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docx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10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1 1、学问与技能: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思索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索,相互沟通,相互帮忙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2 教学重点:经受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受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突破方法: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其次借助直观动演示,使抽
2、象为详细降低学习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进展。 教与学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启发式教学模式,运用动手操作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沟通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自主建构学问体系。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加性。从而“变教为诱、变诱为思、以诱达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3 依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这一新课标理念,本节课着眼于学生抽象思维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的培育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以嬉戏激发学生的学
3、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嬉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令人身心愉悦的最正确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首先围绕嬉戏绽开,使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到嬉戏上来,然后通过组织学生进展数学嬉戏,使课堂教学布满生气和活力,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的过程中复习旧知、发觉规律、把握方法。 2.以操作促进学生的有序思索。 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加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知活动。教学中为学生供应充分的操作活动时间,不仅让学生亲身经受思索与自主探究再制造的过程,还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中探究,在沟通中合作,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育学生全面、有序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4 “空间与图
4、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了比拟详细的要求,经受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把握空间与图形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并能解决简洁的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熟悉,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形象思维等。而“角”的熟悉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但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角”的学问比拟抽象。虽然生活中对角已积存一些阅历。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熟悉。教学起来比拟困难,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经受活动增加学生对角的感性熟悉,创设熟悉和理解数学角的情境。使学生对“角”的熟悉由生活中的详细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概括,进展了
5、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习需要的分析)。 1、实际是什么?(认知起点力量) 学生在认知上已经熟悉了平面图形,能够识记平面图形中的角及实物中的角。 2、应当是什么?(认知上到达使能目标)。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识记角各局部的名称,会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会比拟的大小,学会画角并能实际理解应用。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根底性学问把握较好,学习力量较强,在撑握已有的学问阅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发觉,会很好地到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析 1、学问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熟悉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局部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
6、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受“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育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展数学思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5 嬉戏激趣,导入新课 1.嬉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玩嬉戏吗?(喜爱)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学嬉戏,看一看谁的反响最快。 (1)快速读数。(依次用卡片分组出示) 18、81;56、65;32、23;97、79;36、63 (2)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两位数,数字一样,只是位置交换了) (3)每组数分别表示什么?(如18表示1个十和8个一;81表示
7、8个十和1个一) (4)用1和2这两个数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依据答复板书:12 21) 2.导入。 师:那么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洁的排列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通过竞赛嬉戏激活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学习的热忱,为进一步探究简洁的排列问题做预备。 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97页例1。 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2.争论、沟通。 师:从题目中,你猎取了哪些信息?想
8、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由于要组成两位数,所以每次要从1、2、3这三个数字中选两个数字) 3.操作、记录。 师:请同学们三人一组,用1、2、3三张数字卡片组数,看哪组动作最快,摆的两位数最多。 (引导学生分工协作:一个人当记录员,其余两个人摆数字卡片) 4.汇报、沟通。 师:谁情愿作为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组摆出了哪几个两位数? (分组汇报:12、13、21、23、31、32) 5.争论、比拟。 师:为什么有的组摆的两位数多,而有的组摆的两位数少呢? 预设 生1:摆的两位数少,是由于有的组在摆数的过程中遗漏了。 生2:摆的两位数多,是由于有的组在摆数的过程中重复了。 师:有什么好方法能保证既
9、不遗漏也不重复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6 教学目的: 1、会进展简洁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拟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大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索,答复 小组争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练习 (1)对口令,选择适宜的单位 教室长8()大路长800()飞机飞行高
10、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量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洁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看,直尺上长度单位
11、都有哪些? 学生渐渐观看得出很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看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答复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 三、练习 、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80页2、3 学生测量
12、 、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能熟悉,写钟表的详细时刻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体验时间的长短 、能进展时分面的简洁换算 、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7 1、设计思想:第一次熟悉几何图形的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教学时必需通过直观形象来帮忙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先熟悉实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后经态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角,师:你认 识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师:是呀!
13、这些角生活中到处可见,而今日我们要讨论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好吗? 2 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 画角:看来大家对角的熟悉有些不同,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 3 谈话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意义的角具有仕么样的特点呢? 1、说生活中的角 2、指角 (选择自己喜爱 的图形) 3 画角:在纸上试画,说说画的角是怎样的) 为学生学习数学角创设详细情境翻开思路,使学生对角的熟悉由生活中的详细感知逐步过渡到数学中的抽象依据 二、操作感知、自主构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观看,
14、正确感知: 1课件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从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问:你又发觉了什么? 2、画角、课件演示(从一点动身,引出两条直的线)。 3、师:动动小手也画一个角,好吗? 4、师:谁情愿告知大家你是怎样画的。 5、学习角的各局部名称(自学教材)。 6、练习内化、丰富表象、课件演示。 推断,深化表象(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回归生活,深化熟悉。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数学意义中的角,所具有的特点,那么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数学意义中的角。 课件演示(实物图: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观看沟通、初步理解角的形成过程 2、学生画角 3、汇报你是怎样画的 4、汇报角各局部名称 5、学生练习
15、、评价 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过程让学生感知角的特点,然后通过看、画、找等多种感官活动初步建立角的表象,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其次借助于媒体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二)做角操作内化、实践体验 1、谈话: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谁的手最巧? 2、师巡察 3、师:通过展现你们发觉了什么? 1、做角:用毛线、吸管、小棒等学具做角。 2、沟通做法 3、展现、相互评价 4、议一议 做、比、议、评,体会解决问题策略性的多样化,这一过程即稳固对角的熟悉,又为学习角的大小架起了桥梁。 (三)感知大小实践活动、感悟体验 1、引导观看,比拟大小。 师:谁来告知教师,你发觉了什么? 2、创设冲突
16、,引发争辩。 师:你能画一个很大的角吗? 3、在视频仪上展现,提问:你认为哪个角大?为什么? 4、直观演示: 课件演示:有两边重合,向左旋转;拉活动角 5、师:依据观看和活动,上面的角究竟谁大,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看、说一说哪一个角大? 2、学生画角,小组争论。 3、学生认真观看,感知它的变化 4、学生拉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让孩子经受实践活动沟通了学生阅历与学问的联系,获得感性学问并把握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穿插开的程度有关,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总结观赏延 伸 1、师:这节课,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
17、,经受指、画、做、摸、想等活动,获得了很多新学问,教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完成板书,熟悉角。 3、观赏发觉美。 师:同学们,角不仅不数学中被应用,而生活也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很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异和漂亮。 (课件演示: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观赏古建筑物) 4、“小小设计师”用角或者有角的图形拼出你喜爱的图案。 1、生谈收获 2、带着音乐,感受角在生活中的价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美,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教学流程 六、自我评价 1、以生动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与引导学生自主
18、探究,贯穿与教学活动中,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化简单为简洁,化抽象为详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进的大小,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胜利的欢乐。 2、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的根底”。为此,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在练习中升华,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数学学,用数学的需要。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生活,回归生活。在感受数学学问与生活的联系时,发觉数学学问的价值,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悠扬悦耳的音乐和一幅幅美的图片和建筑物,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让学生
19、看到了角的广泛应用,并感受到了数学的魁力,从而产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00字范文8 一、 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才智树上才智果,才智树下你和我,才智树前做嬉戏,欢快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识的才智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才智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看才智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爱!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生答复: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详细说一说哪局部是长方形?哪局部是正方形?生答复: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
20、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 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 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外表。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近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答复的正确或接近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舞。例如你观看的真认真,你的视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四周。前边我们已经初步熟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连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1500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