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范文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范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范文5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范文5篇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1 作为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很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马上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善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善的,并且会越来越完善。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四周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怀你,帮助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幻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需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
2、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奇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地,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平回这封信是布满着真实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终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够仔细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和善,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剧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漂亮。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2 一粒种子转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
3、亘古不变的幻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顿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留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到达60亿的眼下,却依旧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月,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胜利讨论,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
4、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转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念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奉献。英雄的名字从今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处处是芳香的花草和一串串艳丽的果实,马上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头静静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幻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
5、一教便是19个春秋。学生们都很敬重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学问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看稻田的生长状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忱,农夫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幻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细心进展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讨论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将来”付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细心培
6、育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困难险阻最终都在幻想的力气下低了头,都在与幻想的比赛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旧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劝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将来的祝愿。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当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线,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胜利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苦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供应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宝
7、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试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懊丧的袁隆平并没有连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快速调整了讨论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胜利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夫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
8、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说:“我现在是干的农业活,穿得太讲究会让农夫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同我交朋友了,再说,下地干活也就不便利了。”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他与乡亲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实情意。 有一次,郴州一个农夫见到袁隆平说:“袁教师啊,我们要感谢你,又要埋怨你,你把产量弄得那么高,现在粮食都不值钱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对乡亲说:“如今种粮食的确不赚钱,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局部田出来种高产水稻,腾出一些地方来种赚钱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饭吃又有钱赚了吗?”过了两年,又见到这个农夫,他感动的对袁隆平说,袁教师,根据你的方法胜利了,粮食丰收了,西瓜,蔬菜也卖了好价钱,现在
9、我们是百分之百感谢你了。运用辩证的眼光,袁隆平为乡亲们解决了“谷贱伤农”的问题。答案补充如今,袁隆平已经不再是中国的袁隆平,他更属于世界,属于整个人类。袁隆平十几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推广杂交水稻,为2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多名技术骨干。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这颗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闪耀飞翔。儿时的幻想已经实现,这个不知疲乏的追梦人又有了新的幻想,他盼望有一天到了秋收季节,水稻能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禾下乘凉梦”。一粒种子转变世界,由于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袁隆平 同志 先进事迹 心得 感悟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