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doc(1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具、学具准备:温度计、存折卡等。教学过程:一、 情境引入:师说几组数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
2、示。例:妈妈上个月发工资3000元,生活费用花了1800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两个数据。学生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表示方法。明确:用“”“”来表示是一种统一的表示方法,而且比较简单,正负数就是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板书课题。二、认识新知。1、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师出示温度计,学生认识,仔细观察:温度计上一个大格代表多少度?一小格又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学生读出温度计表示的实际温度。B、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录像。师指出:天气预报说济南的气温是零下3摄氏度至5摄氏度。这个零下3摄氏度在温度计上怎么表示?5摄氏度呢?零下3摄氏度与3摄氏
3、度的意思一样吗?(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16摄式度。(教师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3)了解哈尔滨的最低气温: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哈尔滨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16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4)仔细观察上海和哈尔滨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师强调: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16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16,读作正16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
4、号,再写上度数。+16也可以直接写成16,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16也就是16。(板书)济南的最低气温比0低,是零下3摄式度。我们可以用-3来表示零下3摄式度(板书-3)。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再写一个3就可以了。(5)师汇报气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6)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学生汇报。师补充: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16或16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3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2、认识正负数。(1)教学例2:出示存折,学生试着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指名说,其余同学补充。师强调:存折上的“2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表示支出500元;像“2
5、000”是一个正数,读作:正两千。我们可以在2000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2000)。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16、0.3、等都是正数。学生举例说出学过的正数。像“500”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五百。“”,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板书课题。(2).你能再举例说出几个正负数的例子吗?学生说,老师板书。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指出: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3)进一步认识“0”。请同学们想一想,温
6、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比如“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师相机引导:“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数的组成可以这样写:正数0数负数三、课堂练习:1、完成第4页做一做。2、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说说了解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五、作业:完成练习一第13题。板书设计:认识生活中的负数零上16摄氏度写作:+16或16读作:正十六零下3摄氏度
7、写作:3读作:负三正数:1,16、0.3、负数:-2,-5.3,正数数0负数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和0教学目标:1、明确数轴的概念,认识数轴。2、明确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小数,以及负数。3、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合作学习水平。教学重难点: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小数以及负数。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1、读出下面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003.59100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什么?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二、新授:1、教学例3: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认识数轴。43210
8、12345(1)出示课本例3插图,师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师指出:直线上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2)学生分别指出向西走2米,向东走3米,向西走4米对应的各点。(3)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想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C、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2和2吗?它们和0相差多少?D、同桌互相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完成做一做第1、2题。三、巩固练习:1、填空:(1
9、)在5,8,3.6,2.4,,-这些数中,()是正数,()是负数。(2)()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数轴上,“0”左边的数是()数,“0”右边的数是()数。(3)我国西部的青海湖,水面高出海平面3179米,记作()米;阿拉伯半岛上的死海,水面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米。(4)一幢大楼有28层,底面一下有3层。小明家在第7层,记作()层;车库在地下2层,记作()层。2、在数轴上表示出以下各数。43.52.253.5203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五、作业:练习一第4、5题。板书设计: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和04321012345第三课时比较负数的大小课型:新授课教
10、学分析:本节课教学课本第6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一的第6、7题。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了负数,并能在直线上表示负数的前提下,来比较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主要是掌握负数大小的比较。学情分析:学生对负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正数与负数的比较,学生很容易弄明白,知道正数肯定比负数大,但是对于负数与负数的比较,学生可能受原来学习定式的影响,认为后面的数大了这个数就大,因此,需借助数轴,引导学生理解,明确负数与负数比较的方法。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点:正数、0、负数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负数与负数的
11、比较。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数轴教学过程:一、复习: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2.5与3.5与与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出示3,-3,-4,4,-5几个数,学生试着说说它们的大小。(2)、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3)、交流比较的方法。师随之总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并验证第一小题比较的结果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师:如果没有数轴,你能一眼就看出-8与-6的大小吗?学生汇报:先比较“86,添上负号后正好反过
