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格律诗八首》-(一).doc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格律诗八首》-(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上《格律诗八首》-(一).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格律诗八首教案 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教学关键: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课 时:五课时教
2、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次北固山下一、导入新课: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大屏幕显示词语)(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感悟抒情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
3、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如李白的静夜诗、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播放:欣赏配乐朗诵诗flash动画静夜诗。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
4、受。参考理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
5、美。四、主题研读。这首诗中哪几句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情怀?“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五、小结。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愁绪。全诗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写景逼真,和谐优美。六、作业:1.自由朗读背诵。2找一首表现思乡主题的诗,并把它背下来。 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春望钱塘湖春行一、1.导入新课。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两首写春的律诗春望和钱塘湖春
6、行。2.朗读两首诗。(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2)指导学生朗读。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二、学生交流。(1)对杜甫和白居易这两位唐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白居
7、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等。(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三、合作探究。(1)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都城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2)同学们对这两首诗
8、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四、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1)两首都是写春的古诗。(2)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景物,情景交融。(3)都用字传神。不同点:(1)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的景色,通过“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乱花”“浅草”一联,写的也是春景,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望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2)春望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意象。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春光。(3)钱塘湖春行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9、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凉,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五、展示自我。背诵歌咏春天的诗文,小组竞赛。六、小结。世间有一种再美妙不过的事情,那就是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碧水青山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它就像在深闺的处子,有待天才诗人去发现。天才诗人才高八斗,锦心绣肠,但他们涌泉般的才思必须找到一个最佳喷发口。于是,作为他们美满结合的结晶,璀璨夺目的诗章诞生了。因此,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实在是山水的幸事,诗人的幸事,也是诗坛及后世读者的幸事。山水成就了诗人,历史也成就了诗人。七、布置作业。背诵这几首诗。板书设计: 国破之景 山河在 草木深 移情于物 花溅泪 鸟惊心 春 望 家书之盼 连三月 抵万金 痛
10、苦之态 搔更短 不胜簪 抓诗眼 水 云 莺 燕钱 塘 湖 春 行 悟诗情 喜 悦 恬静教学后记: 第 三 课 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一、导入新课。“诗以言志” ,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诗人的情志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诗人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或者洋溢一种壮志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长海”;或者抒发一种壮志未酬的情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或者蕴涵哲理给我们人生启示希望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人生感悟。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朗读。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再让全体学生配乐齐读。2.学生参
11、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教师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歌,可设置思考题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小到一个词的词义,大到这首诗的整体内 容。就这些问题,小组展开讨论,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有助于充分地理解诗意。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画意。让学生说一说心中想象的画面。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
12、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5感悟欣赏。(1)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心情,感慨世事沧桑,但表现出了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乐观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重新投入新生活的志向和热情。(2)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或者“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原因”。(3)这首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4)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诗人从回顾写起,首联以凄凉的心情回顾被贬的悲苦生活,写往昔之苦,
13、沉郁愤慨。颔联由昔而今,诗人以伤感的情绪写二十三年后的悲痛。颈联一改前面伤感消沉的情调,直接抒发自己遭遇坎坷后不甘沉沦、旷朗达观的心情,变为昂扬奋发的气概。尾联总结全诗,点明酬答的题意。诗人要以奋发向上的乐观态度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积极进取。(5)这首诗多次运用了典故,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说一说运用典故的效果。诗人借用典故,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叹。诗人感慨今昔,由往昔凄凉之苦写到今日怀念旧友与岁月流逝的悲痛,倍感惆怅、伤痛。6小结。诗人写了二十三年来痛苦的人生经历,横遭贬谪不消极,怀旧悲痛不悲观,面对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放眼未来,振奋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
14、示了时代在前进、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意境开阔,思想深邃,成为千古名句,被后世传诵。叙事融情,含蓄深沉,直接抒情昂扬奔放,诗人为自我塑造了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形象。三、学习赤壁。1.导入新课。默无声息的赤壁里,渐渐幻化出了赤壁之战的历史画卷。风流人物叱咤风云的神采,战争进程的悬念起伏,激战场面的刀光剑影,船旌猛火,逃者的惊惶,伏击的神妙纷至沓来。让我们走进杜牧的赤壁,走进历史。2.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
15、,后世因称之“杜樊川”。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杜牧的诗、赋、古文都有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杜牧游览赤壁,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确立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史诗。4整体感知。前二句借 历史遗物写历史,后二句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5合作探究。
16、人们对于赤壁之1战,都是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孙吴联军的胜利理所当然,认为身为孙吴军统帅的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头号风云人物。杜牧却把周瑜的取胜归结为东风与便,并设想了没有这个关键因素的严重后果。为什么对于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作者抓住的就这一点呢?他要借此诉说什么呢?6小结。怀古实为伤今,怀人实为伤己。从小处着笔,字面不动声色,字里行间却波涛翻滚,寄寓幽深。有心的读者,可以让感悟情思在其中尽情地飞翔。一首以议论直接入诗的咏史诗能写得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接受前人对杜牧、对赤壁的定评:“七绝高手”“晚唐咏史诗高峰作”。四、作业:背诵。板书设计: 首联:直抒胸臆酬 乐 天 扬 州 初逢 颔联:运用典故席 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格律诗八首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课件 长春 初中语文 格律 诗八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