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了解基层卫生事业进呈现状,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研的成果进展总结。以下是共享的基层卫生工作调研报告:基层医疗机构调研报告,期望能帮助到大家!2023 年中心 1 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效劳水平。为了解金华市农村基层医疗效劳状况,3 月份,金华调查队走访市卫计委、医疗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实地调研白龙桥镇叶村、澧浦镇上宅村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并随机抽取了 15 名农村居民进展问卷调查。调研显示,金华市农村基层医疗效劳体系不断完善,但也存在村级卫生人员构造老化、基层医疗设备不完善、诊疗业务单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一、金华市农村基层医疗效劳政策实施状况及进呈
2、现状(一)准时出台扶持政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效劳力量。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直接补助和购置效劳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气构补偿机制,2023 年 2 月份,金华市卫生安康委员会和金华市财政局印发金华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气构补偿机制改革实施方法,该方法依据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气构地理交通、效劳规模、根底条件、综合力量等因素的差异化状况,制定调整系数,对基层医疗卫生气构进展分类调整,有效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气构和医务人员的乐观性,提高根本医疗卫生效劳质量和效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安康可持续进展。3 月份,金华市卫生安康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金华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效劳力量提升行动打算(2023-2023),从基层
3、卫生人才培育与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建设、医疗设备配置及信息化建设和基层重点业务力量提升四个方面动身,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气构效劳力量和水平。(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气构数量削减,近五成到达标准化建设标准。截至 2023 年底,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 4109 家,其中乡镇卫生院 118 家; 村卫生室 1456 家,比 2023 年削减 178 家;乡村医生在岗人员 1609 人,比 2023 年削减 69 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到达标准化建设标准分别为 113 和 642 家, 合计占全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 48.0%。(三)根本医疗保险政策渐渐完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23 年,
4、金华市人民政府印发金华市根本医疗保险方法的通知,该方法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实现“全域统一、城乡统筹、档次可选”。金华医保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大病选缴保费政策、大病保障待遇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据市医疗保障局反映,2023 年度金华市参与医疗保险人数达 501.78 万人,参保率达 99.62%,位列全省第一,市民对金华市现行医保政策认可率较高,基金运行根本保持收支平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根本制度内报销率达 86.75%。二、农村居民对基层医疗效劳的评价状况(一)农村基层医疗效劳机构成为农村居民就诊首选。调研显示,在遇到常见疾病时主要实行的措施方面,15 名被访农村居民中, 有 12 名选择在基
5、层医疗效劳机构,2 名选择去县级以上的大医院就诊,1 名选择药店买药吃。调研得知,农村居民选择到当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看病主要缘由是离家近。(二)农村居民对村卫生室的满足度高。调研显示,农村居民对村卫生室满足度较高。15 名被访农村居民中,有 2 名对村卫生室表示格外满足,9 名表示满足,4 名表示一般。在对村卫生室的改进意见方面,有 8 名认为医疗设备有待改进,4 名认为内外环境有待改进,3 名认为医疗水平有待改进,2 名认为收费状况和药品种类有待改进,1 名认为效劳态度有待改进。三、农村基层医疗效劳存在的问题(一)村级卫生室人员老化严峻,后备力气缺乏。调研显示,村卫生室普遍面临着乡村医
6、生队伍构造不合理,年龄老化严峻。据统计,目前全市乡村医生中 60 岁以上占 65%,走访的 2 名乡村医生年龄也均超过 60 岁。据乡村医生反映,由于村卫生室工作条件相对困难、待遇水平低、业务提升空间有限,年轻医务工作者不愿到村卫生室工作,卫生室后继乏人。(二)村卫生室进展受局限,接诊量削减。目前,金华市 58%的村卫生室是乡村医生使用自家闲置用房或租赁房屋,医疗设备配备不齐全,除政府举办的村社区卫生效劳站外,其他村卫生计生室均未列入定点医保机构。走访的 2 家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一家利用自家房屋,另一家借用村集体用房。据乡村医生医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村民对就医环境要求提高,现在交通便利,
7、且乡镇卫生院门诊可报销50%,村民一般选择去乡镇卫生院就医,选择到村卫生室就医的大多是行动不便利的老年人和门诊到达报销限额的村民,接诊量与往年相比明显削减。(三)乡村医生工资水平有待提高,养老问题亟待解决。两名乡村医生反映:目前乡村医生兼顾安康档案申报治理、安康体检组织协调、安康宣传等工作,村卫生室还没实现电子安康档案信息化治理,村级安康档案每月应去乡镇卫生院录入,政府每年依据考核赐予 2 万元左右补助经费,与他们担当的工作量不匹配。他们现已年满 60 周岁,从医均在 40 年以上,目前仍未解决养老问题。(四)根本医疗保险可选档次少,档次跨度大。调研得知,目前城乡居民可选根本医保缴费标准 50
8、0 元和 1480 元两个档次。据受访的某农村居民反映,根本医疗保险可自由选择档次偏少,而且两个档次跨度太大,他们家 8 口人全部选择缴纳 1480 元的档次根本医疗保险费,一次性支出一万多元,感觉负担有点重。(五)“看病难,看病贵”多方面表达。调研显示,在看病难不难问题上,15 名被访农村居民中,有 8 名认为看病难,主要是难在市级医院看病难,主要表达在:一是市级医院挂号难、住院床位等待难;二是常规检查等待时间长。在看病贵不贵问题上,有 14 名认为看病贵, 主要表达在:一是村卫生室未实现定点,药品不能实现报销,乡镇卫生院门诊报销有 1500 元限额;二是基层医院检查工程到市县级医院得不到认