12、来-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3、师总结: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3题。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2,-1,-4,(),()-10,-5,0,5,10,(),()3、在里填上“”、“”或“=”。-10.11.010-9.8-0.50.5-0.6258.50-0.1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出比较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大小的方法,其余同学补充。五、作业:完成练习一第6、7题。板书设计:比较负数的大小86-8-6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负数比0小
13、,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学过程: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一、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导入新课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教师板书:圆柱认识二、探1、指导学生看课本的画面,思考:这些物体的究新知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2、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3、观察圆柱,弄清各部分名称。(1)什么叫圆柱的底面?(2)什么叫
14、圆柱的侧面?(3)什么叫圆柱的高?4、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5、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6、操作实验(1)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2)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3)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14题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1)什么叫圆柱的底面?(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3)什么叫圆柱的高?(4)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
15、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过程:表面积的计算,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教具,学具演示,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一、复习旧知1、只列式不计算前准备(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柱体的特征。二、探究新知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表面积索新知的计算(教师板书课题)2、教学(例3)(1)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同时让学生拿着圆柱摸一摸它的表面积。(2)你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说明计算表面积方法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6、3)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你会计算吗?学生回顾侧面形状以及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教师教具演示配合说明板书推导过程3、尝试练习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58题集体交流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教学后记: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教学过程: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判断实际物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认真观察实际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复习旧知学:1、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前准备2、一个圆柱的直径20厘米,主30厘米,求它的侧面积3、一个圆柱直径5厘米
17、,高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二、教学(例4)索新知(1)出示(例4)指名读题(2)出示教具纸制帽子(3)引发提问: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4)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5)汇报计算情况板书:帽子的侧面积3.142281758.4(cm?)帽子的底面积3.14(202)?314(cm?)帽子的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cm?)答:至少需要用2080cm?面料三、巩固练习(略)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帽子的侧面积3.142281758.4(cm?) 帽子的底面积3.14(202)?314(cm?) 帽子的表面积1758.4+3142072.42
18、080(cm?)答:至少需要用2080cm?面料教学后记:第四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2、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一、1、提问:前准备(1)什么叫体积?长方体体积怎样求?(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导入: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二、探1、教学(例5)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究新知(1)教师演示推导过程(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3)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通
19、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4)观察,操作后你能说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吗?(5)用字母怎样表示呢?(6)求圆柱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三、教学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体积公式是圆柱的底面积乘高用字母表示:V=SH教学后记:第五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2、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求体积。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推前准备导的过程。2、口头列式,计算圆柱的体积(1)底面积是1.2m?,高5m(2)底面积是48cm?,高20cm二、探究新知1、想一想:如果已知圆
20、柱底面半径r和高h,能究新知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2、教学(例6)(1)出示课文例题的内容(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3)尝试列式解答(4)汇报交流:教师整理并板书计算过程:杯子的底面积:3.14(82)?杯子的容积:50.24103、练一练: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三、巩顾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三板书设计:体积公式是圆柱的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教学后记:第六课时圆柱体积(或容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能综合
2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一、1、说说圆柱体积的公式?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已知条件?可以是什么?3、算一算(1)底面积是35cm?,高10cm(2)底面半径是5cm,高6cm(3)底面直径是80dm,高15dm(4)底面周长是25.12m,高5m二、综完成练习三的611题合练习1、第6题(1)学生独立计算(2)说一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计算长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第7题(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说说解题步骤3、第8题(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2)列算式,并计算三、练习(略)板书设计:算体积(容积)(1)底面积是35cm?,高10cm(2)底面
22、半径是5cm,高6cm(3)底面直径是80dm,高15dm(4)底面周长是25.12m,高5m教学后记:第七课时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和体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练习过程一、1、说一说基础练习(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底面积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2、算一算(1)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50.24cm?,底面积是12.56cm?,它的表面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