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道德经上德不德38.ppt
《(精品)道德经上德不德3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道德经上德不德38.ppt(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什么是德?什么是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
2、华,故去彼而取此。华,故去彼而取此。(帛书甲乙本第(帛书甲乙本第3838章)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下德为之而有为之而有以为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仍之。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始。是以大丈夫。是以大丈夫处处其厚不
3、其厚不处处其薄,其薄,处处其实不其实不处处其华,故去彼其华,故去彼取此。取此。(河上公注本第(河上公注本第3838章)章)河上公章句河上公章句-论德第三十八论德第三十八上德不德,上德不德,【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言其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是以有是以有德。德。【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德以全也。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德以全也。】下德不失德,下德不失德,【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下德,
4、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是以无德。是以无德。【以有名号及其身故无德也。以有名号及其身故无德也。】上德无为上德无为【谓法道安静,无所施为也。谓法道安静,无所施为也。】而无以为,而无以为,【言无以名号为也。言无以名号为也。】下德为之下德为之【言为教令,施政事也。言为教令,施政事也。】而有以为。而有以为。【言以为己取名号也言以为己取名号也】上仁为之上仁为之【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仁无上,故言上仁。为之者,为人恩也。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仁无上,故言上仁。为之者,为人恩也。】而无以为,而无以为,【功成事立,无以执为。功成事立,无以执为。】上义
5、为之上义为之【为义以断割也。为义以断割也。】而有以为。而有以为。【动作以为己,杀人以成威,贼下以自奉也。动作以为己,杀人以成威,贼下以自奉也。】上礼为之上礼为之【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也。仪也。】而莫之应,而莫之应,【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则攘臂而扔之。则攘臂而扔之。【言礼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仍引。言礼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仍引。】故失道而后德,故失道而后德,【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道衰而德化生也。】失德而后仁,失德而后
6、仁,【言德衰而仁爱见也。言德衰而仁爱见也。】失仁而后义,失仁而后义,【言仁衰而分义明也。言仁衰而分义明也。】失义而后礼。失义而后礼。【言义衰则失礼聘,行玉帛也。言义衰则失礼聘,行玉帛也。】夫礼者,忠信之薄夫礼者,忠信之薄【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而乱之而乱之首。首。【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前识者,道之华前识者,道之华【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时,得道之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时,得道之华。华。】而愚之始。而愚之始。【言前识之人,愚暗之倡始也。言前识之人,愚暗之倡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是
7、以大丈夫处其厚,【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谓处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谓处身于敦朴。身于敦朴。】不居其薄,不居其薄,【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处其实,处其实,【处忠信也。处忠信也。】不处其华。不处其华。【不尚华言也。不尚华言也。】故去彼取此。故去彼取此。【去彼华薄,取此厚实。去彼华薄,取此厚实。】傅佩荣解读老子傅佩荣解读老子推崇禀赋的人不刻意修德,所以保存了禀赋;贬抑禀推崇禀赋的人不刻意修德,所以保存了禀赋;贬抑禀赋的人不忽略修德,所以失去了禀赋。推崇禀赋的人赋的人不忽略修德,所以失去了禀赋。推崇禀赋的人无所作为,并且不存任何目的;推崇行仁的人有所作无所作
8、为,并且不存任何目的;推崇行仁的人有所作为,但是不存任何目的;推崇行义的人有所作为,并为,但是不存任何目的;推崇行义的人有所作为,并且存着特定目的。推崇行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响且存着特定目的。推崇行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响应,就举起手臂强迫别人顺从。所以,失去了道,才应,就举起手臂强迫别人顺从。所以,失去了道,才要讲求禀赋(德);失去了禀赋,才要讲求仁;失去要讲求禀赋(德);失去了禀赋,才要讲求仁;失去了仁,才要讲求义;失去了义,才要讲求礼。礼的出了仁,才要讲求义;失去了义,才要讲求礼。礼的出现,是忠信沦于浅薄,也是大乱的祸首。从前的有识现,是忠信沦于浅薄,也是大乱的祸首。从前的有识之士,把
9、握之士,把握“道道”的浮华外表,其实正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实在而不陷于浮华。所以要舍弃后者而采取前者。的浮华外表,其实正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实在而不陷于浮华。所以要舍弃后者而采取前者。【解读解读】“德德”指禀赋或本性;指禀赋或本性;“上上”与与“下下”若作形容词,则指上等与下等,但是若作形容词,则指上等与下等,但是人的禀赋如何分上下?因此,应以人的禀赋如何分上下?因此,应以“上、下上、下”为动词,所指为为动词,所指为“推崇、贬抑推崇、贬抑”。“上仁、上上仁、上义、上礼义、上礼”皆依此而解。譬如,皆依此而解。譬如,“上仁上仁”即是即