9、可,重复检查, 费用增加。三是药品涨幅较大。据金华调查队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3 年金华市区西药类价格同比上涨 7.5%。四、关于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效劳的建议(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医务人员待遇。标准村卫生室配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培育一支高素养乡村医生队伍。同时,鼓舞优秀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乐观探究和提高村级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二)合理标准建设村卫生室,改善农村医疗根底设施。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加强医疗根底设施建设,配齐根本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效劳力量和水平,让更多农村居民能在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就诊医治,切实打通农村医疗效劳“最终一公里”。
10、(三)增设医疗定点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进一步扩大医保定点机构,将村卫生室纳入城乡医保定点机构治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一般门诊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合理拉开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报销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6 月 8 日至 26 日,由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亚健带队,局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听取了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编办、市财政局等政府部门的汇报,到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集中视察了 17 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村卫生室和卫生效劳站点等基层医疗卫生气构,分别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的汇报,并召开了基层医卫工作者座谈会。发放了
11、村卫生室及村医队伍建设状况表基层医疗机构各类技术人员状况调查表基层医疗机构状况调查表,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进展了全面摸底。集中视察后,调研组成员又随机暗访了局部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状况。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一、根本状况近年来,我市政府围绕“保根本、强基层、建机制、惠民生”的医改重心, 稳步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基层医疗网络初步形成。至 2023 年底,全市设社区卫生效劳中心 24 家,乡镇卫生院55 家,社区卫生效劳站9 个,村卫生室1446 个。根本实现了掩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效劳网络。二是根底条件有较大改善。2023 年以来,完成了 12 个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建设,对 39
12、 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一轮工程建设。共计完成、改、扩建业务用房 13 万多平方米,增各类仪器设备 5000 余台(件)。从 2023 年开头,已完成134 个村卫生室的建或改建。三是效劳力量得到加强。2023 年以来,从强化公共卫生效劳功能、标准临床诊疗效劳治理等七个方面入手,全面开展以“标准治理、优化效劳”为主题的乡镇卫生院治理年活动、“乡镇卫生院示范创立”活动,使乡镇卫生院内部治理得到改善,效劳力量得到提升。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肯定程度上促进了双向转诊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和提升基层医卫人员技能的作用。通过推动“乡村卫生效劳一体化治理”,提升了村卫生室的效劳力量。四是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是进
13、一步完善根本药物制度,根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目前在 97.7%的村卫生室实现了根本药物的掩盖。二是落实 11 项 43 类公共卫生效劳工程,根本公共卫生效劳补助经费逐年增加。三是农合政策大大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经费保障缺乏。一是历史负债沉重。截至 2023 年年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气构工程建设债务 5397.82 万元,仍没按有关规定准时化解。二是财政投入难到位。有的县市区人头经费、公卫经费、根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等不能足额、准时到位。三是根底设施设备仍旧满足不了需要。还有 35.5%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以及 90.73%的村卫生室没有进展标准
14、化建设。全市还有少量遥远的或效劳村民人数较少的行政村没有设置村卫生室。根本的检测、检验设备不齐、老化现象较为普遍,满足不了根本诊疗的需要。(二)治理水平、效劳力量有待提升。一方面,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气构内部人员构造不优,在编人员中纯行政人员占比为 12.3%。治理水平不高,效劳力量不强,局部单位业务量缺乏。另一方面,县市卫生行政、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监管、指导也存在不到位,村卫生室效劳力量有限。(三)乡村医生队伍根底薄弱。乡村医生待遇不高,队伍不稳,技术力气薄弱。乡镇卫生院“好的进不来,差的不想要”,大量使用临聘人员与空编现象同时存在。村医生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低,业务力量弱的问题,由于缺乏
