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总七篇 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千米和吨的熟悉 人教版上册“千米和吨的熟悉”一课在教学上有肯定的难度。如何进展这局部学问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熟悉。 一、通过直观感知,详细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局部学问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详细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熟悉,帮忙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熟悉时,可以这样进展: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看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
2、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预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熟悉。 又如:教学千米的熟悉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拟困难。因 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拟简单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熟悉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展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
3、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看、比拟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熟悉,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二、敏捷把握学问,培育学生的力量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育学生类推、概括、抽象力量和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索。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三、培育学生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培育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洁的物体
4、。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忙学生把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把握测量的简洁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熟悉。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纳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熟悉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准时抽象,抓住 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学问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熟悉,提高辨别力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花园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学生在熟悉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根底上学习的
5、。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结合花园的详细情境,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等实践操作活动,体会倍的意义。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教材要求学生既学会画图表征,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识地渗透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 等数学活动进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结合详细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教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依据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采纳了情境教学法和 动手操作法。由学生熟识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
6、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到处有数学,以激起学生剧烈的讨论兴趣,从而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观看、思索、沟通等学习活动,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并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倍数问题。把学习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沟通、学问才智共享的园地。 教学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发觉以及探究学习机制,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学问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进展。依据这一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让
7、学生通过摆学具、独立思索、争论沟通,经受学问的产生、形成过程,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学问。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热忱,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 (放音乐)一阵雷雨过后,天气晴朗了,森林里很多小动物都快乐出来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多媒体图画)谁来介绍一下?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只? 二、探究新知,构建倍的概念 1、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小猴子和小鸭子的只数关系。比拟两个数除了求和、比多少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关系叫做倍。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倍的熟悉 2、构建倍的概念 体会倍的意义是本
8、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个教学层次,层层递进帮忙学生体会倍意,信任学生肯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第一层教学:初步体会倍含义 同学们!刚刚通过数一数,我们知道猴子有几只?鸭子有几只?假如我们用圆片代替猴子数和鸭子数,猴子摆几个圆片,鸭子呢?学生答复,教师在黑板上摆。(分2行,第一行摆猴子,其次行摆鸭子) 假如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教师在黑板把表示3只猴子的圆片画一圈),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呢?(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着要求全体学生用圆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鸭子摆一摆、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体会,假如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鸭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算式是: 6
9、32,教师引导学生说: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我给学生设疑:鸭子数是小猴子数的2倍,是把什么看作一份?再什么有这样的几份?目的让学生明确假如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首先要知道以谁为标准,也就是说把谁看作一份,再看与它比拟的量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 其次层教学:加深对倍的熟悉 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发觉鸭子数是猴子数的2倍,小鸡数是松鼠数的几倍呢?(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并说出理由。 先要求学生画小圆圈表示小鸡数和松鼠数,圈一圈、填一填,数形结合体会小鸡数是小松鼠数的几倍,然后小组沟通,全班沟通。 第三层教学:放手让学生查找倍数关系的
10、问题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查找用除法解决问题。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熟悉,当两上数在比拟时,假如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下面请同学先算一算,填一填,再说一说 (3)请你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应用倍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升解决问题的敏捷性,进一步进展学生的学问应用力量。 三、运用倍的学问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 依据课本的练习编排,我设计了闯三关练习,让学生带着兴趣,玩中学,学生在轻松而又带有竟争性中解决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1
11、、第一关比速度 2、其次关比高矮 3、第三关比记忆 同学们每天都看天气预报吗?还记得最近的天气吗?看图理解,寻求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数据的过程,所以本环节试图培育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力量,而且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归纳:当两上数在比拟时,假如把一个数看做一份,而另一个数是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争论沟通后,学生自己试着归纳来完成的,培育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力量。同时,也让学生回忆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讨论的成果,这样做更表达了过程。 整堂课的设计
