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docx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秒的认识_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秒的熟悉 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熟悉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预备一个时钟。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
2、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谈话: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日,我们就共同来熟悉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熟悉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认真观看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觉。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3、学生反应: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4、体验1秒钟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3、。)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铺张每1分、每1秒。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4、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认真观看钟面,自主探究。3、学生反应。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熟悉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精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
5、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精确地为人们报时。三、稳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填上适宜的时间单位。补充: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竞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急剧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完毕,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发动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宁静,快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信任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仆人。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课后反思:秒的熟悉”是在学生已经熟悉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根底上
6、进展教学的。本课的学问性目标相对简洁,但单位时间比拟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留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识的场景,使学生直观熟悉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忙学生熟悉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加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展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
7、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忙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留意培育学生疼惜时间的意识。4、留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5、多给学生供应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拟。固然,除了在学习秒的熟悉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熟悉周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看和操作,熟悉周
8、长的含义。 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详细的活动,自主探究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 使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展数学思索,享受学习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 剪一剪。 谈话: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别得意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熟悉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爱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卡通头像。 2. 说一说。 争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相互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
9、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相互指一指) 提醒: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熟悉周长) 二、 供应实例,熟悉周长 1. 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 练一练。 (1) “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识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 “想想做做
10、”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现台展现学生的作业,相互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 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 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熟悉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争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适宜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
11、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加学生的活动。 2. 反应。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消失以下几种方法:(1) 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 量知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 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拟: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拟喜爱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拟适宜?(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
12、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 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觉?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依据物体外形的不同,敏捷地选用适宜的方法,才能到达的效果。 4. 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方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应: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展沟通。 5. “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沟通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
13、想的。 四、 拓展延长,提升熟悉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方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争论不同方法的根底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 反应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留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四周一圈,最终绽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 课堂总结 提问:今日我们共同熟悉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假如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熟悉,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熟悉了周长,你能用今日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觉了吗? 观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14、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认真观看,仔细思索,就肯定会发觉,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熟悉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给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非常宽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布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大事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奇怪,来自于丰富活泼的猜测、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论、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异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敬重教材的根底上,敏捷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熟悉边线、熟悉周长两个阶段,并制造性地把对边线的熟悉融于学生熟识
15、、宠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熟悉经受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索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表达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供应思索、沟通、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受体验、感悟学问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争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舞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究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沟通、动态的建构,师生共享着进展的欢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
16、去感受、体验四周丰富多彩的世界,发觉、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完毕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观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分、秒的练习 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学生比拟娴熟地进展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形成独立思索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
17、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根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量,再实际进展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拟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展比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依据生活阅历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4、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状况。5、完成“练习一”第8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假如局部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赐
18、予适当的帮忙。6、完成“练习一”第9题。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题目。1、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奇妙的宇宙从2:05开头,到2:50完毕,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留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育了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擅长表达的力量。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学问应用与生活的欢乐。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米的熟悉
19、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拟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熟悉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育学生估测意识和力量。教学重点:熟悉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适宜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沟通。3、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觉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便利)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看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
20、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熟悉几分米1、在尺子上熟悉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熟悉几分米四、用分米量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稳固进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推断以下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40毫
21、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秒的熟悉 秒的熟悉 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熟悉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认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