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隆中对》-(二).doc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隆中对》-(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隆中对》-(二).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隆中对(第1课时)教案课前预习:1.课前查资料,了解三国历史及知识。2.了解诸葛亮的简单生平事迹、东汉末诸侯割据的状况和历史背景。3.积累文言词语和出自本文的成语。相关课程标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具;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评价任务:1.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诸葛亮如何对天下形势作准确分析的。2.把握诸葛亮决策的科学预见性。3.虚拟对话,领略古人情怀。4.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言简义丰的语言。5.质疑探究,讨论诸
2、葛亮是如何让刘备折服的。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1.导语:三国时期有一位“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的智慧人物是谁?(诸葛亮)对,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诸葛亮,一睹其隆中对策的风采。(板书:隆中对 司马光)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教师指导学生展示课前积累的材料,并作适当补充)作者:司马光是 时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体通史 。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的编年史巨著。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北宋 资治通鉴)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
3、渴之时。公元207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情况。对,对策,答问的意思,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二自主学习(一).读准课文,初知内容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自行理解。2.自荐朗读课文,指生评价。(重点抓字音和停顿)3.投放幻灯片,强调重难点字词的读音或写法。儒生俗士 由是诣亮 屏人 倾颓 度德量力 信大义 猖蹶 吴会殆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 戎越 汉沔 乐毅4.根
4、据老师的指导,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核心部分是一段才华横溢的对策,那么是谁在问?问谁?问什么?为什么问?是谁在答?(刘备 问诸葛亮 “君谓计将安出”中的“计”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大计消灭奸贼,匡扶汉室的大计 刘备的话“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诸葛亮)(二)读懂课文,理解内容1.疏通文意要求: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遇到困难可借助工具书或与小组同学交流探讨,然后找同学来说,教师点评,指正错误。步骤:(承认,同意 总共 于是,就 应该 失败 招致,引来 前去,到 通“伸”,伸张 确实 )强调下列特殊句式的翻译。
5、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句)贤能为之用(被动句)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欲信大义于天下(状语后置句)君与俱来(省略句)2概括内容,理清层次.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的内容。.课文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做的回答,表现了诸葛亮惊人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干。.第一部分(1):写诸葛亮远大的政治抱负,为下文做铺垫。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诸葛亮的才能。第三部分(3):写刘备问策,诸葛亮详陈对策,充分表现诸葛亮的才能。三研读课文,交流研讨(一)质疑探讨,理解内涵要求:速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就文章的内容方面提出
6、一两个你认为重要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简单归类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预设问题:1. 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明确:“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2. 刘备从司马徽口中已知孔明是奇才,却为什么不早用之?明确:在司马徽举荐之前,诸葛亮只是“自比管仲、乐毅”,而“时人莫之许也”。司马徽的举荐只是一面之词,还没有得到别人(如徐庶)的证实。当时诸葛亮才二十六岁,还很年轻。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军事
7、上还没有建树,他的“奇才”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证实。重用人才,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事,因此刘备不敢贸然用之。3.从文中哪几处细节可看出诸葛亮有点高傲自负?明确:主要有三处:“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二)虚拟对话,古今碰撞师: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三国至今,虽历经1700多年,仍为世人称颂,他“隆中对策”,因其对后来建立蜀国和三国鼎立局势的准确预见,被誉为千古佳话。今天让我们与诸葛亮零距离接触。 提示:班级推选两名精通三国的同学演绎诸葛亮,其他同学们可根据课文内容提炼有趣话题,虚拟对话
8、,古今碰撞,更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和古人情怀。(教师作适时补充、点拨)预设话题:1您在隆中对中,对荆州作了分析,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您是怎样暗示他的?2.您为何还要分析益州?您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3.在对策中体现了您体恤民情和任用贤能的政治思想,有哪些语句能体现这些思想?4. 您为刘备做出什么样的战略决策?最终目标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5.在文中,您很重视“人”的力量,为何在您去世后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6您文中说“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你为什么不投奔曹操尽快统一中国结束民不聊生的日子?点拨:1.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
9、无能。所以我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2.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地根据地。)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4.占据荆州、益州,以之为根据地,“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坐等时机成熟,夺取天下。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根据: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曹操势力强大,不可与争锋。孙权根基深厚占有地利人和,可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隆中对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课件 北师大 初中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