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教案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教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教案资料.doc(1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医学心理学学习纲要-第一章绪论学习纲要【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学习医学心理学有关的概念,医学模式转变及其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掌握: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2、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熟悉:1、医学心理学的任务。2、医学模式的定义。3、医学模式转化同医学心理学间的关系了解:1、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2、生物医学模式。3、医学心理学简史【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一般概念1.医学心理学定义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
2、的相互关系,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医学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医学心理学的任务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归纳为七个方面:探讨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心理因素的作用;阐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对病人的心理或行为方面进行评定或诊断的方法;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原则与方法;探讨脑与行为关系;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科学原则与方法。3.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从应用角度来探讨医学心理学,涉及到的主要相关或相近研究领域包括了心理学许多重要分支,如: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神经
3、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社区心理学、缺陷心理学和药物心理学等。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则既被当做是医学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又被视为医学的分支学科。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心理学1.医学模式定义医学模式(medicalmodel)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2.历史上的医学模式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不同的医学模式,主要包括:神灵主义(spiritualism)、自然哲学(naturalphilosophical)、生物医学(biomedical)和生物心理社会(biops
4、ychosocial)四种医学模式,这几种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心身关系认识的不同。3.医学模式的转化生物医学模式无疑推动了生物医学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引起人们的重视,促使新的医学模式加速走上医学舞台。1977年Engel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卫生护理工作中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指导研究和教育等工作,成为新的医学模式诞生的里程碑。5.医学模式转化同医学心理学间的关系(1)医学心理学的健康和疾病观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致。(2)另一方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简史1.医学心理学发展概况。(1)1852年德国哥顿挺大学洛采(Lotze,RH.)在其撰写的医学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到“医学心理学”一词,而后又转向心理学,他在1867年出版的医学物理学手册一书中,谈到用实验方法研究人在医疗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2)1896年,冯特的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魏特默(Witmer,L.),首创“临床心理学”一词,被尊为美国的“临床心理学之父”。(3)1905年,第一个智力测验诞生。(4)医学心理学的另一重要研究领域心身医学,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5)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是临床心理学的快速发展期。(6)二十世纪70年代,行为医学迅速发展。2.我国医
6、学心理学发展历程。习题选择题【A型题】1.医学心理学是一门()A交叉学科B心理学学科C医学学科D精神病学学科E分支学科2.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洛采(Lotze)B冯特(WWundt)C惠特曼(Lwitmer)D霍尔(Hall)E卡特尔(JMCattell)3.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E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4.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动物的心理发育B病人的焦虑C人际关系紧张D人的不良行为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5.下列哪一项是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A临床
7、心理学B变态心理学C心身医学D健康心理学E以上都是6.心理学是()的分支学科A行为医学B应用心理学C神经心理学D护理心理学E社区心理学7.医学模式是()A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B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C对医学各门类的总称D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总称E以上都不是8.关于医学模式,不正确的描述是()A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B存在于近30年C影响医学工作者的行为D包括疾病观和健康观E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影响9.1977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需要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的作者是()AFreudSBEngelGLCWundtWDPavlovIEWundtW1
8、0.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不包括()A现代心身素质降低B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C人预期寿命的逐渐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节奏的加快,带来了新的健康和疾病问题D精神病和其它功能性疾病发病率高,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对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E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没有疾病,同时要求有好的心情,即使在躯体治疗过程中,也要求治疗方案能保证个体一定的生活质量参考答案1.A2.B3.C4.A5.E6.B7.A8.B9.B10.A第二章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与方法学习纲要【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学习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了解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9、掌握:1、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目的。2、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1.医学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描述心理行为状况;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2.研究过程问题和提出假设;收集资料;检验假设和建立理论;研究的信度与效度。3.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研究性质分为描述性和控制性研究。根据研究所涉及的时间特点,将研究分为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前瞻研究和回顾研究。第二节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试者的行为言谈、表情等进行观察,从而
10、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依研究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按其被使用的场合,可分为自然观察法、现场观察法、临床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2.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受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有:问卷、谈话、采访、座谈、书面材料分析等。3.个案法个案法对单个受试者进行的多方面研究,包括收集关于这个受试者的历史背景资料、测验材料、医学档案,以及有关人员做出的评定和反映。4.相关法相关研究法是考察两个变量间是否有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与统计技术。5.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和记录个体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因果研究的最主
11、要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临床实验。6.测验法测验法是利用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来测量和评定个体的能力、态度、性格、成就和情绪状态等心理特征的一种研究和诊断方法。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下的列哪项不是医学心理学的研究目()A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征B人群中智商的分布C我国成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D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E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2.医学心理学研究问题来自()A实践活动B理论C既往的研究或文献D通过观察产生的疑问E以上都是3.对于类似“性格”、“兴趣”之类的心理概念()A只能作非量化研究B只能作描述性研究C可以通过间接定量方式加以研究D可以通过直接定量方式加以研