12、,由生活情境导入,在详细情境中熟悉倍,再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倍,解决有关倍的学问,最终到生活中查找倍,层层递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展讨论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猎取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 五、教学效果猜测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时中,倍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比拟抽象。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重点呢?在教学时,在详细的状况中摆一摆、圈一圈的操作活动中探究新知。在操作活动中突破难点时,我设计了个层次。 (一)帮忙学生理解倍含义。在这个环节上,首先由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并依据收
13、集的信息用小圆片代表小鸭、猴子来摆一摆。这些环节学生们都是可顺当完成的,但在提醒倍的含义时,就需要教师来帮一帮。这时我就通过和学生一同摆一摆、圈一圈来到确定假如把代表猴子的3个小圆片看成份,那么代表小鸭的6个小圆片就可以看成这样2份,从而推导出小鸭数是猴子的2倍。 (二)帮助学生加深对倍的熟悉。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对倍的含义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要求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独立用画小圆圈代表松鼠数和小鸡数,然后圈一圈,与同桌说一说,集体反应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三)放手让学生查找倍数关系的问题。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动手操作活动中
14、走出来,让他们在情境图中直接查找用除法解决问题。设计了这样个层次的教学,对于倍这个比拟抽象的概念,采纳层层递进的方法后,信任学生肯定会突破这个学习的难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我的说课分为5步 一、说教材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分段整理数据是根本的统计活动,教材通过购置校服,引出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主设计分段方法,并经受整理、分析的过程,感受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初步学会简洁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结果进展简
15、洁的分析。 (2)力量目标: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洁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观看、分析和操作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结合实例有机地进展家乡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展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外形、颜色、用途进展分类统计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洁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依据统计结果答复一些简洁的问题。在此根底上,再次经受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
16、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留意力简单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纳谈话法、观看法、争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 1、探究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人人参加,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严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量、推断力量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根底。 2、沟通反思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相互争论,找出解
17、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1分钟拍球,城市环境等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在迫切完成任务和剧烈的探究兴趣驱动下, 对原来枯燥的统计学问产生一种新奇感和真实感自觉地参加到学习中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了胜利的愉悦体验。 四、教学过程:分为6 步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日同学们都穿了校服,真美丽,感觉也很整齐。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很快就 要给你们换新校服了,那么我们在换新校报之前都做了哪些预备工作?由此引出 (测量身高)而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预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你们当时的身高记录单,教师还替你们保存着呢。 (出示学
18、生身高记录单。) (二)操作体验,合作沟通,自主探究 1、在换新服之前,教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 (依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假如服装厂给你们做校服,会不会给们每一个人都单纯设计一种型号呢?为什么? 2、质疑:假如你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 那么你预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 教师和学生把校服的型号统一确定一下,你们认为教师的这样确实定适宜 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
19、合穿大号。 小组争论:那么现在你们有方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 汇报:哪个小组已经有方法了情愿来沟通一下?其他小组能对他这种方法作一下评价吗? 小结:其实刚刚同学们说的这种方法,就是把我们班全部同学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 我们可以分成几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号:120129cm 中号:130139cm 大号:140155cm) 3、同桌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3)相互合作,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这张记录单中,依据记录单,并完成统计表。(4)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当留意合理
20、分工,教师建议你们一名同学来报身高,另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 身高(cm) 人 数 120129 130139 140149 汇报:哪一个小组情愿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沟通一下? (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展沟通) 启发:刚刚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展整理数据的, 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爱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 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来进展整理。 质疑: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 该怎么办? (板书:制成统计表) 统计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 (反响总人数 检验分段
21、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4、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班同学身高状况统计表,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计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假如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 (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 (板书:分析数据) (三)回忆沟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 1、 大家现在回想一下,刚刚我们是怎样整理出我们班大、中、小号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组争论一下。 2、 小结:其实像这样把身高数据进展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精确的整理数据,
22、从而能帮忙我们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我们今日学习的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板书:数据的分段的整理) 3、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刚是如何解决购置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受了一 个怎样的统计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制成统计表 分析数据) (四)查找生活中的统计学问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对原始数据进展分段整理,再进展统计分析,是我们解决问题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 (学生举例)课后,也盼望同学们能留意收集生活当中的有关信息,自觉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拓展应用,延长进展 谈话:刚刚我们利用解决了定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数学 说课稿 范文 汇总
限制150内