棘唇吻,尤其是它专讲性理,颇为玄奥,从形式到内容都极不便于儿童。尽管如此,由 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这个颇为奇异的读本依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汇编所谓先贤的格言至论而成的。这一类型最著名的是增广贤文。它或辑自雅言,或采录俗语,不拘一格。正因为如此,内容也 就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杂陈,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而不再仅仅一味地宣传儒 家的道德思想。人们称它是做人的良方,处世的诀窍。诗歌。它
8、们用四言、五言、七言写成,内容不外乎入孝出悌、尊师敬长一类,目的是为了规范儿童的行为 举止。我国最早的启蒙读本弟子职就属于这一类。宋以后越来越多,到清朝更是空前繁荣。这类教 材,专门对儿童进行道德说教,要求他们接受儒家孝悌仁义那一套。第三类是历史教材与历史故事书。这类教材在过去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要求是用历史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充实并说明封 建伦常道德。同时也使儿童从幼时便记得许多典故,扩大儿童的历史知识,从此中亦可以吸取经验并以 历史人物作为榜样。五言鉴的作者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李廷机,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张瑞图进行过修订。它以五言 韵语的形式,叙述从结绳之事、年代难详的三皇之世,直到明
9、末的历史。它力图勾画出一个清晰的脉络 而又尽量包罗丰富的内容,往往在王朝更代和历朝大事之外,曲为陈述社会和文化的内容。第四类是专讲名物的(近于自然常识)教材。这一类主要有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名物蒙求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衣。服、建筑、器具等。在“名物”书中亦仍然提到伦理纲常之教。封建纲常伦理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中心。他是为封建秩序服务,同时起着巩固封建秩序的作用。这些在传统启蒙教材上,有鲜明的反映。四、古代儿童教育的方法记诵熟读 古代儿童教育在识字和取得知识方面都强调记忆牢固。宋明教育家对于读书方法有许多主张,一般 都重视记诵熟读。程颐即说过,“勿谓小儿天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
10、又认为人有记性有悟性,儿童阶 段,记忆力强,因而必须从幼小时便熟读记住,“读多自然晓”(朱熹语)。潜移默化潜移默化 古代儿童教育注重“豫”的原则。程颐曾说教育之法,“以豫为先。盖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主,则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者”。要通过幼时连续不断的习练,使儿童 安于所习,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长”的境界。把封建伦常道德具体规定到言动视听行为举止上,身 体力行,由习惯化的过程而成为儿童以至成人的自己原来具有的做法一样,读书要精熟到如同自己要说 的一样。循序渐进 王阳明多次提到为学必须循序渐进,不可躐等。他认为教学必须注意“从本原上渐渐盈科而进”,个人的发展从婴儿起
11、到成人有他的阶段性。他说仙家说的婴儿是个好譬喻。婴儿在母腹中只是纯气,有 何知识?出胎后渐渐方能啼笑,能认识其父母兄弟,又改而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到后来天下事无 不可能。要顺着他“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顺序为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应用上要顾到儿 童的心理发水平。王阳明认为良知到何水平,便就此水平教学。王阳明对于儿童教育,提出了培养诱导等方法,这与专门教书背书的记诵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他 在这种方法论中,提出了他的“儿童心理”的见解。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舒畅之 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譬之时雨春风,霑 被卉木,莫不萌
12、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他把儿童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比作时雨春风,盎然生意,情 意舒畅,而不是冰霜剥落,生意萧索。因之教学必须注意启发诱导。作为教学方法,这较之拘束防范和 体罚威迫要好得多,而且也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培养诱导寓教于乐儿童的心理性情自有其特征,王应麟深谙此理,主张在传授知识、灌输纲常伦理的过程中,顺应儿 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采用鼓舞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使其乐学,日有长进。他的这种主张,体现在 内容上,即注重提高儿童读物的趣味。如三字经寓忠孝节悌等伦理道德于故事之中,即能使学习与 道德教育相结合,又照顾到通俗性和趣味性,因而备受欢迎。因材施教古代儿童教学不是班级制。一般是在总的“
13、教学计划”下各人进展不一,教师分别教学。这种方法 实际上在有经验的教师手里有因材施教的效果。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他重视了解学生 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和优缺点有比较深的了解。孔子在进行教育时,常按照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例如:同样问仁、问学和问孝,孔子对每个学生的答复都是对症下药、不相雷同的。因为他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各个人的长处,使他的学生的成就各不相同。重视儿童教育的几个方面:重视儿童教育的几个方面:1、在活动中教育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培养儿童感知事物的能力,是发展儿童智力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思想家很重视感知事物的能力。孔子就很强调“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而从之,多
14、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荀子也提出对儿童教育要以“闻见”为基础。王充更进一步提出感觉是认识的源泉。是小儿经常接触外物,不使之幽闭,给予各种学习的机会,使儿童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人脑的细胞数目出生后六个月就基本不变了。用脑并不能使脑细胞分裂增殖,但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者的感化作用,以使脑细胞体增大,树突、轴突增粗,而且分枝发达,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可见,幼儿早期丰富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2、以身示教榜样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儿童最重要的榜样,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就十分重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感化作用,