15、岗位退出机制,年老的村医难以正常退位,又由于实行根本药物制度后收入削减,医疗风险大,无保障机制等缘由,年轻医护人员很少有人情愿进入村医队伍。(四)根本药物配送不到位。调研中村医生反映在选购根本药物时,很多寻常用到的药物常常选购不到,选购平台上中标的药,如安乃近片、柴胡注射液、尼群地平片、复方甘草片、去痛片等,由于利润薄,药物配送公司不供货,影响了根本医疗业务的开展。三、几点建议(一)加大投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一要坚持需求导向。把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需求猛烈的偏远地区,改善他们的设施设备,提升他们的医疗效劳水平。对业务量缺乏、资源闲置的基层医疗卫生气构要准时向安康效劳等产业转型发 展。二要逐
16、年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制定逐步化解建设性债务时间表,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应有的人头经费、公卫经费、根本药物零差率补助费用的足额准时到位。三要加快村卫生室建设。因行政村区划调整等缘由,原拟三年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没有落实到位的,建议再延长建设周期。卫生效劳站点建设也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二)科学定位,确保基层医卫公益性。一要坚持差异化进展。基层医疗机构要定位在“预防、保健、安康教育、打算生育等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效劳以及局部疾病的康复、护理效劳”上。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可适当提升其技术设施设备的配备,开展一些一般常见手术。二是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效劳中心的公益
17、性。乡镇卫生院是公益一类拨款事业单位,在建设规费收取、水电费价格执行、人员经费、设备添置等方面应等同于其他事业单位性质对待。三是要逐步将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效劳中心转为政府主办。(三)政策引导,确保效劳力量逐年提升。一要发挥医疗保障导向作用。制定医保和农合对多发病、常见病、康复治疗的约束性报销政策,引导老百姓到基层就诊。二要做实“医联体”。对市级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出台相关考核措施, 实现市直优质医疗资源对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稳定的长期的支援,真正实现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的目的。三要保证编制经费。依据“编制到位、经费包干、自主聘用、自主治理”的原则,定编、定岗、不定人。财政按编制预
18、算安排人员经费。四要加强考核。将昭山、高、九华等经济园区医疗卫生气构纳入县市区同步考核,促进园区范围内卫生事业的同步进展。五要留意进展特色专科业务,连续引导与扶持中医中药传统优势治疗工程。广泛开展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职能特点的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等技术效劳。(四)建立机制,确保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一要完善人才鼓励机制。建立与医疗行业特点相适应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总体工资水平。建立基层有突出奉献人员的表彰嘉奖机制和通过自学等途径拿到医卫专科以上学历证书或执业资格证 书的一次性嘉奖机制。多方调动乐观性,做到卫生技术人员越往基层下沉,各方福利待遇和荣誉就越高。二要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在编制和职称评定等方
19、面大力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开通引进医卫人员的“绿色通道”,赐予卫生行政部门更多的用人自主权。通过抓外乡化专业人才学历培育,订单式培育、医联体送医下乡、日常业务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医卫人员的业务力量。同时,要培训乡村医生人人会娴熟使用电脑录入数据,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卫生、计生合并以后,培训原计生人员业务技能,适当合理分担局部公共卫生效劳工程。三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可以争论对具有执业医生资质或具有本科以上医卫专业学历的村医生实行由乡镇聘用治理的方法,解决其工资待遇和养老问题。(五)广开渠道,确保根本药物足量供给。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向省卫生行政部门准时反映根本药物在基层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建立药
20、品生产供给企业黑名单制。同时,要对湘潭本地药业多加推介,同等条件下,优先本地药业进入集中选购环节,有利于监视药企在供给环节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准时予以订正。为全面了解和把握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状况,10 月上旬,县政协组织局部医药界政协委员,组成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状况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马泉卫生院、马泉乡蔡家坪村卫生室、三岔中心卫生院、三岔镇朱家庄村卫生室以及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等 6 个不同等级的医疗效劳机构,通过实地观察、听取汇报、现场询问和座谈沟通等方式,对全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状况进展了具体调研。现将调研有关状况报告如下:一、根本状况近年来,全县医疗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
21、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关注民生、效劳安康为宗旨,乐观抢抓机遇,不断加快进展步伐,各级医疗机构根底设施实现跨越式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初步建立,城乡根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治理工作进一步标准,整体效劳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安康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县现有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气构153 个,其中,县级医院 2 个,妇幼机构 1 个,疾控机构 1 个,乡镇卫生院 13 个,社区卫生效劳中心1 个,村卫生室135 个,村级医务人员231 人。医疗机构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46 人,工勤人员 19 人。今年以来,全县先后选派县级业务骨干 20 人次在省内外三甲医院进展为期半年及以上的学习