10、是“上仁者上仁者”(推崇行仁之人)。此外,由(推崇行仁之人)。此外,由“失失道而后德道而后德”一语,亦可知此一每况愈下的过程,恰与人的选择有关。一语,亦可知此一每况愈下的过程,恰与人的选择有关。“前识者前识者”,所,所“识识”的正是的正是“礼礼”,亦即以为礼可以安定人间,结果却是,亦即以为礼可以安定人间,结果却是“愚之始愚之始”。然后,然后,“大丈夫大丈夫”一词是指立志要悟道的人。一词是指立志要悟道的人。本章依专家之见,把王弼本的本章依专家之见,把王弼本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底下的底下的“下德为之而有以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为”去掉。否则原文义理难以顺适。并且,帛书甲、乙本皆无此句。
11、去掉。否则原文义理难以顺适。并且,帛书甲、乙本皆无此句。庄子庄子知北游知北游:“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陈鼓应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上礼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上礼的
12、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强从。所以丧失道就会失去德,失了德就会失去仁,丧失所以丧失道就会失去德,失了德就会失去仁,丧失了仁就会失去义,失了义就会失去礼。了仁就会失去义,失了义就会失去礼。礼,标志着忠信的不足,而祸乱的开端。预设的种礼,标志着忠信的不足,而祸乱的开端。预设的种种规范,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种规范,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浇薄;存心笃实而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浇薄;存心笃实而不居于虚华。所以舍弃薄华而采取厚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舍弃薄华而采取厚实。结构结构上德不德,是以
13、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故去彼而取此。
14、德德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说文说文(段注段注:外得于人,: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汉书汉书文帝纪文帝纪德何如可以王矣?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荀子王制王制是不敢倍德畔施。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战国策秦策秦策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左左传传文公十七年文公十七年以功受赏,臣不德君
15、。以功受赏,臣不德君。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外储说左下然则德我乎?然则德我乎?左传左传成公三年成公三年君臣各能其分,则国宁矣,故名之曰不德。君臣各能其分,则国宁矣,故名之曰不德。管子管子宙合宙合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16、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17、人。左传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僖公二十四年寒食节寒食节古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古每逢清明节的前一天,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姓家家户户不生火,不做饭,这一天吃冷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食,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作“寒食节寒食节”。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介子推背着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居起来。晋文公懊悔不已,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摘自百度)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摘自百度)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
18、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高祖急,顾丁公 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史记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栾布列传壮学子曰:丁公死晚矣壮学子曰:丁公死晚矣!然谲哉,高帝乎然谲哉,高帝乎!高帝曰:使项王失天高帝曰:使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丁公为项王臣不忠。然则为项王臣忠者,宜
19、莫下者,丁公也。丁公为项王臣不忠。然则为项王臣忠者,宜莫如季布。丁公已戮,而季布方购,高帝非能以公灭私者也。然如季布。丁公已戮,而季布方购,高帝非能以公灭私者也。然则高帝曷为斩丁公则高帝曷为斩丁公?曰:高帝之怨丁公,犹其怨季布尔矣。然而曰:高帝之怨丁公,犹其怨季布尔矣。然而斩丁公,季布终赦者,季布数窘高帝,卒无害于高帝,自以为斩丁公,季布终赦者,季布数窘高帝,卒无害于高帝,自以为罪而逃之,则非高帝之所甚恶也。罪而逃之,则非高帝之所甚恶也。丁公能窘高帝,能释高帝,丁公能窘高帝,能释高帝,自以为德而谒之,是则高帝之所甚耻也。自以为德而谒之,是则高帝之所甚耻也。不然,鸿门之役,使不然,鸿门之役,使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道德经 上德不德 3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