15、他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儿童最重要的环境是家庭,而父母是儿童第一任老师,而且也是最长久的老师,他的言行将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为“楚”为“夏”。3、因人而异,多方诱导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很注意根据儿童特点进行教育,他说:“如树有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浇灌,萌芽再长,便又加 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有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4、顺应儿童的自然特点进行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特点进行教育,这是贯穿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基本思想,是其精华所在。而在我国,这种思想的提出要比其早两千余年,庄子中就曾用寓言的方式形象地
16、阐述了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特点的道理。庄子中说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中去,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不是“以鸟养鸟”。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不顺应儿童的自然特点去进行教育,虽然出自好心,儿童缺免不了要遭到那只海鸟一样的命运。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提出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所长”,即顺应其自然不妨碍其成长。因为儿童的发展就和树木生长一样有规律可循,要“顺天之木,以致其性”。五、我国古代儿童教育的原则1早教的原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其所著的颜氏家训中提出了中国古代早期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
17、包括:抓紧时机,及早施教。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是认识的奠基时期,必须及早施教,方能健康成长,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婴幼儿处于“学期未充”、“精神未定”的阶段,可塑性大;二是幼儿精神专一,教习效果好。颜之推提出的“早教、勿失机”,也有相当的科学道理。这个“机”,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关键期”有相近的意思。遗传给下代的只是发展能力的可能性,而不是发展能力的现实性,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而人地潜在能力开发,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选择性,某一种能力只能在某一固定时期开发,抓住了这个机会,可以使幼儿的天赋得到佳发展,并使他终身获益。错过了这个机会,发展就困难的多。所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2环境习染的原则:环境习染
18、的原则:环境习染基本原理是人在少年时,神情未定,应注意家庭和周围环境习染基本原理是人在少年时,神情未定,应注意家庭和周围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并自觉利用环境对儿童进行积极影响。所谓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并自觉利用环境对儿童进行积极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人性如素丝,人性如素丝,染于仓则仓,染于黄则黄,染于仓则仓,染于黄则黄,”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孟母三迁。孟轲初家居近墓地,因之孟轲儿时常去墓地玩耍,嬉孟母三迁。孟轲初家居近墓地,因之孟轲儿时常去墓地玩耍,嬉戏为墓间之事。孟母认为这个地方对教子不利,遂搬家。后搬到戏为墓间之事。
19、孟母认为这个地方对教子不利,遂搬家。后搬到市井商店附近,孟轲又学起做生意的游戏来,孟母认为这个地方市井商店附近,孟轲又学起做生意的游戏来,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也对孩子的教育不利,也对孩子的教育不利,“复徒复徒”后到学舍之旁,孟轲学起捉辑打躬后到学舍之旁,孟轲学起捉辑打躬之礼仪之事。遂居。后人常赞她懂得潜移默化的作用之礼仪之事。遂居。后人常赞她懂得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所谓环境分两种古人所谓环境分两种:一是事物的环境,二是人的环境。父母应把一是事物的环境,二是人的环境。父母应把婴幼儿置于好人好事的环境之中,避开邪恶的人和庸劣之事的影婴幼儿置于好人好事的环境之中,避开邪恶的人和庸劣之事的影响,使其受到好
20、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西周有人曾提倡小孩响,使其受到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西周有人曾提倡小孩“与正人与正人居居”而不与恶人居,使小孩接受好思想、好行为,而避免坏思想、而不与恶人居,使小孩接受好思想、好行为,而避免坏思想、坏行为的影响坏行为的影响。3.量资循序 崔学古是清初著名的蒙学教育专家,他在所著的幼训一书中提出“量资循序”原则,认为应当根据弟子的资禀高低和学问生熟,循序渐进,“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毫不放空,亦不逼迫,优而游之,使自得之,自然慧性日开,生机日活”。蒙养教育不能“欲速以求成”,“性急于一时”,“而在操功于悠久”。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老师要了解学生天资禀赋,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
21、教学计划;而是学生在没有外来强制的情况下,在“优而游之”的和谐愉快的状态下活动学习,导致“自然慧性日开”的结果。4.鼓舞的原则所谓鼓舞,是指教育年幼的儿童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但是表扬和鼓励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合理利用这一手段,达到激发儿童志气,促进其进步的目的。表扬鼓励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而有所不同。如:对于比较迟钝的儿童,应当“举其长以扬之”,他就会不敢自退。对于比较懒散的儿童,“加以礼貌”,则不鄙。对于比较聪明而洋洋自得的儿童,“摘其短以抑之,则不骄”。5.注意趣味性和游戏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通过趣味性以调动受教育者地积极性,使之“乐学”。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王阳明认为,一般来说儿童的性情,喜欢玩耍而不喜欢拘束,这好比草木开始发芽时那样,自由自在地就会长得茁壮,使他折断弯曲就长得萎靡不正。另外,北宋时期学者扬亿在所著家训一书中明确指出:“童稚之学,不止记诵”,而是要“养其良知良能”。附:中外儿童教育名著附:中外儿童教育名著论语学记礼记.大学颜氏家训宋司马光著家范朱熹小学童蒙须知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蒙台 梭利童年的秘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纳教育过程赞可夫教学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