22、,乡镇卫生院 26 人到县直医疗机构进修,选派 47 名村医参与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为期半年的脱产培训。同时,乐观利用协作医院平台,邀请省市三甲医院专家在县直医疗机构开展手术试教 14 台次,培训医务人员 72 人次。二、进呈现状(一)医疗机构根底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近年来,我县结合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灾后重建和乡镇卫生院关心设施建设等工程,努力改善并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根底设施建设水平。一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建设工程实施状况。2023 年以来, 省政府下达我县为民办实事工程共计 7 个,工程总投入资金 48 万元(其中:省预算内投资 34 万元,地方配套 14 万元),建成 7 所村级卫生室并
23、投入使用,有效的改善了村级医疗效劳水平。二是灾后重建工程实施状况。5.10 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2 个,工程总投资 525 万元,总建筑面积 2500 平方米(其中,殪虎桥乡卫生院建业务用房 1000 平方米,寺镇中心卫生院建业务用房 1500 平方米)。7.22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共计 18 个,总投资 2902 万元,其中 6 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总面积 9870 平方米,12 个乡镇的 87 所村卫生室,建设总面积 5220 平方米。三是乡镇卫生院关心设施建设工程实施状况。乡镇卫生院关心设施建设工程共 4 个,工程总投资 460 万元,总建筑面积 1420 平方米,该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
24、武阳、寺、草滩、金钟卫生院供水、污水处理、锅炉房、医疗垃圾收集、业务用房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医疗卫生效劳体系日益健全。全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建设。一是效劳网络根本实现了全掩盖。根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根底,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基层医疗卫生效劳体系,极大地便利和满足了宽阔群众的就医需求。二是乐观开展标准化医院网络建设,建立了“上伸下延、内联外展、城乡联动、层层帮扶”的医疗卫生效劳互动体系,县医院、县中医院在与兰大一院、兰大二院和省其次人民医院等医院建立协作医院的根底上,分别与 13 个乡镇卫
25、生院建立了帮扶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赐予免费进修和培训。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五年来,通过全省民生实事工程、全县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招考 186 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完成了乡、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 230 人次,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 10 人。四是乡村卫生效劳一体化治理日趋标准。乐观落实乡村医生担当公共卫生效劳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了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对村卫生室实行“四有”(看病有登记、开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公共卫生效劳有台帐)治理,确保了基层医疗效劳质量和农民群众的就医安全。(三)医疗机构治理水平和效劳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业务
26、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医院治理年”等活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学习形式,承受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对职工进展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方面的教育。二是全面加强医疗质量治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各项治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质量掌握措施,制定医疗效劳考评标准,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效劳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近年来,先后制定下发了漳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方法等制度方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强化内部治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效劳质量,就诊人员稳
27、步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四)根本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运行平稳有序,治理逐步标准,补偿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根本医疗保险和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到达 8927 人、9480 人和 158352 人, 参合率分别到达 100%、98.6%和 98.01%。今年以来,农合共补偿农民 32673 人次 3791.49 万元,职工医保住院 788 人次 674 万元,城镇居民医保住院 238 人次 221 万元,城乡居民医疗救助 569 人次 410.90 万元。二是农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依据甘肃省农村重特大疾病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实施方案
