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钢结构测量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厦钢结构测量施工技术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厦钢结构测量施工技术方案_物业经理人 大厦钢构造测量施工技术方案 1 掌握网布设原则。 考虑到掌握网的外形及掌握范围,穿插施工时的抗干扰性,以及竖向贯穿性,依据业主供应的测量资料,运用轴线法在核心筒内设6 个点,外框有钢构造时设6 个点。 掌握点布设详见: B3 层主楼测控点布置图、16 层主楼测控点布置图 2 掌握网布设方法 依据市政测量导线点,采纳轴线法布设建筑方格网,1-3 为轴线,用极坐标法先放样得出4、5、6 三个网格点,并通过这三个点之间的边角关系验证正确后运用轴线法分别放出其余网格。初放完毕后,在12 个网格点上分别进展边角测量,角度测量4 测回。 边长测量4 测回,观测值用
2、秩亏自由网平差的方法进展平差,运算得出归化数据,并在实地钢板上修正至设计位置。本掌握网投入使用前,请第三方进展复测检查。观测所使用的仪器为全站仪(1“,1+1ppm),测距相对中误差小于l30000,测角中误差小于25“,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为保证高层钢构造安装测量的精度要求,以及便于网格点的长期保存,在网格点处预埋100mm100mm 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定点,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洋冲眼,钢板以外的混凝土面上放出十字延长线,施工过程中将网格点加上护盖。方格网每安装3 节柱(6 层)进展一次复核、校准。 3 平面掌握网的竖向传递 底层建筑方格网不断向上投测就是掌握网的竖向传递。格网的竖
3、向传递依据它的功能,可划分为阶段性传递和工作层传递两种。 大厦总高度超过140m,各施工层外形、面积变化不一,框架构造不断调整,光学垂准仪有效施测距离有限,因此选择了地下3 层、首层、16 层作为掌握网阶段性传递层,以分别掌握B31 层、115 层、1530 层。 使用仪器为TOPC0N V5 一AL 光学垂准仪,精度为1202300。在首层各掌握网点分别架设垂准仪,周密整平对中后向上投测到到16 层,由掌握网点点位预留孔(300mm300mm)处设置的一块有机玻璃光靶接收。每个基点上垂准仪全圆周旋转施测四个点(0。、90。、180。、270。),在光靶上接收四个点组成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即为
4、本基点的投测点。全部掌握网点投测完毕,在16层架设全站仪检测掌握网点的边角关系,进展平差计算并归化改正后,16 层掌握网可投入阶段性使用。 本工程的首层掌握网,依据设在地下室底板上的掌握点投测并进展精测平差而得,作为主体施工的基准掌握网;其余楼层的阶段性传递及116 层的工作层传递均以此为准。其他工作层传递以阶段性传递的掌握网为准,严禁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向上传递。 4 高程掌握网的竖向传递 5 标高掌握 标高起算点为市政水准点,在施工围墙内增设一固定水准点,连同B3层50 线采纳AL32 型水准仪按三等要求施测并平差。130 层标高均以首层50 线为基准进展标高传递。传递方法是采纳水准仪协作