12、究E以上都不正确4.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评定,或者进行不同的处理,以比较其后果、效果和副作用,属于何种研究类型()A横断研究B纵向研究C回顾研究D前瞻研究E相关研究5.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A调查法B临床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E心理测验法6.关于医学心理学方法学问题,以下正确的描述是()A观察法属于个案法B晤谈法属于调查法C问卷法又称心理测验法D实验法又称实验室实验法E测验法只能测定智商和性格7.对某一“无痛”儿童的日常行为作系统的观察分析,研究其行为形成的机制,在医学心理学中这类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
13、相关法E测验法8.在临床工作、学习和其他生活情境中,对研究对象的某些变量进行控制操作,观察其有关的反应变量,分析和研究其中的规律,这是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A日常观察法B心理测验法C调查法D现场实验法E个案法9.事先将各种需要的内容列为调查表,当面或邮寄等方式供调查者填写,收集后对结果逐条进行分析,在医学心理学中这种研究方法称为()A测验法B问卷法C座谈法D实验法E相关法10.对一批A型行为患者,目前开始作综合行为矫正指导,此后追踪5个月实施过程中的被试行为改变程度,以验证该行为矫正技术的效果,这是()A前瞻性研究B回顾性研究C横断研究D纵向研究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1C2E3C4A5A6B7B8
14、D9A10D第三章医学心理学研究途径学习纲要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目的:学习几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医学领域的意义。掌握:1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人格理论。2人本主义理论。熟悉:1 行为和行为学习理论的概念。2 弗洛伊德关于心理障碍的解释。了解:认知的主要特点及认知对个体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途径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出三个层次,即潜(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指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这些东西具有强大的能量,是人活动的内驱力,决定或影响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活动。前意识指无意识中那些能被召回的部分或能被人回忆起来的经验。前意识介于潜
15、意识同意识之间,担负着“检查官”的角色,严密防范以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进入意识之中。意识指直接与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调节着进入意识的各种心理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本能和欲望。2.人格理论在潜意识理论基础上,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的理论,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自我在本我、超我、环境中间起协调作用,使三者之间保持平衡,如果三者之间的冲突使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焦虑。3.关于心理障碍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病人还是正常人,在其内心都经常地进行着本我、自我和超我间的斗争。病人的症状是有深刻含义的,症状仅仅是一种伪装,它们实际上代表一个人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的情
16、感或童年时代所遭受的痛苦与精神创伤。人的大多数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来自于童年时代的心理冲突或创伤性事件,由于这些事件会引起焦虑和痛苦,故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表面上看是被忘掉了)。然而这些经历并没有失去作用。第二节行为心理学途径1.行为与行为主义“行为”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看来,就是某一种生物或人类在其与外界事物的交往中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两大类。行为学家主要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而忽视有机体的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强调人的心理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正是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华生主张心理学研究采用“刺激反应”途径(SR途径),即由人所受到的刺激推测他的反应;
17、通过对环境刺激的系统操纵,来观测人的行为变化并由此探讨改变人行为的方法。2.行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正常的或病态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矫正问题行为,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第三节人本主义途径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成长与自我实现的潜能,强调人天生“性善”。它既反对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决定论,反对贬低人性、把人性与社会文化对立起来;又拒绝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反对在实验室里用心理变量来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的行为主义。它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人
18、自身潜能的发展,从而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2.人本主义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当关心人的主观体验,帮助人实现其最大的潜能。为此,应当不带任何偏见地了解个体所经历过的事件,了解影响其自我实现的环境和社会障碍。在此基础上,帮助来访者创造一个充满温暖、友好和支持气氛的人际环境,向病人提供无条件的关怀和尊重,就能促使病人自己改变自己。第四节认知心理学途径1.认知途径把人看做主动的信息加工系统,将人的认识过程视为信息的接受、贮存与提取和加工的过程。它反对行为途径的简单机械的SR公式,认为认知有决定行为的重要作用;它也反对精神分析途径的潜意识(本能)决定论,强调理性和
19、认识的重要性。2.认知疗法认知途径注重具体问题的解决,主张采用认知疗法来帮助病人解除精神痛苦或心理障碍。它强调,认知上的歪曲与局限是造成情绪障碍和行为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为此治疗的关键在于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习题选择题【A型题】1.精神分析心理结构理论把无法被个体感知的心理活动称为()A.催眠状态B.潜意识C.前意识D.超意识E.边缘意识2.精神分析把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能被带到意识中的心理活动称为()A.超意识B.回忆催眠C.前意识D.唤醒E.边缘意识3.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来辨明是非,分清善恶,遵循至善原则的人格部
20、分是()A.自我B.本我C.理想我D.超我E.理性我4.具有要求即刻被满足,遵循快乐原则的人格部分是()A.本我B.自我C.忘我D.超我E.理想我5、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的根源是()A.本我与超我关系的不协调B.超我过高的要求是重要的原因C.由于某些遗传因素所造成D.自我无法调节本我与超我的矛盾E.本我的能量过大6.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A.惩罚B.消退C.负强化D.正强化E.以上都不对7.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消极的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减弱的现象属于()A.消除B.消退C.负强化D.惩罚E.以上都不对8.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
21、后导致积极的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减弱的现象属于()A.惩罚B.消退C.消除D.负强化E.弱化9.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消极的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增强的现象属于()A.消退B.强化C.增强D.负强化E.正强化10.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积极的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的现象属于()A.强化B.正强化C.学习作用D.积极刺激E.增强简答题:1 简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2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填空题:1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和。2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中遵循快乐原则的是,而遵循现实原则的是。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和。4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
22、问题和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参考答案选择题:【A型题】1B2C3D4A5D6C7D8B9D10.B简答题:1 简述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1)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2) 无意识的涵义:人们对自己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不为人们所意识到。(3)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可以记忆。暂不属于意识,但能转变为意识。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意识与前意识之间转换非常容易转瞬既成。无意识要进入意识则非常困难,有一种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心理学 学习 纲要 教案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