28、文件精神,我县将重特大疾病病种扩大到了 50 种。截止目前,共补偿农村重特大疾病 588 人次 189.75 万元。三是县内次均住院费用得到有效掌握。连续发挥农合补偿政策的监视和调整作用,严格掌握越级诊疗,稳固完善农合制度,提高农合基金使用效益,促进病人合理分流。截至目前,乡级住院3834 人次,占住院总人数的 28.66%,县级住院 6420 人次,占住院总人数的47.99%,分级诊疗定额付费共补偿 7951 人次 1276.81 万元,有效掌握了城乡居民县内次均住院费用。(五)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动。我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扎实推动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建立疫
29、情报告制度。县卫计部门认真部署,强化责任,各医疗机构对觉察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做到了准时报告, 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进一步标准接种门诊制度建设,打算免疫工作得到有效强化。二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动。县乡医疗卫生气构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安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截止目前,孕产妇系统治理 1355 人,治理率 89.91%,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 9320 人,占 7000 人任务数的 133.14%,检出阳性指标 3 人。完成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 1710 人,筛查率 99.9%,建立儿童免疫规划信息个案 1796 人, 建卡建证 1796 人,建
30、卡建证率 100%,完成疫苗运转 10 次。三是全面完成“安康快车”复明工程。今年 89 月份组织实施了漳县“安康快车”白内障患者的摸底筛查及手术治疗,市上下达我县白内障手术 60 人的名额,通过乐观宣传与摸底,共摸底统计出白内障患者 196 人,通过筛查符合手术条件 152 人,目前152 名白内障患者全部实施完成了手术治疗。四是开展农村居民安康档案建立工作。今年以来,建立居民安康档案 146580 份,建档率 74.90%,电子建档率 70.68%。治理 65 岁以上老年人 17596 人,治理率 35.24%,免费安康体检 6200 人,治理型糖尿病人 826 人、高血压患者 7496
31、人、严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 360 人。五是举办安康教育讲座 104 场次,安康沙龙 1763 场次,建设文化墙 4181.32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医疗机构之间进展不平衡。一方面,城乡进展差距大,优质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区县级医疗机构。县域内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专业人才和技术集中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两所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高端医疗设备短缺,且现有设备多数老化陈旧,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亟待改善,农村卫生资源贫乏、设备简陋、医疗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效劳力量低下。例如,全县 13 个乡镇卫生院没有一名拥有资质的麻醉医师,致使一般外科手术都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同级医院之间进展不平衡。据统计,截
32、止今年 9 月底,县中医医院门诊就诊 24967 人次, 住院 4558 人次,实现业务收入 1776.42 万元,而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 90431 人 次,住院 8105 人次,实现业务收入 3166.45 万元,同为县级医院,从宏观层面 的就诊人次、住院人次及业务收入指标来看,存在肯定的差距。另外,乡级卫生院之间的经营收入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研中了解到,马泉卫生院截止今年9 月份,业务收入为 72 万元,而三岔中心卫生院仅为 9.7 万元。(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严峻滞后。一是人员编制严峻缺乏。依据甘肃省市县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的通知(甘机编办发202313 号)、甘肃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33、甘政办发202389 号)等有关文件规定:“二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床位数在 301 张以上的,按床位数与人员编制 1:1.5 的比例核定,300 张以下的,按 1:1.4 的比例核定”,目前县人民医院编制床位 170 张, 县中医医院编制床位 250 张,各应核定编制各 168 名,但实有编制为县人民医院85 名,县中医医院 54 名。“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一般按与效劳人口 1:1万的比例核定,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的县(市区)一般按效劳人口 1:0.5 万的比例核定,原则上人员编制应不少于 10 名”,县妇保站应核定编制 21 名,实有编制15 名。“疾病预防掌握中心的人员编制
34、,县级依据辖区常住人口万分之1.14 的比例核定”,县疾控中心应核定编制 24 名,实有编制 19 名。“乡(镇)卫生院编制按每千农业人口 0.91.1 名配备”,应核定编制 209 名,实有编制 169 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编制问题成为困扰全县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二是医疗队伍整体素养偏低。县级两所医院临时聘用人员比例过大,局部医务人员业务不精,力量有限,误诊、漏诊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个别医院进展自信念缺乏,医疗队伍建设内生动力不强。乡镇卫生院民生工程人员居多,目前乡镇卫生院共有工程人员 154 人,占乡镇卫生院总人数的 52.38%。由于相关政策的要求与限制,这些人员不能进展职称
35、聘任和正常流淌,工作乐观性不高,考取更高层次职称的动力缺乏,钻研业务学问后劲缺乏,这也是导致全县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面临断层的重要因素。村级卫生室则存在从业人员素养低、医疗仪器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效劳需求。三是基层抢救车正常运转无法保障。驾驶抢救车要求驾驶员必需至少具备 B1 驾驶证,由于 B1 驾驶证驾驶员的工资较高,加上经费无法保障,目前乡镇卫生院多由相关人员兼任抢救车驾驶员,不能做到准时出车,影响急诊病人救治,同时也简洁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三)医疗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一是实有人员紧缺,编外聘用人员过多。以县人民医院为例,全院目前有工作人员 279 人,其中编制内职