5、钢尺施测。 本工程采纳相对标高掌握和设计标高掌握相结合的方法进展钢构造安装,每安装一节柱以后,引测实际标高复核设计标高,将标高的误差掌握在5mm 以内,渐渐趋近设计标高。 掌握的方法是通过调整柱与柱之间的焊缝间隙来掌握,并考虑焊接收缩量。 柱顶标高及梁的水平度掌握,均通过水准测量的方法实施。 6 钢构造安装测控 钢构造安装精度的掌握,由单节柱的垂直度和总体垂直度两个指标来衡量。钢柱吊装就位后,要求柱中心错位值最好为零,然后对每根柱进展垂直度校正,校正完毕即可做临时固定。安装梁时,对柱垂直度进展全过程监测。当柱垂直度不超标时,可作施工记录。但实际安装时往往由于梁制作长度的偏差或节点孔距的偏差,引
6、起柱的垂直偏差,为了不影响以后的安装应实行相应措施进展处理。此外,在进展柱垂直度测控时必需预留梁-柱节点焊接收缩量,以避开钢梁焊接后造成柱垂直度超标。梁-柱节点焊接收缩量视梁翼缘板厚度而定,一般为12mm。 安装梁时,临时固定后应进展水平度测控,其水平度应掌握在梁长的l1000 以内,且不大于10mm。 在同一节钢柱全部的梁-梁、柱-梁节点焊接完成后,应作本节钢柱安装竣工测量(包括垂直度和标高)。 7 校正工艺 1)校正的主要内容 柱的校正是钢构造安装测量的关键技术。在柱吊装到位后,其校正的内容和挨次为:标高调校,扭转调整,垂直度校正,垂直度的跟踪观测。这样进展校正就确保了每根柱垂直度的独立性
7、,梁安装形成框架后不再进展整体校正,提高了工效。 2)工艺原理 要求在深化设计时在柱接头的上下临时连接耳板间留有1520mm 的间隙,以便于安装时插入钢楔;耳板和连接板的栓孔直径要大于螺栓直径4mm,以增加标高的调整量。 假如未考虑,为实现其掌握标准可在现场进展扩孔。 (1)柱的标高调校:吊装就位后,用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通过连接板固定上下耳板, 但不夹紧,通过起落吊钩并用撬棍调整柱间间隙。通过上下柱的标高掌握线之间的距离 与设计标高值进展比照,并考虑其焊接收缩量和压缩变量,将标高偏差调整至+5mm 内。 符合要求后打入钢楔。 (2)柱的扭转调整:柱的扭转偏差是在其制造、运输、贮存、安装过程中产
8、生的。扭转的存在对钢柱垂直度的校正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垂直度校正前要尽量消退扭转的影响。通过高精度的经纬仪(2“以上)协作30m 钢尺(经过鉴定,并作温度修正),以标准拉力施测,实际操作时应将轴线在钢柱的三面(或四周)标出。假定沿x 方向钢柱一侧偏移值为a,另一侧轴线偏移值为b,实际上钢柱中心沿x 方向的轴线偏移值为 x=(a 十b)2,柱顶扭转值为(a 一b)2。当柱的四周标出轴线时,沿y 方向的轴线偏移值为y=(c+d)2,用同样方法算出扭转值。假如只能施测三面轴线,则y可依据y 方向偏移值及柱顶扭转值计算而得。(详见柱扭转分析图)。在柱的上下的耳板在不同侧面夹入垫板(垫板厚度0.51.0
9、mm),再上连接板拧紧大六角头螺栓来调整扭转。每次调整扭转在3mm 以内,若 偏差过大可分23 次调整。 (3)垂直度校正:采纳无缆绳校正法在柱的偏斜一侧打入钢楔或用顶升千斤顶,采纳三台经纬仪在柱的三个方向同时进展观测掌握方法。在保证单节柱垂直度不超标的前提下,留意预留焊缝收缩对垂直度的影响,将柱顶轴线偏移掌握到规定范围内。最终拧紧临时连接耳板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至额定扭矩并将钢楔与耳板接固定。 (4)垂直度跟踪观测:为保证每一根柱垂直度的独 立性不被破坏,以及安装时照实把握垂直度的动态,梁安装时用两台经纬仪对柱垂直度进展跟踪观测,保证各项指标受控。 (5)梁的水平度校正: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从每一层标高传递点开头,施测本层梁的水平度,并将实际标高与设计值比拟,确定校正值及校正方法。当螺栓孔直径余量不满意校刚要求时,可实行更换连接板或扩孔的方法处理。 (6)每节柱全部构件的高强度螺栓终拧完毕且梁- 梁、柱-梁节点焊接完成后,复测安装精度,满意要求后组织中间验收。/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