36、工 82 人,其余全部为临时聘用人员,临聘人数占总人数的 70.6%,而临床护理、关心检查等科室工作主要则依靠临聘人员开展。从护士长人员构造看,县人民医院除 1 人为正式编制内职工外,其余护士长全为临聘人员,而县中医医院护士长则全部为临聘人员兼任。二是人才断层现象突出。县人民医院全院拥有本科学历的医务人员 66 人, 占专业技术人员的 33%,副高以上职称 15 人(含返聘 3 人),中级职称人员 30 人, 35 岁以下 153 人,35 岁至 50 岁 40 人,50 岁以上 12 人,人才梯队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三是关键岗位缺人,缺乏学科带头人。例如,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人员严峻缺
37、乏,耳鼻喉科拥有相关资质的医师只有 1 人,县中医医院儿科没有一个拥有资质的医师,且与内科合在一起。全县共有麻醉医师 9 人,其中正式在岗 8 人,临聘1 人,拥有麻醉医师资格的仅有3 人。同时,两所县级医院其他科室都不同程度的缺少拥有相关资质的医师,没有学科领头人,没有特色专业科室,在全县很难树立权威,很难留住患者,严峻制约着我县医疗事业的安康进展。四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也难。全县医疗机构由于就医环境、仪器设备和财力物力有限,受上级医疗机构有利因素的吸引,每年均有专业技术人才流出。近年来,先后有6 名医疗技术人员以不同方式调离我县,今年以来,县中医医院有一名副院长辞职,县人民医院
38、2 名医师辞职,人才成为制约我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的重要因素。(四)治理体制机制亟需健全。医院治理粗放,效劳水平低下,治理理念和质量意识不强。一是医疗质量问题。存在医务人员资质高而业务力量不强的现象, 有关医疗制度落实不够,院内会诊、重大疾病病案研讨活动开展甚少,医师集体才智很难发挥,疑难杂症攻克率极低。医护人员效劳力量、护理治理力量很难满足患者需求,造成转诊率居高不下。二是分级诊疗病种没有完全执行。依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结合实际和医疗机构的效劳力量,制定了漳县农合局部住院病种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初步确定了县人民医院 125 种、县中医医院 126 种分级诊疗病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效
39、劳中心)50 种分级诊疗病种的分级诊疗制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县级医院能够效劳的病种有限,乡镇卫生院效劳的病种则更少,在临床医疗业务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的寺、四族、殪虎桥、三岔、武阳等乡镇卫生院也仅能实施 40 个左右的分级诊疗病种,实施 3040 个分级诊疗病种的有大草滩和金钟 2 所卫生院,而贵清山、武当、东泉、盐井、石川、马泉卫生院只能实施 2030 个分级诊疗病种,这也是导致我县转诊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相关资料说明,我县是全市转住院率最高的县,转住院率到达 22.38%。三是鼓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目前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局部卫生院业务收入不高,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
40、得不到完全落 实,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人员工作的乐观性。(五)公共效劳意识仍需提高。一方面,效劳意识不强的问题急待解决。局部医院医生存在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社会效益的现象,过度医疗和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仍旧存在。有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关心患者不够,时常出错,群众对医院的效劳力量缺乏信任,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给我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带来肯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公共卫生工作做真做实的问题急待解决。近几年来国家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各卫生院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据了解,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填写群众安康档案上,而这项工作根本上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效果不抱负,医务人员业务力
41、量提升缓慢,效劳意识不强。四、对策及建议(一)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进展。一要制定好医疗卫生事业进展整体规划。依据我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特点,科学规划我县医疗卫生效劳体系,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室为根底的效劳网络。同时,要进一步留意从优化医疗队伍构造、强化专科力量建设和提升医疗效劳力量等方面着 手,努力形成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并驾齐驱、各具特色、竞相进展的良好局面, 真正实现“小病治疗不出村镇、大病诊治不出县城”的目标。二要深化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县卫计部门要切实担当起提振漳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的重任,创工作方式方法,勇于乐观作为,抓住深化医改的有利时机,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
42、制度,以卫生单位为主体,落实好“人”的因素。我县大多数医务人员属于临聘人员的严峻现状,就要求我们必需要用好的制度充分调动人的乐观性,医疗卫生各项工作才能实施好。三要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考核工作是基层医院重要的治理根底和良性进展的保证,县卫计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并做实考核指标,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考核,特别是要对医疗机构班子和院进步行严格考核,健全问责机制,确保做到责任到人。(二)科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一要完善现行人事治理制度。建议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治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敏捷用人机制。同时, 对合同制人员实行目标治理考核,进展理论学问和实践技能考核,适当提高非在编人员待遇,使
43、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二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就目前我县医疗卫生队伍状况而言,县级医院局部科室人员紧急,而乡镇卫生院近年来安排的大学生多为民生工程人员,人数较多,工作乐观性不高,人浮于事,加上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培训和治理还比较薄弱,建议将全部通过考试安排的高校毕业生和临时聘用人员分批次安排在县级及以 上医院进展定期的医师标准培训,同时要进展严格考核,待培训合格后,由县人社、卫计部门依据各基层卫生气构的需求进展统一安排安置。三要优化和整合医疗设备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医疗设备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尽快制定可实施的医师多点执业方案,以促进区域间、医疗机构间人员和技术
44、沟通,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三)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拓宽人才招录渠道。要依据我县实际, 建立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优待措施,努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学术沟通、学术讲座等,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二是加强医务人员的进修与培训。重点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卫生气构承受针对性的培训,对现有卫生人员进展标准化的在岗培训和连续教育,留意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才的定向培育,进一步加大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短期培训、骨干医师专科培训。要强化中层以上干部培训,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计生相关政策、医院治理理论和实践等内容为主, 通
45、过短期集中培训、政策解读、阅历共享、参观学习等各种形式,学习先进的治理模式和理念,提升医院治理水平。要加大基层临床医师培训指导,全面提高效劳力量,要依据临床路径、诊疗标准等各项标准措施,形成比较全面的疾病诊疗标准体系,以中医、急救、内科、普外科、神经内外科、妇科、儿科、影像、检验等专业为主,通过定点授课、互助沟通、临床指导、实践技能操作等形式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展短期业务培训。三是明确支援重点。紧紧抓住兰大一院、兰大二院和省其次人民医院等医院联系我县两所县级医院的资源优势, 以对口支援临床医生指导工作为契机,制定医院进展规划和重点专科进展方向, 重点抓好技术指导、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等
46、工作,推动医院全面快速进展,整体提升我县医疗综合效劳水平。(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治理机制。一是切实推动乡村一体化治理。村级公共卫生工作真实性、标准性都不高,安康档案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实的现象。我们要切实提升乡村一体化治理工作水平,大力整合资源,实现乡村两级卫生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化配置。二是乐观鼓舞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建设。对符合要求具备资质开办民办医疗机构的,应予大力支持,弥补公共卫生资源缺乏,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三是加强医保治理。建立健全转诊制度,乐观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就诊机构, 降低就医本钱,确保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着力以医保政
47、策为导向,乐观争取政策,力促群众就近就医。标准基金治理和医疗行为,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视力度,严控基金透支风险。同时,县卫生、药监、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视治理,标准其医疗效劳行为,加大医疗效劳价格和药品价格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公开收费标准,切实打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五)加强医疗卫生进展保障机制建设。一是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要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医疗卫生体系根底设施建设、大型必备医疗仪器购置、医改经费补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突发大事卫生应急处理经费等。二是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处制度。为有效化解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冲突,保障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医务人员安全,要始终遵循省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制定标准的医疗纠纷处理方案,合理安排医疗经费支出,确保医疗纠纷调解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制造宽松的进展环境。宽松包涵的环境对我县医疗卫生事业进展有着格外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完善各医疗卫生单位院院联合、院校联合的共赢机制。同时,要加大司法保障力度,对于无理“医闹”者应予以从严打击,确保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和医疗机构的正常秩 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